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

新华0 分享 时间: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将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事先加以计划,以便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1

“做数学”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性质和联系。”作为一个最先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非常接受这个新理念,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而且是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做数学,使他们的课堂生动、有趣起来呢?我在学校开展的新教材研讨课中,就《桌子有多长》一课,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从中获得了点滴启发。

教学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今天,学校要给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买新桌子,你们高兴吗?不过想问问同学们,咱们现在使用的桌子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体验思考

1、估计和测量

师: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或工具来量一量呢?想好后,请你动手量一量。(学生很快相出办法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量的,桌子有多长?

生1:我是用拃量的,桌子有7拃长。

生2:我是用文具盒量的,桌子有6个半长。

生4;我是用格尺量的。桌子有7个长。(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数据)

师:你们看这些数据,发现了什么?

生:大家测的结果都不一样。

师;为什么你们测量的数据不同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因为有的同学用文具盒量、有的用格尺量、有的用书量,用的东西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也不同。

生:因为我们每个人用的工具不同,也就是他们的长短不同,所以测的结果就不同。

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

生:用同一个东西量。

师:你真聪明!那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生:(异口同声)地说,用尺子。

2、认识尺子、感知1厘米

师:(出示尺子):尺子上有统一的测量单位,它是人们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说一说,你都见过哪些尺子?

师:观察尺子,看看尺子都有些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生汇报:尺子上有0、1、2、3、等数字。

尺子上有小格,每个小格都一样。(学生汇报时,并幕上显示相应的部分)

师说明:尺子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第一条线下面是0,表示0刻度,和1对着的稍长的线表示1刻度;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cm就是1厘米。

师:请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在我们身边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找一找,量一量。

生:大拇指的宽。

生:图钉的长。

师: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手指缝之间就是1厘米。

生;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那么,0刻度到3是几厘米?1——2又是几厘米呢?请再观察尺子,说一说。

生:0——3是3厘米。

师:你们桌子上有一张黄色的纸条,猜一猜它是几厘米?

生:13厘米、20厘米、5厘米……

3、正确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尺子,怎样用尺子测量呢?拿出自己的尺子动手测量纸条。谁愿意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大家。

生;我把尺子的一端对准纸条的一端,看是15,纸条长就是15厘米。

生:不对,得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到几,我量的纸条长16厘米。

师:到底谁对呢?看看笑笑是怎样量的。(出示投影,配话外音:我们测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了。)

师:那些同学的方法和笑笑一样?(生举手)现在,再用正确的方法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好吗?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测量物体的方法,现在我要考考你们。桌子上有一张绿色的纸条,谁能准确的剪下10厘米长的纸条,看谁又对又快。

师:请把剪好的纸条举起来,说说你是怎样剪的?(请学生到前面示范)

三、解释应用

1、先猜一猜,在量一量(文具盒、小刀、纸条)(学生活动后汇报)

2、蚂蚁搬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已竞赛形式出现,激发兴趣。

3、聪明屋;(看图上的线段)师: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年组评价:

改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做数学”的教育理念。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然后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互相纠正,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有多长的结论,这过程老师绝没有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老师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

3、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让学生自己试着量纸条的长度,结果学生通过努力量出了纸条是15cm,然后用电脑演示笑笑的方法起订正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力量,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田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从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自我反思:

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努力努力寻找做数学的内容,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新课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买新桌子入手,探讨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办法量一量吗?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接着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这整个教学过程,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便于操作,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就应该让合情的猜测占有适当的位置。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猜测、猜想、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节课,“猜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猜测黄纸条的长度,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巩固练习环节,进行猜测活动,然后再通过尺子测量去验证各自的猜测。这样的设计,使猜测与实际测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增强他们测量的灵活性。学生就在这样的猜测过程中,不断产生创造的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

总之,“做数学”是以学生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方式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它需要老师引导、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教师提高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机会、材料、时间和空间。我们还要对自己说“要成为点火者”因为“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点燃的火把”。我们可可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要点燃每一支火把,并使其越烧越旺,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2

1教学目标

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多数学生:也能够自主解决本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聪明屋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___.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___.

46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个一.

28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个一

口算

10+7=18-10=

12-2=3+10=

8+10=14-4=

10-10=10+5=

活动2【讲授】互动新授

1.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出示48页例8画面。提问小朋友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共有多少本呢你打算怎么解决

30+2=32

三个十二个一三个十和二个一

师:2+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2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32.

生:2因为30+2=32,所以2+30=32

师:如果老师:拿走2本,还剩几本你打算怎么解决

师:如果老师:拿走3包,还剩几本你打算怎么解决

同桌讨论交流、并汇报想法。

活动3【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后列出1个加法的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2)根据图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比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54-4=65-5=

95-5=69-60=

37-7=34-30=

2+70=26-6=

77-7=28-20=

6+70=89-60=

3做一做第2题烤玉米游戏。

熊妈妈正在野外烤宝宝们最喜欢的玉米呢,熊宝宝可爱吃玉米了,但是熊妈妈要求熊宝宝们开动脑筋,找出结果和玉米前数字相同的算式,才能吃到玉米,这可难倒了熊宝宝们。小朋友们,你能帮助它们吗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再这节课中的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利用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规律。

1、师:上课之前,先贴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39;奖品智慧花吧。老师要把它奖给善于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和学习快乐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吗?(有)哇,盒子里有好多呀!

老师贴两朵花。什么颜色的?(红色、黄色。)

你猜老师接着会贴什么颜色的智慧花?(生猜师贴)你猜对了吗?

2、再猜、再贴;再猜、再贴。预设学生一定会越猜越准。追问学生原因。

3、师边与孩子一起说边在黑板上板书分组的虚线。红、黄,又是红、黄,还是红黄。

师揭示课题:像红黄这样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跟老师学读一遍)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齐读:找规律。

(二)探究发现规律

第一次探究:找一找

(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一群小学生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2、师: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同桌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得多。

3、汇报交流:谁愿意第一个来试试?

(生说到哪种事物便点击课件使之放大)

(1)我发现小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

(2)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

(3)我发现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再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

(4)我发现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

师在学生汇报每条有规律的排列事物时,可有意识地提示孩子可让自己的表达简单些。在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了规律的排列情况后,都追问孩子们接着往后排下一个应该是什么?

4、师:我们找出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队伍它们排列的规律。像灯笼的一紫一红、小花的一绿一红、彩旗的一红一黄、小朋友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一黄一蓝,我们都把它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后面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齐读)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次探究:摆一摆

摆学具

师:小朋友找规律找的很不错,老师摆一个规律看谁能接着摆(摆例2第一个规律)。啊!你们真厉害,我再来一个(摆例2第二个规律)。

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

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第三次探究:涂一涂

师:孩子们,还能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涂出漂亮的颜色吗?小朋友们翻书89页看例3,独立完成涂色,教师注意订正。把学生涂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追问这样涂的原因,并表扬涂得漂亮的同学!

师:有些同学涂得真漂亮,看谁涂得又对又漂亮。(完成89页的“做一做”)

第四次探究:练一练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谁找能找出生活的规律吗?(出示练习一)

师:你们还想不想再来一个呢!好的,来一个难点看谁能战胜。(出示例3)

(三)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吧!(出示练习)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今天晚上“找一找”看看我们身边的还有哪些?下节课汇报自己找到的规律。看谁能找到生活的规律,成为小小发现家。

(四)活动总结。

师:是呀,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我们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4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5

学习目标: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习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习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习。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师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明白十几减几的算理;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l-2=8+6=16-8=

9+7=13-7=11-6=

14-8=15-5=12-5=

12-9=14-6=17-9=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夺小能手。(练习三的第1、3题)

师:今天,我们先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小朋友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现在老师先宣布一下闯关规则:必须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题目。每做对一道题,就能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看看哪位小朋友获得的红旗数目最多,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请小朋友翻开课本11页,找到第1题和第3题,准备开始!看看谁是夺小能手。

(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2.小象摘椰子。(练习三第2题)

师:大家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象摘椰子比赛,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看到了有4只小象正在比赛摘椰子,看看哪只小象摘得又快又多。大家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这里有4只小象,并且每只身上都有一个数字和减号。

生:我还看到了每个椰子上都有一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只有当小象正确算出身上的数字减去椰子上的数字时,它才能将这个椰子摘走,大家愿意帮帮小象的忙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小朋友动手帮小象列式计算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在○里填上“>”、“<”或“=”。(练习三的第4题)

(1)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要求学生要将算式的结果先写出来,再进行比较大小。在反馈时,学生要先说出算式的结果,再进行比较。

4.解决问题。(练习三的第5、6题)

(1)练习三的第5题。

师:刚才大家去了动物园,看到了小象摘椰子比赛,现在老师再带小朋友去果园里逛逛,好吗?

生:好。

出示第5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大果园,这里种着许多果树,大家在这个大果园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这里种着两种树,一种是桃树,一种是梨树,而且果树上都结满了果子。

生:我还知道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5棵。

师:(出示两个问题)大家看看,小明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读读看。

全班齐读两道题目。

师:小朋友,你们能解决这两道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练习三的第6题。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要离开果园,去商店里逛逛吧!

师:(出示第6题)我们现在来到了商店里的学习用品专柜,大家可以看到什么呢?

生:我看到这里有墨水、小刀和三角板。

生:我还知道它们原来有多少,卖出了多少。

生:我还知道它要我们求每种学习用品还剩多少。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帮忙计算一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5.练习三第7题。

师:小朋友,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特意准备了许多大苹果,你们想要吗?

生: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摘吧!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必须将每个算式的结果写出来。

(3)全班交流、反馈。

三、课时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小朋友表现得很不错。不仅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而且还会解决问题了。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做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7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_(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_,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此环节明显地体现出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5

2+3=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贾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习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计算、想象、拼摆,全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开放”二字。

1.教学时,思维方式的开放。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时空结构,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开放情境。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贾老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想法和自己的选择。

2.教学评价趋于开放。师生互评计算方法,生生互评小组的使用评价形式的开放,有效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题的开放。由于绿叶即(条件)有多余,所以学生要给花蕊里5、4、3等红花配绿叶,就要经过观察,口算等思维过程,结合小组同学的审美观点,可以摆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同时,5以内加法的各种算术基本都口算一次。习题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学生就有多种选择的可能,这样才能得到自己发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8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车

2+1+4=7 7-3+2=6 6-3-3=0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

教学目标:

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学生每人一支水彩笔、空白纸。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1、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们五龙小学的小朋友开展了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动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都有哪些活动?

(生答师板书)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那我们也来组织一次比赛,好吗?

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2、(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我们只能选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比赛,我们该组织什么比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4、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来学习统计。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呢?(生自由答)现在我们就先在小组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由小组长做好记录。(用师发的空白纸)看哪组最快?准备好了吗?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各组讨论完毕,排出先后次序)小朋友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将小组调查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小朋友觉得他们调查得怎样?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在比赛之后,体验集体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合作作好准备]

4、小朋友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总结:其实刚才小朋友们进行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师板书:统计)我们用来表示统计结果的这个图就是统计图。

[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5、刚才小朋友们的统计图做得非常漂亮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活动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师出示统计表,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6、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漂亮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解答。

(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出示课件)。

三、应用实践

1、除了举行比赛活动,还需要一些奖品,买什么奖品好呢?(出示课件)小朋友们能应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图,请生一个接一个上台来画上自己最想要的奖品。

3、请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师做总结。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10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领.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拍手游戏.

(1)教师拍4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1下,你们拍几下?

(2)教师拍7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2下,你们拍几下?

教师拍手后,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拍手.

2.师:你们能告诉老师是怎么算的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演示动画"应用题"】.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

第一行摆4个圆片 ○○○○

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多2个.

应先摆和圆片一一对应的同样多的部分 △△△△

再摆比圆片多的2个三角形 △△

第二行摆_____个三角形 △△△△△△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明确:在和圆片同样多的三角形部分再接着摆多的部分,就是三角形的个数.

(2)启发学生互相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8【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

(1)出示例8,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中有两个条件:黄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6朵.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

(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红花比黄花多6朵,具体地说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就是红花比黄花的9朵多6朵或就是红花的朵数比9朵多6朵.

(4)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揭示投影片红花盖住的部分的纸条.使学生明确:红花的朵数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9朵红花,再填上比黄花多的6朵红花.

(5)列式计算  9+6=15(朵)

(6)完成回答 答:红花有15朵.

(7)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使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见的应用题,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量多,一个量少.多的里面有一部分和少的同样多,求多的是多少.用与少的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少的数量)再加上比少的多的部分.

3.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①根据图意,口述题意.

②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③独立列式计算.

④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①启发学生互相议一议.

②独立列式计算.

③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草地上有49只黑羊,白羊比黑羊多27只.有多少只白羊?

2.鱼缸里有87条红金鱼,花金鱼比红金鱼多48条.有多少条花金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猜硬币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游戏准备

每人准备10枚硬币

游戏过程

1.同桌同学互相活动.

2.一人左手握住3枚(或任意枚)硬币,右手握住5枚硬币,问:左手有3枚硬币,右手比左手多2枚,右手有几枚硬币?待另外一人回答后,再将右手展开,验证其答案是否正确.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11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叫规律,怎样找规律。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若干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中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老师发一串口令,你们用动作来完成。

师:指指眼睛、摸摸鼻子、揪揪耳朵再按顺序指眼---摸鼻子---揪耳朵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师:哇,你们真聪明,猜得很准。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好多像这样按照一定方式来排列的事物,我们把这种排列方式叫做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师:谁来说一说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回答是儿童节)

1.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你们看他们布置的教室多漂亮啊!他们是用什么来布置的?(出示图片)(生:他们是用彩旗、小花、灯笼来布置的。)那你还从中发现了什么?它们是胡乱摆放的吗?你们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

2.出示彩旗图(彩旗按红黄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红黄红黄红黄红黄师: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这面旗是黄色的)。

师:你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彩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一定是黄旗。)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小花又是怎样摆放的呢?

3.出示小花图绿玫红绿玫红绿玫红绿玫红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朵花是绿色的)。师:再下一朵呢?(再下一朵是玫红色的)。

4.出示灯笼图让学生同桌互说:它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说说下一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

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5.大家看到自己动手布置的&39;会场特别漂亮,高兴地在会场中围成一圈跳起舞来。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

(按一女一男的规律站的)。

师:你真会动脑筋。

6.看教材88页例1.

你找到这四种事物排列的规律了吗?每个事物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圈出来

三、在操作中创造规律

1.涂一涂师:同学们想不想利用刚才学的知识来做一个涂色比赛,让学生独立完成例3,教师巡视,挑两位同学上台涂色。

2.摆一摆

①老师摆规律我在上面摆图形,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大声说出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好吗?

②学生摆规律我摆的规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们想自己来摆规律吗?挑几名学生上来摆图形,其他同学猜师:同学们真聪明,用几种简单的图形就能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发明家。

师:不光图形有规律,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老师常用掌声来鼓励你们,请你们找找老师掌声中的规律。(师有规律的鼓掌)

四、联系生活、生活实际找规律、欣赏规律带给我们的美。

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有规律的现象,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可以创造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12

课题: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使学生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3.通过比较例4和例5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灵活地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1.口算:

14-8= 15-9= 12-7=15-7=

7+5= 13-8= 7+8= 11-8=

13-7= 17-9= 16-7= 12-9=

2.

3.

(1) (2)

二、教学例4.

由复习题3(1)引出例4.可以设计情境:草地上跑来7只白兔,又跑来5只黑兔.

(1)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出示例4.

(2)正确读题.

(3)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

(4)根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结果.请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列式计算 7+5=12(只).

(6)口答:一共有12只兔.

集体订正后师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解答)

2.教学例5.【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由复习题3(2)引出例5.

(1)学生读题.

(2)指名叙述题意,说出已知条件的问题.

同时教师出示:

(3)比较例4和例5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问:求黑兔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联系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算式为12-7=5(只).

3.比较.

师:这两道应用题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果:

相同的地方是:学校养7只白兔.

不同的地方是:两个已知条件中的一个不同,问题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师:什么时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时候用减法解答?(求两数和,用加法.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全课小结.

请同学们汇报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

随堂练习

1.小明家有7条白金鱼,8条红金鱼,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2.小明家有白金鱼和红金鱼一共15条.白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请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布置作业

练习三10、11

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

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教学课件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着来?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好,再来一组动作。(再请另一位学生做动作。)

(2)同学们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再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咯!请听……

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谁来接?(学生举手接着念。)

师:一起接一次吧? (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念。)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

生:是啊!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

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游乐园图片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游乐园的叔叔阿姨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项庆祝活动。请看!(例1主题图)

师:游乐园里热闹吗?

生:热闹……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生:我看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很多小朋友。

师:观察一下彩旗是怎么挂的?彩花是怎么串的?你还发现了什

么?

师:这些物体都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他们都有规律。

(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图案 )

师:我们先来看看彩旗的规律?你知道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

师:哪位同学能够完整地回答?

生: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彩旗是按红、黄,红、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

师:回答得太好了,表扬这位同学!

生:棒……棒……棒……你真棒!

师:彩花呢?能像刚才的同学那样完整地回答吗?

生: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朵彩花是绿色的。彩花是按绿、紫,绿、紫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彩花是绿色的。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游乐园里还有什么?

生:还有灯笼和小朋友。

师:我们再来看看灯笼是怎么挂的?

生: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师:同学们啊,你们知道吗?到游乐园玩的小朋友都是守纪律、讲文明的孩子。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吧?

生:这些小朋友是按女生、男生,女生、男生这样的规律排列的,下一位应该是女生。

2、师: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师:今天,老师在摆放物品的时候啊,摆了一半突然忘记了接下去该怎么摆,你们能帮我吗?

生:能!

——例2 摆一摆

师:这一排物体有什么规律?下一个物体是什么?

生:这些物体是按正方体、圆柱,正方体、圆柱的排列顺序一直排下去的,下一个物体是圆柱。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好吗?

生:好!

师:对,她说得很完整。那下一题又该怎么填呢?

生:这一排图形是三个三个一组的,按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形,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形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的,接下来应该是橙色圆形和绿色正方形。

3、师:装修师傅在粉刷房子,想请你们做小帮手,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那请你们看吧。

——例3 涂一涂

师:这一排方格有什么规律?接下来涂的是什么颜色呢?

生:这些方格的颜色是有规律的,按照绿色、黄色,绿色、黄色的顺序排列,黄色后面是绿色,再接着是黄色。

师:那这一组三角形呢?

生:这些三角形的颜色规律是由蓝、黄、红三种颜色一组轮着出现的,蓝色后面是黄色,黄色后面就是红色。

三、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师: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课件出示图片:斑马、衣服、长城、桥、地砖、楼房等。

生:哗……好漂亮啊!

2、师: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教室的地转是有规律的。

生2:教室的窗帘也有规律。

生3:我们学校的围墙设计是有规律的。

生4:我们教室的日光灯是按照规律来安装的。

生5:我的衣服上有一些有规律的图案。

……

(教室的天花板、地板、校园围墙、自己的衣服。)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四、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袋都非常灵活、眼睛观察得十分仔细。现在,我想看看谁的小手是最灵巧的?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涂一涂,在练习纸上设计出更好看的图形。

师: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先商量好,然后再动手操作,设计图案。(师巡回辅导)

展示作品,集体评价。表扬小小设计师。

师:你们觉得这组同学设计的图形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他们的颜色涂得很均匀。

生:图形的颜色很清晰,他们的规律很漂亮。

……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一个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你们会有特别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1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情境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大括号和虚线圈,并能将符号和语言表述建立起练习;在解决一组情境图中,感受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渗透函数的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加、减法意义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能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更熟练的计算1~5的加减法计算,在加减法的对比中强化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读懂题意。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四、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写有口算的信封和写有答案的信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提升计算速度

1、练习数的分与合

(1)学生自己边打手势边说1~5的组成与分解。

(2)师生互动巩固数的分与合。

师:我出3和1。

由学生回答出3和1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

师:组成5,我出2。

由学生回答:我出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

2、巩固1~5的口算

(1)老师出卡片,学生用手势作答。

(2)火车。由一组同学逐个出口算题,全班抢答口算。

(3)在送信游戏中练习口算。

出示第29页第9题。让几位学生拿着写有算式的信封,根据结果送到相应的信筒中,其他学生来做小老师,看看是不是每封信都送对了。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1~5以内的口算训练,使学生在多种形式中,手、脑、口、耳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口算的兴趣,加快口算的速度,提高正确率。

(二)在计算中发现规律

1、完成第28页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反馈答案。

(2)引导学生纵向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①观察第1、2组算式。

每组算式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但计算结果相同。

②观察第3组算式。

2+2=□和1+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算式没有变化,计算结果也没变化。

(3)总结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第28页,第4题。

(1)先观察算式,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竖着观察,每组的.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3)汇报:发现了每组第一题的减数就是第二题的差,第二题的减数是第一题的差。也就是每组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而被减数不变。

3、完成第29页第7题。

(1)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一个人拿着+1,再找四位同学分别拿着1、2、3、4,让他们组成算式进行计算。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一个加数不变,和会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2)完成减法计算,所用方法同上。

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化,计算结果也随着减数变化。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寻找规律,直观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景算式互相转换

1、把语言转变成数学符号

(1)出示第28页第1题。

①教师先出示1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再出示2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

②让学生依据扇子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教师板书问题。

③针对问题,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之后,教师边口述问题,边出示大括号。告诉学生,求一共有多少把扇子,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指大括号)来表示。让学生书写大括号,加深对大括号的印象。

④让学生再次看图,说出图表示的意义。列出算式,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⑤完成第28页第2题,重点理解大括号表示的意义,完整描述图意,列示解决问题。

(2)出示第28页第3题。

①逐一出现情境图,在学生的描述中教师出示虚线圈,告诉学生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让学生完整的表述图的意义。

②列式计算,并说明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2、完成第29页第6题

(1)逐次出现四幅情景图,让学生说题意,提问题,列算式。

(2)隐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四个算式,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发现规律。

(3)再出现情景图,让学生尝试结合情景说一说道理。

(4)完成第29页第8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汇报第2幅图时,要说清楚5-2=3的意义和5-3=2的意义,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问题:还剩多少条黄瓜和摘了多少条黄瓜。(学生只要能提出一种问题即可,不要求全掌握。)

3、算式与情景建立联系

(1)看图提出问题,并与算式连线。

以上各图学生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或者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2)课件出示第28页第5题中的左部分。

①让学生说一说从1+4=□这道题中,看到了什么。

②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算式的意思(学生用画一画、贴一贴、写一写等方式表示出1+4=□的意思,写在方框里)。

(3)学生之间交流想法。

(4)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或者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图的意思。

(5)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发现数字和符号的神奇与作用。

4、小结

刚才我们是观察图意,列出算式,现在我们是根据算式来表示它的意思。看来图和算式,我们可以互相转化,既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图意,也可以用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符号大括号和虚线圈的作用,并将语言表述与符号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的表述意义,一个算式可以有很多情景(整体与部分关系)与之联系。逐渐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符号,说一说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免费篇15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2)按规律填数:

5、10、15、()、()、30、()、()、()、()

2、4、()、8、()、12、()、()、()、()

50、60、()、80、()、()

153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