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

傅维1147 分享 时间:

  高三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化学知识点1

  锂电池

  (二)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这类电池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1)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它由两组栅状极板交替排列而成,正极板上覆盖有PbO2,负极板上覆盖有Pb,电介质是H2SO4.

  铅蓄电池放电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Pb(s)+SO42(aq)-2e=PbSO4(s)(氧化反应)

  +-正极:PbO2(s)+SO42-(aq)十4H(aq)+2e=PbSO4(s)+2H2O(l)(还原反应)

  总反应:Pb(s)+PbO2(s)+2H2SO4(aq)=2PbSO4(s)十2H2O(l)

  铅蓄电池充电的反应是上述反应的逆过程:

  --阴极:PbSO4(s)+2e=Pb(s)+SO42(aq)(还原反应)

  --+阳极:PbSO4(s)+2H2O(l)-2e=PbO2(s)+SO42(aq)十4H(aq)(氧化反应)

  总反应:2PbSO4(s)十2H2O(l)=Pb(s)+PbO2(s)+2H2SO4(aq)

  可以把上述反应写成一个可逆反应方程式:

  Pb(s)+PbO2(s)+2H2SO4(aq)2PbSO4(s)十2H2O(l)

  (2)碱性镍—镉电池:该电池以Cd和NiO(OH)作电极材料,NaOH作电解质溶液。

  负极:Cd+2OH--2e-=Cd(OH)2

  正极:2NiO(OH)+2H2O+2e-=2Ni(OH)2+2OH-

  总反应式为:Cd+2NiO(OH)+2H2O=Cd(OH)2+2Ni(OH)2

  从上述两种蓄电池的总反应式可看出,铅蓄电池在放电时除消耗电极材料外,同时还消耗电解质硫酸,使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内阻增大,导电能力降低。而镍—镉电池在放电时只消耗水,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会有明显变化,内阻几乎不变,导电能力几乎没有变化。

  (3)氢镍可充电池:该电池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可充电池,可连续充、放电500次,可以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镍—镉电池。

  负极:H2+2OH--2e-=2H2O

  正极:2NiO(OH)+2H2O+2e-=2Ni(OH)2+2OH-

  总反应式为:H2+2NiO(OH)=2Ni(OH)2

  (三)燃料电池

  又称连续电池:一般以天然燃料或其它可燃物质如H2、CH4等作为负极反应物质,以O2作为正极反应物质而形成的。燃料电池体积小、质量轻、功率大,是正在研究的新型电池之一。

  (1)氢氧燃料电池主要用于航天领域,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一般用金属铂(是一种惰性电极,并具有催化活性)或活性炭作电极,用40%的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2H2+4OH--4e-=4H2O正极:O2+2H2O+4e-=4OH-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2)甲烷燃料电池用金属铂作电极,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负极:CH4+10OH--8e-=CO32-+7H2O

  正极:2O2+4H2O+8e-=8OH-

  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

  (3)甲醇燃料电池是最近摩托罗拉公司发明的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作为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是现有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10倍。

  负极:2CH4O+16OH--12e-=2CO32-+12H2O

  正极:3O2+6H2O+12e-=12OH-

  总反应式为:2CH4O+3O2+4OH-=2CO32-+6H2O

  (4)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该电池是美国西屋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O2-在其间通过。

  负极:2H2+2O2-4e-=2H2O

  正极:O2+4e-=2O2-

  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5)熔融盐燃料电池:

  该电池用Li2CO3和的Na2CO3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0C下工作的燃料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

  负极:2CO+2CO32--4e-=4CO2

  正极:O2+2CO2+4e-=2CO32-

  总反应式为:2CO+O2=2CO2

  高三化学知识点2

  1.阿伏加德罗常数:

  (1)条件问题: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增大,不能使用22.4L/mol。

  (2)状态问题:标准状况时,H2O、N2O4、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大部分卤代烃、含氧衍生物等为液态或固态;SO3、P2O5等为固态,不能使用22.4L/mol。

  (3)某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白磷(31g白磷含1.5molP-P键)、金刚石(12g金刚石含2molC-C键)、晶体硅(1molSi含2molSi-Si键)及晶体SiO2(60g二氧化硅晶体含4molSi-O键)、Cn(1molCn含nmol单键,n/2mol双键)等。

  (4)某些特殊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如Na2O2与H2O、CO2的反应(1molNa2O2转移1mol电子;Cl2与H2O、NaOH的反应(1molCl2转移1mol电子。若1molCl2作氧化剂,则转移2mol电子);Cu与硫的反应(1molCu反应转移1mol电子或1molS反应转移2mol电子)及与Fe有关的反应(与非氧化性酸、盐的置换变为Fe2+、而与氯气等反应而被氧化为Fe3+等)。

  (5)电解质溶液中因微粒的电离或水解造成微粒数目的变化:如强电解质HCl、HNO3等因完全电离,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CH3COOH、HClO等因部分电离,而使溶液中CH3COOH、HClO浓度减小;Fe3+、Al3+、CO32–、CH3COO–等因发生水解使该种粒子数目减少;Fe3+、Al3+、CO32–等因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总数增多等。

  (6)由于生成小分子的聚集体(胶体)使溶液中的微粒数减少:如1molFe3+形成Fe(OH)3胶体时,微粒数目少于1mol。

  (7)此外,还应注意由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微粒时,是否告知了溶液的体积(如1mol/LNa2CO3溶液中Na+为2NA是错的);计算的是溶质所含分子数,还是溶液中的所有分子(应考虑溶剂水)数;某些微粒的电子数计算时应区分是微粒所含的电子总数还是价电子数,并注意微粒的带电情况(加上所带负电荷总数或减去所带正电荷总数)。

  高三化学知识点3

  一.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Degreeofunsaturation),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用希腊字母Ω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饱和)。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1.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

  (1),对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利用公式

  Ω=(碳原子数×2+2—氢原子数)/2,式子的意义为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醇的氢原子数与该有机物中氢原子数之差的一半,即将该1mol有机物完全加氢还原成烷烃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

  (2)对于含有N、P等三价原子的有机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将其补成(NH)或(PH),然后便可应用公式;

  (3)对于有卤原子取代的有机物,可先将卤原子化为氢原子再应用公式;

  (4)对于碳的同素异形体(如C60),可将氢原子数视为0,然后应用公式。

  2.已知有机物的结构时

  (1)Ω=双键数+叁键数×2+环数,即一个双键和一个环都缺一个氢,一个三键缺两个氢。苯环可看作一个双键加上一个环,其不饱和度为4;求出不饱和度后,利用公式的变形氢原子数=碳原子数×2+2—不饱和度×2可算出氢原子数;

  (2)结构中含有N、P等三价原子(不包括硝基或磷酰基),计算出不饱和度后,应在得到的氢原子数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数目;结构中含卤原子,得到的氢原子数应减去卤原子的数目。

  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

  推导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并求出有机物的不饱和度。根据所得到的不饱和度作出大致判断。

  2..分析已知的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基本类型。一般来说,一个不饱和度能对应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醛基)或一个环;而当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大于4时,首先考虑苯环;然后再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消耗的NaOH的量等”,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3.确定碳链的结构和取代基的位置。尤其要注意分子中的对称因素,如题目中给出的“有几种一卤代物”“有几种不同环境的C、N原子”等,从而确定异构体的结构。

  4.对得到的异构体进行检验,确认其分子式与原有机物相同且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三.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substitu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化合物物受到某类试剂的进攻,使分子中一个基(或原子)被这个试剂所取代的反应。

  说明:一个取代反应的必然满足A(+B)=C+D的形式,即反应物不一定有多种,但生成物至少有两种;高中阶段所学的卤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种水解、氨基酸成肽键、醇的分子内脱水等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addi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化合物中的重键被打开,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的反应。

  说明:加成反应中有机物不饱和度一般会减少(双键异构化成环的反应除外),常见的加成反应有:加氢、加卤素(注意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加HX、加水等。

  3.消去反应(eliminationreaction)

  定义: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或原子,从而提高其不饱和度的反应。

  说明:消去反应的生成物必然多于两种,其中的一种往往是小分子(H2O、HX)等。高中阶段里所学的两种消除反应(醇、卤代烃)都属于β-消除反应,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必然存在β-H原子,即官能团邻位C上的H原子。注意不对称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时往往会有多种反应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

  4.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反应中,得氢或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失氢或得氧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

  说明:与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一般只针对参与反应的有机物,而不讨论所用的无机试剂,因而在有机反应类型中二者是分开的。常见的氧化反应有:加氧气催化氧化(催化剂为Cu、Ag等)、烯烃、苯的同系物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和环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等。高中阶段所学的还原反应有醛、_的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反应。

  5.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

  定义:将一种或几种具有简单小分子的物质,合并成具有大分子量的物质的反应。

  说明:高中阶段所学的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前者指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后者指多官能团单体之间发生多次缩合,同时放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高三化学知识点4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①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是一个专有名词。

  ②物质的量只能描述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③用摩尔为单位表示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符号或化学式。如:1molH、+1molH、1molH2,不能用“1mol氢”这样含糊无意义的表示,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④物质的量的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1)科学上规定为: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如果某物质含有与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符号:NA单位:mol(不是纯数)数值:约为6.02×10

  2323注意:不能认为6.02×10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也不能认为1mol粒子=6.02×10个-123N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间的关系n=NA

  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

  符号M单位:g/mol或kg·mol数值:M=-1m

  高三化学知识点5

  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1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1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12.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13.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1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15.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1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17.主族元素的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18.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19.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2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2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22.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白磷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2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三查:①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②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③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24.”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燃烧,C生成CO2,H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25.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无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26.优先放电原理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阴极:Ag+>Hg2+>Fe3+>Cu2+>H+>b2+>Sn2+>Fe2+>Zn2+>Al3+>Mg2+>Na+>Ca2+>K+。

  27.电解熔融态离子化合物冶炼金属的:NaCl、MgCl2、Al2O3;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Zn至Cu;热分解法冶炼金属:Hg和Ag。

  28.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29.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同时得到氢气、氢氧化钠。电解时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铁。

  3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1.2020高三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三篇

2.最新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三篇

3.2020高考高三化学知识点复习三篇

4.2020最新高三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5.2020最新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精选

25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