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风俗民情文化礼仪

时间:2020-11-27 19:23:30

滨州市位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山东省的北大门。滨州历史文化悠久,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滨州风俗民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风俗民情

上坟

节前祭哀思 腊月三十下午傍晚左右,晚辈来到已逝长辈的坟前,先燃放鞭炮,后摆放供品———苹果、年糕、炸鱼和酒,最后是烧纸钱,同时跪下磕头,祝福长辈在那边过得好。上完坟回到家,就到吃饺子时间了。

放鞭炮

让喜气响起来 和前几年相比,村里街道上放鞭炮的人特别多。过去放鞭炮是为了驱鬼避邪,但现在却是为了表达喜悦的心情。农民收入提高了,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手机、电话、大彩电等就进了家。

起五更

勤能改变生活 起五更吃饺子是过年的传统。就是在年初一早五点左右,就开始燃放鞭炮起来过年吃饺子。这个时候,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小孩要一口气穿上衣服,不能打喷嚏,否则,就会把灵气和财富喷走;大人要在年三十晚上把所有的东西准备好,不能说“没有”的话,预示着一年会“大富大有”;在吃饺子时要给家里所有的生灵如牛羊猪等送两个饺子,让他们也过年,不能在这一天干活,就是闲着玩等。

拜年

磕碰全丢掉 在吃完饺子后,就要给所有的长辈拜年了!先是家庭内部,晚辈要给长辈拜年,以示尊老和感激养育之恩之意;随后就是全村人都给那些比自己长辈的人拜年,往往集结成大部队,走到长辈家里,就会轮流拜年,或者屋子小放不开的时候,就在院子里一跪一大群。如果过去因为生产和生活上有磕碰,但今天来拜年,不论谁对谁错,长辈就会全都丢掉,晚辈也会不再提起。

节日习俗

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天亮时串门拜年。

二、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境内大都过三天,有灯展等会举行,胡集书会也在其间。

三、清明节,俗称“寒食”,前一天禁烟火,吃冷食,清明节吃鸡蛋,扫墓添土祭祖先。

四、端午节,农历称五月端午,农家门楣插艾枝,门上贴艾虎,以障瘟毒,端午这天为祭悼楚大夫屈原而设,也有食粽子和打丝糕食用的习俗。

五、六月初一,农村俗称“过半年”,用新麦面做面食,也有杀牛宰羊,设宴并祭奠祖先的。

六、七月七日,又称七巧日。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夜女子陈瓜果于庭院,做彩楼、穿针孔,谓立乞巧。

七、七月十五,又称“鬼节”,境内多在七月十四日包饺子、设瓜果和点心,祭奠亡故亲人。

八、仲秋节,是除春节外的第二个重要节日。全家食月饼求团圆。合家欢聚,吃酒赏月。

九、小年,又称“辞灶”,送灶后,家家户户大扫除,以示除旧布新,迎春节。

十、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蒸年糕、包饺子,放鞭炮,祭祖先和天地诸“神”,守岁。

风俗习惯

“秋收结束,柴草归垛粮归仓,农耕文化就开始猫冬。咱滨州的村里,进了腊月就是年。”韩克顺介绍,进了腊月头一个集市就称为“年集”了,人们便开始置办年货买衣服。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天传说是家里的“灶王爷上天”。终年守在厨房的灶王爷要“上天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功过得失”。这天的第一盘饺子要敬给灶王,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送吉祥。”

腊月二十五“扫屋”,二十六蒸包子,二十七蒸馒头,二十八要煮肉,二十九炸丸子、炸鸡鱼。腊月三十下午要贴春联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就该吃肉馅饺子了。

“大年初一,四五点钟就得起床,男人去放鞭炮,点上蜡烛,照照院子的每个角落,连牲口棚、鸡窝、狗窝也要照照亮。女人就要下饺子,饺子是素馅的,意思是初一素净。而且不许拉风箱,不出响声。这柴禾不能用木头火头,而是长秫秸一把把的续进去,讲究火不能断了,意思是不能断了家里的香火。”

吃过饭,就要在村里拜年,先是在“一个院儿”里拜年,然后是整个家族的青年在村里转着拜年。韩克顺老师解释,拜年不仅是一次人情味的强化,而且可以化解很多小矛盾,是“开颜一笑抿恩仇”的意思。

初二开始走亲戚了。“惠民风俗一般是初二走姥娘家,因为姥娘是最亲近的亲戚。初三走姑家;初四走姨家;正月初五,俗称为“破五”节,一般“不让动弹不出门”;初六是新女婿上门;初八是老女婿上门。

初九、初十就进入乡村娱乐时间了,哪个村里的秧歌最“热闹妖艳”,哪个村里就最有面子了。正月十二是胡集书会,这天鼓书艺人在胡集镇街上互相斗艺。到了十五,小孩就要打灯笼、推灯车,大孩子会自己做一个火把,在村里“斗火”。

“过了二月二,才算过完年”。而农事之闲意味着“精神之忙”,这一年一度的“忙忙活活”,也意味着新的一年新的希望。


滨州风俗民情礼仪相关文章:

滨州风俗民情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