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教学资源 > 教学反思 > 必修语文《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

必修语文《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

梓炫0 分享 时间:

宋代田园诗的体式大备,它们不仅采用了较为传统的五古体、七律体、七绝体,以往田园诗中从未用过的楚辞体、集句体、禽言体、药名体等也频繁出现。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必修语文《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语文《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词的意义,背诵课文

2.领会诗歌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了解律诗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宋代田园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学会鉴赏诗歌。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

1.理解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田园生活乐趣。

2.领会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高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对律诗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其表现手法了解很少,这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一、背景知识

(一)关于田园诗

鲁迅先生曾说:“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事实并非如此。清人叶燮早己指出,宋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以田园诗为例,这种诗歌类型就是在唐代以后继续发展,到宋代呈现出繁荣昌盛之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有学者撰文指出:东晋陶渊明正式开创了田园诗,并将其推向第一个艺术高峰;唐代王、孟式的田园牧歌与元、白式的悯农哀歌,从多方面描绘出当时农业社会的面貌,构成田园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宋代则是田园诗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

宋代田园诗是中国田园诗的高峰,对后世的田园诗产生了巨大影响。宋代田园诗的发展与繁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田园诗的创作群体庞大。据笔者粗略统计,两宋有近五百位诗人创作过田园诗,作者数量远多于晋唐时期。第二、田园诗的数量激增。宋代诗人的个体创作数量普遍多于晋唐诗人。从总量上看,宋代田园诗的总数突破四千首,远远大于晋唐时期田园诗的总和。第三、田园诗的表现领域有很大的拓展,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巨细不遗,手法细腻;农事题材和农民生活题材在宋诗中异军突起,使得宋代田园诗反映农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过晋唐的作品。第四,宋代田园诗的体式大备,它们不仅采用了较为传统的五古体、七律体、七绝体,以往田园诗中从未用过的楚辞体、集句体、禽言体、药名体等也频繁出现。第五,宋代涌现出以范成大、杨万里、陆游为代表的一流田园诗人,为田园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宋代田园诗的成就不可低估,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别具一格自成一家——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二、常识1.农事诗“农事”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礼记·月令》中也有:“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在《毛诗正义》《孔疏》等文献中都多次提到“农事”一词。“农事”是指耕耘、管理、收获和贮藏等农业事宜。随着文化的不断下移,其作者经历了“宫廷乐师——上层文人——下层文人”的发展阶段。宋朝农技诗的大量出现,表明诗歌这种上层建筑领域中的艺术形式最终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生产,成为传播、推广农业技术的工具。中国古代农事诗可以追溯到《诗经》以前,与《诗经》同时代的或《诗经》之前的古逸诗,在杨慎的《风雅逸篇》、冯惟纳的《风雅广逸》及《诗纪》的前集10卷《古逸》里大都收集到了。杜文澜编辑的《古谣谚》收集了3300余首谣谚,其中有许多农事诗。而各个铜器石刻上的诗篇,大都保存在王国维《两周金石文韵读》、郭沫若的《金文韵读补遗》及《两周金文辞大系》里。

2.廪廪是贮藏米谷的仓库。中医指喻指脾胃受纳运化之功能,有时单指胃。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堂任务学习

1.仔细品味诗中加点字的妙处。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答案:“赖”字展现了精神上的满足;“舞”形象展现了相邻欢呼雀跃的情景;“怜”字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操劳农事后仍舞文弄墨的诸孙的怜爱之情。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新麦成熟,外孙们主动帮自己收麦的欣慰喜悦之情。“新麦继陈谷”体现了丰收的喜悦,是物质上的富足;“赖”字展现了精神上的满足。②对外孙们辛苦劳作的怜惜和疼爱之情。作者做饼沽酒饷田,慰劳辛苦忙碌的诸孙,“急炊”“多博”还表现了作者对外孙们的怜爱之情。③对外孙们忙完农事后不顾辛劳迅速投入到吟诗作赋中的怜爱和高兴之情。“怜”字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操劳农事后仍舞文弄墨的外孙的怜爱之情。

3.从表达技巧角度赏析颔联。答案:颔联上句写阴雨连绵影响了农事,下句写淫雨停止,日头晴朗,正是收割的大好时机。本联先抑后扬,对比中突出久雨天晴后激动喜悦之情;“舞”字形象地展现出相邻欢呼雀跃的情景。

4.解读本诗中表现出来的乐趣。答案:从本诗中可以看出,连日阴雨之后,天气放晴,麦子成熟,正是丰收的大好时节,在农忙季节,外孙们都赶来帮忙收割。此情此景,体现了收获之乐。诗人做饼沽酒,犒劳田间辛苦劳作的诸孙,他享受这样忙碌的快乐,而诸孙在辛勤劳作之后,徜徉于吟诗作赋的乐趣之中,精神上得到满足。这种情趣体现了自足之乐。


必修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10篇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最新版5篇

语文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

高中作文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四篇

高一下学期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简短教案精选四篇

94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