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优秀观后感

倩仪221147 分享 时间:

《摆脱贫困》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透过中国整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一个个真实的扶贫故事,总结提炼中国精准扶贫理论、扶贫模式、扶贫精神。很多人观看完节目后都有很大的感触,大家也纷纷写下自己的观后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优秀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优秀观后感

摆脱贫困优秀观后感一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今年,因为新冠疫情影响,给予脱贫“大考”留下的时间越来越少,如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答好脱贫“答卷”,全国280多万驻村干部们要沉着冷静,认真思考,从“心”出发。

要树立“国家帮扶拉一把,自己也要站起来”的“信心”。扶贫先扶志,“输血”变“造血”。脱贫攻坚开始至今,全国自上而下,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给予贫困地区持续的支持,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诸多政策上的扶持,绝大多数贫困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发至内心感恩党,然而也有部分贫困群众,特别是高原藏区、贫困山区的群众,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心态发生了变化,信心出现了动摇,多了份担忧,他们担忧脱贫攻坚决胜之后,各项惠民补助取消了,国家的政策没有了,归根结底还是“等靠要”的思想“死灰复燃”。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贫困的信心。因此,驻村干部要沉下去,要走进农户,去宣传好、解释好党的政策,更要走进他们心里,去改变他们传统保守的思想,去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去帮助他们创新创业,用好国家帮扶政策拉他们一把,树立好他们自己也能站起来的信心,才能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坚定“扎根蹲点摘穷帽,携手村民换笑颜”的“决心”。贫困因气候、土壤、地理环境、疾病、惰性思维等原因造成,特别在深度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思想封建保守,给予驻村干部极大的挑战,有些驻村干部去之前信心满满,到了后举步维艰,心理生理造成双重打击,苦不堪言。因此,驻村干部一定要坚定扎根蹲点摘穷帽、携手村民换笑颜的决心,因为没有决心就没有动力,就没有扛住压力的“精神支撑”,就不会把身扎根下去,把心留在当地。只有坚定决心,才能盯住摘帽这个目标去努力,才会扎根农村、蹲点调研,真正找出贫困的“病根”,结合实际,制定措施,对症下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根骨头一根骨头去啃掉。只有坚定决心,才能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结合先进发展理念,针对产业特点,群众技能特长,走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之路,带领腰包“鼓起来”,喜笑颜开来。

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恒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驻村不能因为脱贫摘帽了,就“大功告成”,思想松懈,贫困群众幸福生活才是奋斗的最终目标。因此,驻村干部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继续围绕巩固脱贫成果,为提升群众“造血”能力,实施乡村振兴而努力。驻村干部都是下派干部,“服务期”满就要离去,贫困村要想持续有效发展,需要产业支撑,更需要人才保障。驻村干部要在驻村期间,培养一批本地年轻后备干部,发掘一批“乡土人才”,吸引一批返乡“技术人才”,带领好村两委班子,通过外出参观学习、集中学习培训、鼓励带头发展产业等方式,开拓眼界、转变思想、提升能力,为本村发展培养一批带不走的“队伍”。还要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提升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结合实际情况,打造支柱产业,加大群众适用技术培训,鼓励群众创新创业,培育一批种养殖示范大户,真正把产业做大做实,才能真正巩固好脱贫成果,让贫困村走上一条可持续且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让群众真正富裕起来,生活更加美好。

摆脱贫困优秀观后感二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越到最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需要沉着应对,主动出击,“拔穷根”“摘穷帽”,福惠群众。每一个党员干部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以滚石上坡的劲头,画好脱贫攻坚“民生图”,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画好“民生图”就要“选好纸”。画纸是绘画的依托载体,有素描纸、水粉纸、水彩纸、油画布、宣纸等多种类型,针对不同画作需求可选取不同类型的画纸。同样,脱贫攻坚也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依托实际制定“战略图”,立足长远谋划,才能让脱贫攻坚见真章、出实效。党员干部要真正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总揽全局运筹,并要学会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扑下身子,拿出实招,为当前“百里冲刺”阶段持续开足马力、增添动力,真正做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画好“民生图”就要“落好笔”。“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工作决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必须拿出解决难题的实招硬招,紧盯老问题“翻旧账”,瞄准新问题“算新账”,对标补短,巩固提升,赶走形式主义这只“拦路虎”,严防“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念好“实”字诀。党员干部要勇当脱贫攻坚的“急先锋”和“排头兵”,始终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运用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政策措施,施惠于民,帮扶于众,确保“扶贫号”船稳、帆正、舱实,顺利入港。

画好“民生图”就要“上好色”。完美的配色往往最有视觉冲击力,精湛的上色技巧更是可以让画作锦上添花,汇聚灵气。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取信于民、普惠于民即扶贫工作的推动技巧,要有深入“群众才能鱼得水”的觉悟,要以“党心”贴“民心”。挑起担子,坚守初心,不当推三阻四的“踢球干部”、害怕风险的“鸵鸟干部”、躲事避事的“泥鳅干部”,真正把服务和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才能吹响脱贫攻坚的“胜利号角”。

摆脱贫困优秀观后感三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值此紧要关头,唯有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坚定决战决胜的必胜决心,方能攻下最后贫困“堡垒”。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把好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冠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党中央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不动摇,全党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决战在即,最忌华而不实。越是胜利在望,越要警惕“跃进”“浮夸”等急功近利的行为。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把好舵”稳方向是关键,需要涵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定力。只有组织领导更加强化,基础工作更加坚实,精准施策更加高效,攻坚合力更加凝聚,才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一“航标”,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挂牌督战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精准部署、精准发力、精准帮扶,接续推进巩固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加满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既需要党委、政府担当起“领头羊”作用,又需要形成党员、干部、群众等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进行曲”。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合力攻下“贫困”的堡垒。同时,在这场“硬仗”中,最能考验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担当、能力与作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脱贫攻坚不是停在纸上的宏伟蓝图,必须转化为可行的“施工图”,才能发挥其效力,“跳出纸面抓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当好“战斗员”,敢于突破、大胆创新,更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担起具体落实的角色,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更要聚焦脱贫攻坚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一项一项解决,一户一户攻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劲鼓足”。脱贫攻坚没有“好吃的肉”,要做好啃“硬骨头”的准备。当下,有的党员干部在取得些许脱贫成效后,就躺在功劳簿上“睡觉”,止步不前。有的党员干部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就望着脱贫目标,踟蹰不前、无从下手。这是万万不行的,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鼓足干劲,以“千难万险如踏泥丸”的气魄,全力以赴,才能克难攻坚。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群众的那股子“亲劲”、抓工作的那股子“韧劲”、干事业的那股子“拼劲”,保持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摆脱贫困优秀观后感四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现行贫困标准下贫困情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现在距离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再添一把火”,查漏项、补短板,不断提高帮扶工作成效。

对政策再“温习”,让惠民政策保持温度。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不能落实到位的惠民政策只是纸上的文字,不能让群众感受到党关心关怀的温度。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对帮扶政策了如指掌、熟记心中,才能如身使臂运用好政策。通过扶贫工作普查发现,个别帮扶干部对已经制定出台的帮扶政策知之不清、知之不深,只有一个大概的、模糊的印象,对其中具体的内容说不上、道不明,可想而知,这样的帮扶干部很难做好帮扶工作。帮扶干部必须要“温习”帮扶政策,把相关文件当成“口袋书”“工具书”,经常查阅翻看,及时更新学习上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做好部署的各项工作安排。要坚持联系实际学,针对帮扶对象的需要,从帮扶政策中找方法,缺什么帮什么,让贫困户感受到帮扶的温度。

对措施再“梳理”,让帮扶行为保持力度。经过了几年的帮扶,经过帮扶干部反复上门了解,基本上都详细掌握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帮扶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帮扶措施,大部分贫困户都已经顺利脱贫摘帽,但扶贫不是一时之事,特别是还有些贫中之中、困中之困尚未脱贫,有的面临返贫可能,在离最后的收官为期不远之时,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一鼓作气”落实好帮扶措施,保持热情不退、力度不减。要对前期制定的帮扶措施,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进行完善。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调查分析,第一时间更新帮扶措施。要经常性进村入户,多看看群众的米缸、衣柜、卧室,多听听其子女入学、务工等方面想法,主动宣传政策,共同探讨致富之路、幸福之路,携手奋进奔走小康。

对成效再“检验”,让群众脸上笑口常开。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始终不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文章、下功夫。帮扶政策落实得好不好,帮扶措施是否帮扶到点子上,工作成效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常态化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户,多和群众拉家常、问冷暖,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操心事烦心事,把政策落实下去,把感情拉起来,打造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要在增强群众收入上想办法、找出路,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进来,用自己的勤劳双手打造一条走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扶贫干部的事情,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使命,要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勇挑重担、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摆脱贫困优秀观后感五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艰辛、形势严峻,经全党全国全社会多年努力,扶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区在扶贫工作中依然暴露出诸多如“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行为。

脱贫,脱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贫穷,还有精神上的贫穷。人穷志不穷,不能等到富裕了,思想上却仍贫乏、愚昧,这样的富裕必然是不会长久的,有其形而无其神,宛如藤蔓无法自立,这样组成的社会也必将是畸形的、经不起打击的。精神与物质同富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诚然,在脱贫初期,我们主攻物质脱贫,但底线不可抛。我们不能一味为了赶进度、图省事,直接送钱送物,更不能用直接让贫困人口吃低保等手段,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行为与习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更要扶志与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参观周边脱贫成果,邀请扶贫大学生、有经验的农户、技工开展技能培训,开展党建活动,开分红会、表彰大会等多种形式,让村民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村子的发展,感受到希望,才能提升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精神。

“诚信”不可抛。以系列公益广告助力精准扶贫,究其实,依然要诚信经营,实现口碑效应,而信用是其基石。农户把自家产的土鸡蛋、腊肉,种植的粮食、果蔬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低门槛、易操作,却又能实实在在为当地老百姓带来收入,足不出户实现创业就业。但却仍有人随意辜负,打着“精打细算”的“如意算盘”,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虚假销售;还有人发现“商机”,打着扶贫口号高价出售商品货物、甚至不合格产品。我们网购扶贫产品,不仅是方便,更是依托于国家信用的安心与放心,还有支持国家事业的真心与爱心。抛弃诚信似乎得到了利益,但这是短期且非法的利益。这种行为损害的不仅仅是一家店的声誉,而是整个行业、整个地区、更是整个国家的形象。同时被伤害的还有期待共同富裕并采取行动为之努力的人们。

“赤诚”不可抛。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政府有职责,社会有责任,民众有义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两大奋斗理想,一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党员更应识时局、顺时势,助力实现“中国梦”。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办实,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用赤诚之心在贫瘠的土地上播散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我们也相信,终将有一天,希望之花将会开遍中国、带走贫穷,迎来美好的生活。扶贫攻坚期间出现了一批批优秀事迹、优秀人物,他们怀着赤诚之心对实现“中国梦”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感谢你们贡献青春、奉献自我,完美践行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心怀赤诚,实干攻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忠诚”不可抛。我国也全面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严不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要谋实事、干实事、抓实效,用行动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在扶贫中仍需正风肃纪,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对于每一笔资金流向都要公开公示、阳光透明,同时要加强资金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过上“美好的生活”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用自己的劳动去致富。扶贫,就是你贫困了我们就帮一把,牵着你走一步,但剩下的仍要靠自己踏实走下去。脱贫,是要脱去群众思想上贫困的“枷锁”,把“坐等小康”转为“我要小康”思想,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提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增强村民自我造血功能,并把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脱贫攻坚“诚”不可抛,未来诚可期!



78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