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嘉欣0 分享 时间:

物理是一门什么样的科目?物理是所有科目里面探究性和实践性最明显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欢迎参阅呀!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常考点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

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

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

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

⑴ 降低温度;

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物理学习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一、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刚刚向物理学宫迈进的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兴趣。自然界万物的运动和变化,以及人们创造的一切,都是我们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让我们在自己的心灵中点燃起强烈的求知的火花,以浓厚的兴趣进入物理的大千世界,在学习中体验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求得知识的欢乐。

学好初中物理其实就是探索实践乃至宇宙的第一步,不论是力学还是电磁学都充满了科学的味道,。在我们的周围,大至整个宇宙,小至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种种的物理现象。只有对物理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二、善于思考

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例如对于电阻,要搞清楚:根据什么实验事实而引入电阻概念?电阻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怎样测量导体的电阻?等等。

有比较才能鉴别。应用对比法,是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分清一些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使它们不会混淆起来,从而正确地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一种好方法。

三、重视物理实验

实验,在学习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在实验中应通过自己动手,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解决下面的问题:

1.通过实验,对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有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易于理解。如物质的三态变化,从固态到液态要吸热,晶体熔解时温度不变,这些现象通过苯的熔解实验后,将深信不疑,印象深刻。

2.通过动手操作,更仔细地认识各种物理仪器、装置的构造和性能,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常用仪器。物理实验使用的各种基本仪表和装置,就是今后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装置的基础,今天学会了操作,将来就有了操作的技能基础。

3.在实验中掌握一些基本测量方法。例如测定细小金属丝的直径,采用多绕很多圈来测量的"以大量小"法;在测定未知电阻值时可以用"替代法","比较法";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等。这些实验的基本方法都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

4.在实验中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仪器;实验课前做好预习;实验时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忠实记录,按时完成;保持清洁,做好收尾工作,完成实验报告。养成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品质,将来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生产者和科学工作者。

四、课堂听讲是关键

听课是学习物理的关键环节,那么,该怎么听课呢,上课的时候又该听什么,其实大家只需要注意这五点,物理知识基本就能掌握了。①知识是怎样引出的。②知识是怎样得来的(注重研究过程)。③知识内容是什么。④所学知识概念怎样理解。⑤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应用。

五、精读课本

我们所学知识基本上都来自课本,所以通过读书才能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全面的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对物理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要同时阅读几本参考书,通过对比,对某一知识加深理解。在读书时还应对重点知识、概念、规律、定义、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六、建立知识体系

在读书基础上打破章节界限,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也是使物理复习质量升华的过程。

物理高效复习法简介

首先,要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公式。

物理作为理科科目在期末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牢,再出色的成绩也是靠不住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公式、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部看一遍,对于不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你一定要在考试前弄懂、弄会。通常情况下,成绩中等的同学大部分是基础不牢,建议大家将重点放在课本上。

第二,结合错题本进行专项复习

错题本就是汇集了我们一学期所有错题的集合,这里能真实的反映出我们知识的薄弱点在哪里,把错题本上的错题再有选择的做一遍,看一下还错在哪里,然后进行重点修改,这样可以查漏补缺,用最快的速度让自己补齐短板。

专项练习中我们也可以对一些常考的题型进行重点练习,有一些题的题型在变,但是解题思路不变,这样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不仅能够对所学提醒进行归纳整理,也能帮助我们提升复习效果。

第三,熟悉实验流程,掌握实验原理。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考试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实验,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实验没用,一个完整的实验要从实验筹划开始、到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整个过程都有可能成为考试的考点,因此在期末考试前我们将本学期学到的物理实验进行系统梳理,达到每提到一个实验都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流程,这样实验部分的分数我们就能得到大半。

此外,物理的计算要依赖数学,特别是一些解题方法,和数学有高度的类似,因此,想要学好物理,必须学好数学。

怎么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

一要提前看。在实验之前,我们就要提前通过课本了解实验的目的、用到的器材及使用方法、涉及到的原理,同时要仔细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步骤,争取做到离开课本也能做实验。

二要规范做。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教材的操作步骤认真执行,不能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如有安全隐患,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三要总结好。物理课上真正做实验的机会非常少,所以一定要认真归纳、总结。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现象,以及最后得出的实验结论。

目前,初中涉及到的实验有天平测重量、弹簧测力计测力大小、压力与压强的实验、杠杆实验、电流电压的实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等等,每一个实验都是通过一个物理现象来说明一个物理原理。物理实验中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总计有4种,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控制变量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更改某一个变量,来改变实验结果,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2、图像法,通过制作表格或者是画图的方式,来直观的表示实验过程、结果,比如:电压、电流的实验、或者是压力、摩擦力等实验。

3、转换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转化,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比如:磁场的实验、分子扩散的实验。

4、类比法,有一些实验如果用其他的事物代替一下会更加的形象,比如:水流VS电流,等效电路等。

154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