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一书介绍

小龙0 分享 时间:

爱的教育它在每一个章节之中,都得到了深入和生动的表达,不管是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伟大爱,到父母、老师和朋友的小小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一书介绍,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爱的教育一书介绍(篇1)

晚上8:30分,我准备入睡,孩子把汤小团的书热情的推荐给我,我随意的翻了翻。于我们这样的年龄来讲,读汤小团这样的儿童读物显然读不进去。在我的童年时期课外读物少之又少,印象中有《西游记》、《水浒》连环画可看外,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只有跟随姐姐看她的课外读物《简爱》成人版、《青春之歌》及爸爸的成人书籍《警世名言》、《醒世恒言》等。所以,儿童读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看到旁边的《爱的教育》,源于对世界名著及在一个多世纪里在世界文学史上都畅销不衰的书籍的好奇,我拿过此书和孩子一起阅读起来。

当我们阅读到第三个小故事的时候,这本书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当然,吸引我的不再是它是世界名著的文学价值的头衔,而是里面每一个小故事的表达方式及细腻情感的文字叙述。一直读下去,渐无睡意。整本书由 00多个小故事组成,作者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及对祖国的爱都写得深入肺腑,让人感怀。

《爱的教育》是一本净化灵魂、提升个人修养的好书。有它陪伴孩子们一代一代的成长下去,它的爱也将一直在这个世界延续……我想管仲先生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也莫过如此了。而《爱的教育》用 00多个小故事以日记式的手法,用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文字为我们诠释了这个世界爱的美好,洗涤了每个人心中的污浊之气,弘扬了正能量的精神。

每个故事展示的都是心灵美的舞蹈,都让人感动。最触动我心灵的是《20美金的价值》这个小故事。之所以触动我的心灵,源自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每个个体及大小家庭的团体都在忙碌着,思维高速运转着,精神紧张着,前进的步伐快着,很多家长都似乎早已经忘记陪伴的重要性,包括我。此刻,我沉思着……

思绪带着我回到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幸福而愉快的,那时候天是蓝的,云是洁白的,河流是清澈的,我想原始部落的景象也不过如此了吧;小狗狗,小兔子在愉悦的欢跑着,小鸟在不同的树上来回飞跳着,我没事就和伙伴们一起与天上的白云赛跑着……反观今天的孩子们,看起来,他们(她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享受着这个社会最好的物质福利,父母给予的最好条件的爱。可最好条件的爱并不是最好的爱。《爱的教育—20美金的价值》告诉我,最好的爱是陪伴。

感谢老师布置了亲子共读这个课外作业,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情感。通过共读,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既创造了和谐的亲子关系空间,又让孩子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通过共读,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孩子阅读的习惯;通过共读,感受到了更多的亲情,也让我增长了更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有了更多时间的陪伴。

夜,渐深。爱是什么?我在想:“用我们中国的文字诠释“愛”,愛是用心组成的陪伴;爱是信仰,是付出,是无条件;爱是最柔的风,最强的力量;愛是暖,是人间的四月天……”

爱的教育一书介绍(篇2)

今天我要跟老师同学们分享的书是世界名著《爱的教育》,《爱的教育》自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数百种文字和方言,还多次搬上银幕和舞台,成为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小说家、旅行家亚米契斯,这本书的写作形式与众不同,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为主要题材,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患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着读着,犹如在爱的海洋中遨游,感觉特别温馨。

我在读这本书时有感动,有感激,也有为师的思索。我觉得这本书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读一读的好书。因为书中一些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仿佛就是我们与学生每天生活的缩影,而让我受到启发的还是在作品中,那些老师在处理学生的一些突发事件时与众不同的处理方法。当然,虽然每位老师性格特点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学生的爱,他们的爱是那样深沉,那样有教育意义。教育中有爱,有助于学生个体生命的舒展,有助于学生个体生命的涌动。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愿我们老师心中有永不枯竭的无限情爱,爱满校园。

为师还需要谙熟教育爱的艺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爱心,而是爱的合理方式。教育爱没有逻辑的条块,不能像硬件那样起运、加工、生产……教育爱适宜的方式是浸润,潜移默化。因此,教育爱需要身体力行、春风化雨。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书中讲到的人间各式各样的情感,每一种都能感动人心。例如同学之间的友情,是一直以来陪伴我们的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守护者。而又有多少人忽视了它的存在!书中的主人公恩里科和他的同伴之间的呐喊,是最最诚挚的友情。如果同学们的生活中也有像驼背的内利,拄拐杖的罗贝蒂,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会去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呢?我想等你读完这本书一定会有肯定的回答!当然,书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和孩子们对父母亲的依恋和热爱。其间有一对子女听到父母亲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动向母亲要求放弃今后的礼物,甚至在饮食方面也要有所节制。这一切让父亲听到了,第二天这对父母买来礼物,悄悄放在熟睡中的孩子们的枕下。

世间有种种爱,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的爱,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爱,人民对祖国深沉坚毅的爱……让我们用心品读《爱的教育》,用心灵感受爱。将我们的爱化作流星雨,在宁静的夜空划过,即使流逝,但美丽依旧存在;将我们的爱化作长河,永不停息的流淌着,即使天气寒冷,但依旧温馨……让我们手拉手,彼此牵起心灵的港湾,用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世界永远温馨,让世界上的每个人感受到爱的存在……

爱的教育一书介绍(篇3)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学四年级的安利柯,作者以安利柯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小学四年级一学年的学习生活。

虽然《爱的教育》是一本儿童读物,作者的意图主要是以此来教育儿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这部作品也表现了亚米契斯的教育主张,他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目的三个方面都有较深刻的思考,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人们的常识中,理所当然的,教育这就是教师,而受教育者就是学生。但是在亚米契斯看来,教育者并不仅仅是学校教师,还包括家长,同学,甚至还有陌生人。

安利柯的父亲就是通过给他写信,同他交谈,邀请他的朋友等方法来教育安利柯,教他学会与人相处,要求他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孝顺父母等;他的母亲通过写信,交谈等告诉他人要有爱心,有同情心,与人为善。而安利柯的同班同学卡隆让他学会了勇敢、善良;可莱蒂教会他勤劳,孝顺,乐观;代洛西也成为了他学习的榜样,还有小石匠,泼来可西等同学也常常通过一些小事感动着安利柯,教育着安利柯,让他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此外,路上帮助苦命小男孩凑钱的小女孩们,以德报怨的被打伤眼睛的老人,这些陌生人们也触动着小安利柯的心灵,影响着他。甚至是可恨的弗兰谛,他的行为,他的下场也给孩子们起了警示作用,使安利柯能明辨是非。这么看来,可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论语·述而》中有句家喻户晓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对教育者的理解应该与亚米契斯是一致的。

至于受教育者,亚米契斯对其的界定也不仅限于学生,还包括其他在知识方面或在道德等方面等需要受教育的人。小说里的那些上夜校的工人,小石匠的父亲,泼来可西的铁匠父亲其实也是接受教育的人,上夜校的工人和一些同学的家长为了充实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学习认字写字,学写文章,他们也是受教育者;包括那位铁匠,通过儿子的努力,儿子的获奖,也通过老师,颁奖者的感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掉酗酒的坏习惯,全心投入工作,所以,在小说中,他也是受教育者。因此,在亚米契斯看来,人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

其次是教育内容,在这部小说中,教育内容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教育同学谦逊,友爱,具有同情心,进取心,并且教育同学们要爱国,有自我牺牲精神。 以前我们常常问,教育是什么?《辞海》对“教育”一词的解释是:①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②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从辞海的解释可以看出,教育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法,他们所应遵守的准则等。所以,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们会发现,亚米契斯并没有将过多的笔墨浪费在描写小安利柯的科学知识学习过程,而是更多的记录了教育者们教育安利柯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美好精神的过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想主张的教育思想是爱的教育。在小说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安利柯的严父还是慈母,无论是他的老师或是姐姐,都打心里的爱着安利柯,他们为他倾注心血,用爱感化他,用爱教育他,同样的,也将爱植入他的心底。在父亲的信里面,虽然句句透露着威严,偶尔还带有谴责之意,可是字里行间却是藏不住对孩子的爱。他为了安利柯不用心读书而烦恼,为了安利柯不孝顺母亲而伤心,为了安利柯与同学交往的方式不当而担心,可以看出,他真心爱着安利柯,为他操心。而且父亲关心的不仅仅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教育安利柯要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要求他为了祖国应该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告诉他对待劳动人民应该友善,尊重他们,从这可以看出,安利柯的父亲有多大的胸怀,有多大的爱心,同时也如此要求着他。安利柯的母亲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善良女人,她带着安利柯去救济困难的朋友,她写信告诉安利柯,希望他能够有一颗仁爱的心,教育他不能对路边行乞的人视而不见,应该给予可怜的人儿更多的关爱。这位母亲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告诉着安利柯什么是爱,教他爱别人。安利柯的几位老师,包括校长都十分伟大,他们呕心沥血,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的爱着学生们,为他们操心,不遗余力的教育他们,不求回报,只求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此外,安利柯身边的同学,如卡隆,泼来可西,代洛西等,他们如此友爱,有着一颗宽容他人的心,处处体现了爱,这也给了安利柯很大的感触,让他更加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爱。处于这样一个爱的教育的环境下,我想,安利柯一定能成长为一名善良的,具有爱心的人,而对祖国,对家庭,同学等的爱,最终会使他更加努力,更加上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分析了亚米契斯的教育主张后,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是如此美好,令人向往,我不由的想,如果当今的教育是这样进行的,或许,效果会是惊人的,世上一片祥和,人才云涌,人们互敬互爱,没有阶级对立,没有贵贱之分等等。这样的教育是如此完美,这样的教育思想早在12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可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它都无法得以实现呢?因为,亚米契斯的主张只是乌托邦式的教育思想,在理想状态下才能够得以实现,而在现实中,这样的教育是难以实施的。

一种有实践意义的思想应该是基于现实情况下提出的。意大利于1870年才完成统一,在之前,长期处于割裂状态,亚米契斯经历了独立战争,之后历经十年的创作,才在1886年出版的这部小说,所以在这部小说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贯穿始末;19世纪正是欧洲工业革命大力展开的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最终形成,富人穷人的分化也十分严重,因此,亚米契斯在文中着重提倡关爱他人,尊重劳动人民,尊重爱护穷人的思想,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他主张的教育内容是与意大利当时的国情密切联系的。但是,很可惜,这样的教育却无法实施。首先,亚米契斯文中的教育者们都是理想化的,无论是父亲,母亲,老师,周围的同学,家长,甚至包括陌生人,他们都有近乎完美的品德,并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当今社会。因为每个人的生长背景都不一样,在那样的年代,受教育的人少之又少,每个人的素质参差不齐,无法为学生创造如此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亚米契斯文中的社会是理想社会,没有过多的竞争,没有过多的压迫,没有阶级的对立,他的教育也是以这样的理想状态为基础的,但可想而知,这是不现实的。当时,穷人的孩子即使受了教育,他们大多也只能继续当普通工人,而富人的孩子却能受到更好的待遇,有更光明的前程,而且,在那样的年代,工人们是被压榨的,他们首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教育却往往被忽视,阶级的对立在当时是很明显的,穷人与富人之间总有无法逾越的鸿沟。

爱的教育一书介绍(篇4)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将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将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将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将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3、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四、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的教育一书介绍(篇5)

《爱的教育》这部作品,我觉得很好看,每一篇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里面有欢乐、有悲伤、眞的很有教育价值!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九十四页《伍蓝地的妈妈》这篇,伍蓝地的妈妈真的好伟大,竟然为了伍蓝地苦苦的向校长哀求,希望校长让伍蓝地从返校园,但伍蓝地实在太不应该了!竟然看见母亲苦苦的哀求也不为所动,看到这一篇,让我觉得真的好感动!父母对孩子的用心,我想是世界上最为宝贵的吧!

这部作品内容丰富,里面有许多很好的例子,让人觉得这部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教育意义,这部作品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麼是师生之间的关怀,什麼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这些都是具有很高的价值,我相信有了这些东西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希望这部作品可以继续传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让还不知道什么是爱的人明白,爱有多么重要!有多么珍贵!

人,是感情动物,爱是最基本的需要。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教育界又一次高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永恒不变的真理。本文中,笔者就职高学生自卑情结化解、职高后进生转化以及职高教师职业枯竭防治等方面,阐述了“爱的教育”在职高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实践经验措施,提倡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的“以人为本”教育观。

在爱的教育的情景中,学校、家庭、社会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满怀的爱心就是满心的喜悦。作为教师,看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桃李满天下”,那是一种怎样的喜悦啊!有了这种成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就会对工作产生极大的热情,就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耕耘,甘当蜡烛,甘为人梯,安贫乐教,乐于奉献。更是在这样的师生心灵交融中,教育教学变成了师生双方共同用心灵的彩笔去创造的一幅美妙的艺术品,这样的创造过程充满了美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精心雕琢着自己的艺术品(学生),整个雕琢的过程中充满了美,教师给学生美的教学内容,运用美的手段、美的教学语言、自身美的魅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把他们带入了向往的美的境界,这种充满了社会情感美、理智美、德性美的活动过程让人深深地陶醉于其中,感受它并受它感染,净化了人的灵魂,升华了人的品格,这是何等的一种幸福!作为教师,我们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所以我们深爱着祖国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深爱着孩子,所以我们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49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