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体会

文琼221147 分享 时间: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在党员干部中掀起一股学习热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体会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籍,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经世之言和为人处世之道,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读完第三卷,发现书中饱含着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殷切期盼与召唤。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应细细品读此书,感受总书记的语言魅力、人格魅力,从中感悟成才之道。

青年干部应与诗书“交流”,培育道德风骨。总书记在书中提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而灵魂的集中体现就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风尚。华夏千年渊博文化集诗书于一身,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获取知识,还在于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内涵和道德修养。《左传》语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作为青年干部,要在绵延不绝的诗书文化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涵养品德,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将青春的活力与诗书的“灵力”融合,培育高风峻节的道德风骨,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做出表率,做一名既有热度也有厚度更有风度的新时代青年干部。

青年干部应与时代“交融”,昭示使命担当。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前提是要有新担当。这是总书记对我们青年干部的深情教导和期盼。马克思也曾言,“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他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民族的性格,是他青年代表的性格。”青年干部作为时代的中流砥柱,应当挑起时代“大梁”,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既在风华,应当潮而立。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勇担使命责任,守得了岁月的寂寞、经得起人生的风雨、耐得住困难的考验,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紧紧相融,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在岗位上坚守发光,矢志不渝。

青年干部应与人民“交心”,涵养为民情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总书记在书中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这是教育广大青年干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根本理念,时刻校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行动指针。永远把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刻在骨子里,落在行动上,多与人民群众培养感情,心连心,同命运。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以人民为师,与人民交心,把握发展的根本方向,掌稳人生的航行之船。担起大道义、砥砺精气神,将为民的初心和使命融入血液,注入祖国的崇高事业、汇进民族的伟大梦想,用激情燃烧青春火花,用奋斗谱写为民篇章,既做时代的先行者,也做人民的追随者。在思想上涵养为民真情,在实践中砥砺为民真心。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面临新形势、踏上新征程、背负新任务。青年干部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做到与诗书“交流”、与时代“交融”、与人民“交心”,尽快成长成才,乘风破浪,搏击浪花里,展翅沧海中。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2

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正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如火如荼地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要想给学习“添把火”“加点油”,还需跳出“形式主义”藩篱,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找到“正确打开方式”。

带着感情学,敲响鼓、起共鸣,越学越有信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和国家“精心烹调”的一份“营养套餐”,全面反映了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集中展现了党和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上的辉煌成就,用事实说话,坚定“四个自信”,点燃了深蕴在中华儿女心底的民族自豪感。“灵魂深处敲响鼓,思想深处起共鸣”,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不仅要入眼入耳,还要入脑入心,带着感情学,为国之崛起感到骄傲、为国之风采感到光荣、为民族复兴感到自豪,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而心潮澎湃,从而更有信心地在时代的浪潮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带着责任学,识忧患、重担当,越学越有动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和国家“呕心沥血”的一册“理论宝典”,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为广大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最新版指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不仅要充分肯定过去取得的成绩,还要认真看清当前的局势,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结合当前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本国情,带着责任学,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将困难碾碎成决心,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道路上担当重任、勇往直前!

带着使命学,究问题、提能效,越学越有干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和国家“言传身教”的一本“鲜活教材”,深刻剖析了成功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方法论,生动记录了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升级打怪”、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伟大实践,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一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教科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使命学,从问题出发,学懂、弄通是前提,用好、做实才是根本,要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新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3

随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广大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中掀起了一股理论学习的热潮。

在第三卷第四个专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提到了中国人民的“四种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四种精神”为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斗争、逐梦征程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我们要始终秉持这“四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复兴路上,要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造精神。《周易》中提到的“变则通,通则久”的这种“求变”的创造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体现在群星璀璨的诸子百家,体现在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体现在风雅颂、诗词曲。在近代的征程中,这种精神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到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治国方针,再到如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锐意进取,力求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争当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勇于革故,善于创新,以“舍我其谁,敢为人先”的魄力,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勇气,创造更加璀璨的明天。

复兴路上,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奋斗是中华文明兴盛之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两江流域、在黄土高坡、在青藏高原之上开垦田地、治江治河,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推动中华文明绵延而旺盛。奋斗是立党立国之基。中国的近代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抗争史,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华儿女就在血和泪的屈辱中抗争,在炮与火的背景下奋斗, 从而建立了属于人民的新中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我们要继承先辈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将自己的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远。

复兴路上,要有“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团结精神。“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中,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患难与共,56个民族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族儿女在高扬的爱国主义旗帜下,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敌人,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国家雄踞于古老东方、傲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下,我们要秉持这种精神,共同织好“团结之网”,齐心协力为建设美丽祖国、幸福家园舔砖加瓦。

复兴路上,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远。”追梦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文化根源,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这些神话无不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探索自然、发现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百年前,我们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凭着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凭着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万物的决心,经过百年来的奋斗,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在新时代下,我们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因此我们要弘扬伟大梦想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进。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4

习近平同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告诫全党: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安如泰山、坚如磐石,才能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时刻想着群众,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入分配问题、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保险问题等等。对此,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努力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要时时刻刻、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抓紧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党中央要求全党做好群众工作,而且要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下工厂、跑农村、去社区,深入基层、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习近平同志多次外出调研,与干部群众座谈,共商发展大计。他在兰州调研时,深入菜场,边走边看,听得仔细、问得详细。群众称赞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在北京市调研时,深入社区、走进胡同,察看危房、嘘寒问暖。他在河北调研时,轻车简从,调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与农民亲切交谈,真像一家人。习近平同志为全党同志作出了榜样。

能否正确掌好权、用好权也关系到能否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习近平同志严肃地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地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从一些地方的经验看,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正确行使权力的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项工作做好了,广大干部就会从思想上提高为民用权的认识,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二是要建章立制。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群众工作中的教育引导机制等。同时,认真抓好制度机制的贯彻落实,防止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中,习近平同志就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了一系列阐述,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习近平同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写道,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现在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改革开放,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如果离开了群众,即使再能耐的领导者,也难以把领导工作做好,甚至犯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么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真正懂得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我们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道理很明白,因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重要保证。在我们党的奋斗征途中,作出正确的抉择要走群众路线,选好人、用好人要走群众路线,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要走群众路线。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走群众路线,离开了群众,我们就寸步难行。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不能忘记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习近平在书中写道,如果忽视了这一条,“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体会5篇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体会观后感5篇

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体会5篇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体会5篇最新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

关于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心得5篇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学习心得800字范文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5篇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5篇

关于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的观后感

50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