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历史 > 世界历史中考知识点复习资料

世界历史中考知识点复习资料

立苗1147 分享 时间:

中考最后的复习阶段必须要抓住课本的文章,考前老师一般都会提醒回去把课本看一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世界历史中考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世界历史中考知识点复习资料

一、二战后经济强国

1欧洲联盟:①原因: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西欧国家迫切需要加强西欧各国间的合作,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②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需要。(经济因素为主)②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形成;1993年11月,欧洲联盟建立。(性质:欧洲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③作用: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现在,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④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

2、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1原因:战后初推行民主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国策;美国的扶持;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2结果: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问题:日本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对外依赖性。容易受经济危机的冲击。

二、苏波战争

1918年至1919年的俄国内战期间,波兰被视为一枚抵抗俄国布尔什维克与欧洲共产主义红色浪潮的重要棋子,同时协约国各国也纷纷以保卫本国利益为名派兵进入了俄国。1919年6月25日,协约国的最高委员会曾有过这样一份声明:

为保护爱护和平的东加利西亚人的财产以及人身安全免受布尔什维克党威胁,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决定批准波兰武装力量的活动范围延伸至奇布鲁克河(加利西亚和乌克兰的分界)。

守卫欧洲文明和基 督教价值观免受蛮族入侵,也一直都被波兰人视为天赋使命。这当然会使得波兰人产生一种错觉,让他们误以为协约国列强会在战后支持波兰在东加利西亚地区的利益。然而自身的命运若由他人来决定,显然是不牢靠的。对协约国列强来说,自身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原则。

1919年春,约瑟夫。哈勒将军带领着他在一战末期于法国创建的"蓝色军团"返回波兰与毕苏斯基军团组成新的波兰国家军。波兰军队的实力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从1918年11月的6000人猛增至1920年7月的90万人。胳膊肘硬实了的同时,也意味着不必全然看他人的眼神行事了。

波兰人将俄国内战视为难得的契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波兰人就可以完全不顾及列强的意见。法国方面明确表示支持波兰人自己决定东部的事务,至于英国方面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当时身任英国战争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作为协约国干预俄国内战的始作俑者,当然希望波兰参与到反苏维埃的阵营中来。但首相劳合。乔治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对于根据巴黎和会原则毫无争议的划归俄罗斯的领土,如果波兰仍然坚持保留,而布尔什维克政府又拒绝和平解决问题并由此诉诸武力,那么,英国政府若想在军事和财政上支持波兰,获得本国民众的支持的几率微乎其微。

对于俄国人来说,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必须唤起国际革命,必须从狭隘的民族革命转向世界革命。"(列宁原话)为了面向全世界输出革命的目的,布尔什维克在1919年的3月份成立了共产国际,这不得不使欧洲列强越发感到担忧。在苏俄领导人看来,边疆地区的苏维埃化至关重要。在苏维埃俄国当权者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构想当中,社会主义俄国和革命的西方之间又怎么能存留一片空白?而站在波兰人的立场上来说,在原东部边疆地区生活的波兰族人口,虽然相对而言占居民比例很小,但生活在那里的波兰人大多都是城市资产阶级或地主阶级,因此他们在该地区还是有不小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的。

出于对"红色革命浪潮"的恐惧,英、美、法等国不可能对发生在俄国的内战视而不见。列强们最初是希望通过扶植俄罗斯境内的捷克军团和高尔察克、邓尼金等人来对抗苏俄红军。以美国为例,在1919年等夏秋两季就向邓尼金提供了10万支步枪、300万发子弹和20万发炮弹。然而事与愿违,在"白军"的节节败退之下,苏维埃红军最终还是取得了国内战场的胜利。

此时的苏俄领导人认为,在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纷纷失败之后,亡我之心不死的协约国列强必定会寻求其它途径来扼杀"红色政权",可以想见的是,波兰必将成为其有力的推手。而波兰人当然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在经历了123年的亡国之痛后,他们终于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了自己的国家。过去的苦难更加深了他们渴望重现往日荣光的企图,恢复全盛时期波兰的版图是缠绕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因此毕苏斯基领导下的波兰军队的东进计划,是为了实现对东部边疆的领土诉求,而非推翻苏俄政权。毕苏斯基很清楚恢复旧俄帝国并不符合波兰的自身利益。

然而协约国并未考虑波兰在东部边界地区的领土要求。1919年9月25日,巴黎和会的波兰事务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波兰东部边界的最后报告,提出了一条临时的东部边界线。波兰军队不顾巴黎和会的决定继续向东推进,并竭力说服协约国相信波兰要求的合理性,同时也想用既成事实促使和会承认波兰的要求。

毕苏斯基转而与乌克兰人达成了同盟,波兰方面承诺将1772年第一次瓜分前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归还,作为交换条件乌克兰必须承认波兰在东加利西亚地区的利益。1920年5月,波乌两军同时向苏俄发动了袭击,很快苏俄方面也予以了反击。在红军南北两路的合击之下,波兰军队毫无招架之力,他们只得放弃已经到手的维尔诺和比亚维斯托克,一直被驱赶到了利沃夫。无可奈何之下,波兰向协约国寻求帮助,但他们无视了波兰人的请求。一方面,早在1920年的1月份列强就曾表示不希望波兰继续战争,也不准备对波兰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列强们主要是担心波兰在领土要求上毫不妥协的态度,可能会促使苏德之间达成政治和军事联系。另一方面,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之下,各国的工人团体纷纷反对援助波兰,例如但泽的码头工人拒绝为波兰装货,英国的左翼人士还发起了"别动俄罗斯"运动。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更是在1920年7月"赔款协会"就讨论德国赔偿问题的会议上,严厉斥责波兰人挑起战争,并要求波兰军队西撤150英里。

8月1日,在哈切夫斯基的率领下,五路红军直逼华沙,兵临城下的波兰首都岌岌可危。然而顽强的波兰人还是创造了"维斯瓦河奇迹"。10月份,波兰和苏俄达成了停战协议,1921年3月双方在中立国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进行了和谈,签署了《里加条约》,自此,二战前的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东部边界终于确定了下来。波兰成功得到了维尔诺、沃伦、以及东加利西亚的主权。

波兰在华沙战役上取得的胜利阻止了十月革命的烈火向欧洲的蔓延,当时的西方社会评价毕苏斯基"扶住了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了联合。

②建立时间:1942年1月,

③参加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④会议召开地点:华盛顿。

⑤建立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⑥内容:各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2、雅尔塔会议:①目的:协调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②时间:1945年2月。③主要参加国: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④主要决议内容:打败德国后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同时成立联合国。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二、最后的胜利:

1、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

2、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1942年7月--1943年2月)。

3、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①时间:1944年6月6日。②标志: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③作用:使德军陷入了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之中。

4、二战的胜利: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亚洲战争结束。二战全面结束。

三、二战的影响、原因和性质:

1、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损失,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2、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一战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也不满足一战后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挑起了战争的爆发。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③此外,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2)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3、二战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①、这场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联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四、民族独立运动

1、亚洲民族独立运动

中国、朝鲜、越南北部等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独立。

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在核工业和航天技术上也取得显著成就。1998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1位。

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官僚体制僵化,基础设施落后。

2、非洲独立运动

1952年,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应被迫承认埃及独立;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故称非洲独立年。

20世纪90年代前期,纳米比亚独立,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约500年的历史结束。

1994年,黑人曼德拉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人欧洲殖民者推行的种族隔离制度最终结束。

3、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展开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77年,美、巴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世界历史中考知识点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政治哲学高考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2021

2021年中考人文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2021年初三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初中初一上册历史必考复习资料归纳2021

中国地理中考重点知识复习资料2021

2021年人文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中考

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初一上册

2021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人教版

最新初中地理期末考点复习资料2021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归纳2021

66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