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历史教案 >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3篇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3篇

宋佳1152 分享 时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提供与战略大决战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 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决战>片段

  提问:通过观看以上视频资料,同学们知道它们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那段历史.

  讲授新课:

  一、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大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

  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并概述首先发动辽沈战役的战略意图。(可从双

  方的兵力对比、占据延伸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引导:首战辽沈的战略决策已定,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采取了哪些战略呢?战役的结果如何呢)

  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展示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辽沈战役)

  虚拟场景一:学生分小组模拟林彪、罗荣恒指挥中心,在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的引导下,指挥辽沈战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讲讲战役的经过,让学生切实参与教学过程。

  虚拟场景二:辽沈战役结束,指挥中心进行总结。“指挥”发言: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后方。

  过渡:辽沈战役进行的同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有一个奇迹。

  2、淮海战役:大军合力,人民支前。奠定基础,解放江南

  材料一: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材料三:读图1、图2

  图1:淮海战役示意图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图2: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深入探究: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斯大林所说的“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着重点明: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

  过渡:在淮海战役打响的同时,我东北野战军也秘密挥师入关,发动了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怎么打?中共中央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这场战役的结果又如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3、平津战役:兵临城下:,弃暗投明,和平解放符合民心。

  (展示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

  教师对照地图简介战役过程。

  指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liuxue86.com

  问题1:北平为什么能和平解放?

  第一: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第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第三:不战而屈人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问题2:它的和平解放有什么重大意义?

  教师设问启发:三大战役的胜利,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教师设问启发:三大战役的胜利,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讲练结合)组织学生填写《三大战役表》

  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倒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二、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覆灭

  展示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和进军命令内容:

  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反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结合图片,教师简介战役进程)

  问题1: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

  (教师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引导)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

  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国民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结课: 歌谣

  三大战役大决战,歼敌150多万;

  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战争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3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短短3年时间内取的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与探究法、情景再现法、讲述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通过解放战争的前两个阶段引出本课解放战争的第三个阶段---战略决战.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

  学生:

  总结;(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

  学生:

  总结:(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成功粉碎了敌军的进攻。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了反攻,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此时,国民党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由此引入新课。

  3.多媒体展示国民党与共产党力量对比表

  二、新课教学

  (一)三大战役

  同学们知道本课讲的是哪三大战役?

  学生: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在课本上找出三大战役的时间、作战部队、领导人以及意义等。

  学生:(看课本自学)

  首先以学生自学为主,把本课基本内容学会,然后对本课基本内容提出基本问题让学生回答,既可以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也可以发现其中不足,帮其纠正答案。自学结束后,完成下列表格。

  多媒体展示三大战役简表,由学生填充。

  ? 时间 作战部队 指挥员 重要城市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东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锦州 沈阳 解放了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中原 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邓小平等 徐州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 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聂荣臻 北平 解放了华北全境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三大战役按时间顺序有早到晚的顺序是?

  2.三大战役按地理位置由北向南的顺序是?

  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3篇三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渡江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认识。

  3.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4. 标签

  八上历史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 ?①全面内战爆发于什么时间?以什么为标志?②全面内战爆发后,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怎样的?这种战略态势是何时转变的?其标志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 ?导入新课

  ?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悍然发动了fangong反人民的全面内战。由于党中央战略方针的正确,解放军官兵机动灵活的英勇作战,加之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敌人的进攻便被粉碎。接着,我军转入了反攻作战,又经过了约一年的时间,我军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大量有生力量,到1948年9月,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被大量歼灭,敌人被迫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形势表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党中央据此当机立断,做出了与敌人展开战略大决战的部署。今天我们学习

  ?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大家请看这幅图片(电脑显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图片,教师结合引言简要说明)。这是一幅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历史照片。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楼顶端,扯下了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欢呼胜利,这一事件发生在1949年4月23日。在此之前,我人民解放军还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些战役的情况怎样呢?

  ? ?三大战役

  ? ?①主力决战时机的成熟

  ? ?从1946年6月到1948年9月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人民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共消灭国民党军队200多万人。由于兵力减少,敌人被迫收缩防御范围,将主力收缩至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电脑显示《三大战役示意图》,教师指图讲述)。这说明,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党中央果断做出了与敌人展开战略决战的部署。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②三大战役

  ? ?a.辽沈战役

  ? ?(电脑显示《三大战役示意图》,教师指图讲述)辽沈战役是我军发动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大战役。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首役放在东北呢?(让学生思考片刻,然后教师简要说明)首先,东北战场上我军相对于敌人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这在其他战场上是不具备的。其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而且敌人是撤是守,举棋不定。其三,我军在东北有巩固的后方,后援力量雄厚。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党中央决定战略决战的首役选定在东北。

  ? ?辽沈战役具体怎样进行呢?首先,我军迅速攻占处于辽西走廊的锦州,从而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局面,也避免了东北、华北敌人合为一股不利局面的出现。此时,在解放军的威慑和争取下,长春守敌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人民解放军在沈阳西面歼灭了增援锦州的敌人,消灭敌人10万余人。这样,沈阳就变成了一座孤城。我军一鼓作气,于11月初一举解放了沈阳。至此,辽沈战役结束。辽沈战役,我军共歼灭敌人47万多人,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前后仅用了52天时间。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军能如此迅速地取得重大胜利呢?辽沈战役对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回答问题)我军迅速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除了我军战略方针正确、全军将士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等主观条件以外,国民党官兵普遍厌战、士气低落也是重要原因。辽沈战役以后,我军人数上升至300万人,国民党军队人数减少至290万人左右,至此,我军开始在数量上占据优势。

  ? ?b.淮海战役

  ? ?(电脑显示《三大战役示意图》,教师指图讲述)辽沈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尽,淮海战役又响起了隆隆炮声。继辽沈战役之后,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合力发起淮海战役。“淮海”即指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南到淮河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组成的总前委负责全权指挥。战役从1948年11月开始,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师在地图上动态闪烁重要地点,并作简要说明)第一阶段,消灭徐州以东以碾庄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并构成对徐州之敌的包围态势。第二阶段,包围援助徐州的国民党军队于双堆集,并将其歼灭。同时合围自徐州西逃的国民党军队于陈官庄。第三阶段,发起对陈官庄之敌的最后进攻,全歼残敌。淮海战役历时65天,共歼敌55万余人。至此,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基本解放,从而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25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