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5篇

世涛1147 分享 时间:

《南京 南京》这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所编的一部纪实历史剧。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南京南京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南京观后感1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南京南京观后感2

看了《南京南京》,我觉得很有必要向那些没看过的观众提个醒——请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部影片,已不是一个中国人的心态看到这部影片,会感觉别有一番滋味,要想我们看《辛格勒的名单》那样的心态看待这部片,会很有感觉。

说实话,如果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这部片,这部片是一部好片,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如果以愤怒或者更加过激的心态看这部片,那这部片就是一部垃圾。

让我来顺一顺这部片每个人物的感受吧,我觉得片中日本兵是这部片的第一男主角,所有什么高圆圆、刘烨都是配角,虽然影院的宣传海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刘晔,而角川只是躲在一个角落里,但那应当是全为商业炒作所的噱头罢了。本片的主线是角川在进入南京后,经过在生死之城几个月所见、所做、所感的一系列事情之后,最后饮弹自尽。

角川:

角川,我认为是一普通的正常的人。进入南京之前,他没有杀过平民百姓,他没有发生过性行为(甚至可能没有谈过恋爱),他没有对生命的绝望,他只是一名受过教会学校教育、笃信基督却被军国主义征调的年轻人,而进入南京之后一切都变了。

误杀平民。虽然他的误杀对于后面他所亲见亲历的事情来说几乎可以称为微不足道,但第一次杀害平民还是让他惊慌失措甚至落荒而逃,内心充满了愧疚。

角川的第一次性经历。在一种充满了恐惧和强烈孤独感的氛围下,第一次经历温存的角川,在受到百合子的安慰后,他自然的爱上了对方。孤独、恐惧、迷茫是会使人疯狂的,而百合子的温存却给了角川在无限黑暗中唯一的一丝光明,他把自己的一切全都寄托在了这个女子的身上。这是由单纯的性引发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不单是本能的动物,而是从本能中寻求到了精神的归属,从而上升到人性光辉的高度。角川所面临的情况却使他更为痛苦、倍受煎熬,在百合子(包括小江)那只有十五分钟限制的温存中,他自认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其它时间,他却在从事者兽性野蛮的行为,完全将人类对爱与和平的追求丢弃,或者说被逼迫着丢弃。他眼睁睁看着那成千上万横倒江畔的尸体,他眼睁睁看着新兵进行的活体刺杀训练,他眼睁睁的看着一锹一锹的黄土掩埋了一个个的生命,他眼睁睁的看着比纳粹屠杀犹太人还要更为残忍、更为无所不用其极的杀戮。这是完全丧失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的行为。而在这兽行与温存的煎熬之间,当温存的寄托也荡然无存时,作为人所能保留地也许只剩下绝望。

片中有两句台词,无奈但却准确的诠释了当时南京的处境,“她这样(指唐小妹)活着不如死了”、“活着比死亡更艰难”。而角川听到和说出的这两句话,不是也正诠释他自己在一系列挣扎、痛苦之后的作为人的无奈吗?

片中交代了两个情节,同时说明了角川的处境——只是日军中的极少数。在角川第一次与百合子碰面后,他对其它日本兵说要娶百合子为妻,却被听者嘲笑为“脑子得了性病”。而另一次在他遇到小江并误将小江看成百合子后,他呆坐一旁无心享受他十五分钟的服务,而另一日军却如获至宝一般的代他完成了消费。角川的处境让我想起了烈火金钢中的武南义雄,都是日军的异类,但却都是人性的同类。

而角川对于姜淑云,则是首先怀有一种同信仰、同出身(都是教会学校出身)的态度。姜淑云最后免予受辱,也正是角川目睹了她一系列救人的举动后,在犹豫片刻后出于一种终极关怀的动机的解救。

可谁又能来解救角川呢?谁又能来给予角川终极关怀呢?“活着比死亡更艰难”是角川的哀叹与无奈,但同时也是角川给予自己的解救和终极关怀。唯有了结自己充满罪恶的生命,也许才能让他得到永久的安定与平和。

本片中电影语言运用的很好,不论战争场面还是特写均不似《满城尽带黄金甲》或《夜宴》之流电影那样充满令人恶心的作秀的感觉,整个故事始终以一种真实的令人不忍的视角在刺激着观众的神经。然而在影片行将结束之际,导演却用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段可称为神来之笔的爆发。日军庆祝攻占中国首都南京的庆典——同时也是日军祭奠亡灵的仪式。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场戏中的配乐,单纯的鼓声沉闷却又令人战栗,日本兵的舞蹈和吼声,与鼓点相得益彰。在这盛大又具有非凡胜利意义的庆典上,角川行尸走肉般地舞动着。其中一段角川的想象是:角川和其它日本兵都歇斯底里地抬着那气势非凡且颇具象征意义的鼓台,而角川的动作却更像是抱着那台子,生怕掉下来。但他越抱得紧却又越力不从心,逃离这象征胜利的鼓台和不能逃离、无处可逃的挣扎,已让角川难以再继续坚持下去,他彻底的崩溃了。她狂吼着,却已经不能拯救、发泄他扭曲的灵魂了,而他的手臂却始终缠抱在那鼓台上,已经无法再放开或没必要再放开了。

这一段,是最后主题的升华,也彻底揭开了角川悲惨命运的结局。

刘烨:

但在本片中,刘烨饰演的角色是相当成功的。少得可以让人过目不忘的台词,却确实将人物带有标志性的性格抬了出来。从抵抗时的果敢、坚毅,到在人物说了:“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之后,我们仍然感觉到了他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勇气。而在刘烨第一个站起来,带着诸多战士慷慨赴死的时候,在战士们面对死亡高呼口号的时候,军人的荣耀感以及使命感,怎能不让角川这样的侵略者震撼?

唐先生(范伟饰演) 唐夫人(秦岚饰演):

先说唐先生,我在观影时和刚刚观影后一直搞不明白这个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要说明什么主题。现在夜深了,我再细细品味这个角色,便重新对这个人物产生了新的理解。唐先生不是军人、不是国际援助人员、更不是大智大勇的领袖和救世主,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上海男人,正如现在的上海男人一样,对妻儿体贴关怀,看起来有些懦弱、有些小气、有些自私,他缺乏北方爷们儿嘴上常念叨着的血气方刚和社会、历史责任感,他最关心和唯一关心的是妻子、女儿、小妹,为此他可以付出一切、舍弃一切,甚至是背负出卖他人的罪名。但即使是吴三桂,不也是为了心爱的女人就做了“汉奸”吗?而这,却正是中国人最典型的特质,也正是这个角色姓“唐”的原因。

秦岚饰演的唐夫人。一个典型的上海女人,即使在非常时期,也对自家男人的腰包管的紧紧的女人,即使在非常时期,也不忘记靠小麻将来愉悦一下生活的女人,这不只是上海女人,而是中国近代妇女的代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秦岚最后一场哭戏,确实精彩,那种欲说还休的悲痛,那种骨鲠在喉的情态,那种生离死别的处境,无不在那紧抓铁网的双手、那悲愤交加的眼神、那缓缓滴淌的泪水中表现出来。她并没有哭天抹泪、要死要活,也没有歇斯底里的阻制自己的丈夫,因为这也正是中国女性对丈夫们一贯的态度——理解。他有的只是悲伤,而她无能又不能去拯救自己的丈夫,她无能又不能去让丈夫一生背负懦夫的谴责,她甘愿承受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人一生不能愈合的伤口。

而最后,我认为唐先生的血气与仗义不是来自于愧疚、也不是来自于绝望,而恰恰来自于心安与憧憬,他安全的送走了妻子,而那句“我妻子已经又怀孕了”却又是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小人物、平凡的人物,却被单独执行了枪决,这无意义的五发子弹,补上的那一发子弹,以及不敢正视行刑的日本军官伊田,相对于唐先生行刑前的微笑和淡然,显得是多么的局促紧张和自乱方寸,显得是多么的战战兢兢和没有必要。难道角川面对一个人乐观的赴死,真的能够无动于衷吗?

姜淑云(高圆圆饰演):

姜淑云是有一个有递进过程的角色,最初的几场戏中,姜淑云的惊恐是显而易见的。在和角川第一次碰面时紧张、害怕清晰的书写在她的脸庞上,在解救被强暴的难民时惊慌、恐惧会聚在她紧抱姐妹的双臂里,在拉贝被迫离去时无助、孤独抖动在她的双唇间,而之后在冒死解救同胞时坚定、勇敢闪耀在她的眼神中,到最后,选择死亡时那句义无反顾的“shoot me”完美的诠释了一名弱女子在这几个月中的`变化。姜淑云是一名信奉上帝的女子,这样他有别于大多数中国人(例如唐先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自始至终她都是在竭力保卫她的同胞们,在竭力与魔鬼们进行着抗争。而又正是她对角川唯一的请求,加速了角川最终的结局。

百合子:

那个日本慰安妇百合子。无疑的是,对于日本民众来说,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受害不只是因为他们的家园同样在战争中化为灰烬,不只是因为原子弹只在日本杀过人,更不是因为他们的亲人在战场上受到应有的待遇。而是一种胜过身体摧残的、可怕的意识控制。猛烈的民族主义宣传、军国主义宣传(不论是德国、意大利还是日本的纳粹主义,猛烈程度基本相同),让人们抛弃了作为一个人的意识,将民众的自我意识、讲人权的意识化为比残破的城市还要可怕的废墟。我想,这也正是杨朱那“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的原因。二战时期,日本从本土、朝鲜以及中国招募和强征了大量慰安妇,而那些自愿为帝国、为帝国勇士现身的日本慰安妇,是和来自中朝的妇女一样悲惨的命运,甚至对于个人意识来说,有更加悲惨的成分在其中。百合子在角川的眼中,是爱人、是妻子,是角川在残酷战争中的精神寄托。角川将自己获得的慰问袋(有罐头、糖果等)骑着车送到百合子手里,百合子早已忘记初试云雨情的角川,而来自慰问袋中糖果的短暂甜蜜感,仍旧被她所肩负的慰劳帝国将士的使命感所迅速消灭。而长期的献身,竟使得她像机器一样,根本没有了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有的正常感受。

人性的回归,需要的是清醒,是对普世价值的认。痛苦的角川和无辜的殉难者,也许只有认清他们,人们才能不再忘却那曾经迷失的本性。

南京南京观后感3

我也是挣扎了近一个月,才终于走进电影院。

此时,关于《南京!南京!》的评论已经在网络各处掐得如火如荼。大家都在借这个平台,说自己的爱国心,自己的国家观、世界观,甚至是价值论。我管不了陆川是被捧还是被贬。

我只是作为一个南京人,单纯地感激他。尽管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在晚上长久地做着噩梦,一次一次的醒过来,看着远处城市夜空的红色霓虹就像是这座城市散不去的业火和血色。我还是感激他。

他穷尽了4年的精力和时光,把这部影片拍得努力又真实。几乎复现了这座城市1937年12月13日沦陷至1938年2月中,所经受的无法描述出的灾难。而其实,一直到1938年5月,掩埋尸骸的数量都比不上新送来的数量。在影片开始不久的时候,有一段我觉得很漫长的屠杀镜头的蒙太奇。从焚烧的火焰燃起,机关枪扫射人群的枪声久久不息,伴随着坑杀、刺刀乱戳……看得眼睛瞪到目眦欲裂,血液中有声音在叫嚣:“为什么还不停下!!为什么还不停下!!为什么还不停下!!”在下一刻镜头转换时,我才觉得释解了。觉得那段蒙太奇只要哪怕再多10秒,我就会毫无理智不顾一切地站起来,大叫着把手中的饮料砸向屏幕。

只是短短用分钟来计的时间,我都觉得难以忍受。那段长达半年之久的日子,南京这个城市该是如何。已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了。

白天专门去了挹江门那座城门处,影片里刘烨他们这些军人就是分批穿过这座城门,走向死亡的。我站在城门外,始终都没有走到门的另外一边去。今天,南京的阳光灿烂,但城门里的阴影依旧阴郁得无法描述。路上的汽车一个一个地穿过城门,漆光闪耀。我当然知道,门那边不会再有大吼着“中国不会亡”的悲壮死亡了。再往前走,长江里也不再会漂着数目可观的尸体,那里只会有受了污染的江水空空地击打江岸。

所以,我感激陆川。

自己曾经也拿着地图,一个一个去考据那些屠杀发生的地点。但是白底黑色的文字,终比不上影像的心理震撼。他就算被人指责拍得像景片,但我觉得他的立场是中国相关电影里难得的客观的,也正因为如此,也是难得真实的。它带给我的震撼,超出了我的想象。

南京南京观后感4

刚才看了陆川的南京南京,着实让我完全不懂他的表达方式。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部电影由陆川导演的,我会以为这是一部日本人拍得南京大屠杀纪念片。同学都说看完之后人很压抑,我倒是看完之后感觉特别郁闷,我心目中的南京大屠杀纪念片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首先,其中大部分的对话是日语的,再加上我看得是枪版(原谅我看盗版片子,实在是这里的电影院不上映),听起来相当的累人。拉贝还要讲德语,另外两个外国救助者要讲英文,群众们还要讲上海话苏北话和不标准的普通话,我的脑子无时无刻都不停在转换这些语言。

其次,陆川同志对大屠杀的理解由电影的表达方式来看是:日本人很无奈,中国人很懦弱,所以造成了南京大屠杀。一开场,偌大一个教堂里,站了满满的中国人,几个日本兵进去,连他们自己都害怕了,要偷偷溜走去叫后援。中国人做了什么?中国人举起了双手,老百姓的,军人的,连枪都举起来了!难道我们的军人就那么没用?那么怕死?这么多人都制服不了几个日本鬼子?

接着刘烨出场,带着一个儿童在那里打仗,我只能说,中国男人都死光了,连小孩都能应对这样的场景。再后来,被拉去屠杀的时候,开头大家都害怕了,死活赖着不走,这是抗议么?这是怕死的表现!后来刘烨带头走,小豆倒是义无反顾得跟上,开头都那么怕死的`人,却在枪决关头喊出中国万岁,有这么刻画人物的么?日本人冲进难民营枪杀受伤的中国兵时,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包着头的伤病拿着手枪对准自己下颚就是一枪。我只想说我日,你有枪,又不怕死,为什么不朝敌人开,死也拉几个垫背的?然后拍难民营的时候大家麻将照打,戏照唱。简直无忧无虑阿,这是真实的难民营么?

接着说说里面几个关键人物,唐先生,不说了,为了小家牺牲大家,不懂他为什么被日本人害过了还会接着相信日本人。真以为会说日文:我是良民,日本兵就饶你性命了。拉贝,他是唯一让我感动的人,一次号召大家出100位女人,1次临走前的跪别,都让我感触颇深。一个外国人都可以这样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为什么中国人民就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呢?角川,一个在教会上过学的日本小队长,会说蹩脚的英语,会跟打死的人讲:我不是故意的。。。我觉得编剧很白痴,能当上队长,难道会是第一次杀人么?他的那个好朋友,前一分钟跟唐先生称兄道弟,后一分钟就把他送上刑场,行刑的时候还不忍看,可能么?现实么?还有剧中为日本人跑腿的都是中国人,日本兵抢中国人的鸡鸭等也是因为‘这下我们可以吃饱一点了’,真是很傻很天真。

不过陆川的电影着实反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就是女人撑起大半边天。在要求牺牲100个女人时,小江轻描淡写得带头出来,于是她们拯救了整个难民营;在最后抓中国兵时,女性又去解救她们的同胞,姜老师一次又一次得带人出来,直至最后被发现。我觉得陆川简直想说,中国的女人们简直就是救世主,中国的男人们就只会扯着嗓子喊:姜老师,救我,救我。

最后陆川还要用大量的时间来描述日本的葬礼仪式以及角川的自杀,我只是觉得他在说:看,南京大屠杀也不能全怪日本人,我们也是很无奈的,我们也牺牲了很多人。

这部电影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精彩,想比之下,去年的‘nanking’纪录片以及以前的南京大屠杀更震撼更真实。改变角度去拍是好事,可是表达方式有问题,我觉得我不能接受这部据说相当精彩的电影。

南京南京观后感5

《南京 南京》这部电影其实早就想看了,但是因为现在网上大多是抢先版,找不到高清的,所以就没敢轻易欣赏,怕不能看得真切而影响了电影对我的效果。但是今天终于还是忍不住下载了,虽然在下载之前都有仔细看评论,下的是比较受好评的,却仍旧很不幸地下载了一部抢先版。万幸的是虽然是抢先版,但是还不至于到我想象的那么糟糕,还算比较清晰吧。

看罢电影我对陆川导演肃然起敬了。之前我是很鄙视我们大陆当今的许多导演的,尤其是那些善于“大片”的“名导”们,具体名字就不方便说了,其余不被我鄙视的导演之中也没有能让我敬佩者,陆川导演算是第一人。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拍电影我觉得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南京大屠杀”在之前是有纪录片的,但是纪录片不等于电影,如果把电影拍成纪录片那就没有拍电影的意义了,我们直接去看纪录片好了,哪里还需要花这么多钱来拍个电影呢?可是,“南京大屠杀”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所以就算是电影也不能失去真实的纪录意义,要能深刻的反映当时的恐怖,不然同样会遭受批评。这就比较难了,但是陆川先生做的非常好,电影不仅有明确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同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南京“人间地狱”一般的场景。然而此外最主要的是有一点着实出乎我的意料了:陆川先生竟然让一位名叫“角川”的日本士兵来带领观众重回“南京大屠杀”,多么大胆而又奇妙的手法呀!这我在之前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我不懂电影,更没有导演的天赋,我本以为日本士兵在电影里面应当完全是作为反派的,至少无论如何是不会变成主角的,然而看完电影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多么死板。“角川”这个主角当得实在是太漂亮了,因为有了他,我们不仅看到了1937年的那个冬天南京市民的疾苦,同时也看到了那些日本人的世界,他们的南京生活,他们的军旅生活,他们的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

每每提到“南京大屠杀”我们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愤怒的。在我们的心中那些日本士兵完全不是人了,而是野兽,是杀人机器,是行尸走肉。但是我们错了,无论他们多么的残忍他们都是人,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他们一样有感情,他们也有亲人,他们也有家乡,他们也会想念。但是因为战争,因为那些战争的真正发动者们,他们被迫来到了中国,在无情的战争面前他们中有人变得疯狂,在残酷的死亡游戏里他们中有人失去了理智,但是终归人性的微弱烛光还是没有熄灭而被少数人保留了下来,主人公“角川”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位,他们会同情中国难民,他们会爱上“慰安妇”,他们甚至会私自放掉俘虏,我不禁要向这些“角川”们致敬了,感谢电影把这些鲜活的人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七十二年,但是因为它,我们中国人和日本鬼子结下了血海深仇。仇恨往往容易冲昏人的头脑,让人失去理智,仇恨越深这方面的作用也就越明显。人失去理智就难以正视历史,而如果不正视历史,结果将是很严重的,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史的一部分,所以正视“南京大屠杀”就是正视日本侵华史。日本的侵华战争令人发指,是地地道道的不义之战,所以日本侵华失败了,因此当今的世界各国万万不能效仿,其中也包括我们中国。由于日本的行为实在是太残忍,以至于我们国人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报复心理,但是貌似正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是危险滋生的摇篮,危险在于我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不明智的事情,甚至也许有一天也会像日本人一样变成战争的发动者,这是我所非常担心的。其实我们国人在面对这段屈辱史的时候除了痛恨日本人,同情受难者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要痛定思痛,吸取教训,绝对不要让历史再度重演。我们的真正敌人是战争,是战争让我们陷入痛苦,是战争让我们遭受灾难,是战争让我们国破家亡,是战争让我们妻离子散……而被战争所毒害的又岂止我们这些被侵略者呢?那些侵略者照样也深受其害。比如影片中的那位来自德国的贝拉先生,如果不是战争他也许能在德国的某个小镇享受天伦之乐;如果不是战争,我想他来中国就会是一件非常轻松快乐的事,而不是为了救援那些受苦的难民。再比如电影的主角——角川,战争让他面对了本不该面对的敌人,战争让他远离亲人故乡,战争让他命悬一线,战争让他生不如死,最后在放走两名俘虏之后角川自杀了,自杀之前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活着比死更艰难吧?”

战争是可怕的,随便发动不正义的战争的人是最可恶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我们不能不吸取教训。我们要强大自己,但是我们强大自己不是为了欺负别人,我们发展军事不是为了侵占别人的国土,我们只是不想再次落后而挨打,我们只是不想让战争死灰复燃而再来影响我们美好的生活。某些自以为是的国家请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来显示你们的无知,自己拿着欺负人的“专利”却喊着“中国威胁论”,我们堂堂华夏不像你们那样小肚鸡肠,见利忘义,打着领带西装革履的绅士们却不懂得刷牙,口臭得严重,真是可笑,可悲!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5篇相关文章: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5篇700字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五篇800字

历史影片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500字五篇

《南京大屠杀》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700字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纪录片《南京大屠杀》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500字合集

《南京大屠杀》电影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49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