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

李金0 分享 时间:

赵一曼是一名伟大的中华民族抗日英雄,被哈尔滨人民尊称为“白山黑水”民族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通用1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1)

在抗战女英雄之中,赵一曼的名字家喻户晓,她的真实名字叫李坤泰,又叫李一超,大家都习惯性地称她为李姐,鲜为人知的是,赵一曼曾经是黄埔第六期的学生,担任过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2团政委。

日军发动“九一八”之后,赵一曼受组织派遣到东北进行抗日运动,她在沈阳工厂领导工人斗争,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发展组建起了游击队,此后她率领游击队配合抗日作战。在险恶的抗战斗争中,赵一曼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女军人,1935年11月,在与日寇的一次战斗中赵一曼腿部受伤,在撤退途中被日军俘虏,日军为了套出她口中的情报,对她给予了优待。日军先是请医生为她治疗腿伤,之后在吃饭和居住方面都给她安排好的,赵一曼早就识破了日军的伎俩,对此嗤之以鼻,日军见优待不奏效,于是失去了耐心,开始对她动用各种酷刑。在狱中日军用马鞭重新戳破赵一曼腿部的伤口,在日军酷刑的折磨下,赵一曼奄奄一息,日军为了她口中的情报,紧急把她送到了哈尔滨医院治疗,医院外面是日军宪兵的严密把守。赵一曼对日寇不屈的精神感染了许多人,医院的护士和爱国的伪军警 察暗中帮助她,这一次赵一曼从医院逃出了日军的虎口,休养一段时间之后赵一曼的伤势得到了恢复,她又重新走上抗日前线。

可万万没想到,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前往抗日游击区的半路,再次被日军俘虏,日军将她关进了监狱,在狱中对她动用酷刑拷打,老虎凳、辣椒水和电刑等等都用上了,赵一曼被折磨的遍体鳞伤。日军始终无法口中得到一个有用的字,最终日军失去了耐心,1936年8月1日,日军找来一辆车把赵一曼绑在上面,车子在珠河县城的大街上行驶,日军把赵一曼“游街示众”。随后日军把赵一曼拉到了县城小北门外将其枪毙,时年31岁,当时赵一曼尚有一个儿子陈掖贤在世,赵一曼给儿子写了一份遗书,在遗书中她向儿子表达了一个母亲未尽到责任的愧疚。她在遗书中期望儿子长大之后不要忘记她是为国牺牲,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陈掖贤没有辜负母亲赵一曼的期望,解放后毕业于中国人人民大学,1955年,陈掖贤走上了教师岗位。陈掖贤本该享受烈士后代抚恤的,但是他没有领取抚恤金,一直到1982年病逝,陈掖贤死后留下两个女儿,也就是赵一曼的孙女,分别是长孙女陈红和次孙女陈明,其中陈红和赵一曼长得最为相似。据说赵一曼的烈士雕像就是参照了陈红的模样建造的,陈红还参与了拍摄纪录片《赵一曼》的拍摄,影片播出之后被一个侵华日军老兵看见了,这个日军老兵得知赵一曼的孙女在世,特地找了陈红。

这个日军老兵向陈红当面忏悔,希望得到原谅以摆脱自己内心的谴责,将来可以安心的死去,陈红说:“你老了想得到良心的解脱,可我的国恨家仇怎么办?”陈红的回答让日军老兵意外,却令中国人钦佩。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2)

一身粗布红衣、一把手枪,骑着一匹白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如火如荼的战场……

这是当年东北抗日联军中一位女战士真实的形象。她,就是威震敌胆,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距这个最早燃起抗日烽火的战场数千公里之外,大后方的四川宜宾市翠屏山半山腰上,坐落着家乡人民为赵一曼建立的纪念馆,馆里保存着新中国开国将领陈毅元帅的题词:“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赵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7日生于宜宾县一个地主家庭。在家乡求学时期接受“五四”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3岁的赵一曼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往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她曾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等职务,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组织农民建立抗日自卫队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秋,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被俘。

一份尘封的日本档案,记录了赵一曼牺牲前的遭遇:“七月二十六日对赵一曼女士的电刑,操作准确,新式电刑器具功能发挥正常,给了赵一曼女士超负荷的最大压力。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赵一曼女士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现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在英勇就义前,赵一曼留给唯一的骨肉一封家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

历经岁月更迭、时代变迁,女英雄赵一曼仿佛从未离去,她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3)

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2年秋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曾参加领导1933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任中共珠河(今尚志)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 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1936年8月1日,日军将她押往珠河。8月2日,日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此时,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当赵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门外的草坪中央时,几个军警的枪口对准她。一个日军军官走到赵一曼跟前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赵一曼怒视着,把手中的纸卷递过去说:“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日军官看过字条,向军警们猛一挥手,罪恶的子弹射进赵一曼的躯体,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4)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关于赵一曼的抗日故事,名字就叫——《赵一曼》,赵一曼是一个富贵人家出身的女子,因为坚持抗日,所以被日军抓去,但她终究不说出抗日的秘密,最后被日军处死壮烈牺牲。有一次,日军威逼拷问她,她毅然回答道:“你们可以把房屋变成瓦烁,把人剁成烂泥,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的信仰!”敌人气得不行,便给他用刑。用子弹尖头反复摩擦她的肋骨,用皮鞭抽打她……可她始终不吭一声。

因为赵一曼不说出抗日的秘密,日本宪兵决定把她处死示众。在她奔赴刑场的那一刻,她高唱“国际歌”,使得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

赵一曼坚贞不屈的精神打动了我,我十分感动。

读完文章,我想起了我自己——我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动不动就乱发脾气……

赵一曼烈士用生命谱写了一首英雄壮歌,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

为了回报赵一曼烈士,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学习,热爱祖国!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5)

在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为国牺牲,在女英雄中,赵一曼就是典型的例子。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和二团的战士们被包围在一个山沟里。她和战士们拼杀了整整一天,仍未突破敌人的包围。在赵一曼的坚持下,劳累了一天的战士们终于突破了包围。但她早已身负重伤,无法追上大部队。10月22日。赵一曼和其他3名战士被杀害于黑龙江珠河县。

赵一曼的做法令我震惊,在她死之前,敌人对他严刑拷打,想得到一点儿机密,但赵一曼一个字都没有说。回想起我们现代生活,我们连摔倒再爬起来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去战场杀敌呢。同时赵一曼和战士们团结一心,打败了日本鬼子。可我们却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来吵去,在赵一曼的身上,我学会了谦让,团结,勇敢,自信。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中缺少的呀!谦让,是在困苦的情况下分给别人一点食物;团结,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与队友一齐向上,攻打敌人;勇敢,是在战场上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奋力拼搏;自信,是相信自己,相信他人,能凯旋而归。可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一个念头,打败敌人,保卫自己的国家。

赵一曼,是光明的化身,是正义的化身,让我们一起向他看齐,做现代生活的英雄。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6)

赵一曼是我最敬佩的女英雄之一。她勇敢的与敌人作斗争,她为了祖国,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敬佩赵一曼有两点。其一是:她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审问,她斩钉截铁的.回答,面无惧色。当敌人残酷地拷打她,使她遍体鳞伤,可她始终没有吐露一点抗日联军的情况。联想到我自己,平时胆子那么小,将来怎么能干大事?比起女英雄赵一曼的勇敢、坚强我真是羞死了。

我敬佩女英雄赵一曼的另一点是:他自己身在环境恶劣的的监狱里还不忘记宣传革命道理。她把监狱里的护士、看守都作为自己宣传教育的对象,向她们讲抗日爱国的道理。在他的言行感染下,深深地感动了护士和看守,居然把她们也争取过来站在赵一曼一边,并帮她做事。

女英雄赵一曼,是我最感动的人,因为她勇敢无畏,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更更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赵一曼虽然早已牺牲了,但是她那关辉的形象和英勇的事迹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激励我们少年儿童要继承革命传统,要热爱祖国,热爱党。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我们永远怀念你!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7)

今天,老师让我们阅读了《红色之旅》这本书,它讲述的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故事。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学校开展了“八访见八行,争做校园八颗星”活动。其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两条醒目的标语,不禁让我想起了在我国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并为祖国做出伟大贡献的一个个人民战士的身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战士,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赵一曼是一位著名的女英烈。“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派到东北去工作,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三军二团政委。一次战斗中,赵一曼被俘。敌人用钢针刺她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皮肤,她没有动摇;敌人用掺着辣椒水的汽油往她嘴和鼻子里灌,她没有畏惧;敌人把她拉到她曾战斗过的地方“游街示众”,她没有屈服。

就这样,年仅31岁的赵一曼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她年轻宝贵的生命。在开赴刑场的火车上,她给远离自己的儿子写下了遗书:“……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诿过而牺牲的……”

同学们,直到现在,祖国各地还传诵着许多英雄的名字和他们英勇牺牲的光荣事迹,邓铁梅、杨靖宇、朱瑞、董存瑞、杨子荣……这些英雄的名字闪耀着反抗外国侵略、保卫神圣家园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雄伟气概!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勇拼搏,长大后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8)

英雄,一个充满英气的词语,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一个英雄。他可能是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这样的超级英雄,也可能是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作文2021最新范文,欢迎参阅。

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作文一“英雄”这个称谓每个人都想得到,而有关英雄的内涵,我们也有过许多知识的灌输,那些一心一意为别人着想,处处为别人服务,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人,被冠以英雄的桂冠。从小到大,我们在英雄的赞歌中长大,英雄是神圣的,但他更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在我们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渴望成为英雄。

小时侯,在课堂上,我知道王二小,一个聪明勇敢而又果断的放牛小子,当他被敌人挑死在刺刀下时,幼小的心凉了,随之而来的是满心的敬畏。于是,王二小成了我心中的英雄,也成了我战胜困难时的精神鼓励,孩提时代的我总是傻的可爱,整天希望自己成为英雄,恨不得自己回到当时那个年代,也做一番大事,也当英雄。

长大后,王二小不再是我心中的,绿色的军装成了我的最爱,而人民解放军也成了我心中的英雄,喜欢他们的勇猛,顽强,战死沙场,保家卫国,那才是血性男儿,才是男儿本色。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容易受伤的人,他们用汗水,鲜血书写的是一段豪情。然而,我不再渴盼成为英雄,因为在没有战火烽烟的年代,我不想用鲜血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英雄,是无尚的荣耀,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英雄,并不一定要战死沙场,只要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那么你就是心中永远的英雄。

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作文二“你心中的英雄是谁?”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我一定回大声地回答:“是赵——一——曼!”

提起赵一曼,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她那面对敌人毫不退缩,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不知令多少热血男儿折服。记得那一年,日本军进入东北,包围了东北三省,在日本人的欺压下,东北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赵一曼看不下去了,于是,毅然抛下年幼的儿子,参加了抗日活动,最后在蚂蚁河边不幸被捕了。敌人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她,打得她血肉模糊,但她没有叫出声来;敌人用钢针钉她的伤口,她没有屈服;敌人用辣椒水灌她,她没有恐惧。最后,敌人使出一招——坐电椅,赵一曼大义凛然,大胆地坐下去。开电了,一股电流在她的身体间穿梭,赵一曼疼得直流汗,一直发抖,她脸色苍白,但始终没有叫出一声。电了整整七个小时。赵一曼一时间什么都看不清了,她身上的许多器官都被损伤了。但当敌人再次问她赵尚志的部队再哪儿时,她还是不说。无奈之下,敌人将她枪杀了。赵一曼倒下了,鲜血染红了白雪覆盖下的黄土地。

有一个中国领导人曾说:“赵一曼所受的刑是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是啊,赵一曼面对敌人,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为了人民,她抛下了自己年幼的儿子。赵一曼倒下了,但她是光荣的,她成为了我心中的英雄,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她的精神将永留人间。

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作文三英雄人物有许许多多:三顾茅庐的诸葛亮,一心为民的宋江······可是我心中的英雄却是比我小两岁的船长亚瑟。

他们跑进失落的文明古国“亚特兰蒂斯”里面,到处都是面目狰狞的无眼老鱼人,当我看到他们的图片时,我的身体瑟瑟发颤,好像无眼老鱼人要把我拉成碎片。可是亚瑟的行动令我惊叹。他不慌不忙的拿出金色长笛吹奏起来,并让无眼老鱼人把墨多多放下。

读到此刻,我不禁露出羞愧的面容,连我都不敢正眼对视的无眼老鱼人,亚瑟竟然在他们面前吹笛子,还让他们把人放下,那必须要多么大的胆量啊!

还有一件事,让我至今忘不了。那就是冒险队他们来到了凶狠的邓氏鱼巢穴。正当邓氏鱼要吃他们的时候,亚瑟不惜疼痛地割开了自己的动脉,洒向邓氏鱼。

我要是亚瑟早就遛之大吉,更不会割开自己的动脉,可是这些行为亚瑟一点也不跟我的作法一样。

亚瑟的冷静,胆大,不怕疼痛怎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呢?因为这样所以亚瑟他才是我心中的英雄。

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作文四英雄?英雄是谁?英雄是他——记得那是一个明朗的早晨,我去同学家玩,在半路上,却发生了眼前的一幕:一位小女孩被一辆骑得飞快的摩托车碰到在地,小女孩的膝盖上擦破了一大块,小腿上擦破了皮,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而手上扎进几片玻璃渣。可是那个骑摩托的人,头也不回的匆匆离去了。

过路的人看见了都停下脚步,很快,一大群人围住了小女孩。小女孩豆大的泪珠掉在她雪白的连衣裙上。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二话不说,抱起女孩就往医院跑。到了医院,他给小女孩付清了所有的费用,才问小女孩她妈妈的电话,那个人告诉小女孩不要乱跑,一会她妈妈就来,便离去了。

有的人将这个事迹写在网络上,过了几天,网上、微博上都传遍了这件事,可是却没有他的照片,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有。有的人评论到:他为了什么呀!救了人,付了钱,可人们却不知道他长什么样!这人真傻!

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他就是那开放的杜鹃花,默默无闻,却给人间带来无限生机!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作文五我心中埋藏着许许多多的英雄,而最令我敬佩的是一位十分敬业的清洁工。

她中等身材,40岁左右。我常常可以看见她在路旁清扫垃圾,勤奋工作着。

有一次,我在去往超市的路上,看见了一个下水道堵住了,水不能往下流,所以积了一片水,还会发出一股臭味。路上的行人纷纷捂住了鼻子,小心地绕过去,生怕踩在这肮脏的水上,弄脏自己漂亮的鞋子。我也快步绕过去,走开了。等我从超市回来,隐隐约约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那儿晃动。走近一看,正是那位清洁工,她把下水道盖拿出来,用竹子把堵住下水道的东西一点一点挖了出来,什么烂树叶、烂苹果、脏的破塑料袋......,别人见了都跑得远远的,她却不怕脏,不怕累用力得挖啊挖啊......北风呼呼地吹,行人都戴好了手套、帽子,可她的脸上可以清晰地看见颗颗汗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下水道终于通了。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于是又拿起扫帚“刷刷”地扫起马路来了。在清洁工的背后留下的是一条条干净的马路。

清洁工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着,为了城市的整洁无私地奉献着,这种敬业的作为难道不是英雄吗?

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作文六这世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不过在我心中的这位伟大的英雄,他并不是军人,而是一位司机。

在两天以前,一辆公交车在正常的情况下,突然,车子开始不受控制,疯狂的奔驰在大马路上,原因是司机的心脏病发作了,公交车撞到了树、电线杆、路灯,又冲进了绿化带,车子上的二十四名乘客惊慌失措,便又跳又闹,大家都以为这次一定是“九死一生”,甚至有人绝望的写遗书。

这时,司机喘着粗气说:“请大家不要慌张,我一定会让大家平安无事的。”,说着便开起车来,有的乘客吓的站都站不住,甚至有的乘客要跳出车子,有的已经把遗书写好,而司机正努力地转着方向盘还呼呼的踹气,终于把公交车安全的停在路边,车上的乘客欢呼跳跃,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司机因抢救无效死亡。

这位司机非常的伟大,他那怕自己死也不让他的乘客受伤,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作文七每个人都有心目中的英雄,他或许惊天动地,或许平凡无奇,但一定是我们心中最尊敬、最伟大的一个人。

他是杭州的一位普通大巴司机。5月29日中午,他在途经一段高速公路时,突然有一铁块从空中飞来,击碎了车前的挡风玻璃,猛地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导致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

然而,他在身遭多处重创的情况下,强忍剧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安全停车措施后,摇晃着疏散车上的24位乘客。可是,他自己却因伤势过重瘫坐在座位上,最后经抢救无效离世。

吴斌,他用生命最后的76秒延续了24名乘客的生命之火。事后,他被批准为革命烈士、授予见义勇为勇士的称号。他爱岗敬业、舍己为人。

面对吴斌这样爱岗敬业的公交司机,不禁让我想起了上学坐公交时常碰到的那个司机。记得有一次,驾驶位上不停地传出嘀、嘀、嘀的声音,大概是那个零件坏了。我坐在前排,干扰声不绝于耳,令我眼冒金星,也有好多乘客不甘其扰挪到后排去了。但是,那位司机却仍旧气定神闲地坐在那里,仿佛十分安静似的,依旧专注地开车。我不禁纳闷起来:我都烦得只想下车了,他却还笃定地开车?然而,当看到他那坚定的眼神与有序的动作时,我终于明白:他不是什么超人,也不是什么怪胎,他只是凭着心中那份敬业的精神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罢了。这也许只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在我们看来却变得如此不可思议。

或许,当一个人,能真正将日常本职工作做到,做到事无巨细时,他就已经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就已经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了。他,就已经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了。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9)

一、记忆设置的概念内涵

记忆设置是大众传媒在一定的时期内重提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唤起公众记忆,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生发出普遍的社会意义。

记忆设置的新闻功能类似于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新闻功能主要是媒体告诉受众在一定阶段内应该想些什么、关心些什么。而记忆设置同样是媒体在一定时期内引导受众应该记忆什么。不同的是,议程设置在告诉受众怎么去想方面不怎么成功,而记忆设置却可以告诉受众怎么去记忆。这主要是因为媒体在设置某个人或某个事的记忆时,同时也建构了记忆的意义,引导受众怎么记忆。记忆设置是与媒体所处的意识形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我国媒体的记忆设置自然是在党和政府主导的主流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记忆的社会功能是帮助人们积累经验和智慧。

二、《重读抗战家书》记忆设置意义解读

(一)重提历史真相,以正视听

记忆设置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烙印。大众传媒的记忆设置,有的是有利于公共利益和社会的进步,所设置的记忆是历史真实;有的记忆设置则是有利于个人或利益集团,设置的记忆是违背历史甚至是歪曲历史的,误导人们开历史倒车。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央视《重读抗战家书》的记忆设置,重提抗日战争历史真相,让世人充分认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对日本当今以安倍为首的政府否定侵略历史、日本文部省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丑恶行径,是一个迎头痛击。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我们从诸多抗战军人的家书中读到了中华民族酷爱和平、反对侵略的民族精神,感受到当外敌入侵时,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如张自忠将军的家书中写道:“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郝梦龄军长写给女儿的遗书中写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为国家的生存,我宁愿赴死也不苟活亡国”;蔡炳炎将军写给妻子的信中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就连华侨女学生白雪樵面临日寇侵犯祖国,也发出了“祖国为难时,竭我一滴力”的誓言,毅然化名瞒过母亲参加抗日三千南洋机工队伍。先烈们的家书精神气贯长虹,读后令人热血沸腾。电视片中介绍他们的英雄事迹,充分证明了他们言必行,行必果。他们为后人做出了榜样。

(三)抗战家书折射出先烈的人性美

这些抗战家书既呈现出烈士赴汤蹈火、战死沙场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烈士眷念家人、关心后人的人性之美;既表现了英雄的铮铮铁骨,也表现了先烈的绵绵柔情。在左权将军给妻子刘志兰的家书中写道:“志兰: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地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白,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此间一切正常,生活则较前艰难得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颗洋姜,还有20颗西红柿,长得还不错。”一个丈夫、一位父亲,对妻子、对孩子的思念关爱之情跃然纸上。同时,中国人不怕艰难,逆境中顽强生存的性格令世人瞩目。在诸多家书中都流露着对家人的挚爱和嘱托,英雄气概和儿女情长交相辉映。

三、《重读抗战家书》记忆设置的启示

(一)记忆设置要善于发现和选择

美国舆论学家李普曼说:“报刊(媒介)就像探照灯的光束一样,不停地照来照去,把一件件的事从黑暗处带到人们的视阈内。”①记忆的设置也是一样,也是媒体从记忆的海洋中,搜寻那些可以重现历史又能温故而知新的历史上的人和事,带到人们眼前。这种记忆的人和事要选择重大和感人的事件,同时该记忆要有一个好的载体:纪念地、纪念碑、书信、照片等。《重读抗战家书》记忆设置选择的是抗日这一震撼人心的人和事,它的载体有纪念碑、照片等,但主要载体是家书,这是一个表现力极强的记忆载体,这个载体承载着极其丰富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穿越70年的时空仍能影响人们,很有教益。同时,对记忆的选择还应注意时空的对应,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发生在中国的重读抗战家书,在时空上是个极佳的对应。

(二)记忆设置要有公共话题

记忆设置为的是构建某一社会意义,形成社会共识,所以记忆设置一定要能引发一个好的公共话题。公共话题就是有关公众利益并被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话题就是说话的主题,好的话题能让所有的人有话可说,虽然表达不同,但围绕的是同一个主题。《重读抗战家书》的话题十分开放,但围绕着党和人民的公共利益。该节目的关键词是珍重历史、和平、人民。这一宽泛的话题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家书的后人有话可说,民众有话可说,媒体有话可说。

(三)记忆设置要有感人的故事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性的故事往往比理性的道理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在《重读抗战家书》中,无论先烈的生平事迹,还是家书本身,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有着许多传奇故事,电影《赵一曼》让赵一曼的故事老幼皆知,特别是她被捕后在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深入中国人的脑海中。彭雪枫将军领导平原游击队战斗的故事,以及他牺牲后当地群众自发摆了128张祭桌为他送行的故事,令人感动。

除了英雄的战斗事迹外,节目还讲述了家书本身的一些故事。赵一曼写给宁儿的家书因赵一曼系化名,几经周折,在日伪档案中才发现她的真名,在她牺牲20多年后家书才得以面世。彭雪枫写给他妻子的遗书,当他牺牲后,其妻正在待产,为了不影响她的身体,一直瞒着她,直到产后一段时间后,才把彭雪枫牺牲的消息告诉她,遗书也才交给她。

(四)记忆设置要有丰富的情感信息

在《重读抗战家书》中的情态信息主要表现在英雄的战斗生涯中和所写的家书中,英雄的豪情令人荡气回肠,对家人的眷恋柔情令人唏嘘,侵略战争带来的苦难令人愤慨。传播主体在文本中表现的情感信息主要有家书的朗读者。在《新闻30分》中的朗读者为英雄的后人:戴安澜将军的家书是由小儿子戴澄东读的;赵一曼写给宁儿的信是由孙女陈炜读的;张自忠将军的遗书是由孙子张庆宜读的;彭雪枫将军的家书是由儿子彭小枫读的,等等。这些具有血缘关系的后代来读家书,带着深厚的亲情,常常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常感染得观众也热泪盈眶。在央视新闻频道4日5日播出的专题《重读抗战家书》的呈现方式略有不同,家书是由著名演员朗诵的,张光北、瞿弦和、张秋歌、吴京安、段奕宏等分别朗诵了先烈的家书,这种略带艺术色彩的低沉而雄浑的声音,声情并茂,饱含着对先烈的景仰缅怀之情,在人们脑海中久久回响。

(五)电视的记忆设置要有多样化的表现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10)

2036年5月13日,我们在内蒙古远方假日旅行社总经理武冠民的陪同下,踏查了“新内蒙古之旅”的阴山南北线路,随行的还有导游员刘曼曼和司机小赵。

呼包高速公路从东向西全长130多公里,路的右面是绵延巍峨的阴山山脉,左面是广袤的原野和点缀其中的村落。阴山离得很近,山上着岩石,如黛如褐,整个山体几乎看不到什么草木,屏障般让人产生难以逾越的历史沧桑感。这令我油然想起了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这里戍边战事不断,而今天,阴山南北却成了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恐怕生活在1200年前的王昌龄是怎么也想不到的吧。

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吉尔格楞的新版歌曲《天边》,把我们带入了广袤悠远的历史时空。中午12点30分,我们抵达了内蒙古的第二大城市――包头。包头又称鹿城,是内蒙古的工业重镇,包头钢厂、包头铝厂等大型企业中外闻名。包头的现代化程度很高,而最让人惊叹的是这里的绿化,据说,联合国某个机构还给这座城市颁发了证书。我们在一个十分地道的莜面馆里饱餐了一顿后,已是下午1点30分了,开始奔向此行的第一个景区――五当召。

这里也有“布达拉宫”

五当召,又名小布达拉宫,位于包头东北70公里处,规模仅次于青海的塔尔寺,是内蒙地区现存唯一完整的喇嘛寺庙。“五当”在蒙语中是“柳树”的意思;召,是寺庙的意思。

我们走进五当沟(柳树沟),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杨柳繁茂、溪水潺潺、清雅如画,胜似塞外江南。正前方赫然展现的酷似布达拉宫的寺庙建筑群,直让我们为之惊叹――“太像了!”

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始建于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由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按照从带回来的图样亲自择地而建,汉名广觉寺。五当召依山势筑成,各幢建筑自成一区。全庙并无外墙围绕,殿宇房舍等共2500多间,大都采用藏式设计,是漠南地区现存唯一完整的喇嘛教庙宇。

五当召最吸引人的是它的藏式建筑。它是以扎什伦布寺为蓝本而建的,寺内的全部殿宇均为白墙的传统藏式模式,六大殿群重重叠叠,错落有致,十分壮观。其中苏古沁独宫是召内最主要的殿堂,是寺内僧众集会和诵经的地方。

召内还有众多的藏语经文和许多艺术珍品,特别是金、银、木、泥各种材质的佛像和壁画,技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长城建在山沟里

下午4点10分,我们离开了五当召,准备在天黑前赶到库布其沙漠。库布其在包头市以南的鄂尔多斯市境内,从五当召到库布其要走行100多公里。刚走了30多公里,武总便叫车子停了下来,同我们一起爬上了山脊,指着山沟里的一段依稀可见的城墙说:“那就是‘赵长城’。”我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山下,果然是长城遗迹,看得出,这段长城的上部是在另一座山的山脊上,是从那里顺延下来的。为什么要把长城建在山沟里?这怎么也不符合古代军事斗争的常理呀,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们登上了赵长城,在长满荒草夯土墙上行走,就仿佛回到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里究竟发生了多少战事?在敌人居高临下的情况下,赵国军队又怎样克敌制胜?这到底体现了怎样的军事斗争思想?大概已经成了千古之谜!

在沙漠中遨游

按照计划,我们要在晚霞中拍摄沙漠风光、寻找沙漠绿洲,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沙漠探险之旅。我们分乘两辆敞蓬越野吉普车,向沙漠深处呼啸而去。

穿行在沙漠边缘的绿化林带,眼前根本就没有路,全凭司机的驾车技术、经验和勇敢。越野车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一会儿蹦得老高,一会儿又扎向沟底,“这简直就是一次世界上最惊险的沙漠探险之旅!”每当到了要“冲刺”的地方,司机小杜总要大声地喊:“坐好了!把住了!”然后便是巨大的马达轰鸣声,车子腾空而起又平稳地着地。越野车是经过一番改造的,前后加力,四轮驱动,后背上还装了一个大水箱,可盛水80升,以备发生意外时人、机两用。

十几分钟之后,越野车进到沙漠深处,我们向四周看去,是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沙丘、沙山形成的沙海,在夕阳的映照下,金波汹涌,恢宏壮观。突然,越野车在沙山之巅戛然而止,“哇,前面是好深的沟啊!足有20多米、70度的陡坡!”司机小杜走下车子朝谷底看了看,说:“坐好了!”我们紧紧抓住车的把手,闭上了眼睛,瞬间就与车子一起扎到了谷底,紧接着又奇迹般地;中到了另一座沙山的山顶。“哇,太刺激了!比过山车还惊险!”我们还没等松口气,前面就又是一个陡坡――80度……

“绿洲,绿洲,沙漠绿洲!”又是导游员刘曼曼在激情地叫着。我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正前方,诺大的绿洲宛若漂浮在沙海中的一片绿叶,给人以惊喜、振奋的感觉!这时,司机小杜也来了精神,越野车开足了马力,很快就驶抵了此行的目的地――沙漠绿洲。

沙漠绿洲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6000亩,自然生长着沙棘、沙枣、沙葱、野樱桃、木瓜树等30多种植物。同行的朝格图介绍说,库布其沙漠是世界第七大沙漠,是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沙漠边缘距包头和鄂尔多斯市分别仅有几十公里。他说,我们脚下的这片绿洲,就是几百年前鄂尔多斯高原的原始地貌,这里每年都绿,这不,今年刚下过雨,已经绿了。

夕阳西下,留下彤云一片,金色的大漠在光与影的描绘下,犹如万千醉卧的裸女……库布其,让人血脉喷张。

蒙餐半着乌兰牧骑

到内蒙古旅游,吃蒙餐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儿,而最能吸引我们的却是近距离地聆听原汁原味的蒙古族歌手的演唱。的确,在内蒙古,几乎是逢餐必唱,这就是蒙古族的民俗特色。

巧了,我们今晚算是来着了,东道王朝格图把武冠民总经理一行视为贵宾,蒙餐安排的是整全羊;演出安排的是鄂尔多斯市最优秀的乌兰牧骑(蒙语意为“演出小分队”的意思)。酒还没有喝上几杯,音乐就响起来了。舞蹈、杂技、独唱、合唱、马头琴独奏等相继登场,各个精彩,搞得餐厅里的气氛一下就热闹起来了,我们也被感染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朋友啊来自天涯各一方,路途遥遥可平安,今日欢歌在一堂,但愿情意地久天长,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草原就是你温馨的家……”这首悠扬、深情的《草原迎宾曲》是成吉斯汗的后裔――68岁的图门老先生为我们演唱的,歌中表达了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质朴、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按照蒙古族的习俗,演出进行到高潮,也就是晚宴的高潮。这时,“整全羊” 隆重登场了。只见一位身着蒙古族民族服装的长者走在前面,后面是两位厨师抬着一个长方形的大木盘子,里面装着一只加工好的卧式整全羊。羊未到,味儿先到,香飘满堂,浓郁扑鼻。哎,你还别着急,进食前的仪式是少不了的:用蒙语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词,紧接着献哈达、敬酒,歌声不断,敬酒也就不止。难怪,在这样的气氛里,即使你是滴酒不沾,也会被成功地开发出来,最后,主桌上的每位贵宾都成了“酒仙”。

神秘的守陵人

从第二天开始,我们又用了整整3天的时间,探访了中国最大的沙漠绿洲一一恩格贝、世界最大的遗鸥繁殖基地一―世珍园、鄂尔多斯大草原、夜鸣沙、七星湖、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成吉思汗陵等景区(景点)。旅途的劳累让我们挑战了生命的极限;沙尘暴的肆虐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无比威力I作为旅游杂志的记者,我深深体会到:旅游探险既有快乐更有艰辛!15日的下午,我们到达了此次蒙西之旅的最后一站――位于鄂尔多斯市南部70公里的成吉思汗陵。

成陵庄严而肃穆,我们拾阶而上,来到陵墓的正前方。随行的导游员刘曼曼说,看见了吗?大门两边站着的就是达尔扈特守陵人。我定睛仔细看去,这四名男子统统穿着褪了色的老式蒙古服装,面色粗糙显黑,各个身材魁梧,高颧骨,鼻子小而平,脸部表情肃然。我窃想,“这简直就是古人的再现!”我有点害怕了,不敢近前。就在这时,刘曼曼笑着和其中的一位打招呼并把我介绍给他。听说是《旅游纵览》杂志的记者,对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斯迪,达尔扈特(汉译守陵人)第39代传人,现职成陵祭祀文化办公室副主任。他向我们介绍说:成吉思汗西征西夏时路过鄂尔多斯,看到这里草肥水美,就决定自己百年后葬在这里。按照蒙古族的古老习俗,人死了都要进行秘葬,不管地位高低,无人例外,因此,成吉思汗死后到底葬在鄂尔多斯的什么地方,就成了“千古之迷”。然而,在蒙古人心中,成吉思汗就是自己的相先,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祭祀活动请不出大汗的真身,未免有些遗憾。为了满足族人的强烈愿望,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汗就在这里(鄂尔多斯)兴建了“八白室”(八个白色的蒙古包),将父亲生前的遗物和空着的棂柩供奉于此,让人们瞻仰、朝拜,同时,还从大汗手下大将中选出五百精兵,专职守护“八白室”,这就有了今天的神圣的守陵人。

他还说达尔扈特是个特殊的部族,守陵传男不传女,世代不纳税,不服徭役,不做官,至今不与外族通婚。而在外人看来,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虔诚。779年来,大殿内的酥油灯(长明灯)就从未熄灭过,达尔扈特人也从未离开过自己的“主人”!1974年,国家把30多名达尔扈特守陵人纳入国家公务员系列管理,按月发放了工资。如今,在鄂尔多斯共有达尔扈特人70余户、两千多人,他们大多从事着农、牧业生产劳动,过着丰衣足食的悠闲、安居生活。

为期4天的蒙西之旅结束后,我们连夜回到呼和浩特市。第二天(5月16日)上午9点,我们开始翻越阴山山脉,直奔蒙北旅游胜地――希拉穆仁草原。

联想希拉穆仁

希拉穆仁,蒙语意为“黄色的河”,位于呼和浩特市以北100公里处,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边有清代喇嘛庙“普会寺”而得名。“普会寺”为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雕梁画栋,颇为壮观。希拉穆仁是典型的高原草场,每当夏秋时节绿草如茵,鲜花遍地。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加大旅游投入,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内蒙古草原的著名旅游区。

千百年来,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在蒙古族崛起时,北方草原已是牛羊遍地、驼马成群。蒙古族以牧业为主,王要放牧“五畜”:牛、山羊、绵羊、马、骆驼。五畜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奶食、肉食、皮毛等丰富的生活资料。一般而言,游牧文明的生产方式易于形成善于战争和扩张的性格,这就有了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马,对于蒙古族的生活非常重要,他们爱马如命,当年,他们骑着骏马征服了草原,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蒙古国。

而如今,这块草肥水美的土地已经严重沙化,我们置身其中,真是感慨万千!在我看来,希拉穆仁呈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片赏心悦目的景色,更应该是人类改造自然、重塑秀美山川的理想、胸怀和希望!

慨叹“赵王城”

离开希拉穆仁草原已经是下午3点30分了,到达下一个目标“赵王城”还要北行100多公里。下午5点30分, 我们赶到了距蒙古国仅有100多公里的敖伦苏木城遗址,俗称赵王城。

赵王城始建于元代,是汪古部世居之地,仅次于元上都,又是内蒙古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部长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归附成吉思汗,受到封溢。后子孙术忽难被加封赵王。这座古城是元代德宁路所在地,是汪古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城长960米,宽580米,城内建筑遗迹颇多。曾出土了著名的“王傅德风堂记”碑及珍贵的畏吾儿体蒙文,古叙利亚文墓石铭刻。这座古城对研究蒙元史,特别是汪古部的历史,以及汪古部与成吉斯汗家族姻亲关系有重要意义。

走进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城,眼前已是一片废墟,只是古城的轮廓还比较清晰,有几处还遗留了长短不一的残垣断壁。脚下是散落一地的瓦砾,有印着花纹的陶瓷残片,有烧制精美、色泽鲜艳的琉璃瓦,有酷似长城砖的城墙砖,还有叫不上名字的各种动物石刻、碑刻……

同行的山西省长治市晋源旅行社总监张文,在考察后向达茂联合旗旅游局副局长巴图布和提了三点建议:赵王城在全国独一无二,极具开发价值。旅游局可做一个完整的古城保护与开发的规划,以提案的形式报上去,争取旗财政的支持;要实行保护性开发,可在景区前建一个展厅,制作古城复原微缩沙盘,回收散落民间的文物,用实物、绘画、文字再现古城历史;从保护角度出发,可以尝试在古城上方架一个天桥,游客来了只能看,不能摸,更不能拿!文物没了,古城开发的价值也就没了。布和听后很受启发,表示要认真对待。

草原英雄小姐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对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肯定不会陌生,而且会倍感亲切,因为龙梅、玉荣的故事,曾经影响了那代人的思想。

5月17日,内蒙古之旅的最后一天。听说要在返程的路上去看望“草原英雄小姐妹”,大家的心气儿一下子又高了起来。

我们从达茂联合旗出发,经白云鄂博矿区,在蓝天和白云罩着的望不到边际的草原上驰骋,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的发生地。

小姐妹龙梅、玉荣居住的“干打垒”房子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室内摆放着她们当年生活的一些简单用具,还设了一个小展室,用图片和文字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1964年2月9日,家住达茂旗新宝勒格乡日光队(距白云鄂博矿区10公里处)的蒙古族小姐妹龙梅(12岁)、玉荣(9岁),为了保护集体财产,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在零下37℃的严寒中,与暴风雪英勇捕斗20多个小时,身体严重冻伤,终于保住了公社的羊群。

她们的事迹在报纸上刊登后,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在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下,经白云区铁矿医院的精心医治,不久小姐妹的身体得以稳定,但因冻伤严重,妹妹玉荣的双腿被截肢了。

当时,英雄小姐妹的事迹传遍了相国各地,鼓舞着全国的青少年,并掀起了向英雄小姐妹学习的热潮。后来,她们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制作成了动画片,还编了小人书,上了小学课本。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11)

摘要:通过分析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论述了地方文献的重要作用,以及图书馆应如何做好地方

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以便经营好文化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要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认真继承优秀的地方文化和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实践证明:地方文献不仅能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知识信息,而且还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和资源保障。本文试图从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和地方文献的重要作用方面,谈谈图书馆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做好地方文献的搜集、开发、利用工作,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1 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关系

地方文献是以区域内容为中心的记载物,反映一个特定地区在经济、政治、历史、文教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情况,是该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反映该地区的文化深层的结构,其中包含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原始文化素材。

所谓“文化产业”就是“产业文化”。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对“产业资本”所作的详细解释,目前,在我国较统一的“文化产业”的含义,即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并使之市场化的运行系统。

1.1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和先导

地方文献是史料性很强的文献信息,它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和发展依据。任何文化产业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作为考证,在此基础上,无论新建设的产业项目,还是本地独有的传统名胜景点,才会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才能更加显示出这些产业项目的独特魅力和风采,才会形成市场竞争力。如:宜宾长宁县竹业旅游的发展。长宁县的竹业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竹业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查阅了大量的地方

文献,对长宁县竹业文化发展历史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制定了发展长宁竹业旅游业的规划。这些年来,长宁县依托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蜀南竹海”大做竹文章,发展竹业旅游,让中外游客前来领略竹君子的风采,感悟竹子的文明。每年,长宁县接待中外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1.5亿元。旅游业现已成了长宁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反之,如果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没有地方文献资源做先导,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就缺乏佐证,许多事就无从谈起。

1.2 发展文化产业是地方文献价值真实体现的一个方面

图书馆搜集、整理和开发地方文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利用。通过开发地方文献为地方文化产业服务,使地方文献的价值得到真实体现,其例不胜枚举。如:宜宾的哪吒文化。相传宜宾是哪吒的发祥地,我国古代商周时,在两江终点、长江起点的三江口,哪吒惩治了利用水息兴风作浪的海龙王,才使江河畅通,地域变成泽园良田。从此,哪吒被人们尊奉为治理水息的神人。三江口也因此成了亘古洪荒水患得以治理的标志。总之,有关哪吒的神话传说和人文民俗胜迹

在宜宾这个古老的土地上俯拾即是、流传至今。今天的哪吒文化,正是在这些神话传说和人文民俗胜迹的基础上,通过广大地方文献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才得以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宜宾文化体系中一朵奇葩。现在宜宾翠屏山“哪吒行宫”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公认的哪吒祖庙,每年春秋两季、尤其是九月九哪吒传统贺诞,台港澳等地同胞络绎不绝前来朝觐,形成了宜宾在两岸特定政治背景与人文地理条件下的特色文化现象。哪吒矿泉水、哪吒酒也相继出炉,走俏市场。取得了旅

游业和经济建设双重丰收的效果。

可以说,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文持,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丰富地方文献的内容。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辅相存的。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和先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地方文献价值的真实体现。

2 地方文献在发展地方文化产业中的作用

由于地方文献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反映了地方事物的真实面貌,因而它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作用主要有:

2.1 地方文献是进行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

杜定友先生在《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一文中提出要“研究乡帮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在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和热爱乡土的教育活动中,地方文献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宜宾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纪念馆,由于珍藏和陈列有丰富的革命文献和文物,曾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为国家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单位、学校组织前去悼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由于赵一曼是在东北抗日牺牲的,所以,每年都有许多东北人专程到宜宾来参观赵一曼纪念馆。

为纪念革命先烈赵一曼,宜宾市二中—— 赵一曼的母校,还编写了赵一曼母校之歌《共创辉煌》,作为该校校歌,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2.2 地方文献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旅游景区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寺名刹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宗教文化;文物遗迹跳动着历史的脉搏;名山大川则诉说着各种传说、朗诵着古诗名赋。只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并使之融入旅游活动之中:才能使旅游景点各具特色,才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而地方文献中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是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宜宾的焚文化开发。作为焚文化开发的主要景区、景点建设之一的珙县“石堡古寨”群

景点的建设,正是根据《珙县志》记载的“石堡古寨”群,其传“为焚人所筑”,“焚人避兵之所”(现属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石堡古寨”群,坐落在珙县罗渡乡天堂村,与苏麻湾悬棺隔河相望,有“马鞍寨”、“方岩寨”、“小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12)

伟大的中华民族曾经经历了半殖民的半封建的悲惨岁月。领土被刮隔,人民被杀戮,资源被劫掠。尊严被剥夺,文明被破坏。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破碎的国土,面对受苦受难的人民。中华民族不屈的个性在一个个爱国的仁人志士上迸发。他们以鲜血和生命。开始对侵略者进行英勇的还击。于是我们记住了一串串民族英雄的名字。虎门销烟林则徐,甲午海战以身殉国的邓世昌。血洒变法路的谭嗣同,不屈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战场上的左权将军。狼牙山五壮士。女英雄赵艺曼。花季少年王二小。正是有这样无数的革命英雄。中华民族才从灭难中找到了一条救国之路。中华民族才大败了侵略者。结束了外来的入侵。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跟应该是我们永远值得和不能忘怀的偶像。

中华民族结束了对西方侵略者的欺辱后,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并没有脱离苦海,有经历了四年的解放战争。涌现了在敌人面前的铡刀也不肯屈服的刘胡兰。严刑拷打也不改变信仰的江姐。牺牲自己保护战友的董从瑞。等一大批英雄。他们的事迹被国人传颂至今。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跟应该是我们永远值得和不能忘怀的偶像。

同学们: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建国以来:

为保卫国家和建设国家而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致敬

向1840年以来为为打败西方侵略者而牺牲自己的仁人志士们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13)

在华夏大地,这片波涛汹涌的大地上,在寒风凛冽的世界第一高峰,插着一面用爱凝结成的,万古流芳的旗帜。它,就是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为目标的民族精神!

面对困难重重而勇往直前奋斗的是民族精神;对死亡的威胁自强不息英勇就义的是民族精神;面对祖国的列强,挺身而出、维护祖国尊严的,还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它是世界的最高峰,向下方眺望。它看到了祖国雄壮美丽的大好河山,看到了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中国人……此时,它虽然身在寒冷的峰顶,但它心里却有一颗炽热的太阳为它驱赶寒冷。但是,当它看到人面兽心的侵略者残忍地杀害无辜的百姓,一股憎恨在心底油然而生,就仿佛凶猛的列焰在心头焚烧,久久不息。

望长江黄河浩荡东流去,抚敌垒炮台默默耸天立。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从太军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的大将,到抗日战胜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有没有留下名字的,还有的没墓场和石碑。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时间如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悠悠的岁月如水流逝。你是否还记得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传统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张骞出使匈奴、苏武牧羊北海边、文天祥为保国格而心甘受辱,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戚继光率兵抗倭、郑成功挥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国义无反顾,、陈潭秋视死如归,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为还我河山而爬冰卧雪,甘洒一腔热血、舍身炸碉堡、献身堵枪眼、烈火焚身稳如泰山……他们哪一个不是具有着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换得华夏大地阳光灿烂。

幸福的生活是我的祖辈、无数的英烈带着对祖国的挚爱、对人民的赤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这里面凝聚着无数英雄的血与生命。这是他们为了捍卫祖国,保护人民而献出生命的回报,这是所有人民心中最甜的果实……

今天,我们又站在国旗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该有多少感想“朝霞艳,国旗升,凝目立,添豪情”,同学们,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用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

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14)

20世纪之初,在五四运动的浪潮冲刷下,反动、腐朽的封建制度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抨击和摧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__封建社会的统治,尤其是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封建制度下提倡的封建礼教、男尊女卑、女子贞节以及“三从四德”等,仍然在严重地束缚、压迫和摧残着中国农村妇女。赵一曼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封建地主家庭里,也就必然逃脱不掉当时操持家业的兄长像“阎王”似的以封建礼教严厉地管束她,使她失去自由。男尊女卑,一方面造成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骄横,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夺。

在赵一曼十二岁那年的腊月二十五日,赵一曼的父亲李鸿绪因为咳嗽痰涌昏迷不醒后死去了。按世俗规矩,大哥李席儒便名正言顺地成了当家人。

父亲病死后,小一曼失去了父爱,家里的生活更是沉闷极了。大哥不仅没有父亲那般行医抓药的本事,反而成天赌博、抽鸦片,还要天天摆着家长的派头。大嫂也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人,两口子三天两头吵嘴闹气。在这种家庭环境里,赵一曼受到了极大的憋屈,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有一天她便向大哥提出:“这样活着实在太没意思了,我要出门读书去!”大哥只顾抽烟,耷拉着眼皮,头也懒得抬地哼道:“不行,我没钱供你!”

赵一曼已经十几岁了,李席儒不仅不叫她上学读书,还让母亲严格地监视着她。

母亲虽然慈祥善良,却受封建思想禁锢,既然丈夫死了,“长子为父”,儿子的话也是要听的。她不让赵一曼再出院门,不让赵一曼像小时候那样到草丛里捉蝴蝶,也不能到竹林里去挖幼笋,自然更不能和男孩子们一起玩耍了。

赵一曼的母亲按着老辈留下的规矩,要给赵一曼扎耳朵眼儿,要给她缠足。

按封建传统,女人“三寸金莲”被认为是一种美。赵一曼母亲的脚就是姥姥给裹的,穿着一双尖尖的小鞋,走起路来一步三摇的,实在是活受罪!在少年时期的赵一曼看起来既可怜又可笑。

一天上午,母亲把赵一曼叫到八仙桌前,拉住赵一曼的一双小手郑重地说:“淑端哪,你该裹脚了,再不裹,大脚丫子会被人笑话的。长大了也是没人娶你的!”

一听裹脚,赵一曼的心就像被蜂蜇针扎似的缩紧了。村里的小脚女人她看得多了,本是一双天然脚,却被一条长长的白布缠成了“尖辣椒”,有的连脚趾骨都被勒断了。尖尖小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快。她低头看看母亲那一双只有三四寸的小脚,心头涌起一股酸楚。小时候,她常常看到父亲一不顺心就要拿母亲出气,连踢带打,母亲总是颤巍巍跌倒在地,为躲避丈夫只能满地爬行;有时候,遇到天阴地湿,母亲要到山间拔两棵青菜,也要爬着去。一次,她随母亲一起下田,正好碰上下雨,妈妈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满身满脸的泥巴……想到这些,赵一曼不寒而栗,她打内心深处不愿意像母亲一样活受罪!

她倔强地对母亲说:“妈,我不裹脚!”

“女孩子大了都要裹脚,这是祖辈留下的规矩!”

“裹了脚走路都走不稳,我不裹!”赵一曼坚持说。

“不裹也得裹!”母亲也强硬起来。

“不,我就不!”赵一曼一边说着一边就从母亲眼前溜出了门外。

赵一曼还能跑到哪里去呢?晚上她小心翼翼地又回到了家里。母亲似乎已经心平气和了,给她用辣椒油烧了两个菜。赵一曼一边吃饭一边用两眼观察着母亲的脸色,看母亲若无其事,她以为已经闯过了这一关。

然而,赵一曼猜错了。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请来村里一位老婆婆当帮手,对她实行强制裹脚。两个人把小一曼死死摁倒在木床上,紧紧地压住她的双脚,母亲将她的脚趾使劲捏拢,老婆婆用一条白粗布将她的脚一层一层地裹紧,每裹一层,老婆婆就使劲勒一勒,赵一曼痛得号啕大哭,眼泪“刷刷”地直往下掉。缠呀,缠!裹呀,裹!一层一层又一层,赵一曼拼命抗争着、挣扎着,嗓子也哭喊得嘶哑了,直到哭喊不出了声,也挣扎不动了,两只脚也已被裹成了像母亲那样的“尖辣椒”。

母亲满意了,她又给女儿双脚套上了两只尖尖鞋,板着脸儿对她说:“从今天起,不准你出大门、上大街,所有男人都不能见!”

赵一曼看看自己被缠了足的双脚,嘟囔着说:“这样的脚咋走路啊!”

母亲安慰她说:“慢慢习惯就好了,来!站起来走一走,让妈看看咋样儿。”

赵一曼试着慢慢地站了起来,抬起身却根本站不住,两只脚麻痛麻痛,还没有迈步走路就一下子跌倒了。她一阵懊悔,索性在地上打起滚来,哭闹着把两只小鞋甩得远远的。

母亲没有发火,弯腰把她甩远的两只小鞋捡了回来,又要给她穿上,她说啥也不穿,母亲就哄着她穿。

这一次,赵一曼被关在屋子里,躺在床上却烦躁得难以入睡,她透过窗棂望着朦胧的月色,发痴发呆。满山的竹林在夜风中呼啸着,如涛似浪,她家的小屋就像一叶扁舟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颠簸着,一会儿被推拥到浪尖上,一会儿又被埋入浪谷下,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在夜海中被吞没。她想在船上站起来,但两只小脚痛得钻心,说啥也站不起来。她便大声呼救。没有人理睬她。母亲就坐在屋门外,她睡得很晚,却装作没听见。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故事(精选篇15)

九月十八日十时,天空中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足足响了20分钟,这天是我们的国耻日。现在,我们就翻开这中国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1931年9月18日清晨,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犯沈阳,短短四个月内,长春,锦州,哈尔滨等各大城市,在的一声“不许抵抗”中相继沦陷。美丽的东北三省和三千万勤劳的人民就这样轻松地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甘愿做日寇的奴隶。东北沦陷后不久,各地区的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等无数抗日民族英雄。东北人民在14年的水深火热后,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把日本人赶回了老家。

但是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竟数次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其国内少数右翼分子,千方百计美化日本侵华这一铁的历史事实,这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警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不能忘记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的一道疤痕。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在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

本片介绍了“九一八”纪念馆收集的资料图片。一幅幅图片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毛骨悚然。有一幅图片展示的是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残害中国人民。还有一幅是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并把人头挂在电线杆上示众。看着这些图片,我的心在流血,在颤抖。通过解说,我还知道了日本帝国主义很早就有侵吞中国的野心,他们制造许多伪证,说中国侵犯了日本人的利益,并向中国挑衅,无能的清政府竟签定了丧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帝国主义还不罢休,出兵侵占中国的领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攻北大营。___军队7000余人听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惨遭失败,只用了20天左右时间,华北沦陷,日本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长白山上焚烧的尸骨、713部队遗留下来的实验室,都是不可抹去的历史罪证。他们毁我家园、辱我民族,掠夺去的是大批奇珍异宝留下的却是死尸遍地、血迹斑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___联合抗日,虽然___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___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___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___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154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