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文丽0 分享 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

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3.50.20__.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35×3×310.5元1/1010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扩大100倍72×5×5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

7×425×70.7×4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

1、填空。

4.5()0.74()×3×3×2×2()135()148

2、判断

13.5×22.703、

P2做一做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P7练习一第1、2、3题。

课后反思:

今天的教学法在学生预习后显得十分顺利,但在预习与作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由于教材中并无此类例题,要适当补充指导;

2、小数乘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学生中常见错误有如下几种:

3、32。3×12×124。6462。32327。66。9

4、计算中积的小数点末尾有0时,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5、计算结果中小数点末尾的0没去掉,化简。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

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练习一第5—9、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具准备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扩大到它的10倍1 2× 0. 8扩大到它的10倍× 8

0.9 6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91页《三角形的面积》,92页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验记录单。

学生准备:各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复习铺垫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猜谜语:一块布料三角样,颜色鲜红真漂亮。少先队员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学生猜谜。

3、创设情境:要想做这样的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计算什么?

4、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猜谜,以及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活动一: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要求:请你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图形,快来试一试吧!小组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活动二:观察讨论,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X(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小组活动,然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推理、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顺利实现原有数学知识结构的扩充和新知结构的建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例2:学校计划做的红领巾的底是100㎝,高是33㎝,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做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既解决了课前的问题,还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习能够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巩固应用,举一反三。

第一关:辨一辨。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二关: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说出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单位:厘米)

第三关:制作两个这样的交通警示标志,需要多少铁皮?第四关:求出下图中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智慧闯关的形式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课件出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4)我还想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我评价,接着让学生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P114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 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组织练习,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谈话: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想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座位。下面是座位示意图: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丽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分别可以表示为( , ),( , ),( , )。

⑵老师想把小刚排在(5,3)这个位置上,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⑶从小明的位置向左数2列,再向后数1行就是小强的位置,小强的位置是( , )。

2.下面是一幅街区平面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五爱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车站以东200m,再往北700m处。

⑴像上面那样描述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小刚家在火车站以东600m,再往北400m处小红家在火车站以东900m,再往北200m处。在图中标出这两名同学家的位置。

⑶星期六,小刚的活动路线是(6,4)→(2,7)→(4,3)→(5,7)→(7,6)→(9,4)→(11,1)→(11,8)→(6,4)。与一说,他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顾整理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先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三、巩固拓展

1.运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题目。 (答案:数对略)

(1)中点A的位置可用数对(1,1)表示,那么平行四边形其他各顶点的位置分别怎样表示?

(2)写出平行四边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图形,写出平移后的各顶点的位置。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小结:一个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列数没变,行数发生变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行数没变,列数发生变化。

2.教材第114页第4题。教师:我们都下过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规则。请观察题中的情境图,你能用数对来准确地表示出图上的棋子的具体位置吗?

学生观察图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四、课后小结

位置可以由数对来确定,要注意数对的规范写法,逗号前面表示列,逗号后面表示行。

五、作业:

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位置复习课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3、集体讨论法。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__,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__,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2)295(3)800

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2)7。06×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复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贴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

2、观察讨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

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法分配律一样。

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

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计算下面各题。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

3、判断对错。

(1)50。4×1。95—1。9(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

4、应用题。

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

2。(1)272。182(2)7。67(3)20。582(4)0。5707(5)36。936(6)0。88532

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91页《三角形的面积》,92页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验记录单。

学生准备:各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复习铺垫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猜谜语:一块布料三角样,颜色鲜红真漂亮。少先队员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学生猜谜。

3、创设情境:要想做这样的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计算什么?

4、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猜谜,以及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活动一: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要求:请你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图形,快来试一试吧!小组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活动二:观察讨论,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X(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小组活动,然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推理、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顺利实现原有数学知识结构的扩充和新知结构的建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例2:学校计划做的红领巾的底是100㎝,高是33㎝,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做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既解决了课前的问题,还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习能够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巩固应用,举一反三。

第一关:辨一辨。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二关: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说出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单位:厘米)

第三关:制作两个这样的交通警示标志,需要多少铁皮?第四关:求出下图中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智慧闯关的形式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课件出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4)我还想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我评价,接着让学生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生活中有许多图形,老师今天准备了4幅,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如果求它们的面积可以怎样求?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课件逐一出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让学生发表意见。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生2: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生3:队旗的面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生4:七巧板是由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这几个都是组合图形,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生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成的是组合图形。

生2:有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师小结: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图一:是由三角形、长方形、加上长方形中间的正方形组成的,

面积= 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图二:作辅助线使它分成一个大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方法一:分割法:将整体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是由两个梯形组成的。

师:为什么要分成两个梯形?怎样分成两个梯形?

引导学生说出将它转化成以学过的简单图形以及在图中作辅助线。

师:是的,可以用作辅助线的方法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简单图形来计算。

(板书:转化)

大家想想,用辅助线的方法还有不同的作法吗?

方法二:添补法:用一个大图形减去一个小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作辅助线补成一个长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

图三:是由四个三角形组成的。

面积 = 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2 新知探究

(一)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三角形+正方形 )

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二)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们分割成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3 巩固提升

(一)这是学校教学楼占地的面积平面图,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二)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

(三)下面各个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四)学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门的正面。(单位:米)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五)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七)如图,有两个边长是200px的正方形放在桌面上,求被盖住的桌面的面积。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组合图形,并能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

板书

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

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4 4 1 l

8 4 2 1

24 4 3 2

(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 b h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0

第8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第2、3、13、14、2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小数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乘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更深刻了解积与因数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合作题组练习,使学生自我意识中建立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各个知识点,在思维中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难点:深刻理清积与因数的联系及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复习归纳,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生独立做一做

师生交流小数点的移动的规律。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题(1)。

二、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元旦节,老师家搞了一次小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购物清单吧!

出示购物清单:苹果每千克2。5元,买了4。8千克;

买了3件同样的玩具,共用73。5元;糖果每千克1。2元,共用22。32元;

师:从清单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算一算苹果的总价和玩具的单价吧!教师巡视,算完后

师:谁来说说苹果的总价你是怎么解决的?

(先让一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让他说说2。5×4。8是怎样算的,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是先,再,最后。板书:计算方法

师:玩具的单价你又怎么解决的?(再让一个学生说73。5÷3是怎么算的,一起回忆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算算糖果的单价吧。教师巡视,算完后汇报方法。22。32÷1。2

师:也就是说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必须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像这里的22。32÷1。2就要转化为223。2÷12,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出示:5。98÷0。23 19。76÷5。2 8。84÷1。7 21÷1。4

师:这几道题在计算时该怎么转化呢?

除法法则:一看: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数位(把除数转换成整数)。三对齐: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同学们刚才算的三道题到底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说验算的方法)

师:小数乘除法的验算与整数乘除法的验算方法是相通的'。

即时练习:指名板演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

三、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简算

师:刚才我们用竖式算出了苹果的总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的特征,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试试吧!

(巡视,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指名说简算依据。)

师:看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板书:运算定律)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3、13题。

四、复习取近似数

师:既然是元旦节就要有节日的气氛,老师准备用彩带布置家。我们一起看看吧!

用40米彩带做花环,彩带每卷长7。5米。

(1)需要买几卷彩带?40÷7。5=5。333…(卷)≈6(卷)

师:5。333…是循环小数,而且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板:循环小数—无限小数)

师:这里要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板书:取近似数:进一法)

(2)一卷彩带3。1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18×6=19。08(元)≈19。1(元)(板书:四舍五入法)

(3)每1。5米做一个花环,40米彩带可以做多少个花环?

40÷1。5=26。666…(个)≈26(个)(板书:去尾法)

师:取近似数就有三种方法,同学们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哟!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

五、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棒!这么快就把清单中的一些问题解决了。老师这也有两道题目想请你们帮忙算一下,好吗?比比看谁算的快。

4。6+5。4÷0。27 3。2×25 ÷8

(学生汇报时要说运算顺序。)

师: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再算

师:看来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板书: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六、拓展提高: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21__题。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分析:领先的运动员与最后的运动员相遇时,两人跑完了2个3km即6km,所以两人的相遇时间可以用两人跑的总路程6km除以两人的速度和求得。相遇时离返回点的距离可以3km减去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也可以用领运动员跑的路程减去3km求得。(10分钟,100m)

七、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小数乘除法进行了整理与复习。谁来说说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这节课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八、作业:教材第113页第1题(2),练习二十五第3、5、6、16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因数→整数计算方法先,再,最后

除数→整数一看、二移、三对齐

运算定律

小数乘除法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循环小数——无限小数

四舍五入法

近似数进一法

去尾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1

【教学内容】:教材P114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 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组织练习,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谈话: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想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座位。下面是座位示意图: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丽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分别可以表示为( , ),( , ),( , )。

⑵老师想把小刚排在(5,3)这个位置上,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⑶从小明的位置向左数2列,再向后数1行就是小强的位置,小强的位置是( , )。

2.下面是一幅街区平面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五爱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车站以东200m,再往北700m处。

⑴像上面那样描述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小刚家在火车站以东600m,再往北400m处小红家在火车站以东900m,再往北200m处。在图中标出这两名同学家的位置。

⑶星期六,小刚的活动路线是(6,4)→(2,7)→(4,3)→(5,7)→(7,6)→(9,4)→(11,1)→(11,8)→(6,4)。与一说,他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顾整理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先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三、巩固拓展

1.运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题目。 (答案:数对略)

(1)中点A的位置可用数对(1,1)表示,那么平行四边形其他各顶点的位置分别怎样表示?

(2)写出平行四边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图形,写出平移后的各顶点的位置。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小结:一个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列数没变,行数发生变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行数没变,列数发生变化。

2.教材第114页第4题。教师:我们都下过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规则。请观察题中的情境图,你能用数对来准确地表示出图上的棋子的具体位置吗?

学生观察图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四、课后小结

位置可以由数对来确定,要注意数对的规范写法,逗号前面表示列,逗号后面表示行。

五、作业: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位置复习课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价值,能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本课件、练习题卡。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准备题,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类推,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解决新课。教学中,突出“五让”的特色:书本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五让”,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大约10分钟)

1、谈话引入。

2、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20元买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3、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文具的单价不仅仅是整数,还有很多小数的情况。 小明今天运气就非常的好,赶上了文具店庆周年降价促销的活动,价格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大约16分钟)

1、自主探索,尝试练习

使学生明白:虽然,文具的单价发生了变化,但是解题思路没有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如果用分步计算的要鼓励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再列出它的综合算式。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括号在综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一次性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要加以及时的表扬。

2、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个算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大约10分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我设计了四道闯关练习题。

第一关、我会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第二关、我会解决。

让学生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大约4分钟)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当你的妈妈又在你的耳边唠叨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回答:“妈,你这都说过n遍了!”还有,你跟你的同学炫耀时说过这样的话吗?“这游戏我n年前就已经玩过了!”

那这里的n表示多少呢?

它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感受到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用的,并且它还可以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同时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立即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揭示出本课的课题。

二、展示情境,引导探究

(一)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

讲讲从情境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二)出示表格。

小红的年龄/岁爸爸的年龄/岁

1

5

10

…………

1.将表格补充完整(列出算式和求出结果)。

2.表格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你能通过一个简明的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用字母表示小红的年龄)?

4.交流式子,进行比较。

5.想一想,可以是哪些数?可以是200吗?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内容的完成,使学生能体会到随着小红年龄的变化,爸爸的年龄也在发生变化,而且它们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让学生通过一个简明的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询问学生"可以是200吗?”,使学生明白,在实际问题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三)代入解题

设问:当小红的年龄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代入解题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代入解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年龄的计算,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当他(她)为人父母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进而渗透尊老爱幼思想教育。

三、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一)出示教材例2的情境图。

(二)出示问题。

1.将表格补充完整。

在地球上能举起

物体的质量/kg在月球上能举起

物体的质量/kg

1

5

10

…………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1)出示如下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将你的式子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2)求出例2情境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3)完成例2“做一做”。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学习例1的经验,并结合例2情境图和设计问题的提示,让学生自主解决例2的问题,掌握新的知识。这样的设计,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新知,巩固拓展

(一)看图填一填。

(二)算一算。

小红买了9本笔记本,每本元,共需要多少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如果每本笔记本8元,小红付钱后找回了28元,那她总共付了多少元?

如果她付出相同的钱,却只找回了1元,那么笔记本一本多少元呢?

(三)解决问题。

客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65千米/时,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2)当 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练习的内容设计密切联系新学知识,同时在编排上体现着由易到难的层次性。练习的材料还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熟悉性和易操作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帮助学生梳理和进一步巩固新知。对学生“还有什么疑问”的设计,又能给学生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4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2.掌握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数和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计算公式。

2.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一: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周长公式

(1)思考: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小写字母a表示,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面积用大写字母S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2)交流汇报

2.探究活动二: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

(1)像这样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还有一些简写的方法,你想知道吗?请自学课本p46页相关内容。

(2)整理汇报,并举例说明

①字母和字母相乘 。

②字母和数字相乘 。

③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可以写成 。

④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 。

3. 探究活动三: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如果上题中,正方形的边长a=6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三、课堂达标

1. 判断。

(1)10个a的和可以简便记作10a。 ( )

(2)因为2 =22,所以5 =52。 ( )

(3)4a =4aa。 ( )

(4)a 一定比2a大。 ( )

2.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的操场其中正方形边长为a,小长方形长为b,怎样表示大长方形操场的.面积?

3.小明家的客厅和厨房的平面图。(如黑板)

(1)小明家的客厅比厨房的面积大多少平方米?

(2)当B=6时,求小明家的客厅比厨房的面积大多少平方米?

四、知识拓展

想一想,填一填。

(1)当x=( )时,x >2x (2)当x=( )时,x <2x

(3)当x=( )时,x =2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46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