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年奋斗故事

泽慧0 分享 时间:

身边平凡而又充满力量的奋斗故事,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激励与启示,也是我们面对挑战时汲取勇气和智慧的源泉。它们体现了普通人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向上精神,传递正能量。

当代中国青年奋斗故事

当代中国青年奋斗故事(精选篇1)

从小,他就是一个命苦的孩子。父亲患有糖尿病,不能干重活。母亲患有精神病,连自己都管不好,更不用说管孩子。父母是孩子身后的大树,为他们的成长遮风挡雨,但他没有这样的大树,经常被一些同龄的孩子辱骂和追打。从记事起,没有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他们经常远远地朝他身上扔泥巴。他一边左右躲闪,一边狼狈地朝后退,结果一下子掉进身后的臭水沟里,全身又湿又臭。在孩子们的一片哄笑中,他使劲地低下头,蜷缩着身子,双手抱头,泪水混着脏水,从脸上啪啦啪啦地往下滴。这样的欺侮每隔几天就会上演,他只是别人眼中的小丑和笑料。

7岁那年,他上了村里的小学。在班上,没有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他就像一根孤零零的小草。孤僻的他变得更加内向,不爱说话,没有人喊他的大名,都管他叫“石头”,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一块又傻又笨的臭石头。一天,他一个人去村上大队部看电视,一档名叫《街头霹雳舞》的节目深深吸引了他。电视上演员那潇洒而充满美感的舞蹈看得他目不转睛、流连忘返。回到家,他也开始学着模仿,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不再觉得孤单。他的内心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约瑟夫·杰克逊那样魔幻传奇的“月球漫步”。

上到初一,家徒四壁的家庭再也没有财力供他继续求学。退学那天,成绩优异的他在学校四周徘徊,久久不愿离去。这时,他的班主任张老师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他一张纸条。看完这张纸条后,他顿时泪流满面,深深地朝老师鞠了个躬,一步一步朝家走去。从这一天起,14岁的他成为家里的“劳力”。为了多挣一些钱,身体瘦弱的他选择到县城一家煤场打工。每天抬臂上千次打制煤球,然后把这些成型的煤球用板车送到客户家。回到煤场,他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但他会想起张老师的那张纸条。读着纸条上的话,他再累再乏,也会挣扎着爬起来,带着满身的煤灰跳起舞来。工友们都取笑他:“你这只一身煤渣的黑熊,难道还想跳什么天鹅舞?”对于讥笑,他一笑而过,那张纸条上的话在他心中激荡。

就这样,他干了整整5年。冬天拉着板车送煤球,好几次他的耳朵都快冻掉了。虽然这个工作又脏又累,干起来要人命,但他觉得这里离家近,能照顾到家人,工资也不错,一天能挣50~70块钱。他在煤球厂工作时,悟到了很多好的动作,他在舞蹈里加入了很多像打煤球、铲煤一样的新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他有了自己的“粉丝”,每次在路边跳舞都能引来许多人围观并为他鼓掌。有一次他跳完舞,就有个人上前问他为什么不去参加河南电视台举办的“你最有才”节目。他也刚好想到一个大的舞台上检验下自己跳得到底怎么样,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

初试的时候,他穿了一身送煤球的“工装”就开始跳了,他跳完之后,评委和200多名选手都很震惊,纷纷站起来为他鼓掌,但是也有评委笑着问他为什么穿这身衣服,他说:“其实我不是不尊重评委,但是这就是原本的我,没必要伪装自己。”他从容淡定,满脸微笑。就这样,他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杀进了高手如云的总决赛,获得了大赛冠军,捧走了30万元现金大奖,成为家喻户晓的“煤球哥”,被网友誉为“河南舞王”、“中原舞神”。刘欢传媒公司和本山传媒公司闻讯,都力邀他加盟。今年5月,闻名全球的《英国达人秀》也邀请他前往英国表演这种原生态的舞蹈。

天道酬勤,苦尽甘来。他的名字叫李新义,31岁的河南鲁山县农民。接受采访时,他打开了那张贴身保存了6年的纸条。上面有一行用圆珠笔写的话:法国最著名的石头城堡——希瓦勒之理想宫。入口处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

当代中国青年奋斗故事(精选篇2)

2010年,正式成为一名搜救飞行员;2014年,成为我国第一代女搜救机长;2021年,成为搜救教员机长……这就是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以下简称“东一飞”)飞行管理部部长宋寅的成长之路。入职10多年,带领机组人员穿梭于云海、救人于危难。截至今年8月底,她累计安全飞行3309小时,和机组共执行救助任务301起,成功救助224名身处险境的人员。

“本想成为一名船长,机缘巧合成了一名机长,好在使命都是守护群众生命安全。”1986年出生的宋寅,上大学时就读于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2007年,“东一飞”到学校招收女飞行员,她从5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10年,她考取我国商用驾驶员执照,正式成为一名搜救飞行员。

“一名合格的海上搜救飞行员,要先学会驾驶直升机,再进入到海上搜救学习中。”宋寅在一天天学习、一次次执行任务中快速成长。2014年底,她被正式聘任为搜救机长,成为我国第一代女搜救直升机机长。成为机长之后,宋寅多了决策、飞行、协调、沟通等任务,肩上也增添了更多责任与压力。

2016年12月的一个中午,宋寅接到救助指令,某渔船在海上作业时,机舱突发火灾,需要紧急出动救援……宋寅立即出动,与另一机组共同执行任务。到达现场一看:“船舶已失去动力,像树叶一样摆来摆去。为避免着火船舶的烟雾对飞机发动机造成影响,我们只能选择一个比常规情况更高的高度保持悬停……”宋寅说,在争分夺秒的救援行动中,她小心翼翼地寻找平衡点,两架直升机紧密配合,10名遇险渔民在半小时后安全登机、成功脱险。

近年来,我国海上救助打捞事业蓬勃发展,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已经拥有5支专业海上救助飞行队,拥有各类救助直升机20架。“现在,我们有6架救助直升机、近百名专业技术人员,机长、副驾驶共24名。”宋寅说,“青春因救助飞行而与众不同,能在新时代从事这样的工作,我感到很光荣!”

这些年,宋寅经常在综合管理、安全生产、人员培训等方面下功夫、想办法。带年轻飞行员飞行时,她一个手势一个手势地示范、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讲解。“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带动更多青年投身海上搜救事业!”宋寅说。

155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