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独行读后感600字

惠玲1147 分享 时间:

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独行》(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将带领读者走进贾平凹的独行世界,收获一份心灵的自在与安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自在独行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在独行读后感600字1

静虚村村如其名,是一个清静、拙朴的村落,默默地在无数个现代建筑中散发自己的魅力,用优美的环境带给人们内心的一次旅行。

前年初,贾平凹先生在这儿栖身,在如宋瓷般典雅、质朴的村庄里,没有城市里敲门声的打扰,没有去不完的宴会,只会给予作者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不仅如此,村里人还十分厚诚,傍晚总在门口的槐树下谈笑风生,贾平凹先生总是受益匪浅,回到家中也要捻灯记录下一段文字。村里人也会说新鲜事让作者写好,读完后方肯离去。

在言谈举止中会体现出一个人所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贾平凹先生用读书和行走拓宽了生命的宽度。用行动来证明真正的“任性”并非做事随心所欲,不顾后果,而应当是抛开世俗的观念,无论有多少流言蜚语都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任内心深处的一鼓力量去引领自己到达梦的彼岸。贾平凹先生在静虚村收获的,不仅仅是拥有目之所及、心之所向的爱,还让自己那颗淡泊、安静的心得到了一次“隐居”,提升了精神的境界。他并没有一味追求繁华、热闹而忽视了自我,因为他明白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一切繁华、光鲜亮丽的外表褪去,至纯才会至美。对于贾平凹先生来说热闹不是大城市里的灯火阑珊、车水马龙,也不是社会上的互相吹捧,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处的自在。

如果说静虚村是贾平凹的“极乐天地”,那么桃花源便是陶渊明的“梦中仙境”了。陶渊明是中国首位田园诗人,曾经当过县令,但因为受不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也不愿为讨好上级而压榨百姓,于是愤然辞官,宁可生活困苦也不向世俗的风气低头,从此隐居田园。陶渊明是羁鸟,却误入人世的尘网三十余年,但仍怀念以前的旧林子,最后冲出樊笼、回归自然,找寻真我。

清醒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但他们都享受着这份孤独,恰似往昔的陶渊明,亦或今朝的贾平凹。

自在独行读后感600字2

自在独行是果敢之心和洒脱之行。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这本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得趣味。书中的内容丰富,需要慢慢去品味。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总能直击内心的深处,让人回味无穷。

自在,道家指无所达致,自然而然存在的状态。自在,在现代汉语里描述的是一种身心舒畅,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贾先生也喜静,但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害怕被打扰,并不是因为怕与人接触,而是因为内心的宁静,能带给人的远比喧哗和嘈杂要多。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一个人思考很多事情,也能想明白很多事情。对于匆匆的路人,贾先生的这本书只是附庸风雅的玩物,但是对于生命的行者来说,却能让他们懂得孤独的真义。

文集中有一篇散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叫做静虚村记。故事的背景大概是贾先生为了寻找一个“安宁”之处,来到乡下,借租农房,并在此居住,过着幸福自得的生活。如今这个社会,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净的地方难,于是贾先生便退隐了“田林”,有种陶渊明的味道。“退隐”并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寻一个清净的地方安心写作。城市的喧嚣和“打扰”总是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写作,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正准备熟睡,结果隔壁传来如雷般的噪音,这样的环境下谁又能安稳的入睡呢?所以现在城市的周边才出现了那么多的农家乐,大伙儿周末去农家乐,并不是去体验农家的生活,而是寻一个清净地,远离“打扰”。

可见“打扰”是多么的让人深恶痛绝。回想童年时,快乐是相当简单的,一颗糖就可以高兴一整天了,身边也有很多相当年龄的小伙伴一同玩耍,快乐是不可言语的。长大后大家都有了工作,聚在一起就相当困难了,因为我们都得努力的工作,所以每次相聚,我都会相当珍惜。特别是说起小时候大伙儿一起干过的“傻事”,我们都会捧腹大笑。这就是快乐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自在独行的勇者。

自在独行读后感600字3

昨天没有写文章,因为看电脑看的头晕,睡一觉起来头更晕,然后就借机开始堕落看电视。我有时候喜欢找理由偷懒,心情不好就啥也不管,吃麻辣,熬夜看电视,结果起来肚子不舒服,眼睛肿肿的,看到镜子里邋遢的自己,心情更加不爽,然后啥也不顺眼,啥都不想干,消极情绪开始周而复始地循环。

但是生活不会偏爱任何人,总跟自己较劲吃亏的只有自己,千万不要陷入死循环的胡同。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贾平凹的《自在独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

很久没有看完一本书了,懵懵懂懂看完也觉得没啥收获,本来不打算写读后感,但是喜欢写读后感强迫症的我(大学时候看一部电视剧,电影,书都喜欢说说自己的想法),突然意识到,没有收获也是收获,于是又开始叨唠两句。

没有收获,那是因为你可能没有认真去看,仔细去读,身心不在书本,体会从何而来。确实,我都是挑着看的,有些写的很幽默,有韵味我边看边笑,忍不住念出来;有的文邹邹,一个石头写的多宝贝,感觉太矫情,就直接跳过。我想这不也是看书的一种方法吗,不要纠结于收获,更不要纠结完完整整看完,享受过了便是。也许某一日,你又会忍不住重新读起,又有不一样的体会。

读书真正的收获不是当下看完的时候,而是在未来某一日,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变成了你特有的容颜,散发出你独有的味道。

回过头仔细想想,整本书作者分为五个板块,分别阐述生命地睿智,人生的悲心,大地的魂灵,万物的情怀以及天空的禅意。从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到后来成为作家经常独处的生活日常,在作者眼里,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个书桌,一把琴都是有生命的,与之对话,一起生活。能够写的如此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作者肯定是用心观察过,研究过,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会努力去发现生活的美。每一个在我们看来如此普遍,如此不值一提的事物,在作者眼里都是生命的象征,都是有使命的。所以一个人的时候,作者不觉得孤独,因为陪伴他的已经太多。我们之所以觉得作者矫情,只不过境界不同罢了。

我们也许应该向作者学习,学习如何独处,如何善待生命,如何热爱生活。

自在独行读后感600字4

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寥寥几个字,可能是我买下这本书最关键的理由之一。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龋龋独行着的,哪怕是整日生活在一起的亲人,也有各自的悲欢喜乐,他不懂你的,你不懂他的。

看着这本书的每篇文章,都会发现许多小生活里的大道理。书中很多的生活是我们不曾经历过的,开篇里描述母亲的那一段文字,真切地描述了那时候独自拉扯子女长大的母亲的不易,仿若那架纺车正在我们耳边响起,而我们是否也曾这样注视过母亲的细节,是怎样把我们抚养长大。

这本书所讲的是个人、是群体、是生活中琐碎的器物与文化的独行,比如在“西大三年”这一章里,“他数过,从宿舍到教室是五二四步,从教室到图书馆是三零二步……”这样精确的数字,是一个人独行时才会有的反应,是孤独与小心翼翼的表现。

每一篇的文章都很有意思,关于父子、孩子、房子女人等等,作者总能裹以促狭之意来谈这样永不会过时的话题,也总是显得十分有趣。“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气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平常心对待生活里的一切,就像看客一样,才不会累。

比较喜欢文章里这样的描述,《说孩子》篇里,“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人的心是一辈一辈往下疼的”。《说美容》篇里,“戏比生活逼真,谎言比真理流行。”《五味巷》篇里,“妻子依旧是乳,丈夫依旧是水,水乳交融,谁都是谁的俘虏;一个不笑,一个不走,两个笑了,孩子就乐,出来给人说:爸叫妈是冤家,妈叫爸是对头。”生活里就是这样平常的细节,才是大乐。

我们都在独自孤独着,但是我们又在这样热闹的世界里穿梭着。这样的状态并不矛盾,并不是所有时间里都必须要维持孤独的状态,那种感觉是自己给的,自己要有自己的孤独,自己的自在。

但是有种孤独是无奈的,是被人“排挤”在外,看似生活在众人之间,但是却被众人孤立。

在《人病》这一章里,我看到了深深的共鸣,书中描述的是作者自己因为肝病导致被别人嫌弃,哪怕是他用过的东西也立马被损毁。“当他们用滚开的热水烫泡我的衣物,用高压锅蒸熏我的餐具,我似乎觉得那烫泡的、蒸熏的是我的一颗灵魂,我成了一个废人,一个可怕的魔鬼了。”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曾经到亲戚家做客时,亲戚家就有人因为这样并被隔离在团圆的餐桌之外,一个人独自坐在旁边,端着几样从大盘里分出来的菜,默默地吃着,一言不发。那一刻,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孤独的,难受的,像是被世界隔离,我不知道当事人是怎样的想法,但至少在一个旁观者看来,若是换做我,心里是不太好受的吧。喜欢一个人独处是一件事,但是人毕竟是群居动物,离群了还是会孤独。

把一切有意变成无意,让自己活得自在,哪怕是孤独也要不虚此行。千万不要变成“我是人间惆怅客”的那般嘘吁感叹。

看完《自在独行》的第一篇就满满地划了许多喜欢的句子,可以以后慢慢的品读,生活两个字包含太多,一辈子也要看很多东西,怎样的心态去观察去对待,有些能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也能在书里面读到一种从容的感觉。

自在独行读后感600字5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因单位“共读好书,同沐书香”活动,我有机会再次拜读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这本书是贾平凹四十年散文精粹。初始读来,感觉平实无华,朴素普通,甚至感到有些名不副实,细细读下去之后,文字越来越有味道,体悟越来越超然,精神越来越自在。

全书通过五个篇章阐释了从容是真,宽释是福,有敬无畏,乐以忘忧,从而行于天地。处处都透露着作者特有的处事态度。他在《舍得》篇中写到:“会活的人,或者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小负之悲,得全胜之喜。”他在《朋友》篇中写道:“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有身躯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门外的路泥泞,树丛和墙根又有狗吠。”全书最让我为之动容的就是开篇《纺车声声》中谈他的母亲。对于母亲,先生打心里佩服和敬仰。一个典型的西北女人的形象,更是中国千万母亲高大形象的化身,孱弱的身子里透出的是倔强、坚强、坚韧的性格,在先生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时期,父亲在大深山里‘改造了’七年,没有了父亲的工资,为了让他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有书可读,日夜摇着纺车,日子穷但思想不能穷,穷生活但不能穷孩子”,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旧社会小脚女人的思想,不能不让任何一个读者都会产生由衷的钦佩。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做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看完全书,给人一种内心的宁静自在,一种悠然见南山的舒适感,莫名的使人内心变得波澜不惊。作者以一个独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现了个人与世界的相处之妙。最后借用先生的一句话结束全文:愿每个人都能懂得孤独的真义,在独行的生活里多一些洒脱和自在。

自在独行读后感600字6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给予每个孤独的行路人的赠礼。生命的行者,乐于在孤独中寻找生命的本真,从容潇洒,自在独行,让生命之花灿烂在孤独的旅途上。

孤独有许多种。人一出生,父母亲人陪伴着走过了人生的多个站点;长大成人,爱人孩子又陪伴着走过了人生的多个站点;老至垂暮,或许是医生护士陪伴着走完人生的旅程。我们在一步步失去,一步步迈向死亡。“越长大越孤单”,我们在岁月的流逝中体会孤独。可这孤独,却是你必须经历的,何不从容面对?

贾平凹在书中说:“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人在成长就在一步步给自己修建坚固的堡垒,一步步走进孤独。一个人过着灯红酒绿、盛友成群的生活,恰恰最是孤独。因为在一片灯火酒绿的迷幻下,看不清周围的一切。他们的孤独,是内心的不真实。此时,你何不换个月朗风清的地方,享受与朋友对座品茗的乐趣?

“我见过相当多郁郁寡欢者,也见过一些把皮肤和毛发弄得怪异的人,似乎要做孤独。这不是孤独,是孤僻。”贾平凹先生说:“神圣是真正的孤独。”如果一个人已经伟大到超越众生,那么这个人在无法攀登的顶峰上俯视众生时,我想,他的内心充盈的不是骄傲或是蔑视鄙夷,而是孤独。

但孤独,更多时候意味的是强者。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人生,我们都在攀登自己的山峰,期望抵达自己的终点,在攀登,一步步变强,便是一步步走向孤独。读后感·孤独有许多种,但真正的孤独,不是把郁郁寡欢挂在嘴边,更不是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而是能耐得住内心的寂寞,成就不一般的事业。

我们在一步步走向孤独,孤独是每个生命征途的终点站,所以,我们不必惧怕孤独。走在孤独的路上,我们无需接受怜悯和同情,走在孤独的路上,我们仍然从容不迫,我们不需要追赶,不需要等待,只需在孤独中寻找生命的本真。享受孤独,自在潇洒,不需怜悯,不需同情。每个人都会走向孤独,而恐惧走向孤独的人是弱者,生活的强者,会使生命之花灿烂在孤独的旅途上。

愿每个孤独的行路人,从容潇洒,自在独行。

自在独行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5篇

作文名著读后感1000字以上5篇

散文语文读后感800字五篇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大全2020

张晓风雨天的书读后感五篇范文

读后感250字左右

鲁迅杂文精选读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650字范文5篇

红楼梦名著读后感学生范文5篇

逃家小兔的读后感

54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