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教学与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2)

若水221147 分享 时间:

    三、结语

追根溯源,外国文学课程的困境源于人们对高等教育中外语学科认识的盲动和偏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需求应该推动高校外语学科的层次性和多元性建构,而不应该影响到核心课程的基础性地位。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内容,外国文学课程不仅能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能在视野上全面造就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感受能力、判断能力、思辨能力和想象能力。没有外语学科的高校教育很难跟上全球化时代浪潮,(上接第157页)同样的,没有外国文学课的外语教育很难造就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性人才。虞建华教授在最新的撰文中不失时机地指出,“‘_’之后的拨乱反正,首当其冲的是振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因此重应用、重技能的倾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甚至是无可厚非的,但不是长久之计。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倾向的危害性,认真谋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现在已是提出重树英语专业人文学科权威的时候了。”[5]16其实,就外语学科自身而言,现在已是提出重树外国文学课程权威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郭英剑.从文学理论的缺席谈起———文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2]殷企平.文学何尝不实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3]虞建华.“致知”是一种最高的学习[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4]王守仁.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国文学与中国社会现代化价值观的构建[J].外国文学评论,2004(4).[5]虞建华.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两个走向”问题[J].中国外语,2010(3).[6]Kastan,David.牛津英国文学百科全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7]崔少元.全球化与文学教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探微[J].外语教学,2000(3).[8]范登伟.西方文学诠释学研究述评[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2).

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