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3)

若水221147 分享 时间:

  三、中国现代化是对世界发展进程的贡献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大业,是一项世界性的和世纪性的难题。在三十年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中,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局面,并且从理论上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義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使社会主義现代化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命题。
  中国现代化正如邓小平所说,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的现代化又应当是世界性的,它所达到的水平应当是世界认可的,与西方资本主義国家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当然,我们是在一个原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达到和超过当代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中国的现代化不是重复过时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不是亦步亦趋地走别人走过的路,而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达到较高的水平,甚至是别人难以企及和未曾估计到的水平。在一个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大贡献。尽管不同国家所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可能是不同的,但中国现代化实践却包含着现代化道路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从其实践意義和世界性评价来看,中国现代化事业已成为21世纪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崭新篇章。
  社会主義现代化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全新的中国及其独特的体制和发展道路正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创造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同时,保持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与以“华盛顿共识”为主导的自由经济模式在实践中的失败形成明显对照,引起世界的深切关注和评论。
  “中国模式”提出的意義,在于寻找一种与“华盛顿共识”不同的经验、模式和道路,并且承认中国的成功已经表明了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存在。实际上,“中国模式”应当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而逐步形成的道路选择。它的形成是马克思主義中国化不断深入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发展道路上积累的成功经验的总结。从实质上看,“中国模式”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上实现现代化,从中国实际出发寻找现代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在此次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发展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随后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不能不使人们重新看待中西两种现代化道路的比较。中国现代化道路宣告了《历史的终结》之类的断言“美国模式优于任何发展模式”的破产。于是,在全球各个消息来源地都开始惊呼“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让一半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时,中国模式相对于西方模式更具魅力的评论比比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发展模式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正在引起世人的重视,其影响力在扩散。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开始暴露出一系列新的矛盾,其现代化经验并不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选择,开创了一条通过社会主義而不是通过资本主義来实现现代化的新路,拓宽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多样性。
  可以说,这场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证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他们自己鼓吹的那么先进,而且证明我们选择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中国在积极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又始终保持本国经济体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坚持独立自主的“中国式”道路,而不是接受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按照西方某些人的“教导”来搞私有化类型的改革以及经济“全面右转”,就能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面前保持主动。
  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创造,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甚至冒风险的。即使是在渡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中国的事情就万事大吉了。建设和探索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新的实践作出新的思考和总结,不断丰富关于社会主義现代化的认识,在实践中形成理论创新。
  经济全球化没有改变世界范围内资本主義与社会主義演进的格局和总趋势,我们的根本立足点还在于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義的宽广眼光看待形势,从世界大局和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未来,高屋建瓴,统筹大局,以新的精神面貌加快推进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中国在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社会主義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带来希望。马克思主義者必须正视时代潮流,认清历史使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作出贡献。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