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

梦荧4371 分享 时间: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1

一、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 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 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 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及说明

问题引入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过滤、蒸发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种分离和提纯方法。首先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试利用桌上的仪器,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并将自己的方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比较。

倾听、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

巡视,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

实验、讨论。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同学们利用了哪些方法将油水混合物进行了分离?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又存在什么样的优缺点?

个别回答:有两种方法,倾倒法和用胶头滴管吸取油层。他们都是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分离的。倾倒法较快但不能很彻底分离,而滴管吸取虽效果较好但很慢。

学会总结和分析。

过渡

的确我们需要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刚才同学们的两种方法虽能够实现分离,但不是最佳的分离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也是利用刚才的原理来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方法——分液。

倾听、思考。

介绍分液漏斗,演示分液操作(分离油水混合物)。

⑴ 分液漏斗

球形分液漏斗——滴加反应液

锥形分液漏斗——分液

⑵ 分液操作

① 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 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如教材p9 图1-8)

③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水)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④ 把上层液体(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倾听、观察和思考。

介绍分液漏斗和分液操作。

实战演练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和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练习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油水混合物。

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和分液操作。

总结归纳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分液漏斗,也初步学会了分液操作。那么你能否总结出分液的适用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

思考、交流,个别回答: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学会归纳。

知识介绍

介绍碘水和四氯化碳。

碘水是碘的水溶液,水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颜色呈棕黄色,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熔剂,无色液体,不溶解于水,密度比水大。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

倾听。

了解新知。

实验探究

下面,请大家把四氯化碳加入碘水中、振荡,注意观察、比较振荡前后的实验现象,从这个实验你能有什么启发?

实验、观察现象、相互交流。个别回答:振荡前上层棕黄色,下层无色,振荡后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碘会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

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探索新知

其实刚才大家所做的实验就是从碘水中用四氯化碳萃取碘。那么你能否归纳出萃取的定义呢?

倾听、思考、交流。个别回答: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别,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剂把溶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叫萃取。

学会归纳。

在萃取中,溶解度较大的溶剂我们把它称做萃取剂,那么可以用作萃取剂的物质有那些特殊的要求?请从刚才的实验进行思考。

思考、交流。个别回答:①与原溶剂互不溶;②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应;③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学会分析,由特殊到一般。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2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①离子键;

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实质→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七、具体教学设计: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考:

①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②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

②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实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接着由我来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相互作用等。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讨论

从产物NaCl和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在了解完离子键的概念之后,我将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②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来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尽量用较为形象的记忆方法进行讲解。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是

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是老师点拔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会设置思考题判断电子式的正确性,采取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订正,巩固新学的知识点。从错误中归纳总结出书写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要点,同时,因为电子似的书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较容易犯错,故以习题巩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印象。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节的课重难点,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出写出一些常见的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

八、课堂小结: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列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留给学生的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之间存在什么作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3

教学目的:

(一)认知性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三)体验性学习目标

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指导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步使其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学用具:

(一)实验用品

(二)教学用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引言】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必备行头之一了,而且还孕育出了拇指文化。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手机,你的手机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该如何操作呢?与之相类似,在高中化学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大家是否想过在高中为什么学习化学,化学都有哪些作用,又该如何学呢。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这堂课大家对他们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套用一句经典的话“化学天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板书】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述】这张图片中的汉字“中国”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移动硅原子所形成的图形,那些深黑色的沟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后立下的笔画,它的宽度仅2nm,是当时已知最小汉字。

通过这张图片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和原子时代,而这正时化学研究的领域。

下面咱们首先就探讨一下化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板书】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我们要学习化学,那么首先要明确就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化学所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地球外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大家看到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很广泛的,涉及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化学就与已经我们形影不离了。今天化学则更时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化学真不敢想象这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就拿电池来说吧,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如果没有电池,那么CD中流淌的音乐,手机中储存的短信等等都将不复存在,多么可怕的事情呀。可通过化学的研究可以生产出更快、更高、更强的电池,使大家和没电说拜拜,音乐尽情地听,短信尽情的发。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化学是如何与我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的。

【板书】二、化学发展史

【投影】狩猎图和制陶图

【讲述】在古代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生存问题,因而那时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都是实用的技术。比如狩猎的需要促使人们使用石器;饮水的需要促使人们烧制陶器等等。

【投影】工业大革命和元素周期律

【讲述】随着工业大革命的兴起和人们对疾病矿物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成为一门科学,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在此理论的指导之下相继有大量化学元素被发现,通过总结、归纳,揭示物质世界本质规律的元素周期律横空出世,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投影】

【讲述】到了现代,建立在物质结构理论之上的化学更是方兴未艾,展示出勃勃的生机。而此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学科[LY1] ,从而更加奠定了化学基础学科地位。

【板书】

【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化学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板书】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讲述】下面咱们以四人前后桌为单位,分别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化学与他们的关系。(学生提前准备)

【活动】学生依据是前准备的资料发言

【讲述】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通过大家的讲解,我们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在许多的方面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那我们也该如何学习化学呢?

【板书】四、化学学习

【讲述】要学好化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习兴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实中,北大、清华学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归功于注意培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屡见喜报。关于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我给大家三条建议:

1、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

2、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

3、接受赞扬。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1、课前预习。

2、认真听讲。

3、做好作业。

4、系统复习。

相信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学好高中化学!

附录:

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化学发展史

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四、化学学习

【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4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的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的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的方法:启发式

教学的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的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5

一、学习的目标分析

(一)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的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的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的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的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一英语学法指导教案

2.高一物理《功》教案

3.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4.高一化学教案

5.高一政治试讲教案

6.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

7.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8.高一数学函数的教案

9.高一下化学教案

10.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掌握Na2O Na2O2 和 Na2CO3 NaHCO3 的性质。

2.了解焰色反应及常见金属的特征焰色。

【学习重点】

Na2O Na2O2 Na2CO3 NaHCO3性质。

【新授知识】

阅读教材55—57页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实验3--5】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现象 ;用手轻摸试管外壁,感觉 ,说明反应是 热反应;向试管中溶液滴入酚酞溶液,现象 。

性 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制备

色、态

氧元素的化合价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用途 不作要求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物质 Na2CO3 NaHCO3

俗名

色、态

水溶性

水溶性大小:

酸碱性

酸碱性强弱:

热稳定性

稳定性强弱:

与HCl反应

同浓度的溶液与盐酸反应速率比较:

与NaOH反应

相互转化

三.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 或它们的 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

2.实验步骤:

(1)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 )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 时为止。

(2)用铂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为 色。

(3)将铂丝用 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K2CO3溶液作同样的实验,此时要透过 观察。

3.应用:离子检验(鉴别钠,钾等金属或其离子)节日燃放的烟花。

【限时作业】

1.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

C.同浓度溶液与足量酸反应的速度:Na2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2. 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

A. Na2CO3溶液 B. NaOH溶液 C.硫酸 D.稀盐酸

3.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实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

A .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 )

A.Na和H2O B.Na2O2和H2O C.Ca(OH)2和Na2CO3 D.Ca(OH)2和NaCl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掌握Al2O3 、Al(OH)3的两性。

2.掌握Al(OH)3的制备方法。

【学习重点】

1.Al2O3、Al(OH)3的两性。 2.Al(OH)3的`制备方法。

【新授知识】

阅读教材57—59页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 Al2O3 溶于水;熔点 ,能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

用途:氧化铝是 的原料,也是一种较好的 材料。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

Al2O3和NaOH ,

结论: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2O3是 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既能和 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和 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氢氧化铝

【讨论】

在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三份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盐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与酸的反应

②与强碱的反应

结论:Al(OH)3 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OH)3是 氢氧化物。

③Al(OH)3的不稳定性

Al(OH)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

1.能否用氧化铝制备氢氧化铝?为什么?

2.如果实验室用Al2(SO4)3与碱反应制备Al(OH)3,选择NaOH溶液还是氨水为好?为什么?

(3)Al(OH)3制备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限时作业】

1.下列关于Al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制耐火材料 B.铝制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为Al2O3

C.Al2O3易溶于氨水中 D.Al2O3易溶于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 )

①Al2O3 ②MgO ③NaHCO3 ④Al(OH)3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把少量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析出金属铝 B.产生白色沉淀 C.产生红褐色沉淀 D.产生无色气体

4. 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 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Cl-、SO42-、Na+、K+

B. K+、ClO-、Na+、NO3-

C. HCO3-、Na+、NO3-、K+

D. NO3-、Ba2+、Cl-、NH4+

5. 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 )

A、1:1 B、1:2 C、1:3 D、1:4

6.将0.1 molAl投入到3 mol/L NaOH溶液100mL 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1mol/L H2SO4溶液120mL,最后的结果是( )

A、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B、溶液的pH<7

C、溶液的pH>7 D、再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沉淀

128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