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政治 > 社会主义 >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若水221147 分享 时间: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学习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把它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变成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新风尚 倡导 树立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3月份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简明扼要、精辟深刻,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出发,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我们每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准绳,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柱。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前瞻性的理论创新。中国是知名的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着仁义道德、荣辱廉耻的优良传统。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礼”;孟子有“仁则荣,不仁则辱”的荣辱观念;荀子说:“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还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这些关于修身治国的格言名句都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对荣辱观的认识与看法,为统治者治国平天下提供了思想道德基础,而历史上所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统治者以德治国的表现。 

正是受传统美德的影响,有多少忠臣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得失,如贾谊、魏征、包拯,又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牺牲生命,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刘胡兰、夏明翰等。他们“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光辉写照,从而流芳百世。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是非、辨善恶、别美丑,告诉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与毛泽东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倡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提倡的“以德治国”等思想建设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呼声、富有前瞻性的理论创新。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国现在仍然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二者同时存在的关键时期,为适时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准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让我们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大家都是为了温饱而疲于奔命。现在就不同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富裕了的人们在注重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关心精神文明,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对人的品格素质、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人际关系等都有了更高的标准。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论述,正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层次精神文明建设的追求。

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