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活着》感悟与笔记5篇

美琪0 分享 时间:

著名小说《活着》的材料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题材,达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著《活着》感悟与笔记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名著《活着》感悟与笔记1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

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与苦难造就了活着。

看书过程中对作者文笔无比佩服,用第一人称讲述他在田间遇到的这个叫福贵的老人的一生。却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给我们一点点美好,一点点希望,却更把我们推向更大的深渊。

第一次大哭是有庆突如其来的死亡,那个早上还迷迷瞪瞪就跑去给羊割草,中午放学又光脚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饭回学校的有庆就这样,被抽血死去。怎么能让人接受呢?等看到凤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却又因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却又因吃豆子而死。骗我的,生活还是这样狗屎。

我无法再像一开始那样批判福贵,将他不幸的开始归结于自作自受。鲁迅先生说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个世界上也从未有过“感同身受”这回事。没有经历过,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苍白而无力。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你是福贵,你能挺过这么多苦难,继续活着吗?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贵,可能也是这样活着。

我以前也总觉得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意义。有一段时间心理上出现了很强的抑郁情绪,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却感觉自己在泥潭里。在深渊,在低谷,甚至对生活失望,对人际交往无感,其实活着就是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我的经历跟福贵相比不值一提。

现在我只想好好的活着,有意义的活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名著《活着》感悟与笔记2

前天在《朗读者》中认识了作家余华,他的生活经历和幽默的性格深深地吸引着我,妈妈说她之前在一次征文大赛中奖励的名著中有余华的《活着》,但她没看过,我爸爸看了说太悲惨,看了心难受,不让她看。爸爸妈妈上班后好奇心促使我找到了书柜中的这本书。

怎么说呢?读完这本书,很是压抑。但又感觉十分真实。那个年代的人,心中所想所念想必就是“活着”吧。看这本书的这几天,晚上很少入眠。感觉一闭眼,徐有福一家的事,从富有到贫穷,从人丁兴旺到孤身一人,这中间发生的所有事,所有死去的人,都浮现在眼前。

徐有福他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却又顽强的活着,很不容易,不得不说他很坚强,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到难受的是徐有庆。有庆这孩子十分懂事。他家人即使有一两个月都没吃饱,却从来不会让羊饿着,他每天都去给羊割草。他的体育老师说他长大了能当个运动员,出去和外国人比赛跑步。这样一个能干懂事的孩子,任谁都会喜欢的很,可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却在献血中丢掉了性命。他的校长,在医院里生孩子时出了很多血,一只脚都跨到阴间去了,学校的老师马上组织五年级学生到操场上献血。

这些孩子一听是给校长献血,一个个高兴得像是要过节了,有庆也不例外,十多个孩子都没有对上校长的血型,轮到有庆血型才终于对上了。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校长的命,这血就抽个不停了。有庆的嘴唇白了,头晕,医院的人都置之不理。有庆的嘴唇都青了,那抽血的人都不停手。等到有庆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抽血的人才慌了。医生拿听诊器一听,说心跳都没了。那医生只骂了一句抽血的人,便去救县长的女人了。好狠的心啊,我真想知道那抽血的人的那颗心是不是肉长的,一条鲜活的生命硬生生被抽血抽死了。

读到最后,我仔细看了看这本书最后的外文版评论摘要,一条来自美国的《西雅图时报》的评论让我感受颇深: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尔有轻松的、优美的、善良的时刻。《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误导的命运如何摧人的生活。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在现在这个社会上,凭自己的能力,好好地活着,活出精彩的人生。

名著《活着》感悟与笔记3

平凡,但不平庸。

——题记

活着或死亡都是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这薄薄的一本书却花费了我好长时间,这让我更加切身体会的读懂了这本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导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但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有特殊的时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幸福到衰落,身边的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的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头瘦骨嶙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

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福贵的儿子抽血过多死了,那么天真的一个孩子,遇上了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为了救县长的老婆,没想到那县长还是跟他一起饱受战难的春生。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了吧,你总会面对到一些不想接受的现实。

这个世界确实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富贵,而有的人却只能像福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汗血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我只能面对现实,或者依靠努力打破现实,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己能对世界友好,因为你很难改变世界,但世界改变你却易如反掌。

回到书本,福贵做到了不被世界改变,就算经历什么大起大落,他总是能无动于衷,依照着自己的意愿进行下一步的打算。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容易。

名著《活着》感悟与笔记4

还是那个命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本书的作者的想法是“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以前看过电影版的《活着》,不得不说电影已经很还原小说了,没什么删减的。活着给了我一点灵感,如果从第三人称来写这本书写出来的只是可怜文中主角悲惨的遭遇,只有从第一人称才能带入那种感情,仿佛活灵活现。我也有这种瓶颈的感觉,当然第三人称也有它的好处。

说回重点“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生的确总是会遇到不测之风云,好端端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我们都不能保证我们能活多久,不能保证下一秒我们是否还能活着。那活着的意义呢,照《活着》来说,活着本来就不简单,苟存于世界就已经了不起了,但这只是最底层生存的需要,到了现代,生存基本都能满足,满足了之后就会想要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是这么想的,大概需求分五层,像金字塔一样,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被爱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基本上逐层实现,但也能跳着来,没完全实现底层也能实现上层,比如毕加索之类的追求艺术的人。

活着本身就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人们也争论不休,每个人都有它的道理,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具有个人独特性。

看到一种有趣的观点“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每多活一天便多一点意义”就是活着的意义是自身每天创造的。我觉得有个例子也许能支持这种观点:小时候不怎么思考活着的意义,因为思想没有到那种深度,长大之后,学的东西丰富了,就思考这些了。

能活这么久已经很幸运了。人生短暂,不想浪费时光,不想再颓了。想活得有意义点。多看点书吧,只是做不到,总是不由自主地玩了起来。然后就懊悔。

名著《活着》感悟与笔记5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我在阅读完小说《活着》后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作者余华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沉重压抑的故事,讲述了一段心血与泪水并存的往事,在感慨遗憾之余,又像一记警钟,敲醒了我们,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故事发生在20世纪,那时的新中国动荡不安。小说中的主人公富贵,作为底层人民的代表,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剥削。曾经的是地主少爷的他,因为赌博输掉了全部家业。穷困潦倒的他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桩桩悲剧,母亲病死,女儿聋哑,儿子意外身亡,然而这只是命运的开始。当富贵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死去,亲手埋葬他们的尸体,他的内心是崩溃的,但他并没有放弃,依旧坚强的活着。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信念,他热爱自己的生命也珍惜自己的生命。书中富贵娘说过这么一句话“只要活的高兴,穷也不怕”,是啊,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有意义的事呢。

这虽是一部小说,但给了我强大的震撼,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这个过程,不管这辈子是贫困是富有,是被痛苦折磨还是享受着荣华,时过境迁的时候,我们所经历的种。种也都不过是一个过程。人活着就是要尝遍世间的酸甜苦辣,感受着喜怒哀乐,这样生活才会有滋有味,余生回忆起来才会觉得不枉此行。我们需要学习《活着》中主人公的精神,热爱生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的活下去,也许我们考试会失利,也许我们事业会下降,但活着是一件最基本的事。

刚刚步入高中的我,同样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每天都有繁重的作业,课程的加重充斥着我的生活,不禁让人有些疲惫。半夜十二点,卧室微弱的灯光依旧亮着,笔尖在纸上飞舞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奇的同时也夹杂着少许的不适应,曾经的我也想过在困难面前投降,这样就不会再有困难,也不会有堆积成山的作业。通过《活着》,我体会到了生存的不易和活着的重要性。困难、挫折其实并不算什么,他们就像是一个个音符,正是因为有他们,才会谱出美妙的人生之歌。是的,只要你热爱生命,积极向上,不停想出解决困难的方法就会在生活中寻找到快乐,快乐无处不在。让我们用这种积极地心态去感染身边的朋友、亲人,这样世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向上、自强不息。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活着就是对自己生命最好的负责。

名著《活着》感悟与笔记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4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