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10篇

宋佳221152 分享 时间:

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的妙处可谓无穷,书香更是浸人心脾,引人入境不能自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历史读后感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10篇

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篇1

我们的祖国犹如一只沉睡在太阳升起的地方的雄狮,我们的祖国有气势磅礴的宏伟建筑,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我们的祖国有古朴雄风,精致如画的苏州园林;我们的祖国还有令人称道的民间艺术,惟妙惟肖的《清明上河图》……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的来源以及中华民族辉煌的历程和光耀的业绩铸就了走向复兴之路的伟大丰碑都是过去各族人民努力拼搏创造的结晶的源泉。

读后我的心伏久久不能平静,它使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爱国之情喷涌而出。

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壮举不正是中华民族结实的脊梁吗?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永垂不朽……屈原投身泪罗,张骞出使西域,郑成功挥师收复台湾,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烈火焚身如顽石,刘胡兰宁死不屈……他们个个精忠报国,大公无私,为了祖国,宁可抛弃一切。头可断,血可流,中国人士不可辱。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出的从来就只有顽强不屈、坚贞不渝的精神。

董存瑞——年轻的他,身为一名民兵,在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中,逐渐磨练成了一个勇敢无畏的战士,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8年,在一次解放隆化战斗中,我军被敌方暗堡所阻,无法进攻,董存瑞心急如焚,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他抱着炸药,不顾一切地冲到桥下,但一时找不到炸药支架,为了保证整个战斗胜利,他毅然手托炸药,炸毁了敌人的暗堡,打胜了那次狙击战,但是却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身躯……

董存瑞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他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第一个想到的是祖国这个鲜明的字眼!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虽然我们不需要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献身于祖国,可我们要爱自己的班集体,爱自己的民族,将我们的强烈的民族团结精神和浓厚的爱国情谊展现出来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社会的良好风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文化,热爱艺术,在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魅力永恒的文化史。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积极向上的美好心态,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失败屈服,努力学好科技文化知识,永远做一个阳光少年,那么中华民族的美好前途好如初生的太阳,蓬勃向上,日益生辉。

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篇2

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在那么多的小故事中,有几个故事我印象最深。

读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第四章:先秦重要历史纪事,不得不动容于中国古代的文明与发展,以及那时古人的高尚品德,当然,还有对于昏君的那种无奈与气愤。

你可以想像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能用兽牙,鱼骨,石珠……制成漂亮的装饰品吗?你能想像的到原始艺术其实也是丰富多彩,歌舞乐器在氏族部落简直就是一应俱全吗?恐怕你们连做梦都不可能知道我们的老祖先,其实也有爱美的观念和习俗。不要把他们想成全是一帮形似猿的,还没进化完善的“大老粗”。你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只红底白花的彩陶盆。盆中画着人头像,两旁绘有鱼纹图案。人像胖胖的圆脸,双眼眯成一条细缝,“眯眯眼”,咧着嘴巴笑眯眯的样子,足以叫你爱不释手,非常惹人喜欢。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始艺术,叫人大开眼界,叫我们对原始人群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折射出我们祖先的无穷智慧,凝聚着中国史前社会的精神文明。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对它再是熟悉不过了吧!传说尧舜时,黄河泛滥,洪水冲毁了房屋,淹没了稻田,拔倒了大树,卷走了人畜。叫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活不下去了。于是,在舜主持的议事会上,人们一致选举禹领导治水。禹不敢稍有一点怠慢,努力工作,勘察山川地势。终于,禹不负众望,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把洪水驯服,治理得地平天升了。从这个说小也小,说大也不过分的故事来看,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禹的品德是怎样一种的高尚,“三顾家门而不入”传进千家万户的俗语。依次禹经过家门口,妻子刚生了儿子不到十天,邻里乡亲的去看看儿子,可他此时却倔得像头牛,说现在治水刚开始,没有工夫回去看。这是怎样的一种对自己工作负责的态度啊!我们也说,禹回去看一眼也费不了他多少时间,自个儿的亲生儿子亲骨肉啊!可禹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宁愿放弃去看儿子的机会,还要惜时如金的去治水,不辜负老百姓对他的期望。

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篇3

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着我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所以可以说,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里面的故事都十分精彩,令我百读不厌。例如:《岳飞精忠报国》、《钟相、杨玄洞庭湖上起义》、《红巾军起义》……

对于我来说,岳飞是我心中最伟大的英雄,因为他的英雄壮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有一次,岳飞和金兀术大战。岳飞单枪匹马,誓死迎战,杀得敌军弃师而逃。还有一次,岳飞带百名士兵去滑州侦查,路上出现了大批的金兵。岳飞没有慌,他镇定地对已经吓呆了的士兵说:“金兵虽多,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兵力,我们可以趁他们没准备好的时候偷袭他们,没准我们还可以打败金兵。”说完,岳飞挺枪跃马,斩杀了金兵的一员大将,士兵们都受到了岳飞的鼓舞,把金兵杀得七零八落。但就是这样的英雄———岳飞,却惨死在奸臣手中,让我感到的十分伤心和惋惜。

尤其是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我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入心头,我大概是感受到了岳飞的力量吧。岳飞是一名武将,他用他的骁勇善战来保家卫国。同时,在我的心中,他还是一名文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像诸葛亮一样用兵如神。我认为,在战场上,光有武力并不是最好的,还应该有智慧。这就像生活中,很多解决不了的难题都应该通过积极思考来完成。

《中华上下五千年》,真是一本让我们了解历史,开发智力的好书。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一些文学名着,来提高我自己。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要好好学习,多看书,以后也要像我心目中的'英雄岳飞一样报效祖国!

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篇4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不错的书籍。捧读这本书,我好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历史的浪潮滚滚而来。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凝聚;民族的精神,在这里显现。

细细地阅读,感触颇深。

最令我钦佩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他即位前,随父亲李渊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即位以后,唐太宗处理朝政大事,广开言路,鼓励各级官吏有什么说什么。唐太宗不仅善于纳谏,而且善于用人,提拔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等一群贤明的文武官员。他不记私仇,提拔了在太子府做事曾反对过自己的魏征,封他为谏议大夫;还提拔了出身低微的马周为中书令,主持朝廷大政。

经过唐太宗的安邦治国,这时候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昌盛的国家,历把这种盛世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曾说过一句名言,令我陷入沉思。“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要像唐太宗那样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宽宏大量,为了国家大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

最令我厌恶的就是大奸臣李林甫,他为了独揽朝政,把投靠他的人培植为亲信,对于比他能干或反对他的人加以排挤。他表面上装得十分和善,实际上他总是想暗算别人。人们都说李林甫“口蜜腹剑”,真是一点不假。李林甫不以国家为重,为了自己的利益,滥杀忠臣,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使自己成为臭名昭著,遗臭万年的人。本来十分强盛的唐朝从此就一蹶不振了。我们要引以为戒,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上下五千年》中,颜真卿不畏强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魏征直言善谏,包拯大公无私,鉴真不怕艰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现在要了解历史,学习先贤,总结经验,辨清是非,成为栋梁之才,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篇5

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在那么多的小故事中,有几个故事我印象最深。

读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第四章:先秦重要历史纪事,不得不动容于中国古代的文明与发展,以及那时古人的高尚品德,当然,还有对于昏君的那种无奈与气愤。

你可以想像,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能用兽牙,鱼骨,石珠……制成漂亮的装饰品吗?你能想像得到原始艺术其实也是丰富多彩,歌舞乐器在氏族部落简直就是一应俱全吗?恐怕你们连做梦都不可能知道我们的老祖先,其实也有爱美的观念和习俗。不要把他们想成全是一帮形似猿的,还没进化完善的“大老粗”。你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只红底白花的彩陶盆。盆中画着人头像,两旁绘有鱼纹图案。人像胖胖的圆脸,双眼眯成一条细缝,“眯眯眼”,咧着嘴巴笑眯眯的样子,足以叫你爱不释手,非常惹人喜欢。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始艺术,叫人大开眼界,叫我们对原始人群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折射出我们祖先的无穷智慧,凝聚着中国史前社会的精神文明。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对它再是熟悉不过了吧!传说尧舜时,黄河泛滥,洪水冲毁了房屋,淹没了稻田,拔倒了大树,卷走了人畜。叫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活不下去了。于是,在舜主持的议事会上,人们一致选举禹领导治水。禹不敢稍有一点怠慢,努力工作,勘察山川地势。终于,禹不负众望,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把洪水驯服,治理得地平天升了。从这个说小也小,说大也不过分的故事来看,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禹的品德是怎样一种的高尚,“三顾家门而不入”传进千家万户的俗语。依次禹经过家门口,妻子刚生了儿子不到十天,邻里乡亲的去看看儿子,可他此时却倔得像头牛,说现在治水刚开始,没有工夫回去看。这是怎样的一种对自己工作负责的态度啊!我们也说,禹回去看一眼也费不了他多少时间,自个儿的亲生儿子亲骨肉啊!可禹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宁愿放弃去看儿子的机会,还要惜时如金的去治水,不辜负老百姓对他的期望。

这些光辉奇特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果你想多了解这些,一起来看这部不朽著作吧,。

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篇6

经历了如夏般水深火热的日子,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在失去国土时,曾一度的颓丧;经历了如冬般寒冷的岁月,中国人民遭受了八国联军恶毒的侵略,日军_的虐杀,那种耻辱,怎一个“痛”字了得?

——然而风雨之后见彩虹,在失败中拼搏,从落后中崛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终于迎来了她的秋天: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和平外交……有探索的艰辛,亦有收获的喜悦;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春光明媚,百花齐放,国富民强,扬眉吐气……中国,真正迎来了她的春天。

读着《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我一次次地被打动,在心里一遍遍地默念着这一个伟大的名字:中国!中国!我为爱国志士而感动,我为中国而自豪。

忆往昔,革命战争中,多少战士抛头颅,洒热血。遥看山间那一片枫叶的红火,那是同志坚贞不屈的信念,刑具能有多坚硬?摧残了一个人的身体,却摧不毁那红色的灵魂,《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谱写出了革命者的澎湃激情和对党的无比忠诚;凝视寒梅在冬日里展露出别样的红艳,让人忆起刘胡兰的大义凛然,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了永生的篇章,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了生命的丰碑;眺望远方,天边的火烧云如火焰熊熊燃烧,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如此壮烈,如此勇敢,那爆炸的一瞬间,恰似天边的火烧云,熊熊的、是战士的无私情怀……仰望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那片红色多么光彩夺目,那是我们祖国的象征,那是无数的先烈与爱国者,用生命和鲜血染就的。

老师曾多少次教育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感谢那些为国献身的英雄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一句听似抽象的话,然而在历史面前,这句话却是真理,是不可改变的。

正是有了党的正确领导和无数的爱国志士,才有了中国的复兴之路,有了如今蓬勃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强大的国力,富饶的国土,团结的国民……

如今的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看着道道小径变大道,看着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如今的中国,欣赏了紫荆的芬芳,闻见了莲花的清香,香港、澳门的回归,像是给中国这只雄鸡以高鸣的希望;如今的中国,看北京奥运会上中华健儿们勇夺金牌,看神舟七号上天、嫦娥二号探月,看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战胜了种.种灾难,看上海世博会为中国谱写美丽的新篇章……中国迈进的脚步势不可挡。

我的手轻轻在书上拂过,历史,通过我的指纹,渗入我的内心,我好像感觉到了生命的触动,还有一种温度,一种爱国的热情。

历史不是一道是非题,不是由“好”或“不好”来评论一个国家。

——历史,是一道选择题。

“文明古国”“东亚病夫”“亚洲雄狮”“东方巨龙”……历史给了中国无数个称号。历史见证了中国的兴衰。历史选择了中国!

——这是必然的,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她已不是一个词语那么简单,她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气节,一种力量。

我坚信历史的选择是对的,在这个和平时代,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将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篇7

 

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题记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

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鸡。

人民的劳动,自然的结晶。气势浩然,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古朴雄风,精致优美如画的苏州园林;银装素裹,云气缭绕的巍峨泰山。它们让我知道,它们能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遗产,却绝不仅仅是因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却应该是岁月流逝后,历史在那里留下的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因为我知道是历史选择了中国。中国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汩罗江上的一圈涟漪,让我不得不想到屈原,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楚辞《离骚》洗去了历史的铅华,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壮语成为后人追求理想的动力,铮铮铁骨的他被后人所景仰。夜深人静,长明灯旁,一个虚弱的身影正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他,司马迁,饱含心酸用自己的丹青妙笔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臣著——《史记》,史学的天空因为有了你这颗星而更加煜煜闪光,文学的园地也因为有你这颗星而更加灿烂辉煌,我想这些是伟大人物积累而成的文化。正是这些在漫漫岁月里历史堆叠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国拥有了如此深远的文化。

其实,不是每道风景都是珍贵的文化,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一种有着生命力的文化,是历史粹取的结晶,是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精神的结晶,无穷的力量感动着历史,让历史的选择成为悠久。漫长的文化历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迹被中国所创造,甚至成为绝响,但也有太多本不该被散化的而被散化为烟尘,我们文明的精髓,我们人民的劳动成果,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毁去,我们的“万园之园”就这样随风而去,它是被历史所淘汰了吗?中国文明犹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

历史选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历史选择了你,我的中国,永远的中国。

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篇8

希罗多德《历史》分上下两册,我读了第一卷,对第一卷中的一些话有些感想,作了如下摘要:

雅典人梭伦在外视察期间到撒尔迪斯访问了克洛伊索斯,克洛伊索斯向他请教:到目前为止在他所遇到的所有的人中间,怎样的人是最幸福的?然而梭伦却正直无私,毫不谄媚地回答他排在前面的都是普通人,这时克洛伊索斯发火了,他说:“雅典的客人啊!为什么您把我的幸福这样不放到眼里,竟认为它还不如一个普通人?”梭伦这样回答说:“人间的万事真是完全无法逆料啊。说到你本人,我认为你极为富有并且是统治着许多人的国王;然而就你所提的问题来说,只有在我听到你幸福地结束了你的一生的时候,才能够给你回答。毫无疑问,纵然是豪富的人物,除非是他很幸福地把他的全部巨大财富一直享受到他临终的时候,他是不能说比仅能维持当日生活的普通人更幸福的。因为许多最有钱的人并不幸福,而许多只有中等财产的人却是幸福的。拥有巨大财富的不幸的人只在两方面优于幸福的人:但幸福的人却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前者。

有钱的人更有能力来满足他的欲望,也更有能力承受大灾难的打击。后者当然不能象前者那样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并且也经不住这样的灾难,然而他的幸运却使这些灾难不会临到自己身上,此外,他还会享受到这样的一些幸福:他的身体不会残废,他不会生病,他不会遇祸,有好孩子,又总是心情愉快的。如果在这一切之外,他又得到善终的话,这便正是你所要寻求的人,也就是够得上称为幸福的人了……” 确实像文中梭伦讲的那样:有钱的人更有能力来满足他的欲望,也更有能力承受大灾难的打击;没钱的人当然不能像有钱人那样尽情满足自己的欲望,诚然也经不住灾难,但是我觉得他们会活的简单点、潇洒点,没有那么多的约束。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罗丝深受所谓“上流社会网”的束缚,让她喘不过气来,感觉快要窒息了;卡尔却很享受贵族的待遇,认为有钱就是万能的;不羁少年杰克什么都没有,连泰坦尼克号的船票都是赌博得来的,但他活得很快乐。罗丝与杰克认识之前她是一位富家小姐,什么都不缺,可是每天形同行尸走肉,感觉不到幸福;与杰克相识后,虽然杰克没有钱,但是他每天都能带她发现生活的快乐之处,是一种金钱没法买到的开心。

势利的卡尔邀请杰克一块吃晚餐,想看杰克出洋相;可是杰克表现很好,他并不觉得自卑,他讲了自己的经历,贵族人都很认真地听着他的讲述,这无疑是他们所没有经历过、无法感受得到的,他们觉得很新奇。我感觉杰克的出现也为僵化的贵族社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影片中有这样一幕:一个富家小女孩从小就要学习各种礼仪,并且在休息的茶餐厅里也在练习喝茶必须的“叠餐巾”,这让我感到心酸。

我们普通人有时会很羡慕那些有钱人,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什么都不不缺,殊不知光环下的他们其实是不快乐的,他们会担心会不会有一天遭到绑架什么的……而普通人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担忧。其实幸福很简单,不需要有什么轰轰烈烈,只要平平安安,完成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最后善终,这样就可以说他是个幸福的人了。

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篇9

读希罗多德的《历史》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首先是因为此书牵涉的地域跨度太大、年代跨度太长,人物、事件头绪太多。从空间上看,东起印度、西至直布罗陀海峡,北到北极圈附近,南达尼罗河的源头,希罗多德都涉及到了。从时间上看,从吕底亚王国的兴起(约680 BC)到希腊人击退波斯人的侵略(479 BC),前后200年。这还只是书中的主线,如果加上插叙中提到的其它事件,则有的可以上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另外,作者特殊的讲述方式也是原因之一。他不断地打断自己的叙述,不断地在一件事讲到一半时插进一段有关的背景介绍。这种插话,短的时候大概是一、两节,但长起来就不得了。最长的一段是有名的介绍埃及风俗的第二卷。整整一卷182节,除了第1节之外,完全和叙述主线没有直接关系。更有甚者,在这种插话之中有时他还要插进另一段,于是就形成了“插话中的插话”。比如第五卷第55节(简记为五55,后文同此)以下,希罗多德讲到阿里斯塔戈拉(Aristagoras)——反抗波斯的伊奥尼亚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到希腊本土寻求支援。他先到了斯巴达,但没有结果,便转去雅典。这里作者插进一大段追述(五55至五96),向读者介绍雅典是如何摆脱僭主的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这本来不过分。可他在五57又插进了一段,介绍起杀死雅典末代僭主希庇亚斯之弟希帕库斯,并最终引发人民起义的两位英雄的原籍——盖菲拉(Gephyraei)。这还不算完,在紧接下来的五58,他又开始讲述和盖菲拉人一道在希腊本土定居的腓尼基人,进而开始讨论自己的一个研究成果——他认为希腊字母是腓尼基人传来的,并花了3节的篇幅(五59至五61)来举例说明之。这个研究成果诚然是很具洞察力的,但是和盖菲拉人有什么关系?和雅典人摆脱僭主有什么关系?和伊奥尼亚起义有什么关系?这种“插话中的插话中的插话”——我称之为“三次方插话”——在希罗多德的书中并不只此一处。比如这个“三次方插话”结束之后,在五96之前,即“一次方插话”结束之前,还有几段“二次方插话”和“三次方插话”。我要是苛刻一点的话,甚至连“四次方插话”都能找出来。

(当然,《历史》并非完全地缺乏主线。插话多的情况也只在前五卷中比较明显。后四卷因为已经开始直接叙述希腊-波斯战争,所以插话就减少了很多,现代人看到这里应该会觉得轻松了一大截。)

如果一定要介绍一点背景知识,又和正在叙述的主题没有直接联系,今天的作者大概会用脚注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但希罗多德不会,而且我感觉就算他那个时代有脚注这种东西,他也不愿意采用。插话是他讲述方式的特征,而脚注是不能满足他的需要的——谁也没有在现代著作中见过“脚注的脚注的脚注”这种东西吧?

这种时不时地脱离主题的叙述方式,或者说主题不明确、主线不清楚的叙述方式,你可以认为是当时文学技巧本身不完善的结果。但如果你心胸放开阔一点的话,也可以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叙述方式。我想凡是读过未经改编的《一千零一夜》的人,都能明白这种“故事中套故事”的结构其实并不罕见,也并不单调。它是一种随着语言∕叙述∕故事∕logos本身的流动而流动的讲述方式。它是一种随时准备分流、回溯、旋转、重新汇合的言说之河。现代派小说中有所谓“意识流”、“生活流”的说法,借用一下这类术语,我也可以叫希罗多德的讲述方式是一种“叙述流”,或者说“logos流”。它想向人们展示的,其实并不是一个有着清晰的原因-结果∕开端-结局的、单线条的、摆在那里的固定的话语客体,而是一个有着众多线索、可以随时把某一段拆开,单独讲述的、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目的去解读的言说主∕客体结合物。不光是读者可以以不同的途径来接近它,如果作者希罗多德不想讲述希波战争的话,他完全可以根据手头的材料,在诸如《希腊及周边地区风土志》或者《希腊及周边地区政治沿革录》的题目下重新开始他的叙述。而如果是这样一本书,而不是《历史》流传到今天的话,人们从中能得到的信息量,我想并不少于今天的《历史》的80%,只怕在有些方面会超过100%。

换句话说,今天的人们读《历史》觉得主线太不清晰、太繁杂,其实是看有脚注的文字太多了的缘故,是被某一种思路带领着看书看惯了的缘故。(而且就算看有脚注的文字,你何曾看到过“三次方脚注”这样奇妙的玩艺?)现代人所习惯的不是“logos流”,而是“思路”。而且这个“思路”一般来说都是力求意义上的单向性、拓扑学上的简单性,也就是说歧义越少越好、歧路越少越好。像海德格尔那样对多重词义、多重理解的沉迷,像《花园小径》那样结构分散、无明确导向、多重线索反复交叉的叙述方式,出现于现代哲学、现代派小说中,似乎很新鲜。其实我要说,你看《历史》就明白那并不是首创。

“流”与“路”的区别,就在于流本身就没有,也不要求有明确的导向性,它往往是“讲到那里算那里”的,人们面对它也只有“随波逐流”的份;而路再怎么复杂,就算成了一片四通八达、无所不至的路网,但只要人一走上它,人的目的性,也就是“我要从哪里到哪里去”的心态是避免不了的。这也就是“意识流”不能被称为“意识路”的原因。“路”总是从原始的环境中,被“走得多了”走出来的、和原始环境不一样的东西,而“流”却是包围着你的、迷惑着你的方向感的、浑然一体的原始之物本身。对于《历史》,追求一种clearly cut的结构,既是我们现代人的误区,也是无奈。

2023年历史读后感600字篇10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希罗多德《历史》的上下册,其上册与下册给我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上册的内容不像一本关于战争的历史书,而更像是希罗多德环游各国时所写的观后感类的散文,上册的内容并没有严格的主线,包括有地理,文化,神话,风俗,政治,战争等,而下册是严密的写了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对于我们研究希波战争史有非常大的帮助。

希罗多德在编撰《历史》时所奉行的宗旨是只要是他所听到的或看到的,不管正确与否,他都会把它记录下来。因此,我们在看希罗多德《历史》时也要注意史料的正确性,带着怀疑的态度来观看这本书。

接下来我所写的是我看完希罗多德的《历史》后的收获和感想。

从希罗多德《历史》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当时的希腊,还是波斯等国,在实行重大事件,例如战争,都会进行神托,这非常类似与我们古代中国商周时期的占卜。这种神托就相当于玩弄国家命运,但是在当时他们是非常相信的,例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历史》上册的第31页第66部分拉凯戴孟人派人去请示神托,问是否能够征服全部阿尔卡地亚,佩提亚告诉他们不可以,但是可以进攻铁该亚,拉凯戴孟人深信不疑,结果不仅没有占领铁该亚,反而成为了敌人的奴隶,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而这种依靠神托的事件还有许许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于我来说,在《历史》上册中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居鲁士与其外公阿司杜阿该斯的故事了。虽说阿司杜阿该斯是想要维护他自己的统治,但是我对于他残忍的迫害自己的外孙子居鲁士的行为感到可耻,不过类似这种行为古今中外都有,比如中国的玄武门之变,或许,要想长久的统治,就是不能够带有太多的私人情感。而居鲁士可以幸存下来,哈尔帕格斯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居鲁士后来可以返回波斯,这和居鲁士本身的智慧胆量是密不可分的,就像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册第60页第五行所写,阿司杜阿该斯望着居鲁士问:“是你这样一个贱人的儿子竟敢对我们国内最大人物的儿子施行无理吗?”居鲁士并没有畏惧国王的质问,而且还非常从容的回答了他的问题,我想这是没有多少孩子可以做到的,而这也是成为一代国王所必不可少的品性。果然,居鲁士安全的回到了波斯,在哈尔帕格斯的帮助下,召集波斯人,并联合叛离美地亚人的那些人一起摆脱阿司杜阿斯的统治,最后还打垮克洛伊索斯,成为了整个亚细亚的主人。

另外,在希罗多德《历史》当中,有不少故事是引发人深思的,并且带有一定的哲理性,例如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册第45页第18段克洛伊索斯所说:“没有一个人愚蠢到爱好战争甚于和平,不是像平时那样儿子埋葬了父亲,而是父亲埋葬了儿子。”我觉得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生离死别成为了战争的常态。具有哲理性的花语是可以触动人心的,当居鲁士听到克洛伊索斯所说的话时,居鲁士不仅没有杀他,还要他坐在身旁,对他照顾备至。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认为居鲁士是一个具有宽阔胸襟和重视人才的人,居鲁士要克洛伊索斯说出对他的不满,而且诚恳的寻求解决措施,这不是每个国君都可以做到的,他的这些品性是他成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必不可少的条件。说回哲理性的故事,我觉得这里有一个故事乃至对于现今的我们来说也非常有用,这就是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册93页到94页所写的关于大流士打开女王陵墓想获取金钱的故事,当他打开陵墓时,只看到尸体和一行字:“如果对于金钱你不是贪得无厌,而在取得金钱时又不是不择手段的话,你是不会打开死者的棺材的。”

这个故事,对于现今金钱至上的人们来说很有告诫作用,我们应该把金钱把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没有金钱确实不行,但是金钱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不能无限制的追求金钱,更不能为了金钱而做出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情。


33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