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7篇

怀健1863 分享 时间: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那么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范文7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7篇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精选篇1

春节的家乡是快乐的,是热闹又忙碌的。按照村里的规定,除夕才开始,直到年初六才结束。这几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是最喜庆的时候。

每到除夕,家家都要忙里忙外,每家每户都要打扫卫生,所谓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挑换旧符,最适合来描写现在这个场景。妈妈忙着把去年的旧窗花扯下来,妹妹跟在后面,在窗上贴上新的窗花,而爸爸正在贴对联。在农村贴对联是用米糊,如果用双面胶是贴不上去的。在贴春联前,最重要的是清洗大门,为的是恭送灶王。等打扫完一切之后,就要从村里的神庙一直回到家中。拜神时鸡头朝天,烧香时香更要举头顶对天拜三次。

到了晚上,家人们聚在一起举杯敬酒,村里头早已燃起了烟花,一朵朵烟花在天上展开又散落。小孩们都点起了鞭炮,听着一声声响声,闻到烟味,看见空中的火花,真是年味十足。

夜里的十二点十分,村里头会放长达20分钟的烟花,一颗颗子弹飞入天中,照亮了天空,震动了地面。村民们远远地围在放烟花的地方观看烟花。这一夜,全村灯火辉煌。

春节一眨眼就过去了,大人们忙着赚钱,小孩们上学,为的是让下一次春节更加快乐。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精选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节日的习俗。比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划龙舟。春节拜年,走亲访友。除夕贴对联,全家人一起热热闹闹的吃团圆饭……今天让我们讲一讲其中的一种风俗——春节。

我们都知道,每年的最后一天是除夕,我们将会在这一天贴对联,放鞭炮来迎接新的一年。

除夕的夜晚,家人们都要在一起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饺子要多煮点,意味着年年有余。饺子里还有包钱、糖、枣等,吃到的人都预示着吉祥发财。大家都衷心的互相祝福着。除夕的夜晚最有特色的是放烟花,小孩子们更是高兴极了。整个夜晚的天空都是五颜六色的。真是“爆竹声声辞旧岁,欢天喜地迎新春”啊。

大年初一,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都去亲戚、好友家拜年。孩子向长辈拜年的时候,都会得到压岁钱。得到压岁钱的孩子们都一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

春节这个暖风来得快,走得也快。春节虽然已过,但余波仍然存在。那股年味还没散尽。新的太阳已经升起。面对我们的是新的一天。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新的开始。将20__年的烦恼丢掉,20__年过全新的一年。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精选篇3

同学们,你们知道“破五”吗?“破五”是指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态了。

旧时,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不能动针线,不允许搞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将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初五这天,我们全家要早早起床,进行大扫除。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要仔细清扫,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楼道里,家家户户从屋里扫到屋外,从楼上扫到楼下,把所有清扫出的垃圾杂物堆在一个角落里。人们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二踢脚)插在垃圾上,把它点燃,轰一声炸开,寓意着将所有晦气、穷气全部赶跑。

“破五”这天,家家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都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在家乡,人们把一切不顺心的事都归结到“小人”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在剁馅儿,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人们一改前几天过年的慵懒松散,开始劳动。  从初一就关门的商铺大都选在这天开张,放鞭炮送穷神,打开门迎财神。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已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商铺都争先恐后地早早开门,预示着新的一年必将财源滚滚。

初五送年齐扫尘,破除禁忌敬财神。响鞭崩去不吉事,饺子吃出好运来。开门纳福晨曦照,喜鹊登枝鸣早春。“破五”送走了年,人们又用劳动去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精选篇4

“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日,包饺子;年初一,过大年”。这妈妈家乡过年时老人都会这样告诉小孩的过年风俗。

妈妈的老家在湖北省襄樊市,我也算半个湖北人,按照湖北老家的老规距,在腊月初八时,春节就差不多开始啦!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腊八饭,俗话说得好:“吃完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在吃完了那极具特色的腊八饭后,大人们开始忙碌了,他们必须预备过年所有的东西,所以小孩子在那时最自由。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家家晚上都要炕灶饼,灶饼分为两种:甜的和咸的。甜的馅是用白沙糖或黑芝麻或花生做的,而咸的则是用肉未加其它料包制而成。哇,一说到这个,整个人都不好了,口水都快滴下来了。想想那个味,好像就在鼻间萦绕。每到这一天,最忙的就是外婆,她一大早就开始和面,发面,等到面整理个发好已是下午。她又把准备好的馅包进面里,做成饼状,一个一个的先放在锅里把两面炕成金黄 色,然后再放进蒸锅蒸二十分钟,这样灶饼才算做好。按照风俗,第一个灶饼,我们自己是不能吃的,要丢到灶里,敬灶王爷。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在农历二十四日,家家户户都要清除室内积尘,俗称“打堂廊灰”,二十五日与二十六日都是在为过年的年菜做准备。

“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在农历二十七日时,每家每户都要炒花生、玉米一类的东西,到那时,小孩子就可以偷偷拿几个来吃。农历二十八与二十九日,每家每户都要蒸馒头、包子,留到过年吃。

“年三十,包饺子。”包饺子要包“元 宝”,这样表示来年财源广进。以前,在年三十还有两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一个是烧炭火,三十晚上,火盆里的火是不能息的,要一直烧着。另一个是打好水,水缸里的水必须是清水,而且一定要一满缸才行。

这些都是老一辈的风俗,理应流传下来,但却因一些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一些传统逐渐成为了历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应该把这些传统传承下去,让过年更有年味,让传统节日保留传统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精选篇5

我的家乡在一个山乡小镇,那里虽无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我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哪一个不能扭上一段呢!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大街上响起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听到的人们陆陆续续的来到街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有的拿着手绢,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动。顿时大街上变得热闹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虽然队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尽情的挥洒着内心的喜悦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些发痒,不时地加入队伍。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在不断加长。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吹唢呐的不时地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疲,这样喧嚣的场景一向会持续到夜深才结束。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仅是人们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不可缺少的项目。每当这个时候,秧歌手们便身着彩装,那种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场,为节目增添无限的喜庆。我们这些小孩子在人群中蹿动着,追逐着,嬉戏着,心里别提多开心哟!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精选篇6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这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接着,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后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知道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洋洋!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精选篇7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过年来说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不容易呢,因为这是小孩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130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