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梓炫0 分享 时间:

重阳节的意义有敬老、敬祖以及感恩等等,在很久之间,民间就有在重阳节登高祈福、插茱萸、拜神祭祖等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1、重阳节的起源主要有三个不同的说法,一是来源于《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二是来源于古代丰收祭天的活动,三是来源于古代的祭祀火星仪式。

2、传说一:传说重阳节登高之俗是始于秦始皇命术士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节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

3、传说二: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4、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

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诗篇。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禁忌

不能说节日快乐

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因此,在原本有躲避凶邪寓意的节日里,说“节日快乐”似乎有些怪异,说上一句“身体健康”更为恰当。

忌房事

少数地区有“重阳节忌同床”之说,他们认为九九重阳,重九是阳数的极限,过后便是阴数。在这一天夫妻行房会使阴阳不调,容易引出其他祸患,不利后代繁衍生息。

重阳节怎么庆祝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仍有一部分地区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赶邪佞免祸的用意。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重阳节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

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三国时代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

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

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

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北宋重阳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有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吃花糕。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

明代

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20世纪80年代

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148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