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气的特点有哪些

锦伟0 分享 时间:

六月迎来了芒种节气。芒种时节风火相煽,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情绪剧烈波动而引发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芒种节气的特点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芒种节气的特点有哪些

芒种介绍,芒种节气特点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二十四节气芒种的寓意和象征,芒种节气特点

芒种的寓意是有芒谷类作物可以种植,是种植晚稻等谷类作物的适宜时间。在古代,农民以芒种的节气进行种植,因为芒种的节气过后,谷类作物的成活率越来越低。芒种是农事忙碌的节气。这个季节是南方种植水稻,北方收获小麦的季节。

芒种象征着农忙季节的到来。芒果种子也被称为忙种子。南方人忙着种稻米,北方人忙着收麦子。民间有句谚语不种芒,补种无用,意思是芒种的季节是晚播期,要赶紧播种。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奏息息相关,芒果种子是古代农耕文化对季节的反映。

芒种民俗,芒种节气特点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安苗

芒种打泥巴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运动养生注意的问题,芒种节气特点

1.要因人制宜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有好有差。因此,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应该是因人而异。每一个锻炼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内容和方法,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因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不是一下子可以提高的,它是一个逐步适应、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过程。

如果违反这一规律,不仅不能很好的增强体质,还会损害健康。

一个没有锻炼基础的人,应从短距离的`慢跑或走跑交替开始,然后再从时间、距离、强度上逐步提高。特别是中老年人,各器官系统机能的适应能力较差,更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运动量要由小到大,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锻炼不仅要循序渐进,而且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骨的结实、韧带的牢固、肌肉的粗壮、肺活量的增大等等,这些是长期坚持锻炼的结果。

3.适宜的运动负荷在锻炼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实践证明运动负荷太小,锻炼效果不大,运动负荷过重了,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有损身体健康,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芒种多喝水增加蛋白质摄入,芒种节气特点

每当气温升高,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减弱,容易出现乏力倦怠、胃脘不舒等各种症状。这时候不少市民的解决方法,要么就自己吃药解决,要么就找医生求治,但其实如果在生活上稍微注意一下,这些症状都可以避免。小编在这里出了几个方子可供大家参考。

首先,多喝水。高温炎热环境中,机体为散热而大量出汗,每天可达4200毫升,因此在37℃―38℃下从事劳动的人,每天需要补充10―12升的水才能满足机体需要。如不及时补充,当机体失水超过体重2%时,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补充水分时应分多次补给,每次少量既可使排汗减慢又可防止食欲减退,还可减少水分蒸发。

其次,适当饮用淡盐水。汗液中氯化钠含量为80mmol/L,所以在高温环境中生活或工作的人每天有大量氯化钠随汗丧失。通常每天可损失20―25克,如果不及时补充可能会引起严重缺水和缺氯化钠,重者引起循环衰竭及痉挛。

当气温达到36.7℃以上时,气温每升高0.1℃每天应增加1克氯化钠,但食盐最高不超过30克;随汗液排出的还有钾、铁、钙、镁,其中钾最应注意。据悉,长期缺钾的人在高温环境下最易中暑,因此应该补充钾以提高机体耐热能力。补充钾可用氯化钾片,也可增加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和各种豆类等。随汗液流走的还有铁,每天损失超过0.3毫克,相当于通过食物吸收的1/3量,因此要多食用动物肝脏、蛋黄和豆补铁。

第三,当气温达到35℃―40℃时,汗液含氮每小时可达206―229毫克,25℃时仅为125毫克。身体较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出现负氮平衡,而失水可以促进蛋白质分解,尿氮排出增加,血皮质醇浓度升高,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粪便排氮也增多,因此蛋白质供给量比正常稍高,占饮食总热能12%―15%。养生专家建议,市民每天应摄入100―200克蛋白质,且应有50克来自鱼类、肉类、蛋类、奶类和豆类中的蛋白质。

134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