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晓芬0 分享 时间:

古代大学者凌曙,小时候他家里穷,无钱上学。后来,他勤俭节约,省下了一笔钱买了很多书回来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大学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托盘天平1台、物理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或物理天平和砝码。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

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

教师板书:大头针的质量=8.0×10-5千克=8.0×10-5×103克=8.0×10-2克=80毫克。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该练习的一个问题。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

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

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

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教师指出:①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③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

让全班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部分。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板书:天平的使用)

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①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②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③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④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介绍物理天平

(a)物理天平的构造

讲解:实验室也常用物理天平称质量。引导学生看课本图7—4,对照讲台上物理天平的实物,说出物理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物理天平的构造)

(b)物理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演示:物理天平使用前要先调节底板上的底脚螺钉,让重垂线的小锤尖端跟底板上小锥体的尖端正对,使底板水平;然后再调节横梁上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物理天平的使用

讲解:观察物理天平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及用调好的物理天平称质量方法与托盘天平相同。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三、布置作业

课本“学到了什么”1、(1)、(2)。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篇3】

1、自然界的各种物体都是由组成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的多少,通常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有。其换算关系为:1t = kg;1kg = g;1g = mg。

3、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当两个盘中的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天平就会。

4、托盘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3)把被测物体放在盘,向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4)读取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质量;(5)天平使用时要注意:看清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要保持天平的清洁和干燥;称量时添加砝码要从到。

5、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 、和而改变。

6、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的。

7、单位体积的某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用公式表为:,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水的密是,它的物理意义是。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内分子(原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某种物质的密度在数值上等于其质量与对应体积的比值,且为一定值,但密度的大小与其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同种物质,密度与形状无关,与状态有关。

9、若已知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则可利用公式ρ =算出物质的密度;若已知物体的密度ρ和体积v,则可利用公式m =算出物体的的质量;若已知物体的密度ρ和质量m,则可利用公式v =算出物体的体积。10、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假设是实心,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分式分别求出质量、体积或密度,再与实际物体的质量、密度、体积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11、使用量筒前应观察量筒的和,以便正确选取合适的量筒。读数时,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相平。

1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

实验用器材:测质量,测体积;

13、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系,大部分物质遵从的规律,而水在0——4℃遵从的规律。

14、状态相同的,同种物质密度,不同物质上网密度一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1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的,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密度一般是的,它不随质量和体积而改变,即ρ取决于m/v的比值,不是由m或v某一个物理量来决定的。

16、密度的可变性:密度不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那样不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密度在外界因素(如温度、状态、压强等)改变时将会发生改变。

17、典型的密度计算题:(1)质量不变:如水结冰,冰化水问题(状态改变);捏橡皮泥(形状改变)。(2)体积不变:如瓶子问题(容器容积问题);铸造器材(模型问题)。

(3)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以上三类问题都属隐含条件问题:分类求解时,先求出这个隐含量;综合求解时,应用已知量和待求量表示隐含量,列出物理方程再求解。

18、测固体物质的密度通常是先测物体的质量后侧体积。注意减小误差:(1)液体密度采用“剩余法”;(2)较大固体采用“溢水法”,注意水要到溢水口;(3)质量较小的物体采用“累积法”;(4)吸水性物体要让其吸足水或用排沙法。

19、用助沉法或针压法和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密度。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20__年审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节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感知物理知识,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观的有关摩擦力的彩色插图,更多的从生活中理解摩擦力。这是本节的知识体系,包括认识摩擦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摩擦力是学习了弹力、重力后的又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力,是力学的基础。

(2)这不仅是二力平衡的应用,而且为后面的功和简单机械的学习,甚至高中学习做好铺垫,在力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不但使学生学习到摩擦力的有关知识,而且是学生对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同时也逐渐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探究和重视知识应用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虽具备了初步的归纳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异,知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过程中乐学、会学,提高能力是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感受体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定义结论、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

(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释生活中摩擦现象。

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突破的措施:激趣诱导,以多种方式指导教学,把时间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通过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形成新知;设疑启发,引导探究;辩论比赛,巩固新知,对学生进行适时正确的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利用对教材的预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终形成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分六个环节,分别是游戏引入、感受体验、科学探究、知识应用、回顾反思、作业布置。

1、游戏引入:

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对知识的渴求欲强,在新课开始我采用游戏引入,男生用一个涂油的碗,女生用一个干净的碗,在学生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比赛抓碗游戏,而力气小的女生却出乎意料的赢了。创设情境教学,引人入胜,引出新课,为这节课顺利的进行打下基础。

2、感受新知:

问题是知识的产生点,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体验,教师用拟人的口吻,类比拔河,提出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使师生间的距离拉近。

生生合作,说出摩擦力的定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然后采用抢答的方式说出作用点和方向,不仅巩固新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混为一谈,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使学生总认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走路,同时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而采用举手指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我设计了摩擦力大搜索这一环节,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举例比赛,在这种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被调动,使两个知识点顺利衔接,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3、科学探究:

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理论,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甚至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才是效的学习方法。在本环节学生说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从生活经验进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学习思路,小组自行合作设计实验方案,特别是如何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通过生生交流学会,通过我设计的火眼金睛环节等多种方式,真正学会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尝试成功的喜悦之后,信心更足了,而教师此时及时肯定他们的猜想,,鼓励他们合理分工后动手去验证,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而对于学生的其他猜想,也广泛讨论实验,本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想变量太多,小组合作分两个阶段有秩序的进行实验,使课堂活而不乱,得出规范的结论,最后交流与评估。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使是失败了,反思后再实践验证,这也是一种收获。本环节,我采用小组实验比赛的方式,选出几个优胜小组来。

目的一是学会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信心;二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是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让学生多角度、多方法解决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通过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简单且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对影响摩擦力的这两个因素的进一步理解。

4、知识应用:

根据学生学习注意力不持久的现象,在此掀起课堂的,我设计了辩论赛这一环节,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在课堂中引用竞争机制,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增强学生的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是顺利的进行知识点间的过渡。

再薄的一张纸也有它的两面性,通过上面的辩论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两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通过实例说出了具体的方法,从系鞋带到磁悬浮列车,加上老师展示的一些图片,使学生大开眼界。这样不仅教会学生辩证的看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科学的热情。通过聪明屋的这一环节,,等到知识的升华。

5、回顾反思

达标测试环节,检验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小结部分,先让学生主动总结,学生交流,看谁的收获多,查漏补缺,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六、作业布置:

作业题设计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简单而新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这时我的板书设计,一目了然。

七、设计思路

我们学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中,教师激趣诱导,情景教学;学生探索发现,合作探究,同时加强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同仁们的指点、帮助,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篇5】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131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