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跃瀚0 分享 时间: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下元节的风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下元节的风俗,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下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下元节的风俗活动

1、每年的下元节,道教都会进行相关的修斋仪式,一方面是为了感恩神灵赐予的同时以祈求神灵的福佑,另一方面是在于广结善缘、广播爱心、广种福田。

2、因为下元节正好是丰收完成的季节,所以下元节在民间逐渐演化为祭祀祖先亡灵,感谢上天的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日子。

3、另外,在下元节这一天,民间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吃什么好

1、“五谷主偶像”米果

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2、米果

客家的下元节,十月十五是相传为三界公诞辰,虽有敬祀,但不如上元节(元宵)和中元节(鬼节)热闹。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食品,谓“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戏之俗。

3、糍粑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糍粑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时可就别太心急,以免烫了口舌。尝一口更是口感味鲜,细滑沁甜,米香而不腻,好吃好吃。

4、芋仔包

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馅料是芋子包最关键的因素,把香菇、鱿鱼、葱花等放入锅里油炸,待香味四溢时舀起来,倒入切碎的菜料。

下元节的习俗

祭祀祖先

下元节和中元节、上元节并称“三元”,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虽然很多人不太了解下元节,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保留着下元节祭祀祖先的民俗活动。祭祀祖先的形式可能因各地风俗有别,一般的流程是:在下元节月亮出来的时候,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然后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开始祭祀祖先亡灵,祈求祖先保佑。

祈愿神灵

下元节传说是水官大帝的生日,在乡村人家有相关的祭祀活动。下元节这一天天黑之前,在福建省莆田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的田头祭水神。一般需要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忠诚。其目的是为了祈求在枯燥的冬天庄稼地润泽,农作物能够安全过冬。

修斋设醮

每逢下元节,道教观中都会举行相关的修斋仪式。因为下元节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子,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下元节这一天,去附近的道教观中参加修斋仪式。

饮食风俗

饮食风俗也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民间就有下元节必须吃荤菜的礼俗。民俗云:“早吃糍粑晚吃鱼”,在下元节这一天,早上一般吃糍粑、麻糍、芋子包等等。到了下元节祭祀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丰盛的菜肴,像羊肉、鱼肉、猪肉等等,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

下元节的来历

下元节来源于道教。在道教中有所谓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说法,到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又将“三元”与“三官”联系起来,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即天官、地官、水官。

三官大帝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

三官的诞生日又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因此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在道教信仰中,三官信仰是比较普遍的。“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很多人都是很熟悉的'。水官,全称“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俗名水官大帝,隶属太清境。

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传统下元节主要民俗活动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

148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