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新调查报告

业鸿0 分享 时间:

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就业形势日益严重,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我们认真做一做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新调查报告,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新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新调查报告(篇1)

摘要:

一个时代青年的就业观,反映的是当下国家的社会观、价值观及社会现实。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就业观已经远去,为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星光闪闪实践队自7月20日起,对大学生就业观开展调查,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此次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近就便灵活开展。

一、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 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特别是20_年以来的疫情明显地对中国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此我们实践组对周边大学生做了网上问卷调查,通过网上统计数据的形式来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情况,以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我们的建议与解决办法。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贡献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活动中每位队员都积极显言显策,用我们自己的努力来为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时刻关心社会,关心祖国发展,并尝试用我们所学去解决问题。

三、调查内容

(1)调研对象:周边在校或已毕业大学生

(2)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的看法,了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3)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网络邮箱发放调查问卷,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3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64%,问卷涉及基本信息,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问题,着重调查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关注程度及在就业遇到的困难。

(4)调查时间:20__年7月20日至8月3日

四.调查发现

1.本次调查男女生数量基本一致(其中男生43.75%,女生56.25%)。

2.本科和高职高专数量相差较大(其中本科90.63%、高职高专9.38%,无高中毕业)。

3.具体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学历越高,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越高。

4.3.13%的被调查者有出国继续深造的意向。

5.求稳心态加剧,大学生对国企和机关单位热衷度提高,绝大多数被调查者热衷于大企业,不愿意去小企业冒险。

6.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薪资福利”这一因素占主导地位,“工作和生活平衡”紧随其后。有90.63%的被调查者认为找工作薪资应该放在第一位,仅有28.13%的被调查者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工作。

7.一线城市依然对毕业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有40.63%的毕业生选择去一线城市。

8.68.75%的被调查者期待工作初期的月薪在2000-4000之间(2000以下只有3.13%,4000以上的占28.13%)。

9.75%的被调查者认为沟通表达能力是自己的竞业优势。

10.18.75%的被调查者想过自主创业。

11.75%的被调查者能区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12.毕业后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工作的仅有28.13%,加剧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人才流向经济发达城市。

13.校方安排就业往往不被接受,仅有28.13%的被调查者想通过校方就业,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选择靠自己就业。

14.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企业文化会影响自身的就业选择,这也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敲响了警钟。

15.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不愿意从事体力工作,当代青年的吃苦耐劳精神有待提高。

五、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1.受疫情影响,目前的就业市场并不景气,对岗位的竞争日益激烈,虽然随着企业的复工复产,招聘需求在缓慢的增加,但是招聘规模仍然有所不足。

2.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一线城市,总体趋向稳定,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不愿意选择体力类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3.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现在的薪酬待遇期望普遍在5000+以上,然而除金融行业和IT互联网行业外开出高薪的企业其实并不多。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为“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5.由于社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这一错误观念扭曲了对毕业生的需求,是在人为的制造就业困难。

6.文化交流水平低、技能素质不高影响青年创业和就业。在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年中一定职业技能特长的属极少数所谓的技术大多数是一些较为普通的木工、砌砖等基本没有技术含量高的人。在失业和待业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欠缺适应能力不强、就业信息不灵、就业创业能力偏低等现象制约和影响着青年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了青年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难度。

7.观念陈旧落后影响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调查表明在农村,一些青年由于恋乡不愿离开本土,有些家长对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另外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偏见,认为从事餐饮、宾馆、家政等服务行业低人一等,有损形象,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工作。失业职工、待业青年受到计划经济就业观念的影响,在就业、创业问题上存在依靠政府、企业的依赖性心理。一部分青年一心想找长期稳定的工作岗位,对临时性、阶段性、弹性就业不认可一些青年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期望高,挑肥拣瘦从而在就业过程中丧失良机。 同时还存在创业意识不强,对自主创业缺乏自信等问题。

六、调研意见及建议

经过我们实践组对问卷的深入分析与讨论,并就反应的一些现象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相关政策,我们每位队员积极发言,贡献智慧,分别从政府、各大高校、大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四个利益相关者出发,提出几点意见及建议:

1.对大学生而言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因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过剩,但是技术人员相对短缺,所以导致就业不平衡。如果大学生能转变就业观念,从事技术方面而非“坐办公室”会大大提高就业率。其次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学习相关的组织管理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会为找工作提高竞争力。在一就是向多技能人才发展,就是不仅仅只局限于某一项技能,要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2.对高校而言要加强改革创新。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教学水平。高等院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师资水平、办学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专业,避免热门专业在同一学校的重复设置。改革教学体制,在教学安排中引入学生评分机制和教学竞争机制,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服务社会为导向, 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学校要将就业工作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另外一个是构建以校园为主体的就业市场。高度重视市场建设,实现地方与高校的协作发展,共建双赢。

3.政府。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并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并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就业;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项目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后盾,在物质在精神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对于支持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各种鼓励毕业生高科技创新创业行为的政策;可以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特殊优惠等行为。

4.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此外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还要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为在当代青年大学生提供阳光透明的应试制度,享受良性的竞争。

七.调研总结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以及创业形势,我们团队进行了此次的网上问卷调查活动,旨在关注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获得的相关数据分析就业形势,提出意见和建议。

我们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正真体现了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我们在积极参与实践的同时,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当下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更加了解并知道创新创业难之处。

虽然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都在团队的统一合作中一个个克服了,感谢此次调研使我们收获了如此之多,感谢我们的团队成员提出的宝贵意见。

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新调查报告(篇2)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研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研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研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研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研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研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研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研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研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__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研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研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新调查报告(篇3)

前言

作为大二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更加细化,与此相对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职业,创造日益广阔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20__年开始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__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_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_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主体:问卷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差异。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详见附卷一)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样本代表性和性别比例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当前20__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让我们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人都选30%左右人。在我们调查中有70%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 、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就业形势,91%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性已有一定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调查者占56.4%,20.5 %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不太充分准备,加之金融危机到来,加大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高峰期,对求职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高峰期逐渐到来,迷茫同学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解他们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 、关于升学和工作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选择上,79.5%调查者选择工作,11.5%人选择升学,而2.6%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调查者选择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压力,锻炼自己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

3 、关于就业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调查者受父母影响比较大,有3.8%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影响,还有5.1%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

4 、关于就业地点选择

调查表明,66.7%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就业难度。10.3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奉献意识培养,对毕业生择业中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 、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薪酬问题上,毕业生期望值一般。12.8%调查者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调查者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调查者选择1200--__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占20.5%;有17.9%人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薪酬。

6 、关于对口与心中期望值

据调查,12.8%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1%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6%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人来说是非常重要。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调查者会在现在岗位上工作。64.1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工作,只有9%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工作选择是小心而慎重,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比重。7.7%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 、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就业。其中66.7%认真考虑过,26.9%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艰辛,有5.1%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1.3%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15.6%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有关薪资及福利信息,19.2%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关于面试和演示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调查者希望解更多公司员工现身说法。借此解公司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 、关于就业目

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调查者就业主要目是为生计需要只有17.5%少数调查者是为自己兴趣爱好,为得到社会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2.5%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奠定建立家庭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不端正,需要老师大力指导。

9 、关于最关心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选择还是很明确。有53.8%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最主要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很大困惑。2.6%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去加以选择,11.5%调查者预计是其他原因在择业过程中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择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能力。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是求职者能力包括所学专业能力、所毕业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10%比重,剩下2.9%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78.6%,认为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沟通较少解不够占11.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薄弱、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毕业生不符合政策规定择业行为比较多调查者占10.1%。

结尾: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机遇,又是严峻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不良择业心态,本人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就业信息和强硬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文凭是铁饭碗,会锈;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人,成长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六、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方面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美好未来。

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新调查报告(篇4)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__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__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__元—3000元,为54.12%。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大学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

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新调查报告(篇5)

为了实现20__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要高度重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组织好双选活动,落实好有关政策,确保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高校要继续做好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

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表达能力是否在工作中成为难题

5.男女生就业差距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

三.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

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校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五.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

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保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总结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是我们所有人关注的重点,在大学期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校实践,周末、暑假、寒假实践,从中得到宝贵的经验。为毕业后就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也能更好的从中分析和得到自己未来就业的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给予更多的建议或是安排此方面的课程,让大学生更好的对自己有所了解,对未来有更多的规划。

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新调查报告(篇6)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__,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__,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__--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新调查报告(篇7)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胜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__,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其次则胜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__,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__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实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

2、在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

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4、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家收集的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__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__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5、学生恋爱现状调查报告

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学生是怎样看待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学期间谈。以上数据表明,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二、三年级以43.4%和44.4%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

关注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

45.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潮流而动”。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真爱”如果说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总之,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提醒家,恋爱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健康的爱情是把双刃剑,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恋爱动机,用真心呵护感情。

恋爱行为面面观

a、关于某些学生频繁更换恋人的行为,31.0%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人。认为是“喜新厌旧的思想在作怪”“过强的爱情征服欲和占有欲”、“是在玩弄异性”的面呼声则占据了近七成。有位二女生甚至气愤地指责“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配称之男生”。专家认为:初进学,思想的放松,内心的空虚,往往让人轻易的坠入爱河,而过少的考虑对方是否真正合适。随着交往的深入,矛盾产生,裂痕出现,他们开始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谓的“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思考后的一种可能即寻找新恋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夹杂了其它目的则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律,让爱情纯洁起来?

b、安静的自习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学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密不着,也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二成的同学则认为“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只有一成的同学胆表示“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

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份亲昵。”恋人间的举动并不是评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标准,这种较私人的行为似乎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公开表露,同时也侵占了公共空间。而且,半数同学对此种过于公开,过于私人的行为表示感。所以我们建议并提醒家:在公共场合请注意您的行为。

c、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立的见解。在如今的学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对此我们的同学持什么态度呢?调查结果显示37.8%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29.0%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校纪的事情,应予以管制;不过,同时也有24.9%的人对此表示接受;还有5.7%的人则欣然赞成。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的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已经不比20世纪末时那么敏感。

当代学生择偶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按照各选项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见附表)。

在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人品”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已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映了广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说的话题失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2%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专家建议,最有效的调节方法是给自己找事情做,填充所有空白时间,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相信时间是愈合伤口的最佳药方。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的学恋爱是理解的,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

在此谨愿广同学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观,用理智经营爱情!

132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