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新冠疫情圆梦全面小康心得5篇

福萍224360 分享 时间:

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疫情防控进入到最吃劲阶段,中国力量正在显现出巨大威力,我们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更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胜新冠疫情圆梦全面小康心得体会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战胜新冠疫情圆梦全面小康心得5篇

战胜新冠疫情圆梦全面小康心得体会范文一

圆梦全面小康 需要干部始终“在状态”

5月21日,在我国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的重要时刻,全国“两会”拉开序幕,全国代表、委员再次总动员,凝聚民意民智,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澎湃动力。

梦想呼唤担当,圆梦需要状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需要全国上下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集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干事合力。组织部门作为抓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作用,积极主动履职,展现组织优势、组织担当,推动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路上始终“在状态”,确保脱贫攻坚不夺全胜誓不休。

突出教育培训,支撑干部“在状态”会担当。个别干部不在状态,不会担当,缘由知识盲区、能力短板造成的“本领恐慌”和习惯“穿新鞋走老路”、打“擦边球”等经验主义行为。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的更新换代和新信息层出不穷,都需要干部不断地学习,不断充实。组织部门要帮助干部不断强化“终身学习”意识,鼓励干部“勤读书,少应酬;善修身,少浮躁;戒空谈,常思考”。不断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处突等重点有针对性培训,让干部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开阔眼界,补足精神之“钙”,增强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弥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破除本领恐慌。

突出正向激励,凝聚干部“在状态”想担当。个别干部不在状态,不想担当,与一些单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息息相关。组织部门要打破“一个单位定终身、一个岗位干到底”的“体内循环”状况,坚持“一线练兵选将”,鼓励干部投身实践磨炼,加大选派干部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急难险重等一线历练的力度,把火热的实践一线作为最好的“练兵场”,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鲜明用人导向,破除“论资排辈”,优先在实践一线选拔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激发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的“源动力”。落实好干部谈心谈话、走访慰问、带薪休假等关爱措施,激发干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进取心和使命感。

突出从严管理,倒逼干部“在状态”愿担当。个别干部不在状态,不愿担当,原因在于思想上求稳、观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以及不求有政绩、但求无过失的懒政心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组织部门要严格执行岗位目标激励考核机制,通过班子运行集中调研、平时考核,加强对干部日常表现的掌握了解,及时进行“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防偏纠错。研究制定“召回管理”“八小时之外监督”“负面清单”管理等办法,实现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奖励、职务(岗位)变动、职级晋升直接挂钩,倒逼干部履职担当。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对不担当不作为干部畅通“下”的渠道,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突出容错防错,激发干部“在状态”敢担当。个别干部不在状态,不敢担当,顾虑在于怕失误、冒风险,担心踩红线、触犯纪律,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鼓励干部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在责任面前不推不让,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健全防错体系,梳理领导干部行权履职过程中经济责任、生态环保责任等方面的“多发”“易发”风险点,点对点印送相关风险提示清单,帮助干部明晰底线和红线,扫除“障碍”,帮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前行,促进干部依法履职、规范用权。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圆梦全面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干部该当始终“在状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把时代责任扛在肩上、积聚力量,共同“撸袖加油干”,“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战胜新冠疫情圆梦全面小康心得体会范文二

以“不胜不休”的决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越是接近收官,越要有不胜不休的顽强斗志。

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脱贫任务艰巨无比,我们一方面要和时间赛跑,一方面也要和各种风险挑战斗争。从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就开启了扶贫工作,但直到近几年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我们才彻底扭转了“贫困人口减到3000万左右就减不动了”和“戴贫困县帽子的越扶越多”的局面。这几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地把脱贫攻坚当做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截止2020年2月底,未摘帽县仅剩52个。这些数据彰显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了兑现承诺,我们可以调动一切资源力量。如今,我们离最终的胜利很近了,我们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我们定能如期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满意的脱贫答卷。

保持攻坚克难的锐气。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但一场新冠疫情带来了新的挑战,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问题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没有退缩,而是以坚韧无比的担当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铸就了坚实的防线,又在疫情防控风险降低的第一时间积极组织有序复工复产,稳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把“失去的时间”抢了回来。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线上就业服务、干部直播带货等措施,让贫困群众看到了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勇气和毅力。疫情永远击不跨英雄的中国人民,永远掀不翻破浪前行的中国巨轮。脱贫攻坚战场上,只要我们勇敢挺起担当脊梁,就不会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笃守不胜不休的决心。贫穷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当前胜利就在眼前,但依然容不得我们有丝毫喘气歇脚的想法。要清醒的看到,一些地方“脱贫了就完成任务了”的观念滋生,开始放松工作力度,由于产业底子薄弱、群众“内生动力”不强“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巩固脱贫成果的道路还很长。还要清醒地看到,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仍未摘帽的地区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没有一鼓作气、一战到底的韧劲和毅力,是难以完成“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因此,我们要拿出“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厌战情绪,要夯实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让“贫穷”这个“敌人”无处藏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战胜新冠疫情圆梦全面小康心得体会范文三

做好“战疫情”与“促安居”新答卷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既要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更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以及麻痹大意、厌战侥幸的思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快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这一民生项目,让那些仍住在破旧、简陋房子里的困难群众早迁新居、早日受益,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心和重视的民生问题。对于农民来说,能够像城里人一样住上宽敞舒适、配套齐全的社区房、小区房,是梦寐以求的美好期盼。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农房改善工作是一项必须抓好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关系着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关系着全面小康建设成色,关系着高质量发展大局。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房改善工作作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点内容,作为一把手亲自抓的一项重大工程,全面提升农房改善工作质效,不断满足农民群众住新房、搬新家的强烈愿望。

总体来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农房改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对照乡村振兴的目标,对照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有的地方重视不够、抓得不实,导致工作整体进展不快;有的项目品质不高,在规划设计、特色风貌、配套服务等方面思考不深,对农民生产生活问题考虑不足;有的机制运行不畅,协调配合不够,甚至互相掣肘,工作合力没有形成。对此,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研究、高效解决,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有效推进,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农房改善各项任务,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让困难群众圆上住房梦。

好事必须办好,实事更要做实。农房改善工作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突出系统谋划,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和规律,紧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哪些人要搬”“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房子怎么建”“稳得住能致富”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创新思路、更新理念,切实把改善农民住房条件这一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加快推进力度,提升建设标准,优化路径办法,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采用最便捷的办法,达到最佳的效果。要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工作统筹和向上争取,深化审批改革和帮办服务,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不能不懂装懂,乱指挥、瞎折腾,不仅延误工期、影响质量,更会让群众寒心。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农房改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保将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低。要拉紧责任链条,列出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细化到项目,落实到村居,具体到户头,确保目标任务不落空、工作环节不断档;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既要抓面上组织推进,又要抓具体问题解决,全力加快各项工作进程。要密切协调配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负责项目推进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上前、主动服务、主动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严格督查考核,围绕新建农房质量、资金使用、配套设施、群众满意等问题,进行全过程监督、全方位巡查,定期通报情况,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对落实不力、做表面文章的,严肃追究问责。

非常时期,必须有非常之举。处于疫情防控非常时期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是关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非常之事,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有力的举措,提高站位、保持定力,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敢打硬仗、勇闯难关,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全力抓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和农房改善各项任务落实,实现“战疫情”与“促安居”双胜利!

战胜新冠疫情圆梦全面小康心得体会范文四

疫情防控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连日来,全国疫情数据持续向好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累计治愈出院病例连续超过现有确诊病例,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在稳步复苏。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存量仍然较大,同时新冠疫情近日持续在多国蔓延,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国确诊病例持续增加,世卫组织将新冠疫情全球风险级别提升为“非常高”,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疫情防控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越是最吃劲,越要鼓足劲。越是接近胜利,越是不能大意。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给疫情一丝一毫的机会,谨防“触底反弹”“境外倒灌”,以必胜之姿、坚定之态,全面战胜这场疫情,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医护工作者、基层工作者、冲锋一线的广大党员是疫情防控力量的一份子,配合隔离、做好自身防护、防疫在家的人民群众也是疫情防控力量的一份子,党的领导、中国之制汇聚了这股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多位医护人员、一线工作者、公民民警,猝然长眠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眼含热泪倒下了,却没有看到战疫的最后胜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为了防止疫情反弹,各地要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核心优势,坚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来,把疫情风险想得大一些、战役时间想得长一些,严阵以待、严防死守,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疫情防御战线。

疫情挡不了经济复苏的春雷。近日,全国多地按下复工“快进键”。北京“点对点”保障复工复产采购需求,上海复工复产实行“一行一策”,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市。广东深圳市正在包车包机打通6个劳务输出大省返深复工通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94.21%,深南大道律动着春天的气息,广深沿江高速二期工程施工现场的机器轰鸣声奏响着悠扬的“复工曲”。铆足干劲的同时,也必须按照“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的要求,结合疫情实际有序规划,毫不懈怠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科学合理地采用有针对性、精准性的措施,防止疫情因复工复产而反弹,重点地区集中力量控制疫情,中风险地区有序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外防输入、全力恢复生活生产,打胜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好经济发展推进战,“三战”齐打,战战告捷。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疫情爆发至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成绩有目共睹、举世皆惊。不管有再大困难,不管有多少险阻,中华儿女携手共进,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活力中国必将一往无前!

战胜新冠疫情圆梦全面小康心得体会范文五

让粮食丰收不断提亮全面小康成色

金秋九月,凉风习习,硕果累累,中华大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日秋分,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话语温暖人心,强烈提振了“三农”干部的精气神,并为其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值此盛日,我们当怀丰收之喜悦、奋斗之信心,坚守“三农”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决抵制浪费,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拼搏、奋力冲刺。

打好“粮食安全”底色。“食为政首,粮安天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强弱直接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曾几何时,各国学者、官员抛出“谁来养活中国”这一“世纪之问”,如何解决好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时间早已给出答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国克服了农业基础薄弱、生活水平贫困的难题,凭借着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要清楚认知,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定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千方百计稳住农业“基本盘”,以满足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支撑。

提升“农业科技”成色。“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只有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才能真正端稳中国人的“饭碗”,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全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瞄准农业科技前沿,持续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从超级杂交稻的每亩700公斤到800公斤再到1000公斤以至现在1200公斤,我们农业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当且实。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跑道上,我们当继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和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粮食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努力构建现代农业“新长城”,我们有理由相信,“禾下乘凉梦”定会在我们手中实现。

永葆“珍惜粮食”本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今年来,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洪涝灾害极端天气频发,加之蝗虫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全球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冲击。中国该怎么办?“中国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粮食的安全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更需节约粮食、珍惜粮食的有力保障。公开报道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我们谁都不是局外人,定要力戒奢靡之风,努力使崇尚节约、珍惜粮食的思想蔚然成风。人种粮,粮养人,一粒谷子也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怎能不好好珍惜,尽管当前日子殷实了,但节俭的“传家宝”不可弃,珍惜粮食的本色不能丢,这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也是我们抵御外部风险挑战的根本底气。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当传承优良传统、继续改革创新,永远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战胜新冠疫情圆梦全面小康心得5篇相关文章:

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范文5篇

2020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5篇

2020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5篇

钟南山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5篇

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

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

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5篇

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个人感想5篇

598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