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抗疫结合中国制度优势工作总结

福萍0 分享 时间:

三年抗疫,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之制”具有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抗疫结合中国制度优势工作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三年抗疫结合中国制度优势工作总结

三年抗疫结合中国制度优势工作总结(精选篇1)

这是一场异常艰巨的战“疫”。

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以争分夺秒的加速度,提升应对疫情大考的能力,我们等来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下降。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我们的疫苗、药物有了,救治能力提升了,平战结合的防疫本领强了,健康意识和素养提高了,这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022年11月10日,__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会议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好我国抗击疫情的制胜法宝,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我们一定能够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41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2万例。

中国是目前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尽管人均医疗资源、医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77.93岁,2021年提高到78.2岁。

党中央统揽全局,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

2020年,大疫突袭,党中央果断决策: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中国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疫情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中国迅速采取防控措施,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

进入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球。3月,疫情波及我国多数省份。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经受住了又一轮严峻的防控考验。

发挥制度优势,中国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

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人民子弟兵闻令即动,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和志愿者挺身而出、坚守一线……最精锐的力量向风暴之眼驰援,最优质的资源向决战之地汇聚。

2021年秋,一场疫情突至内蒙古额济纳旗,这个“面积比省大,人口比县少”的小城,滞留近万名游客。快速流调、大规模转运……约两周疫情就得到初步控制。

2022年3月,吉林省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10多个省份组建医疗队驰援……

千万条线拧成一股绳,紧紧抓住战“疫”主动权。

从病患救治到疫情排查,从复工复产到科研攻关,广大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投入志愿服务……中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

承诺绝不动摇,人民至上理念凝聚起团结伟力——

疫情发生之初的武汉,缺床位、缺医护、缺设备……重压如山。在这场生命大救援中,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不放弃每一个患者,总体治愈率达到94%。

集中收治的新冠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纳入医保……

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护——这就是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

应对病毒变异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让防控变得异常困难。

近三年来,我国经受住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国始终强调科学精准防控。

病毒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疫情防护网——

2021年下半年,德尔塔变异株疫情短时间内多点发生。全面激活应急指挥体系,组建流调专家队,迅速判定、排查和管控风险人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年3月,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来袭。不搞“大水漫灌”,核酸检测任务在24小时内完成;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与病毒赛跑,采取坚决果断措施。

关键部署,彰显战“疫”长远眼光。

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全人群新冠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

保障民生供给,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疫情下的民生保障,牵动万千关切。

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推出保防控、惠民生重大举措,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到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中国一手抓精准防疫,一手抓民生保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出工作组赴多个省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设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在抓实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防止防控简单化、“一刀切”,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2020年至2022年,疫情防控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

同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关键就在于科学和精准。

2022年11月,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二十条优化措施作出进一步完善。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新冠防控方案、诊疗方案的每一次优化调整,都经过了反复研判、科学论证,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防疫和发展,天平两端,重若千钧。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才能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条件。

2020年2月23日,国内疫情防控紧要时,中央召开一场重要会议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方向,让全国上下信心倍增。

顶住疫情压力,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到2021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5.1%,再到2022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全力以赴答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道“加试题”,中国交出不凡答卷。

疫情越是反复延宕,越考验现代化治理能力——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疫情“破防”,均由境外输入引发。针对口岸点多、线长、面广等防控难点,有关部门探索“一口岸一专班、一口岸一对策”。

推进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中国在抗疫实践中既重视补安全短板,又着眼长远织牢防护网。

风险挑战越多,越要打好战略主动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三年为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超万亿元;“东数西算”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为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探苍穹,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履坚实有力……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中国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不断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主动识变应变,坚持中国抗疫自信——

近三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也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中国主动识变应变,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加强药物有效研发和储备,不断增强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平战结合的防疫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康意识和素养……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应对世纪疫情的风浪里,14亿多中国人民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不断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我们就会取得应对世纪疫情的全面胜利。

三年抗疫结合中国制度优势工作总结(精选篇2)

回望2020年的那个寒冬,那是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三年来与病毒的较量,我们增强了信心,获得了启示:

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开展抗击疫情斗争,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我们赢得了疫情突袭之际“生命保卫战”的胜利,将重症和死亡人数尽最大可能降至最低;我们赢得了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抗疫主动权,为全民广泛接种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争取了宝贵的窗口期;我们赢得了应对风险和挑战能力的稳步提升,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大防控效果,为新冠病毒致病力、毒性持续下降之后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了空间,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江城武汉,鲐背之年的王欣老人坐在窗边,沐浴着冬日暖阳。两年多前,一张医患共看夕阳的照片温暖无数网友。

那是深深铭刻在无数人记忆之中的武汉保卫战。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

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无论病情多重、年龄多大,决不抛弃决不放弃。援鄂医疗队和湖北武汉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治愈80岁以上新冠患者3600多人。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对14亿多人民的庄严承诺,正是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是中国抗疫不变的遵循。

从武汉到南京,从吉林到西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中央领导亿万人民同舟共济、团结一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让党旗在抗疫第一线高高飘扬。医护工作者“白衣作甲”、向险而行,与病毒赛跑、与病魔较量;建设者们废寝忘食,让一座座方舱医院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奔波忙碌,默默守护保障老百姓的生活。

近三年来,我们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在持续提升,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了积极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4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3万例。而我国的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强化对65岁以上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发热门诊建设、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调整完善疫苗接种策略,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一系列政策接连出台,反复印证: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首位。

千万条线拧成一股绳,中国把一次次的“艰难险阻”转化为共克时艰的“磅礴之力”。

经受实践检验的战“疫”策略: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

12月16日上午9点,67岁的张女士和老伴儿一同来到海淀区万寿路街道新冠疫苗接种点,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现场医生为她评估身体状态,根据之前接种的疫苗种类,选择了合适的加强针疫苗。

有针对性地为重点人群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加固脆弱人群防疫屏障,是形势之需、防疫之要,也是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疫策略的一项具体举措。

从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同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关键就在于科学和精准。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动态评估防控举措实施效果,结合疫情处置经验和药物疫苗等技术进步,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举措,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

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疫情短时间内多点发生,我们全面激活应急指挥系统,组建流调专家队,迅速判定、排查和管控风险人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今年3月份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我们不搞“大水漫灌”,核酸检测任务在24小时内完成;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与病毒赛跑;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继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之后,我们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新十条”……

每一次优化,都十分审慎,都是建立在此前防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践发现的问题,深入研究论证;

每一次优化,都强调更加科学精准,聚焦病毒特性、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国内外防控策略变化;

每一次优化,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地为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提供保障……

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抗疫战略策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举措,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方案。我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以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求解非常之难的科学之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疫情防控的天平两端,一头连着百姓的生命健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

防与放,义与利,近与远……世纪疫情应对之难,超出人类已有经验。抗疫三载,个人作出奉献和牺牲,国家承受巨大压力与考验,在重若千钧的天平上不断平衡抉择。

回望近三年来的抗疫之路,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艰辛、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明证,书写在三年间精准处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不懈努力之中。

近三年来,面对疫情跌宕反复,中国交出世所瞩目的成绩单: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5.1%;2022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持续巩固回升态势……

近三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不仅保护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用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坚实国力,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近三年来,在波澜壮阔的抗疫实践中,我们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既重视补安全短板,又着眼长远织牢防护网。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也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我国正式设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局,各级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提速;稳步推进“平战结合”,各地全面提升应急防控能力……

曾经的抗疫决战决胜之地湖北,如今,一大批“平战结合”医院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疫情防控紧要关头曾担任火神山医院建设团队“青年突击队”队长的中建三局青年职工肖帅,今年光荣地当选__。他说:“从争分夺秒建设火神山医院,到全力以赴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们国家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持续提升,我们对最终战胜疫情信心满满!”

2022年收官在即,中国经济态势再次引发世人关注——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在上半年同比增长2.5%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回升态势。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当前,虽然疫情仍在持续,但随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下降,随着我们应对疫情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完善,我们有方法、有底气、有能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三年抗疫结合中国制度优势工作总结(精选篇3)

12月12日,一辆辆客车从济南长途汽车总站鱼贯而出,汇入城市车流。就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公布不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近200条省际、市际、区际客运班线恢复运营。离家、返乡、远行……一趟趟充满希望的出发与抵达,正重返我们身边。

三年来,我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回望三年,在党的领导下,山东持续完善防控机制、优化防控措施、提升防控能力,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抗击疫情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们正处于疫情防控转段的关键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密切关注病毒和疾病的变化,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我们就一定能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平稳度过疫情高峰,迎来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时间回到2020年那个冬春之交,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

党中央统揽全局,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__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犹记2020年1月25日,农历庚子年第一天,省委召开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处置工作视频会议,发出“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最严要求,迅即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过近2个月鏖战,山东实现本地新冠住院患者“清零”的重大胜利。

犹记2021年7月,德尔塔变异株袭击烟台,全省的目光聚焦这一滨海城市。快速流调、风险分类、封控管理、科学救治……争分夺秒18天,一系列精准有效的举措落地,以最快速度、最严措施、最果断行动,阻断了疫情传播链条,烟台从应急处置阶段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

犹记2022年3月,奥密克戎变异株来势汹汹,全省多地多点相继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关键时刻,在省市县三级融合指挥机制下,疫情防治、联防联控等省级工作力量直插一线,全省经受住了又一轮严峻的防控考验……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年战“疫”,全省上下坚决贯彻疫情防控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和总目标不动摇,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疫情发展态势,有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地拿出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病人救治分秒必争。

统筹全省医疗资源,建立省市两级联动救治机制,组织省级专家为各定点医院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为高龄、儿童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及不同诊断分型患者提供“一患一策”的分层分类精准治疗,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重大考验面前,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

党中央一声号令,党政军民学总动员,东西南北中齐发动。难以忘记除夕夜起的逆行出征,近1800名山东援鄂医疗队队员白衣为甲,毅然奔赴前线;难以忘记风雪和酷暑中的默默坚守,35.3万个基层党组织和701万名党员冲锋陷阵、挺身而出,数万名社区工作者和一亿齐鲁儿女坚守岗位、携手同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

从核酸检测到疫情排查,从分类管控到救治病患,从复工复产到民生保障……一面面写着“党员突击队”的鲜红旗帜,一个个“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诠释着战胜疫情的重要密码,用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4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3万例。而我国的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因时因势,科学精准,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从早期的原始毒株,到后来的阿尔法、贝塔、奥密克戎等,多次变异的新冠病毒,让疫情防控难度不断增加。

从庚子到辛丑再到壬寅,我国疫情防控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三年战“疫”之路,山东与全国一样,在这场大考中,经受住了多轮冲击。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面对世纪疫情,当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事,当以精准之措应对非常之难。

“全省上下坚持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和总目标不动摇,严格落实纵深防御方法、‘5+1’工作要求,因时因势优化防控策略,持续提升防控能力,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遭遇战,保持了疫情总体平稳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说。

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阶段,全省坚持行之有效的防控具体做法,常态化防控抓好“4+3”,发生本土疫情进行应急处置时做到“4个3”。

——严防境外来人、境外冷链物品、境外非冷链普通物品、省外入返人员4个“源头”,擦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纳入定期检测范围的重点人群、其他社会面人群愿检尽检和不定期检测3个“探头”,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本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到密切接触者管理、高风险区划设、核酸检测“三个到位”,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物资运输“三个不停”,群众基本生活物资采买、就医、上学“三个保障”,封城、“静默”、大规模划设封控区“三个禁止”。

疫情防控工作千头万绪,做到科学精准,要向关键要害处集中发力。与新冠病毒斗争的三年时间里,山东不断增强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转运、医疗救治等疫情防控能力,加快推进疫苗接种,进一步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是新冠重症高风险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是目前对老年人最有效的保护。”山东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领域首席专家张丽介绍,目前我省全人群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1%,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超过97%。

当前,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迎来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的关键时机,继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之后,国家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新十条”……

“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山东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二十条”和“新十条”,迅速出台“鲁版”十条等措施,及时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坚决防止“一放了之”,努力把握节奏、控制进程、拉平曲线、推后峰值,以更具针对性措施提高防控科学精准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防控转段平稳有序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面对世纪疫情,我国用艰苦卓绝的三年,赢得三个宝贵的“窗口期”:新冠病毒变异株毒性持续下降的窗口期,药物研发、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的窗口期,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窗口期,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这为我们战胜疫情提供了信心和底气。当前,最关键的是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以保健康、防重症为工作目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

虽然当前病毒致病力明显减弱,但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力更强,传播风险大,这给“一老一小”等脆弱群体健康带来直接威胁,也对防控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加强药物有效研发和储备,不断增强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平战结合的防疫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康意识和素养……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把握节奏、控制进程、拉平曲线、推后峰值”,这是山东对当前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

12月9日下午,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指挥部(扩大)会议作出部署,“抓好核酸检测、居家隔离、重点单位重大活动特殊场所防控、疫苗接种、医疗物资生产供应、提升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等重点工作,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增强群众防护意识”。

其中关键一点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

——保障群众就医需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是关键。将核酸采样点创新升级为发热诊疗室,“一点两用”方便群众身边就医买药;发热门诊(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15分钟诊疗服务圈,引导群众基层首诊、有序就医……目前,全省106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已开设发热门诊,204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设发热哨点诊室。

——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加大药物市场供给是根本。在鲁南制药集团新时代药业三车间,启达力荆防颗粒的两条生产线全负荷运转,日产量由64万袋提升到144万袋;新华制药的布洛芬原料过去以出口为主,当下为保证国内市场供应,企业迅速调整渠道,提升产能……为缓解药物供应紧张情况,我省根据各市药品需求、人口基数和发病人员情况,统筹调拨部分紧缺药品在各市指定药品连锁零售企业销售。

当前,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新一波疫情高峰来临。抗疫,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群众掌握疫情防控知识,坚持做好新冠基本防护措施,这是切断传染病传播、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也是对防疫大局的有力支持。山东向全社会发出“预防新冠,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十项倡议;众多疾控专家线上权威解读居家隔离治疗用药方法;持续推进疫苗接种,更好筑牢应对疫情的“免疫长城”……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统筹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不断筑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坚强防线,我们一定能顺利度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三年抗疫结合中国制度优势工作总结(精选篇4)

近日,中国劳动学会和有关单位联合对全国500家左右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复工快速调查,并针对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对部分企业开展了跟踪调查。调查显示七类用工集中度高的企业普遍受到新冠感染疫情冲击,但由于各自情况不同所受到冲击程度异差很大,恢复反弹情况也不同,有的正从“低谷”走出逐步恢复、有的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且略有增长,有的至今歇业且难以维持……

在国际疫情蔓延的新一波冲击下,企业从断链到补链、扩链面临新的挑战,劳资协商和协调劳动关系在国际疫情蔓延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中也需重视,为激励企业全面加快复工,要救助中小企业在复工中渡过特别困难期。针对当前巩固和扩大复工复产需要去除的障碍和进一步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援企、稳岗、保就业的政策措施建议。

本次针对全国企业复工状况调查分布在全国31个省份,截至到5月9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37份,其中复工调查企业有效问卷506份,缺工情况调查问卷31份。

调查显示,新冠感染疫情对我国企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时间较长超过预期,大企业、大项目复工复产拉动经济恢复作用强势显现,特困行业、小微企业受损失更为严重,调查小微企业中受短期影响能尽快恢复正常的占46.3%,影响较大、短期难以恢复正常的占43.6%,还有5.8%的企业受影响很大、难以维持。总体来看,复工复产的骨干力量是制造业,稳定力量在建筑业,受损最严重的是住宿餐饮和批发零售业,恢复较快的现代服务新业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及“一带一路”企业复工情况呈现不同特点。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双兼顾 复市复业在逆势而进

总体来看,国内外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两次大的冲击,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在逆势而进、防疫积极向好和疫情高峰过去的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特征,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表现出不同特点。调查数据显示,不同类型企业呈现出分批复工的特点,1月份春节假期复工的占4%,2月15号之前复工的占25%,2月29号之前复工的占24%,3月份复工的较多占38%,4月份复工的占9%。调查企业有95.8%已经复工。

制造业大企业是复工复产的骨干力量,生产防疫物资企业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有益于健康的食品加工业恢复快、增长势头好。我国制造业大约有7000万农民工就业。很多企业在2月中下旬率先复工,3月下旬受到国际疫情蔓延冲击,断单、断链增多、正处于快速补链、扩链过程中,4月多数恢复或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疫情冲击下生产防疫物资企业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有益健康的食品加工企业恢复快、增长势头好。

建筑业大项目是复工复产的稳定力量,也是吸纳农民工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约有近5000万农民工就业,除部分重点工程正月十五后复工,大都在2月底后陆续复工,由于工期一般都是一至两年,受国际疫情蔓延冲击小,资金充足、员工稳定,原材料大部分在国内有保障,目前正在加班加点弥补疫情冲击所耽误了的工期。

服务业是复工复产中大容量吸纳就业的产业,目前正处于逐步恢复阶段。疫情冲击下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行业出现“断崖式”下滑,是受损严重的“四大”困难行业,也是吸纳大量中低端劳动的行业,激活这类服务业企业是复工复产的重头戏。除春节假期值守岗位约20__万农民工外,大部分是3月下旬至4月随市场恢复陆续复市复业,“五一”小长假迎来一波反弹,但受国际疫情影响并未出现之前预测的“报复性消费补偿”。差异性恢复中的蔬菜副食品市场恢复快、反弹大,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甚至还略有增长,而商业零售、餐饮住宿、文化旅游仍在恢复中的“爬坡期”,复工不能复产、复产不能复销的情况比较普遍,线上订餐、线上销售、线上预约旅游等借势兴起。

现代服务新业态吸纳大批新生代农民工复工就业,成为疫情下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尽管现代服务新业态中快递、外卖、网约车、寻呼服务和家庭服务等因为行业属性和特点不同,复工情况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呈现出V型,受国内经济恢复影响较大、受国际疫情蔓延的新一波冲击较小,整体上回暖较快。现代服务新业态的快速复工复产,既为大量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成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的新兴力量。

众多中小企业是吸纳上亿农民工复工复产的主渠道,这次受疫情冲击最大、受损最严重。如果说大企业给国家贡献的是税收,那中小企业给国家贡献的是就业,是打赢疫情总体战中不可忽缺的宝贵力量,因此小微企业只要“有口气”,就要接上“呼吸机”,想方设法救活。一部分产生“抗体”的中小企业捕捉疫情冲击下市场恢复中的新机遇,迎难而进,化危为机,发挥“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和善于应对的“逆来顺受”的韧性实现创新发展,在国家救助政策和自救立起的合力下,正在开发出新领域、新天地。

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复工复产新天地,带动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有力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工精准脱贫。农民工返乡创业大都在中西部边远地区,受疫情冲击小,主要吸纳当地农民工,除疫情冲击订单减少外,基本没什么大的影响,从2月10号复工后,大多数保持正常发展。

“一带一路”上的农民工,受突出其来的疫情冲击难以复工。海外项目上的农民工大多数于春节前回国过年,因驻地国防疫管制,回国的回不去、未回国的出不来,出现人力资源空档期。从中建埃及项目、国机中设公司塞尔维亚水电站项目、中交建印尼雅加达路桥项目、圣彼德堡中俄文化城建设项目等一带一路项目上农民工复工看,建设项目和企业吸纳农民工较多,春节前大部分农民工回国过年,遇到突发疫情,因驻地国入境限制或隔离,一时回不去,国际疫情蔓延断开了其复工之路,只能靠原准备春节后回国轮休的员工加班加点和就近招聘技工弥补。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产业链、供应链的“补链”、“扩链”成关键

当前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企业复工复产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第一,防疫物资短缺时期已经过去,而消化防疫成本也成为特殊时期的“一道试题”,从返城隔离14天到保持距离作业、就餐,住宿和厂所、工地每天、每班消毒通风,增加专职检查人员、购买防疫物资等,都得在制造、建造和经营成本中消化。

第二,总体上“过度防控”对复工复产的束缚已经“退出”,常态化疫情防控将持续较长时间,从提高劳动者防疫素质出发,尤其一线工人防疫“补短板”和训练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常消毒等防疫习惯正在同步推进,防止复工场所和住宿地出现疫情感染仍是重责在肩,避免工休日聚会聚餐的硬约束仍需坚持下去。

第三,2月中旬以来,复工复产在承受国内疫情冲击下逐步复苏,3月中下旬又遇上国际疫情蔓延冲击,使复工复产复业复市承受着叠加冲击的双重压力,经济恢复不确定性使复工复产处于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订单减少、员工稳岗困难、以及部分困难企业歇业或半歇业的特别困难时期,应有较长时间的准备。

调查反映,当前复工复产复市渡过特别困难期要攻克三大障碍:

一是攻克复工复产因企业供应链“断裂”造成的下岗增多难题,加快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的“补链”、“扩链”,形成主链可控的布局优化,不是简单寻找替代,而是借此机会联合研发、升级产品、提升档次、赢得供应链上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话语权。迅速将主链布局在可控链条上,“头部”企业发挥整合和优化链条的关键作用,快速恢复与优化大中小企业协同配套的供应链体系。

二是攻克服务业市场疲软、中小微企业恢复乏力对复工复产复市的强制约,大力刺激消费,发放消费券、旅游券、拓展网络销售和网络直播带货等,将“减、免、补”的“真金白银”快速落实到中小微企业,激发中小微企业捕捉市场缝隙的活力,畅通消费领域的“毛细血管”,在政府救助和企业与员工抱团取暖“自救”的合力下加快恢复经营,创新发展模式。目前很多服务企业积极转型、创新模式,有的大力推动线上销售模式,有的联合上下游企业抱团取暖,有的积极寻求政府支持,等等,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救”,实现了转危为机。

三是攻克逐渐增多的下岗、失岗问题以及职工复岗和再就业难题。国际疫情冲击之下,我国经济恢复进程放缓,失业率有可能较长时间处于高位,需要国家出台更有力度和更有针对性的援企稳岗政策,加强对困难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尽量将员工留在企业,用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对冲疫情冲击带来的挑战。

向中小企业“输血”中提振“造血” 稳住农民工就业主渠道

越是困难时候越需要挖掘自身潜力,越需要用改革来突破难题,越需要化危为机,将短期刺激的政策措施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优化结构结合,为后疫时代的新发展增加活力和储能。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复业,要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变化,应对国际疫情蔓延有较长时间准备,扶持中小微企业渡过特别困难期,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保就业保市场保供应链。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各级政府对企业供应链上“补链”和优化布局上“扩链”的专项扶持,财政、金融、就业政策综合发力,所需资金纳入援企政策“总盘子”,以优惠贷款扶持“补链”、以创业政策扶持“扩链”,“双创”扶政政策在特殊时期应有符合时宜的新内容,尤其加大对民营困难企业“补链”稳岗力度。

第二,制定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文化旅游业振兴计划,对这四类特困行业给予“定向救助”,减房租,减网租,发放消费券,鼓励网络直播带货,采用共享用工、特殊工时制等非常之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第三,大力救助中小企业,稳住农民工就业主渠道。今年失业保险金返还的标准放宽,包括中小微企业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对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放宽至不超过企业职工总数的20%等,建议在特殊时期失业压力增大情况下,可扩大参保企业享受返还失业保险金范围,同时根据失业率变化情况动态调整申领标准,部分地区可以根据企业人员规模建立阶梯型返还方案,提高返还比例。在20__年实际返还500亿基础上,扩大返还企业人数后测算需翻番。给小铺小店小厂以特别救助措施。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可免征一年税收,在国有资产房租免收三个月的同时,行业协调非公企业房租也减免3个月,给予每户10万元至100万元优惠贴息贷款,让小微企业、小店小铺活起来,稳岗员工多起来,充分释放开拓市场缝隙的灵活性。

第四,建议加快改组或组建国家中小企业银行,使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农业合作银行等“回归”到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轨道上,从根本上治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顽症,这个研究多年的改革举措在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面临生死的困境中应有突破,给中小企业“输血”中提振“造血”的信心。

第五,稳定贫困地区农民工就业。这也是对今年完成扶贫任务的最有力支持,去年贫困地区建档立卡农民工打工收入占到当年家庭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二,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有约300多万贫困地区劳动力需要外出稳定打工,应对吸纳52个特别贫困县农民工就业的困难企业,给予稳岗基本工资50%的特别补助,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有力支持今年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

第六,发放困难企业稳定劳动关系基本生活补助。对复工后停产半停产企业还保持劳动关系的失岗职工,采取同级财政、社保、企业“三家抬”办法筹措特别补助金,按城市最低工资水平在半年至一年内发给基本生活补助,特殊时期将稳岗补助与返还失业保险金、就业补助结合起来,尽最大努力将职工稳定在企业。特殊时期对困难企业可将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从缓缴到6月底延至9月底,特困企业至年底。

第七,对失岗职工大规模开展职业新技能培训。应对今年特殊时期,实施20__至20__年三年从失业保险金节余中拿出1000亿元补贴培训5000万职工的行动计划,特殊时期可寅吃卯粮、将20__年计划适当提前到20__年,集中资金、集中时间、集中培训,也可举办新技能训练营等多种形式,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新职业作为转岗培训内容,探索培训与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在特殊时期提升技能为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储能。

第八,实施弹性用工、共享用工、灵活用工等方式,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链接、桥梁作用,缓解企业稳岗压力、通过共享用工调剂待岗工人到新岗位工作,可跨区域跨企业、按生产线或工种实现规模化共享用工,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来提高技术工人跨企业阶段性配置工作,缓解多年形成的“技工难”,将特殊时期提高人力资源效率与稳定劳动关系结合起来。

第九,重视复工复产中劳动关系协调和延长假期中工资或基本生活费协商等问题,注意新型劳动用工中劳动纠纷和没有劳动合同后怎样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的社会保险等新问题,尤其是适时监测和及时处置集体劳动争议问题,避免形成集体停业事件。充分发挥特殊时期人社部门会同工会、企联、工商联的劳动关系三方(四家)协调机制作用,引导职工和企业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在稳岗保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和维护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之间寻找新的共识和平衡,实现劳资两利。

第十,发挥政府有关部门下沉困难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作用,专班跟踪服务规模化用工的困难企业,在前段专班服务大企业、大项目复工复产后,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帮助用工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困难企业上。

总之,特殊时期复工是稳就业、复产是稳经济,总体上“战时”“管制”将过去,市场恢复在上升,化危为机在进行,应对新冠疫情尚无“完策”、各国有经验、也有教训,我国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防疫和复工两条腿一起走路的独特方式,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和研究,在应对实如其来疫情冲击的“大考”中又有国际疫情大流行冲击的“新考”,防疫中创新发展的新经济、新管理将迎来上升机会,阶段性特殊政策的大胆尝试将有选择地转换成中长期制度安排,给国家卫生防疫治理能力现代化补上短板、填补上特殊时期应对之策的亮点。

三年抗疫结合中国制度优势工作总结(精选篇5)

20_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感染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20_年12月,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国家继发布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二十条”后,再次发布防疫“新十条”,以更加科学精准防控疫情。

三年来,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安徽医科大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来,统筹疫情防控和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看好门”“盯紧人”“管住地”“布好阵”“发好声”,在统筹部署、担当作为、办好实事、宣传教育等方面齐发力,守护住校园一方平安。

三年来,全体安医人众志成城,以风雨同舟的意志,无惧困难、砥砺前行,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传承“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歼灭战中贡献了安医力量。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扛起政治责任

20_年1月20日,_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作出重要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月22日,安徽省第一例新冠感染病例在我校附属巢湖医院确诊。学校党委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统筹做好全校疫情防控工作。

在我校新冠感染疫情防控领导组的统筹下,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成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管理组、健康监测组、校园管控与安全保卫组、物资保障组、心理危机干预组、宣传引导与舆情管控组、教学管理组、专家组、督查组等10个工作组,组建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楼长与楼层长队伍、信息员队伍、防控专员等5支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各二级学院建立相应组织机制,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体系。

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被省卫健委指定为5家省级定点收治医疗机构之一,附属阜阳医院被指定为5家省级定点后备医院之一。各附属医院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统一部署,迅速成立防治工作领导组和专家组,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紧急调配各项防治物品、药物和设备,全面落实各项防治要求。

大年三十,作为国家卫健委选派的专家,第一附属医院55岁的国家医院感染管理专家马红秋在家待命,年初一即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她也是我省首位支援武汉的“逆行者”。

20_年,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先后派出4批296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20_年,学校又先后派出5批400余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却是一样的担当,新时代安医人用逆行战“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皖鄂一家人”“沪皖一家亲”。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学校坚持落实“四早”快行动。严格晨午晚检、出行管理、请销假、健康监测制度,师生底数信息摸排快速高效。落实校园24小时保卫巡逻、校医院24小时值班、AB岗制度,严格值班值守。设置临时隔离观察室137间,储备N95口罩4.2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17万只、防护服1400余套、抗原检测试剂50万支,持续加强防疫物资、设施设备储备保障。

面对疫情防控物资短缺,学校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及管理办法,积极利用校教育基金会、校友捐赠、教职工捐赠等途径多方筹措疫情防控资金,确保疫情防控资金充足。

科技攻关 精准防控 守护一方平安

20_年3月10日,安徽省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学校携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两家科研院所,有效整合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资源,综合多学科力量,共同组建高水平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队伍。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在组织实施应急攻关项目、运用新一代信息和互联网医疗技术,以及科技力量积极支援基层等多层面,我校同时展开抗疫科研攻关。学校组织了临床、流行病学、药学、心理学和卫生管理等优势科研力量,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涉及临床病程、临床影像、疫苗开发、疾病传播、药物研究、心理卫生、舆论引导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影像云平台”累计筛查病例30余万次、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近900家;先后制定5版我省大中小学疫情防控指南,组织10余名公共卫生专家赴省内各地协助指导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选派3位专家赴南苏丹、几内亚指导当地抗疫。

学校的专业团队还积极协助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主持编写全国和安徽省相关指导性方案。主持制定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青少年新冠感染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和《儿童青少年新冠感染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更新版)》,主持编写研制了省卫健委《安徽省校园突发新冠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安徽省学校新冠感染防控系列标准与指引》等系列标准、方案。先后向有关厅委提交了5份疫情分析或模型预测报告、政策建议,研究制定“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大流行期间用药和临床研究声明”。深化学校与附属医院、省疾控中心等单位的横向纵向科研合作,开展《新型冠状病毒__二代感染行为可控性因素及其孕产妇和儿童风险评估》《吐根碱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和《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特征》等系列科技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编写《“新冠”__疫情下,孕产妇防护“十问十答”》《返校前防疫专题课——预防新冠感染》等系列科普作品,加强防疫知识宣传教育。

学校落实落细工作举措,精准加强重点场所、聚集性活动、教学科研等重点领域管理,强化标准规范。加强医学隔离观察点、出入校园、快递外卖、餐饮服务、公共卫生、第三方服务等关键领域综合治理。精准加强师生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心理健康、防疫知识宣传教育等核心领域管理。

常态化开展校园突发新冠感染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演练,联合属地开展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强化属地与学校、校本部与各校区、学校与附属医院联防联控,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科学制定“三案九制”,汇编各类制度文件、管理办法、规范指引42项,印发提示函、督导提示函30份,全方位落实包保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

亮身份 做表率 筑牢战斗堡垒

“战斗到哪里,我们党员的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面对疫情,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发挥党员医护人员先锋模范作用,护佑百姓健康!”抗疫工作中,我校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医护人员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冲锋陷阵的身影。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工作在最前沿。党委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排查掌握师生员工去向,做好校外人员入校管理,加强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宣传和思想教育,回应社会关切,为科学防控创造良好环境,凝聚起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

学院党组织各支部结合学科优势积极做好防控工作,实施科研攻关,推动科普宣讲,开展理论研究,增强师生群众防治信心。直属附属医院党委始终走在疫情防控斗争最前沿,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全员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院多个党支部全员写下请战书,积极要求加入一线。

“非常感谢学校大家庭给予的温暖,让我们家人备受感动,身处一线,此刻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在抗疫一线同病毒战斗的医护人员,无畏生死,但是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孩子。

学校党委积极落实为赴武汉等一线抗击疫情医务人员办好十件实事,全校1414名团员学生响应学校党委号召,报名参加“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这项服务也被团省委列入“安心战疫·徽团助力”援鄂医护人员家庭关爱行动计划。

“您好,这里是蜀山区疾控。请问您是__吗?”“请问您是否去过……”这段话是队员崔文虎每天说得最多的话。虽然忙碌,每天都在与疫情赛跑,但他既庆幸又自豪,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面对疫情,我校一群“95后”医学生和流调专家并肩作战,每天起早贪黑,接打无数个电话,协助处理上万条数据,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暗战”,为蜀山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青春力量。

疫情袭来,在学校疫情防控办的指导下,部分学院对一部分学生宿舍楼层启动了静态管理。学生被隔离在宿舍内,他们的日常生活保障成了学校领导、老师最为挂心的事。为此,相关学院迅速成立“疫情防控突击队”,辅导员们化身送餐“大白”,在每日早中晚就餐时间,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准时进入宿舍楼逐层分发餐盒,成为了校园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经过一夜的忙碌,校园和家属区9个核酸检测点全部搭建完成,凌晨5:00,各采样点核酸检测物资全部落实到位,确保了当天师生全员核酸检测顺利开展。”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保障任务,全体后勤人斗志昂扬,以过硬的能力作风,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奋战在校园后勤服务保障的第一线,用坚守和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粘贴条码、扫描录入、核对信息、扫码绑定……学校核酸检测亭内,一位身穿防护服、头戴防护面屏和口罩的“大白”正拿着手机给师生扫码录入信息,动作娴熟,一气呵成。这位信息录入的“大白”不是临床一线的医生,也不是社区派出的医护人员,而是学校机关党委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学校机关党委像他一样的核酸扫码志愿者还有150多位,自20_年三月以来,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执行了1500多次任务,用近190万次的扫码守护了全校师生的平安。

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校园的平安离不开无私奉献的他们,他们是党员突击队,他们是青年突击队,他们是青年志愿者,他们是全体后勤人,他们是部署统筹的管理者,他们是核酸采样工作人员,他们是核酸扫码志愿者,他们是守护校园的“大白”“小红”“小蓝”们。全校一盘棋、全员一条心、守好一校门、护好一校人。

感悟生命 体会责任 上好思政大课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出现在哪里,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大家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河!”20_年8月14日,6位来自抗击新冠感染疫情一线的模范教师代表相继走上讲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教材,为现场师生讲述“开学第一课”,分享战“疫”力量,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在场的学生数度泪目。

20_年11月24日,又有3位来自抗疫一线的模范教师在校图书馆第一报告厅动情讲述,同现场师生分享支援上海疫情防控的感人事迹,展现他们作为安医人的“逆行”风采和“硬核”担当。

三年来,校领导带头讲授疫情防控知识、形势与政策思政课,落实所有专业课老师必上疫情防控专题课、主题班会必讨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疫情防控典型案例必宣讲制度。

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和省学联主办,我校承办的大学生“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主题青春思政课《青春在战“疫”中闪光》,艺术化情景再现了青年医护人员的战“疫”故事,生动展现了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吸引我省广大青年学子在线观看。

20_年3月9日上午,我校抗击新冠感染疫情专题展在校图书馆一楼大厅正式开幕。教职工、学生、离退休老同志、兄弟院校师生……自开幕后,该专题展已成为校内外各单位、各党支部近距离学习感受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渠道,是广大青年学子进一步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感的别样“思政课堂”。

学校疫情防控专家组精心制作《新冠感染新特点与7+2自我健康管理》《新冠感染新特点与自我健康管理》《新冠感染疫情变化与个人防控》等课件,作为学期开学第一课主要讲授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防疫宣传教育相结合,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牢牢树立科学防疫意识。

“学校为我们准备了疫情防控物资和春节慰问金,校领导和老师冒着严寒来看望我们留校学生,把慰问品送到我们手里,还嘱咐我们在校期间有任何困难第一时间向学校反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温暖。”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因疫情而选择留校过年的我校研究生感受到来自学校浓浓温情,留校过年,也有“家”的味道。

近三年,学校通过奖助学金、“暖心行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资助特别是困难学生资助,尽最大能力为学生解决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据统计,面向本科生(含困难生)发放奖学金、伙食补贴、临时补助等资助共计7629万余元,面向研究生(含困难生)发放奖助学金、“四助”、节日补助、临时补助等共计32530万余元。

学校召开师生思想状况调研座谈会,收集汇总归类师生反馈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和责任落实四清单。设立书记、校长信箱和热线电话,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三年来,结合各阶段校园疫情防控实际和教学需要,我校增购了雨课堂等一批网络教学平台,优化实验实践课程设计,确保教师能够科学合理选择课程的授课和组织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科学调整,切实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以“省-校”两级质量工程立项形式,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建成线上课程165项。加大线上仿真实验开发和建设力度,建成296项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解决线上实践教学难题。开辟专门场地,为考研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疫情期间有面试需要的毕业生提供了及时保障。

书记校长挂帅,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全员上阵,开启“云宣讲”“云直播”“云咨询”“云招聘”系列活动,齐促毕业生就业。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压力,学校上下一心、统一思想,稳扎稳打、迎难而上,强化思想共识,更新理念思路,整合有效资源,举全校之力促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学校20_届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本科生升学率,困难毕业生就业率等各项就业数据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三年里,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其中本科生升学率位居省属高校首位,毕业生留皖率保持在65%以上,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立疫情防控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小组,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全天候开放三个校区心理中心,提供线上24小时心理支持服务,优化心理咨询服务,精准高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举办线上《疫情下的心理陪伴与成长》系列讲座,开设《抗疫“心”防线》专栏,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高度重视学生文体活动,常态化开放校外体育场地、科学运用室内场馆,举办秋季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美食文化节、校园音乐会、主题摄影、文化创意设计等活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年里,我校学子牢记“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能力,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取得丰硕成果,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在学术科研、创新创业、艺体实践等领域获得优异表现的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本科生累计超2500人次获2000余项省级以上奖励,研究生超600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

擦亮初心 突出重点 做好宣传引导

20_年1月23日,一封来自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的“请战书”令人动容。上面写道:“作为一名护士,我深知肩负的责任,我郑重向医院提出请求,申请加入医院组织的春节期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队伍,同时志愿坚守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请战书”上,上百名医护人员踊跃签名。

新冠感染疫情阻击战打响后,一附院近千名医务人员主动请战,为保卫人民健康出力。全校上下闻令而动,学校抗疫宣传工作也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校党委宣传部迅速组织采写的报道以《疫情面前,他们用“请战书”选择逆行》为题在《光明日报》见报。20_央视春晚,临时加入的“抗击疫情”节目激励了整个中国,安医人的“千人请战书”也登上春晚荧屏。

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我校专门制定了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方案,党委宣传部门构建了与各附属医院一体化的宣传工作机制,并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宣传工作进行调度,及时有效开展相关工作,重点宣传疫情面前各附属医院的全力应对、医护人员的坚守和逆行以及全校师生的担当与作为,第一时间用安医力量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校园网、新媒体平台、电子屏、宣传栏、宣传展板等网上网下宣传阵地,“众志成城”“防疫阻击战”“党徽闪耀”“战‘疫’日记”“校友在‘疫’线”“抗疫有我”“众志成城 守护校园”“同心抗疫”等专题专栏,讲述了抗疫一线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以及各附属医院联防联控的有力举措和成效,集中宣传我校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的表率作用和典型事迹,报道各个方面涌现出的优秀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同时,也聚焦学校各条战线成立的青年突击队、临时党团支部、志愿服务队等,以及作为未来“准医生”,我校青年学子在织牢织密校园疫情防护网中展现的责任与担当,全面营造了学校积极主动阻击疫情良好氛围。

从向受疫情影响的困难学生发放“隐形资助”,到辅导员队伍为学生筑起安全“防护墙”,从驰援武汉到支援上海,我校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积极投身战“疫”的事迹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各级媒体平台传播我校抗疫新闻稿件累计30多万篇,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等主媒报道3000余篇,阅读量破千万稿件10余篇,其中突破1亿阅读量4篇,人民日报等官方微博最高单篇阅读量达1.6亿次,“千人摁下红手印请缨上前线”在央视春晚播出浏览量超20亿人次,持续用正能量传递占领校园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此外,及时与学校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心理、眼科、护理学等学科领域专家约稿,推出系列科普宣传,引导师生不信谣不传谣,为其做好个人防护提供科学指引,为其心理健康穿上“防护衣”;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卫生管理学院等专家约稿,从增强制度自信、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角度撰写文章,刊发学校特约评论安艺平,进一步通过权威评论和理论研究加强科学防治。

拍摄制作的《战“疫”安医人的使命与担当》等7部宣传片,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背景,用抗疫一线的真实故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课堂教学,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鲜活而生动。

20_年12月,随着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的出台,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点转变为“保健康、防重症”。《“暖心菜”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点赞!奋战在一线的安医青春力量!》《分级分类诊疗,全力筑牢防线》《安医大一附院保障患者高效就医,医院各类药物储备充足》《专家支招做好居家健康监测》《持续“咳咳咳” 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诊?》……连日来,在校党委统一部署下,学校宣传部门和多部门密切沟通,同各附属医院宣传人员积极联动,推出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并在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安徽日报、安徽网、合肥晚报等各级媒体平台刊登,既展现了学校为一线医护人员及时提供后勤保障的暖心,又表现了安医青年学子勇担责任、坚守抗疫一线的坚定,还表达了“安医系”广大医护人员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夜以继日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决心。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三年时间,我们用艰辛的努力守护了校园的平安。

20_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__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自2023年1月8日起,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但“解封”不等于“解防”,随着寒假来临、春节将至,各地人员流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仍然较大。我们相信,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凝聚共识、携手齐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赢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

129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