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时节该如何做好养生

宋佳0 分享 时间:

随着立秋到来,气温逐渐变凉,尤其是早晨和傍晚气温低,午间时气温高。早晚温差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入秋时节该如何做好养生大全,欢迎参阅。

入秋时节该如何做好养生

入秋时节该如何做好养生

1、早饭喝养脾粥

由于天气炎热时饮食方面贪凉,气温转凉后会出现明显的脾胃功能减弱,表现为无食欲、胃部疼痛和腹泻等。秋季重中之重就是储存阳气,不妨每天早晨喝一碗养脾胃粥,粳米粥是不错的选择,不仅能抵抗秋凉,而且也能和胃补脾。

除了单纯地喝粳米粥外,也可以加入具有润肺功效的食物,比如百合、枇杷、雪梨、银耳、莲子和南瓜等,具有益肺润燥作用。同时多喝粥类,能促进机体发汗和散热,去除体内湿寒气,减轻感冒症状。

2、适当加入酸味食物

秋季最怕的莫过于秋燥,易造成皮肤干燥脱皮、大便干结、尿液发黄、嘴唇干裂出血等。此时应从饮食方面着手,饮食清淡,着重吃山药、雪梨、莲藕等,能减轻秋燥。

随身携带白开水,一天喝水量不能低于1500ml,能滋润全身组织和黏膜。饮食中加入适量的酸味食物,山楂、柚子、柠檬等都可以,具有润肺生津作用,同时也达到养阴清燥功效。

3、早睡早起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秋季常常感觉到乏力和困倦,总觉得睡不醒,所以应调整好作息,晚上11点之前睡着,早晨6-7点起床,能帮助肺气舒展,防止阳气外泄。

秋季寒邪易经口鼻伤害肺部,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应注意后背、前胸部保暖,拒绝生冷瓜果和寒凉食物,另外,秋季应注重于精神调节,消除悲观、忧愁的情绪,以免影响肺气运行。

4、注意后背、双脚保暖

适当秋冻能增强抗寒能力,降低患呼吸道疾病风险。但秋冻要有度,特别是免疫力不健全的儿童和老年人不可盲目秋冻;还有哮喘、慢阻肺、心血管疾病、老慢支等患者同样不能秋冻,不然诱发或加重疾病。秋冻时应做好双脚、后背部以及肚脐等保暖。

一旦背部受凉可消耗阳气,造成心肺疾病;肚脐跟五脏六腑相连、双脚有五脏六腑反射区,受凉后可降低抵抗力。

5、按揉腹部

从中医角度说来说,肺经和大肠经相通。秋燥可伤肺部感染也会减慢肠道蠕动,从而诱发便秘。此时无需用药,按摩腹部即可,具体的方法是:平躺在床上,两手对搓搓热,叠放在右下腹,从左向右的方向按摩30圈;又或是用大拇指指腹规律按压人中穴,能加快新陈代谢。按摩时间应安排在早饭后30分钟,不仅让排便通畅,而且能养肺气。

入秋养生要养阴润燥

养阴润燥的食物主要有蜂蜜、百合、银耳、山药、莲子、核桃、芝麻、梨、香蕉、话梅等。“话梅特别适合秋季食用,中医认为酸甘化阴,话梅酸酸甜甜正好符合“以润为主,佐以酸味’的养生法。”此外,秋季养生小常识告诉你应该注意多饮水。

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入秋饮食要注意什么

1、慎食瓜果

有些人喜欢吃瓜果,尽管秋季凉爽,但也习惯在饭后吃点瓜果,以为是助于消化,这一观点是大错特错,立秋后,瓜果类食物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俗话说“秋瓜坏肚”,吃太多,也容易造成腹泻等病症。

2、少吃辛辣

秋季人体的抵抗力会明显下降,要注意饮食上少吃一些辛味辣味的刺激食物,这类食物会刺激胃肠,引发一些溃疡及炎症,其次这类食物会伤及肺部,再次特别提醒要注意。

入秋养生不能做的事情

1、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进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什么,补什么”才能事半功倍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2、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3、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

立秋不意味着入秋

立秋不等于入秋。我们通常说的秋天,是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有严格的科学标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下,而且后续天气状况稳定,那么我们就把其中的第一天算作入秋日。立秋了天气依然非常热是正常现象。

145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