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

嘉欣0 分享 时间:

嘿,同学们!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为基本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整理,欢迎参阅呀!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整理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理变化是没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味、干冰升华、氧气液化

3、化学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如木炭还原氧化铜、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4、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水溶性、

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金刚石的坚硬、石墨的质软、石墨的带电性等。

5、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氧气的氧化性、碳的还原性和可燃性、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锰的催化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稀有气体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94% 0.03% 0.03%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 产生大量白烟(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还加上:水倒流入集气瓶并占1/5体积)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铁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二不变)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4、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5、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分。

2、 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相比很小,忽略不计。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6)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3、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

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数==电子层数,族数==最外层电子数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1、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程度的是蒸馏。

2、过滤后滤液浑浊可能原因: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3、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4、鉴别硬水和软水方法:加入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

5、硬水软化的方法:日常生活中用煮沸;实验室或工业上用蒸馏。

6、水通电后,正极氧气,负极氢气(正氧负氢);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是1:2(氧1氢2)。

7、化学符号周围个数字的含义(2的含义)

①前面的数字:2H表示2个氢原子 2H2前面的2表示两个氢分子 2CO2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

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 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3 CO32—表示3个碳酸根离子

②H2O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③O2-中的2表示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Zn2+中的2表示1个锌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3 Zn2+中的2表示1个锌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与前面的数字3无关)

④ Mg(+2)中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Mg(+2)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应放在密封装置内进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元素种类、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和质量不变

(2)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一定变

(3)分子总数可能变

4、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

3、C60分子形似足球,这种结构很稳定。

4、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用来写字、绘画

7、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8、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森林资源不断减少,导致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增强。

9、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一氧化碳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10、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将待测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或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1、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氧气的浓度越高、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越旺盛

3、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氧化钙与水反应,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等。

4、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如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5、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且不可再生能源)

6、SO2、NO2溶于雨水引起酸雨:

7、两种可再生能源: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乙醇。

8、车用乙醇汽油的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9、新能源: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

10、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资源丰富,燃烧值大,无污染。

如何让化学实验课更有效果

1、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

不管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个性质?只有知道实验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2、牢记操作细节

这一建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实验的。许多实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①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②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知识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学习好化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预习

预习时要注意全面地预习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初步了解将要学习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巩固原有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这样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己对初三化学的兴趣。

二、听讲

在学习初三化学时一定要注意听讲,在听讲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集中注意力: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的关键。

2、应勤于思考:仅仅把初三化学的学习重点放倒听上是不对的。在学习时不仅要听,还要积极思考、学会思考。这样学习效果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3、注意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在初三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只记住每个问题的结果,还要注意老师解题时的办法、思路。在通过总结,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解题办法。

4、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有些同学在进行初三化学的学习时,边听边记,扫质的结果就是内容没记住,知识没听到。应该是先听讲,然后在课后再进行整理。讲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三、复习

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它是使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和提高的过程。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彻,熟练运用。

四、作业

学生可以通过做作业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查缺补漏,自己把做错的知识进行整理,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记录下来,在第二天询问老师,得到答案。

化学“五步学习法”简介

1.“观”

即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反应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产生的各种现象;反应中观察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最后针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观察后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2.“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

做实验前一定要了解,最后认真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3.“记”

化学在同学们脑中;“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因为:

(1)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

(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

4.“思”

化学在同学们的思辨中;“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

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

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初三从感性的认识走向了理性思维,初二初三正是这样的转变时期,理性思维能力不够,我们应该在这时,还没到来的初三时,反思自己,我们应该成熟了,学习是终生的,带有思考和分析怎么学习?每天都问自己27个为什么,很多东西都会有新的智慧,从无知的状态走出来,变成一个有知的人。

5.“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

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不要拿题海战术给自己找借口,练习是必须的一定的题量是必须的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越,如果不练习,那么化学绝对学不好。

154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