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巩诗21147 分享 时间:

只是仰望大鹏的展翅翱翔,却不见得它曾几次从险崖掉落进深谷,折断双翼。我们总羡慕别人的华丽,却从未看过他们胜于常人的努力。,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方便大家学习。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1

夜晚,暖洋洋的屋子里,丝丝柔和的灯光下,轻翻开书页,贪婪的吸允着书的清香,思绪飘进了有“明初诗文三大家”之称的宋濂的家中,简陋的居室里,那埋头苦读的人嘴角微翘,艰苦的环境让他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小心翼翼地捧着“手自笔录”的书,他的思绪在坚挺的文字中飞扬,拿着毛笔的手从不舍停歇半刻,书页中塞满了解析、注释。“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细细低吟,仿佛正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身旁是专注抄书的宋濂,茅草屋四面透风,片片雪花落在纸页上,陪他共食这精神食粮。对知识的渴求令他忘记了环境的艰苦,身体的伤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许正是幼时的艰苦环境,才让宋濂成长为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古往今来,刻苦学习的事例数不胜数:晋朝车胤用萤火虫代替烛火在夜晚读书;孙康在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西汉匡衡因为家贫,凿穿墙壁引邻舍的烛光读书;东汉孙敬为防止夜晚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绑住悬于梁上,战国苏秦用锥子刺大腿,用皮肤之痛提醒自己勤奋苦读……

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既不需要“手自笔录”也不需要“凿壁偷光”,每天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中,有老师的细心教导,有父母的嘘寒问暖,自己只需稍加勤奋,就可以获得成功,相比宋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

窗外的阵阵风声拉回了我的思绪,慢慢合上书页,感慨溢满心间,无暇顾及窗外的景象,脑海闪过句句古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这是来自心灵的诗篇。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2

借书以观”,作者宋老先生在开篇就说了,自己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所以只能“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好,但是到了冬天,古人都是磨墨用毛笔写的,天一冷“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是即使是这样的艰苦环境也无法阻挡宋先生对读书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每次都自己尽快把书抄完,在约定的日期之前将书还回去(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在这一部分我就想到了我,在如今这么好的时代,在书籍,知识这些这么好的资源唾手可得的时代我却读的书屈指可数,在学业上也毫无造诣,所以对自己的读书学习生涯感到悔恨和懊恼。明明自己拥有好的资源可是却不去把握,不去学习,一个人的天资是否聪颖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学习,不要浑浑噩噩的过一天算一天,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多去学习,多去思考。

“从相知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这送先生讲述自己去求学的道路,自己告别自己一人抄书读书的年龄,需要有名师指点一二,于是常常一人到百里之外寻求名师点拨,而且名师都是德隆望尊,宋先生在老师身边援疑质理,俯身请教,但是老师也有生气的时候,所以宋先生还需要察言观色,“俟其欣悦”才复请焉。这又让我想到了自己上学的时候都是不求甚解,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少去请教老师,总觉得自己会,要是实在不会就算了,现在想起来,一切都是因果关系,因为总是有些知识是不会的,时间一长只会也积累越多,所以自己在学习方面也是越来越差,所以这也就难怪自己在学业上面失败了,所以不懂就是要问的,孔子早就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习最怕不懂装懂,自欺欺人,最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非常喜欢这句话,这句话之前交代了宋先生的同学们基本上都是达官贵人,穿金戴银,而自己却缊袍敝衣处其间,有点像鸡在鹤群,但是宋先生从来没有要与别人攀比过,即使无鲜肥滋味之享,即使自己缊袍敝衣,即使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但以中有足乐者,学习,读书时快乐的,他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所以从来不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会和别人攀比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所以中有所成。我觉得这是最厉害的从学习中找到让自己快乐的,让自己知足的,这才是大智慧。我有想到我,我好像很少感到学习时的快乐,只有读书时的枯燥,应付作业时的无聊,而从来没想到在学习中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也许这也是我读书失败的原因吧。

虽然离学习这篇文章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但是我还能回忆起里面的片段也算是我之前学习的收获吧。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真的这段时间这文中的几句话总是不经意间想起,所以也算回忆一下,因为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对于现在的我很有激励的作用。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3

读《送东阳马生序》,我眼前仿佛浮现出宁濂在冰雪天里忍受着刺骨寒风抄写书籍,在乡野的小路间奔波寻师、在深山中若觅住处,以及身穿破絮却仍自得其乐的样子。不禁深深感叹:果然唯有勤与苦,才能为将来开阔一片天地,造就一位将才。

宋濂元疑是在贫苦中求学的一他幼时家中没有书,成年时无法拜师,无法有鲜艳明丽的服饰甚至是保暖的衣服。这一切的辛苦,是我们无法体会的。对于我们而言,所谓的“辛苦”是父母老师给予的期望和几份作业。我们面对着父母老师般切的希望,却把它们想象成无形且巨大的压力,我们面对着书桌上的作业,却把它们想象成无法跨越的大山。于是我们仰天长叹:“我们很辛苦!”可这“辛苦”没有半点能与宋濂的苦相比,因为至少我们能坐宽敞明亮的教室,捧着属于自己的崭新的书本,聆听老师的讲课。这些,怕是宋濂幼时所不能企及的。

可是宋濂没有在苦难中退缩,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勤,去攻克那些苦所带来的困难。没有书箱,他便借他人的来抄写,没有老师,便四处访问;没有衣物,便默默忍耐寒冷与嘲讽。尺因他心中有读书的愿望与乐趣,他便能克服苦难,以勤求知。

而我们,在面对学习中的难题,学习中的苦难时,是否也应把苦难作为度过无涯大海的舟,以勤奋作为登顶的捷径,不惧一切,向上攀爬?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应当向宋濂那样,把苦难与困难当作是到达彼岸的帮助者、垫脚石,把勤劳当作是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在生活、学习中奋力前进。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4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国家日益强盛。我们的生活好多了,有好的学习环境,优越的生活条件。可我们却整天无所事事。可当我看到宋濂小时候刻苦求学的事时,我彻底明白了。

今天我们学习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了解到宋濂小时候刻苦的求学路,为了及时归还,竟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情况下录毕,无硕名人大师与游时,曾跑到百里之外向当地有名的前辈请教。而我们呢?根本不用担心没有老师指导和没有书看,唉/向我们这样在蜜罐里泡大的,怎会明白这种辛苦呢?

宋濂学习很认真,常提出疑问询问道理,而我们上课却不认真听,上课只担心老师不要喊自己回答问题,拥有好运气刚好答对了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不提出质疑。宋濂求学时,负箧曳屣,一天只吃两顿饭,看见同学学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却不羡慕,以从中有足乐者。苦难并非全都是坏事,我们只要化苦难为动力,困难则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也。”孟子也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正是因为这样,宋濂通过自己的努力,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我们应该知足,以宋濂为学习榜样。

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他们的父母提倡孩子要穷养,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过清贫的生活,磨练他们的意志,让他们从小在大海里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因为他们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

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范仲淹划粥充饥,我们青少年是应该反思反思了,我们的生活如此优越,却不好好珍惜,只知道玩。对于宋濂我们真是天壤之别啊!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我明白了,在古代环境那么恶劣的情况下,宋濂还不畏艰辛,刻苦求学。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5    

古有凿壁偷光、萤囊映雪,近则有宋濂求学之苦,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蕴意深刻的古文,开启学习的另一扇成功之门。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宋濂对前来拜访的马君则所写的赠序。文中提到了宋濂自己的求学历程。他自幼因家境贫寒而无书可读,但这并不是他放弃他最大的爱好——读书的理由。在严寒的冬天,笔墨都已经结冰,他为抄向别人借的书一刻也没有怠慢,并从未违约。直到成年,他对学说更加仰慕,不远百里去求师,遇师叱咄未曾灰心,坚持不懈地询问疑难。最后,求学之路的艰辛和同舍生的华丽衣饰也没能动摇他对学习的热爱。作者通过这段曲折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令我触动的当然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当时那个年代,穷人家的孩子注定没有出息,可宋濂凭着似乎天生就具备的热爱读书的精神,和后天的勤奋与不畏艰辛,获得了应有的成就,也成为一名“先达”。他所拥有的这些可贵的精神,是我们现在缺乏也是最应该学习的。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幸福的年代,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奢望,可我们有好好珍惜吗?没有磨难的生活反而造就了我们的慵懒,我们的学习劲儿是远远比不上宋濂的,除了学习他,还是否有些惭愧呢?学习还应有技巧,例如宋濂的多问才能多学,谦虚地向他人请教,与老师和睦相处,也是学习之路关键的一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400字5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300字5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400字五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范文300字5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400字

在战“疫”中成长小学生看体会优秀范文5篇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范文

4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