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吴泽0 分享 时间:

山体滑坡作为自然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巨大的威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体滑坡是怎样形成的,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体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山体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地势高低不平的山区易于发生滑坡。

气候条件:特别是强降雨事件,尤其是在暴雨之后,土体容易被泡软,这时最易发生滑坡。

地质构造:地震、地壳运动等地质因素也可能导致滑坡的发生。

地下水活动:包括降雨、融雪、地下水位变动等对山体的影响。

地表水冲刷:河流冲刷、地下水流动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

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如开挖坡脚、爆破、堆放大量土石、水库蓄水、矿山开采等活动,可能导致坡体失稳并最终发生滑坡。

植被破坏:如乱砍滥伐,这会减少山体的稳定性,增加滑坡的风险。

其他行为:如边坡开挖过陡、爆破影响、不当的堆土方式等,都会对山体滑坡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山体滑坡的形成规律

同时性

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滞后性

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

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山体滑坡的类型有哪些

岩溶型:发生在含碳酸盐岩(如灰岩、白云岩等)地区,由于岩溶作用导致地下空洞形成,当空洞承受不住上覆岩土重量时,就会发生崩塌或塌陷。

风化型:发生在风化程度较高的岩层中,由于风化作用导致岩层结构松弛,当遇到降雨或地震等外力作用时,就会发生滑动或垮塌。

断层型:发生在断层带附近,由于断层活动导致岩层应力累积,当应力超过岩层强度时,就会发生剪切或错动。

水文型:发生在含水量较高的土层中,由于水的浸润、渗透、冲刷等作用导致土层失去稳定性,当遇到降雨或地震等外力作用时,就会发生滑动或流动。

遇到山体滑坡的自救方法

1,当你不幸遭遇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

3.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者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4.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利用身边衣物裹住头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5.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源、电源越方便越好。切记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6.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生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山体滑坡车辆怎么通行

控制车速:尤其在雨雾天气,应将车速控制在每小时80公里以内,以确保行车安全。

开启灯光:将车辆远光灯、雾灯全部打开,以便更好地观察路面情况。

注意路面情况:如果看到路面虚线中断或者有交通事故发生的迹象,应提前减速并保持警惕。

避免停留避雨:雨天时应避免在滑坡附近停留,以防万一滑坡发生。

避开高危地带:不要在凹形、陡坡、滑坡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或穿行,也不应在悬崖边、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或山谷沟底逗留。

转移至高地:如果在野外遭遇暴雨,应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

弃车逃离:如果泥石流发生并且无法躲避,应尽快弃车逃离,并寻找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

停车位置:在下雨天、泥石流多发的路段,应将车停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避免停在松散的土坡、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等易发生滑坡的地方。

建立通道:一旦山体滑坡导致道路被封堵,应及时开辟通道,并根据实际情况修建临时桥梁。

优先通行制度:在遇到山体滑坡时,应优先考虑车辆的安全通行,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设立车辆通行标志,确保车辆能够顺利通过。

选择安全路线:为了避免潜在的危险,应选择一条更安全的通行路线,绕开滑坡可能影响的区域。

撤离现场:在山体滑坡发生后,应服从交警指挥,有序撤离现场,避免再次进入造成二次事故。

155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