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考场冲刺知识点

小龙0 分享 时间: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很难背的但是不背诵大量的护士资格知识点,就不能顺利通过考试,为了帮助报考护士资格考试的考生们顺利通过考试,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护士资格考试考场冲刺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护士资格考试考场冲刺知识点【篇1】

1. 造成压疮的最主要因素是垂直压力。

2.心力衰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诱因是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

3.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因是风湿性心瓣膜病。

4.缩窄性心包炎病因以结核性心包炎为最常见。

5.成人心脏骤停心源性原因以冠心病最多见。

6.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原因是阑尾管腔阻塞。

7.腹外疝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是腹壁强度降低。

8.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原因是各型肝硬化。

9.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常见的梗阻因素是胆管结石。

10.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为胆石症

11.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12. 婴幼儿期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原因是支管体组织感染。

1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最为多见。

14.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缺氧导致肺血管收缩,形成肺心病的关键环节是肺动脉

15.流产最常见的病因是染色体异常。

16. 异位妊娠最主要原因是输管炎症。

17.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前置胎盘。

18.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晚期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胎盘、胎膜残座

1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围生期窒息。

20.尿毒症病人最常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

21.子宫脱垂最主要的病因是分娩损伤。

22.急性乳腺炎最常见的原因是乳汁淤积。

23.对缺氧最敏感,常最先受损的是脑、心。

24.腰椎管狭窄症最多见的原因是退行性变。

25.白血病 出血最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

26.小儿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缺乏铁、维生素B.叶酸等。

27.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药物是氯霉素。

28.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脑水肿。

29.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动脉瘤。

护士资格考试考场冲刺知识点【篇2】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1)概念: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器官功能紊乱。

(2)分型:消瘦型(能量不足)消瘦水肿型水肿型(蛋白质不足)

(3)病因:①膳食供给不足(原发性营养不良):e.g喂养不当(我国主要)

②疾病因素(继发性营养不良)

(4)病理生理(要点)

①新陈代谢异常:a.肝脏细胞脂肪浸润及变性

b.酸中毒&低血钾/钠/钙/镁

c.体温偏低

②各系统功能低下:a.尿量增加而尿比重下降

(5)临床表现

①体重不增(最早)>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致消失(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身高减少

②“四低”:体重、皮下脂肪、肌张力、体温

“五差”:皮肤弹性、精神、消化功能、心肾功能、免疫力

③并发症:a.营养性贫血(最常见);b.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c.感染;d.自发性低血糖(最严重)

(6)分型和分度

分型:①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龄、同性[参照均值-2SD]无反应价值

②生长迟缓: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参照均值-2SD]反应过去或长期营养不良

③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同高[参照均值-2SD]反应近期或急性营养不良

分度:中度低于均值减2-3SD

重度低于均值减3SD

(7)护理措施

①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

__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a.能量的供给

轻度 60-80kcal/kg>140kcal/kg

中、重度 45-55kcal/kg>120-170kcal/kg

b.b.蛋白质的供给:1.5-2.0kg/kg>3.0-4.5g/kg

c.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

d.尽量保证母乳喂养

e.选择合适的补充途径:鼻饲&静脉

f.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②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③预防感染

④观察病情 ⑤健康教育

2.儿童单纯性肥胖

(1)病理生理: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①出生后3个月;②出生后1年;③青春期\

(2)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pickwickian syndrome):严重肥胖者可因脂肪多度堆积而限制胸廓扩展及膈肌运动,导致肺通气不良,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发绀,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3)诊断:对比 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

10% 超重 20% 轻度 30% 中度 50% 重度

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1)概念: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钙磷代谢异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2)病因:①日光照射不足(主要)

②维生素D摄入不足

③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④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

⑤疾病及药物影响

(3)临床表现

1)分期: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2)主要变化:①骨骼改变;②运动功能发育迟缓;③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3)具体变化

a.初期(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闹、多汗、枕秃

b.活动期

骨骼改变

头部

6月龄以内

乒乓头

7-8月龄

方盒样头

前囟闭合延迟、出牙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胸部

1岁左右

佝偻病串珠、赫氏沟、鸡胸、漏斗胸

四肢

6月以上

佝偻病手、足镯

1岁左右

O形腿、X形腿

脊柱

会坐或站立后

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

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全身肌肉松弛、腹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如蛙腹

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

(4)护理措施

1)户外活动

2)补充维生素D

3)加强生活护理,预防感染

4)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早坐、久坐、早站、久站和早行走

5)加强体格锻炼:①胸廓畸形--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②下肢畸形--肌肉按摩

6)健康教育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1)概念: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降低,而出现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症状,多见于6个月以下小婴儿。

(2)临床表现

1)隐匿型:①面神经征(新生儿可有假阳性);②腓反射;③陶瑟征

2)典型发作:①惊厥(婴儿期,突然发作,不发热,最常见);

②手足搐搦(较大婴儿,“助产士手”、“芭蕾舞足”);

③喉痉挛

(3)治疗要点:止痉、补钙、维生素D(!依次!)

(4)护理要点:①控制惊厥及喉痉挛:a.缓慢注射或滴注钙剂;b.避免皮下或肌内注射,以免造成局部坏死

护士资格考试考场冲刺知识点【篇3】

1.开启后的溶液如未污染可保存 24 小时。打开过的无菌包,有效期为24 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 4 小时。

2.(1)压疮发生的原因: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

(2)压疮的好发部位

①仰卧位:骶尾部(最常见)、枕骨粗隆处、肩胛部、肘部、足跟等处。②侧卧位:耳郭、肩峰、肋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等处。③俯卧位:面颊、耳廓、肩峰、髂前上棘、肋缘突出部、膝前部、足尖等处。

3.袖带窄、系得过松,测得血压偏高。

袖带宽、系得过紧,测得血压偏低。

4.异常尿液的评估

(1)尿量异常:①多尿:24 小时尿量>2 500 mL;②少尿:24 小时尿量<400 mL,或每小时尿量<17mL;③无尿/尿闭:24 小时尿量<100 mL 或 12 小时内无尿。

(2)气味异常:①新鲜尿液即有氨臭味,提示泌尿道感染;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有烂苹果气味。

(3)膀胱刺激征:每次尿量少,伴尿频、尿急、尿痛,见于膀胱及尿道感染。

5.吸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6.高渗性缺水

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高于 150 mmol/L。

(1)轻度:缺水量占体重的 2%~4%。除口渴外,无其他临床症状。(2)中度:缺水量占体重的 4%~6%。除极度口渴外,常伴烦躁、乏力、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少和尿比重增高。

(3)重度:缺水量大于体重的 6%。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7.低钾血症者补钾应遵循的原则:

(1)口服补钾:常选用 10%氯化钾溶液或枸橼酸钾口服,不能口服者可选择静脉滴注。(2)禁止静脉推注钾。

(3)见尿补钾:尿量超过 40 mL/h,方可补钾。

(4)总量限制:补钾量一般为氯化钾 3~6 g/d。

(5)控制补钾浓度:补液中钾浓度不宜超过 40 mmol/L。

(6)不宜过快:补钾速度不宜超过 20 mmol/h。

8.医嘱的内容、种类

(1)长期医嘱:起于医生开医嘱时,止于医生停医嘱时,有效时间在 24 小时以上。(2)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 24 小时以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一般仅执行一次。(3)备用医嘱

①长期备用医嘱(prn):医生直接写在长期医嘱单上。需要时,护士每次执行后在临时医嘱单上记录,注明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②临时备用医嘱(sos):仅在 12 小时内有效,过时尚未执行则失效。

9.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将发热分为: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

10.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体温维持在 39~40℃,持续数天或数周,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2)弛张热:体温常在 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 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感染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 1 天至数天,如此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124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