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倾城之恋感悟

新华0 分享 时间:

读倾城之恋感悟篇1

《倾城之恋》叙述的是一个寄居在娘家的离婚女人,白流苏,遇上了一个原本是介绍给她七妹的男人------范柳原。范柳原对流苏有一点点爱意,但这点爱不足以让玩世不恭的他承担起婚姻的责任。而流苏恰恰却只要一纸婚契。她知道爱情不能天长地久,而婚姻能提供给她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她只是想生存,生存的好一点而已!在缠绵的情话营造的虚幻的气氛中,展开的确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就像故事所处的大背景------太平洋战争!他们各自设立了精妙的陷阱,期待着获猎对方,却都不能如意,流苏满怀着惆怅回到上海,以退为进,期盼着范柳原能妥协,能给她一份尊严,去生存!

然而,一个秋天,流苏已经老了两年---她可经不起老。于是范柳原的一个电报又把他牵回了香港。满怀着无奈何失败的心情,流苏已甘心于情妇的身份……

战争成全了白流苏,使她得到了范太太的身份。而范柳原却不再和她闹着玩了,他把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一般人眼里是张爱玲擅长写悲剧小说里难得的喜剧,但在我看来,《倾城之恋》是彻头彻尾的大悲剧---倾城之悲哀!她从人的劣根性与道德观的残缺揭示了这个彻底的大悲剧。城之将倾,国将不国,一个封建的离过婚的女人的生存又要建立在一个不想缔结婚姻的自私男人的不长久的爱情里,一切的一切危如累卵,可竟还有人羡慕,视流苏为榜样。悲哀的年代!悲哀的城池!悲哀的男人和女人!

张爱玲笔下的双城,在地理上,是流苏和柳原来来去去的那两座城:上海与香港。白流苏的两城之间的历程反映出心境的起伏。上海是流苏家人的所在地,代表着一传统守旧、充满压力的世界;香港则是一个冒险的新国度,代表着所谓的现代文明,是白流苏打算放手一搏的赌局。

双城,在心理上,又是流苏和柳原心中各自构筑的城。柳原的城建筑在对自由无拘爱情的渴求上;流苏的城却是建筑在所谓的经济利益上,她需要一纸婚契作为保障。最初,内心一样孤独的范柳原只想恋爱,他需要一个红颜知己;白流苏想结婚,需要一个体面的丈夫,好让她出净胸中一口恶气。两个人于是展开了一场爱情攻防战。范柳原想攻破上海女人白流苏期待婚姻的心城,而白流苏则想攻破范柳原只要爱情的心城,一对现实中的自私男女,于是这场心战就显得旗鼓相当精彩万分。而对他们的爱情攻防战而言,太平洋战争是一个转折点。

读倾城之恋感悟篇2

原以为《倾城之恋》是写一个爱情故事,不料却是一本故事集,里面收录了几个不同类型的爱情故事。有为爱而生的薇龙,她宁愿卑微的爱着,这是她自己做的选择,她应该是开心的吧。也有因爱而人格扭曲的罗杰白安登,一个好好的书生被折磨的面目全非,爱情也许真的是有荼毒的吧。还有因爱生恨的传庆,错爱父亲的小寒,因为自己没有得到爱而嫁祸给儿女的七巧,如此一个病态的人,让人觉得既可恨又残忍。最让人觉得如细水长流般舒服的大概就只有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了吧,喜欢倾城之恋,喜欢白流苏,喜欢她的睿智,大气,更欣赏她的勇敢坚持!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纵然如此美好的爱,也始终逃不过命运的手掌心。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终究是男人的附庸。

读倾城之恋感悟篇3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被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柳原说的这番话,原来是他们爱情的谶言。多骄傲的人啊,非得要等到文明被毁掉,什么都完了的时候,才肯透露出自己对对方的爱。

白流苏,一个结过婚,却未得到真正的爱的穷遗老的女儿;范柳原,一个人人倾慕,却也未得到真爱的富家庶出子。两个内心孤单得要死的人,遇到了一起,自然会产生别样的情愫,然而虽然他们内心孤独,却要装得很骄傲,这是他们武装自己的方式。他们就像是两只刺猬,拔了刺,又害怕受伤;不拔刺,又永远无法真正的靠近。所以他们就只有这样若即若离着,生怕自己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流苏,太想太想结婚,她急切需要经济的保障,她所有的本事是应付人的本事,她深谙自己应该保持怎样的状态来使柳原对她保持不灭的兴趣,她有着她的矜持,她有着她最美的姿势——低头,而当她低下头的时候,心却高昂着。柳原也是个固执的孩子,他明明爱流苏,却不敢真正的大声说出来,最多在无法压抑的时候,望着窗外的白月亮,在电话中低诉,我爱你,同时乞求流苏的爱,何其卑微。所以流苏以为这是个梦,想必柳原也愿意流苏把这当成是梦,所以当白天到来的时候,他们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自己骄傲的姿态。

流苏要回上海,以此表明她的矜持和高贵,柳原却也不强留,因为他拿稳了她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去。两个人,谁也不肯退一步,在不是百分百确定对方是真爱自己的时候之前,他们绝不让自己吃半点亏,可天知道,爱情这样的东西,你不付出,又怎么听得到回声。只是一个秋天,流苏觉得自己老了两年,自尊、爱情和家庭使她不堪重负,她哭了,发现有些东西忍无可忍。在细雨迷蒙的码头,柳原说:”你就是医我的药瓶。”她红了脸。这样的别离让两个人都有着无法承受的思量,在那个夜晚,柳原在流苏的房间看月亮,更想看透的是流苏的心。终究还是他们还是在那样的夜晚,昏昏的吻到另一个世界。

柳原要去英国,流苏决定在香港等他,在一幢由她主宰的房子里等待她的爱人,她用一周的爱情下了赌注,流苏骨子里好赌。然而,战争的炮火却响起,在生命都受到威胁的时刻,她束手无策,她的本事可以对付人,但是对付不了战争,她只是一个软弱的很的女人。在她最软弱的时候,柳原出现了,回到了所爱的女人的身边,他要保护她,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彼此才发现,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们对于彼此透明的很,彼此了解彼此的每一点想法,一个本是自私的男子,一个本事自私的女人,然而终究是遇上了这样的对方,使得自己不得不放下假惺惺的防备,用真心握住彼此。

残酷的战争成就了流苏和柳原美满的爱情,这样的想法是流苏的,也是张爱玲的,骄傲的人其实不是流苏和柳原,而是张爱玲自己,创作出这样的小说,本身就只要张爱玲可以做到,只有她才是如此的骄傲。在我看来,张爱玲最经典的照片,就是那张穿着旗袍,微微叉腰,昂着头的那张黑白照片。那样的姿态是完完全全属于张爱玲一个人的姿态。骄傲和孤独相互映衬,一种旷世而孤立的感觉。小说中的流苏和柳原,是骄傲的摆弄着爱情,然而,他们的这样的虚张声势的骄傲,却更让我感觉到他们内心的不安和卑微,因为觉得自己的卑微,而不甘于卑微,所以装作很骄傲,直到遇见一个正真对的人,才卸下了防备。张爱玲又何尝不是?一个骄傲的才女爱上一个多情的男人,最后自己却弄得伤痕累累。晚年的张爱玲,远居异国,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最后孤独的安静的离开我们。她的一生,没有经历她笔下那样美丽的爱情,她所苦苦追寻的美丽的爱情只能停留在笔墨之间,在她的文字里,她给自己营造了最美的爱的世界。流苏的爱情可以说是张爱玲自己所期盼的吧,只是流苏成为了张爱玲的理想,她自己的爱情没有的得到成全,那些倾国倾城的人都是传奇,不是自己的事儿。

我想,这样的倾城之恋也绝对不是我的事儿,我遇不到,也担当不起,今天是5.12周年祭,回想去年的今天,那样的灾难,有没有锻造一段倾城之恋呢?但是试想,无论是谁,也不愿花这样的代价来成全一段爱情。

文尽于此,而意味无穷。《倾城之恋》,我喜爱的小说,我喜爱的张爱玲,却是我承担不起的爱情。

读倾城之恋感悟篇4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开篇介绍范柳原的身世的时候,最后一句写得相当毒辣,说他年纪轻轻受了挫折,就往放浪的一条路上走,嫖赌吃着,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这话如同红楼梦里面的判词,我心想张爱玲定会按照着这种浪子模式去写范柳原。果真,一语成谶。范君作为英国归侨,自然是太太小姐们眼中的标准夫婿了,他身边莺莺燕燕环绕不绝,勾心斗角,各显神通,大大热闹过一番。尽管美女如云,环肥燕瘦范柳原依旧是潇洒走一回。直到他遇到一个具有中国式娇羞如玉,低眉温柔的白流苏。

范柳原遇到白流苏,一开始就知道她不堪的境遇,离过婚又死了前夫,在娘家无处容身走投无路下必须得找一个像他这样的钻石王老五绑一张长期饭票。尽管他知道她心里精刮的算盘,却从她的蹰踟和无奈中看到了自已无所适从的孤寂。所以,范柳原说:“你……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范柳原的身世相当畸零,我想这一刻他是看到了她的心吧,像猛然间看到自己一样,在厚厚的镜子面前,有同样的锐利面具,脆弱的矛盾的挣扎的无解的心,那是他自己,他知道那是他自己。

白流苏是这样看待范柳原的,与她单独在一起时这样稳重,偏偏人前放肆,人后又是正人君子模样,这般心思,连她也摸不透。其实不是白流苏摸不透,而是她低估了范柳原爱一个人的程度,与我们所有人一样被张爱玲的判词给蒙了眼。范柳原更渴望白流苏在精神层面同他站在一个高度上,而不仅仅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或者肉体上的满足。所以他向她说道:“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他嘴里这么说着,心里早已绝望了,然而他还是固执地,哀恳似的说着:“我要你懂得我!”

从这里开始,我不管张爱玲的笔锋有多荒凉,言词多冷清;不管白流苏是为了经济安全才接近范柳原,还是柳原喜欢白流苏只是为了精神慰籍;不管有多少的勾心斗角精明算计,无论怎样的逢场作戏装模作样,在爱情的世界无非是你退我进,谁先动心谁先死罢了。至少那一刻,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我相信了范柳原内心的颤抖,相信他在电话里说“我爱你”的真诚,相信他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的笃定。

因此我相信他们是真正的棋逢对手,见招拆招。我相信他能看穿她的轮廓亲吻她的奋勇,原谅她曾经的无耻,和那些无法启齿的卑贱!

读倾城之恋感悟篇5

如果说“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点病态”,那病态,也就成为人们心中渴望尝试饮鸩止渴的滋味。我倾慕上了倾城之恋里流苏的魅影,一个怀揣着家庭压抑痛苦的寡妇,选择了坚强的逃离,倚靠男人寻觅安顿之所。柳原曾经对流苏说:“有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笑,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是的,流苏善于低头,低到了尘埃里,那娇脆的轮廓,美的迷茫,却印在了我的心里,难以挥去。

我不懂得一个无助的女人如何理直气壮的保持那份高姿态生活在充斥难堪、恶俗的现实世界,那份倔强太不真实了。“在这不可理解的世界里,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城市倾覆了”。所以赢得了倾城之恋。流苏是一个永不过时的女人,男人爱上了这种罗曼蒂克,女人也爱上了。

那些年代,人容易成为牺牲品,尤其是女人。怕后世的人看得清醒,张爱玲勾勒了圆满的收场。真实的感受是,那完满的收场也难以封锁内心的寒,只是,这小小的故事或许使得年轻人的爱情观多了几分认真。

倾城之恋读后感:我也渴望用浅薄的生命形式抵达深刻,但大抵女人终究愿意生活在理想的世界里,持有单纯可爱的。

读倾城之恋感悟篇6

老的东西仿佛更有一股力量,能把人从现实拉回过去,把那些早已深深长埋的历史一下都翻出来。于是,我们只能乖乖听话,像观看录影带般在脑海中重现许多陈年往事,人物、环境、声音、气味,都是那样逼真。宛如流水,细细长流。

于是,不由得想起《胭脂扣》来了。

不算太老的电影,但所说的却是年代甚远的、发生在香港古老的红灯区——二、三十年代的爱情故事。半橘红半昏暗的灯光,透着丝丝缕缕水似的柔情。一袭裁减得体的旗袍,勾勒出纤细身段。耀眼的镶玉嵌金烟袋,风流绨傥貌胜潘安。伊人芳华绝世,翩翩公子多情。道是不要那世上浮华千千万,只欲作鸳鸯共此时。却终是因阴差阳错,香消玉陨长辞,人鬼殊途两相离。只得那个吱吱作响的留声机。花红柳绿,二胡拉起,戏子便咿咿呀呀地唱,歌声与烟雾缠绕,袅袅地传来,又袅袅地消失不见。

单从电影的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部片子显然是达到了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无论是片段、人物、色调明暗、情节,都若隐若现地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历史潮流和或多或少的社会内涵。最是那一曲《胭脂扣》,同名电影的主题曲,这首歌距我们不算远,说是老,自是不够资格。但是时空的交错,使得我们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时,联想特别丰富,感觉却像《夜上海》般古老。

便又想到了旧上海。

提起旧上海,不得不提40年代的繁华夜生活。每届华灯初上的大上海,霓虹闪烁,处处笙歌。侉纨少爷儿们,富家小姐、太太们。还有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歌女以及她们的歌女生涯……便只有“纸醉金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才可略点一二。可是那个年代,却亦有一份值得保留的东西,便是歌曲。这些歌曲的美,美在它的唱者和伴奏的乐队。当时的流行乐队成员都是白俄,他们都是沙皇的皇亲国戚,在红潮淹没下四处流亡。有的拉起弦琴,成为上海人口里的洋琴鬼,昔日的闲情逸志,不得不拿来作卖艺的伎俩,想必,这也是他们始料不及的罢?难怪这些流行歌曲如此好听,原来背景音乐里都有这么一点儿贵族血液在其中荡漾。戏园子的规矩,在那时候已经很少了,早先一些时间,远远的看,人多的地方,也只有戏园。没有洋鬼子,照七照八的大灯,也要少得很。卖吃食的、赶场子的、地痞流氓、车夫、全在一块儿看。那些老爷们,坐得最近,却看得不甚欢心。每每个戏园子都有一个挑大梁,都叫“小盖天”。依前的例子,小盖天是会在戏的高潮处露面的,挑最细的嗓子:

“唤一声爹娘啊-----可是让我嫁入了那帝皇家,金银绸缎取不尽,山珍海味任女尝?”

“好!!”“好!!”所有的人都拍手叫好,若是不叫好,下次小盖天就不出来了。

“唤一声爹娘啊-----好狠心将亲生闺女推进火!金银再多是死物,山珍怎比咱家饭?最狠是那大太太,嫉我颜未老,日夜打骂。人情世故是最冷,可怜我遍身是伤,还要强作欢笑状!”

站着的人,已有的在抹眼泪了。人群中一片寂静,只有那些老爷们还在嘈杂,吸一口大烟,不耐烦地敲敲烟杆。只是戏完了的时候才慢慢地起身,跟班的人吆喝着离开。

后来,戏园子渐渐没了,那些戏子也都散了。国土上战事频繁,,人们生活于颠犻流离之中,谁还有那份闲心去逛戏园,戏园的老板,若不是有得些许头面,能在乱世中吃上口饭的,也不会拼命做这下贱的活计。这时,总得派生出一些场所,供给那些无所事事的有钱人家,晚间出去消遣的,夜总会、电影院、饭店、游乐场、舞厅便出现了。

读倾城之恋感悟篇7

凄美如斯

爱情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有种爱可以让我们死心塌地,有种爱可以让我们备受折磨。虽然爱,虽然痛,但我们无法不爱,无法不痛,这就是“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小说总是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之感,字里行间回荡着凄美。或许每一段故事都是她的写实,每一个字都是她哀婉的血泪!那个年代,女子终究是女子,文笔再好又如何?她所爱的人个个离他远去。晚年的她,如同凋零的花儿,让人心碎。但依旧暗香残留,每每打开她的书,我总能嗅到这股淡雅的香气,缠绕鼻尖,久久不肯离去……

爱情总是难为女子,爱情总是折磨女子,爱情总是伤害女子。这是我看到“第一香炉”这个故事的唯一感受。呵,是因为女子之泪太轻?是因为女子之心太卑微?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葛微龙,长着一张白白的瓜子脸,眼睛水灵水灵的。但在殖民地香港里,被阳光烤晒过的小麦色仿佛更合群。薇龙从香港来上海念大学,投靠了继承了前夫一大笔遗产,同时是当地有名的交际花的姑姑。薇龙何尝不明白投靠姑姑的结果?但她别无选择……看着满满一衣柜的漂亮衣服,薇龙的心里却仿佛有几万只小虫啃咬一般,不知滋味。就这样薇龙被迫见了许多的“上流绅士”,却总是没有姑姑称心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微龙男主人公乔斯。他们是在一场舞会上遇到的,当时乔斯还轻薄了她。本以为只是一场戏,但那次舞会后,薇龙的心开始日夜思念起乔斯,沉稳有序的心脏开始扑通扑通乱跳。爱情悄悄降临,殊不知悲剧紧随其后。乔斯本是富家子弟,薇龙以为嫁给他后不必再作“交际花”,可乔斯却说:“我希望有个女人可以养我”。呵,多么荒缪。薇龙却又因为爱放弃了挣扎,堕落黑暗中,可她是否了解,对于姑姑和乔斯而言,她只是一棵摇钱树罢了!

我该为薇龙哀?还是该为薇龙哭?都不是。因为她只是一个被爱捆住手脚的傻女子。

我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亲情为何全部拜倒在利益与金钱的面前,无法理解那个时代女人的爱为何如此卑微,我已痛彻心扉,更以泪流满面!

爱情在张爱玲的笔下化茧成蝶无比凄美!悠悠长河中那一张张风华绝代的面孔已模糊不清,但那份倾城之恋却刻骨铭心!

读倾城之恋感悟篇8

张爱玲的书适合一个人的时候看看品味,给自己一壶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在点上一盘檀香,悠悠的翻开书,一行一行的细读。

这是第一次看倾城之恋,一目十行,只略了一个大概,理顺了故事的梗概,如果你现在叫我说出个人名也许我会想很久,可你提起也许我会记得这个故事,这个主人公。

看完最后一个故事是在春分,下着雨,因为才看完的原因我现在还记得这场景,只是忘了这题目是什么了,霓喜,其实是一个很美的名字,当然女主本身应该也是一个吸引人的美人儿,只是落得最后的结局无非是为了生存,人的出生好坏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其实都受着不公等的对待,只不过现在没那么严重而已,霓喜也不过是为了生存,她想要的就只有一个家,一个温馨的家,从小没受过家的温暖,但内心却无比向往着一个家,老公,孩子,一家子的其乐融融。可正因为身份,是她无法有一个安定的家,男人只当她是一个被买来的小丫头,说情,也许动过,可收了受了身份的隔阂,终究无法娶她,一个女人,如果生了孩子没有一个光明的身份,难免不了受到外人的斜眼,这才导致了霓喜悲哀的一生。

也许有些人觉得霓喜前后跟了几个男人,会很荡。可是每一段情她也都有过真情的时候呀,只不过这真情最后都被金钱的诱惑所打压,好的生活好的坏境谁不喜欢,只不过太痴迷于金钱也不会过的太好,因为你的眼里除了金钱就没有任何东西,包括最开始的向往与幸福。

倾城之恋的每一篇都不是完美的结局,也许跟她自身的经历有关,可正因为这不完美才使我们这些读者看着心疼,但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现实,现实不过如此。

一盏茶的时间很快,但这一本书,是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悟出更多的道理。

135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