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爱莲说课文读后感

爱莲说课文读后感

美婷1873 分享 时间: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那么我们要怎么写这的读后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爱莲说课文读后感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爱莲说课文读后感1

自从学过了《爱莲说》这篇优美的文章后,我感慨万分。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使我沉思了许久。

我渐渐地回忆起小学时期的一点一滴,那轻轻松松、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小学,只有两项需要引起重视的科目——语文和数学。每一节课,老师都讲得又慢又详细,这对于活泼聪明、善于动脑的我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但也正是以为科目的简单和我的疏松,我开始和一些成绩差、贪玩儿的同学混在了一起。久而久之,我的学习开始逐步下降,上课发言的次数也越发的少了。虽然,我早已意识到自己的下降,只是,我忘不了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在当时的我看来,玩耍就是快乐。

结果便一想而知,毕业的成绩十分不理想,我哭了,可是,这充满了失望与愧疚的泪水,却不能洗去我身上的“污泥”。我在这浑浊的泥水中奋力挣扎,试图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但我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水底,无论我怎么用力,还是无济于事。

然而,就在我快要绝望之际,一场瓢泼大雨及时地洒向了这里。很快,周围那浑浊的泥水变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河,我挺起了胸;雨后,太阳出来了,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我抬起了头。

我迎来了我的中学生活。

爱莲说课文读后感2

作者爱莲,因为莲花有可贵的品质,它不与世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花中君子。花木虽不能言语,但它的品质仍能轻易可见。

梅花不畏严寒,不居功自傲,谦逊的精神激励着我们;野草身份卑微,却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松柏四季常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最后凋也”这句话果然不错。

然而,我最喜爱地植物是仙人掌。它的故乡是沙漠,它的叶子原来是那么大,然而为了生存,它竟能缩成1根1根的刺,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它的适应能力是多么强啊!

一次,我不小心将它摔下了楼底,一心以为它死了,可是当我把它拣回来,再次栽入土里,几天后,它竟又恢复了生机,又长出了新的仙人掌。它是多么的顽强啊!

我爱仙人掌,因为它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仍坚忍不拔;我爱仙人掌,因为任何不幸都不能阻抑它生命的延续。

我也要做一个象仙人掌一样的人!

爱莲说课文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周敦颐的荷花《爱莲说》,尤其是描写荷花的那一部分,让我记忆犹新,她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她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没有多余的藤蔓和分枝,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挺拔,直立地树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她们,却不能到近处去玩弄她。

在那碧绿的荷叶中,隐隐约约有几朵雪白的荷花在悄悄的绽放,她们那么的美丽,仿佛是一位羞花闭月的少女,朝着迎面吹来的风尽情歌唱。微风朝那一朵朵美丽的白荷花吹去,它们好像有的在歌唱,有的在跳舞,还有的在欢迎正在观赏荷花的人们。

人们赞美荷花高尚的品质,是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美丽,是因为它她美丽端庄而不妖媚,我爱荷花,赞美荷花,更爱她高贵的品格。

爱莲说课文读后感4

今天,我认真的阅读周敦颐写的《爱莲说》这篇古文,不既使我心潮起伏,而且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大家都见过莲花。开放的莲花朵朵清香,打着骨朵的莲花含苞欲放,楚楚动人。早上的莲花精神抖擞,朝气蓬勃;晚上的莲花若隐若现,朵朵幽芳。近看莲花,像一个宁静素雅的少女;远看莲花,好像很多身穿纱裙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对莲花与牡丹、菊花的对比,表现莲花的高洁,表达了周敦颐独特的审美情操,以及对人云赤云之流俗的厌恶。周敦颐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这不正是作者的孤芳自赏吗?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就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见作者是多么爱慕莲花啊!

文中说“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她19个月大时,由于急性脑充血而丧失了听力和视力,但她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最终战胜了命运。她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吗?虽然她生活在一个全无光明的世界里,没有自由和力量,但她一直坚持着,永远没有放弃的念头,不被那些“淤泥”而污染。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品格吗?

社会很复杂,我们要先做好一个学生,长大后进入社会才能做好一个社会公民做一个像莲一样的人,高风亮节,清雅脱俗,花中君子。她的美好形象,是“美” 的化身,相信莲教给我们的品质,一定能让我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莲的品质是我一生的箴言,我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社会多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让我们贡献出自己小小的力量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吧!

爱莲说课文读后感5

在我书房的墙角,有一尊花瓶。之所以称其为“一尊”,是因为它太瘦了:上下两端宽,到了中间一下子窄了,仿佛病弱的孩子,让人担心;又仿佛窈窕的舞者,颇有几分灵活的动感。

这花瓶并不像名字大作那般珍贵,只是普通的样子,却足以叫人爱不释手了。在那瘦弱的颈里,装着几样东西:一束干花、几枝芦苇,干花是原来有的,而芦苇是之后放的,这倒映得它有几分妖娆了,花瓶是透明净澈的,便可看到芦苇根本上的泥土,远远地看去,既不碍眼,也添了几分乡土气息。在那花瓶的边上,雕着淡雅的小花,不知是兰还是什么,总之,仿佛舞者身上绚丽的装饰,若是比作那瘦弱的孩子,这小花——便是帽檐上的花环了。

我自愿把这花瓶比作君子,便不愿再将它的妖娆展现,但这花瓶的美,却远在心目中的君子之上了:你若夸它,它便摇摇那瓶中的花儿,像是说:“过奖了!”遇上不喜欢的.人骂,它也不怒,一动不动,大有“沉默是金”的意味。你看这花瓶的时候,它就把花儿对着你;若是不看,它便老实地盛着花儿。

有人说国画好,有人说书法妙,还人有夸木雕、石雕,而我自爱我的花瓶,便把那雨点般的赞扬挡在背后,再观赏那花瓶:把它放在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中,它也许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它的心中所盛着的美,是那般色彩绚烂古玩所不及的,也是我们所不及的。我若把这瓶看作榜样,那必遭人们的嘲笑。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爱莲说》来,作者我记不清了,只是隐约记得其中一句,用白话讲便是:爱菊的有陶渊明,爱牡丹的人很多,爱莲的除了我,还有谁呢?

......

这篇文章若作为状物文,也许有些牵强,但我依然把这尊花瓶记在纸上。追求朴素美的人并不多,就像《爱莲说》:“爱莲的除了我,还有谁呢?”是啊,珍惜简洁的除了我,还有谁呢?

爱莲说课文读后感6

自濂溪先生写下著名的《爱莲说》后,莲花一夜间名声大振,成为了端庄高雅,廉洁自爱的代名词。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纷纷争先恐后地买莲,种莲,赏莲。北宋掀起了一股“爱莲热”。

再说牡丹,已被遗弃在一角。在没有人喜爱牡丹。没有人愿意被人称作“富而不贵,哗众取宠”。牡丹,不得不承受着世俗的骂名与人们的唾弃,在阴暗的角落独嚼苦寂。

莲花的风光可谓高绝一时。朝臣权贵争着拥有它。一边借它以表自己“洁身自好,不慕荣利”,一边暗地里,玩弄权术;迁客骚人争着吟颂它,按照《爱莲说》如法炮制,依葫芦画瓢,写下了大量诸如《爱荷说》、《莲花铭》等等堪称“一绝”的诗篇;一般商贾搞不懂《爱莲说》,更不会写诗,但他们竞相高价购莲,在家中开凿数亩池塘种莲,邀请各界名人到家中炫耀财力;就连街头巷尾的食肆客栈,也争着借莲的名义大开什么“莲花阁”、“爱莲楼”、“赏荷馆”,天天门庭若市,顾客盈门,老板挣钱挣得笑不拢嘴……莲花,已成为了走红的“明星”,风扉大江南北。它不再是当年濂溪先生笔下默默无闻的花之君子了。

几年后,一文人路过一片荒原,吃惊地发现了在繁盛绽放的牡丹。花团锦簇,鲜艳夺目,雍容华贵。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在花云香气缭绕中,挥笔立就《牡丹赋》,把牡丹比作高贵的象征,却把莲比作伪君子。不久,《牡丹赋》成为了人们的新宠儿……

98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