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教学资源 > 教学反思 > 必修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必修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梓炫0 分享 时间: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必修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排在第一单元的第2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19年10月,本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艺术特色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思想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2.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郭沫若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歌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以及诗中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1引导学生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2.通过“三步阅读法”的学习,学会鉴赏新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板书课题)

二、解题

1.学生展示预习内容:郭沫若先生的生平

2.出示多媒体投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三、三步阅读法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受

1.教师提问:这首诗美吗?像不像诗?

2.学生思考,交流

(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学生展示预习内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2.出示多媒体投影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即:

⑴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⑵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3.教师重点介绍诗人创作本诗时期的思想状况,做到“知人论世”,出示多媒体投影

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又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1926年参加北战,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1928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4.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中。那么,在这首诗中的内涵是什么?(出示投影)

5.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6.大家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合作成果。

明确:“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气势磅礴,力量万钧,展示消灭旧事物的豪迈气度,和五四要求“扫除旧的一切”的时代精神相吻合。

“努力、毁坏、创造、滚滚洪涛”表现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独立,诗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而且更加敏锐。

小结:郭沫若借助“白云、北冰洋的晴景、滚滚洪涛”这些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消灭旧事物,创造新世界;“我”自我独立,自我解放,自我新生。应和着时代精神,郭沫若挣脱“格律诗”的束缚,开创了自由诗体的新诗。前边思考题“这首诗美吗?”(美),“像不像诗?”(像),这正是郭沫若汪洋恣肆时代情感的自由宣泄。

(三)置身诗境,我诗共鸣

1、在《女神》中,鲜明地表现出雄浑豪放风格的抒情短诗,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本诗结尾以“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层层推进,构成排比句式。抒情气氛犹如疾风骤雨,犹如火山爆发。置身如此诗境,我们的思想也随着一路狂奔,一路呐喊。

2、本诗开篇写了自然景色,有什么特征?有何作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

3、诗中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经过诗人想象的飞腾和感情的灌注,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4、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

诗歌结尾由对力的歌颂到讴歌“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这种抒写仍然没有离开诗人眼前太平洋“滚滚洪涛”的具体景物。“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总之,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益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我们知道,郭沫若自己的诗歌,无论是从表现反抗破坏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内容上看,从特别发展的想象和激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浪漫主义手法上看,或是从他不拘一格、发挥艺术独创性并实现诗体大解放者,都是这种力的艺术的大胆的和富有成效的实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郭沫若对自己诗歌的崇高美风格的自信和肯定。

5、合作探究:诗人为什么要把诗歌的题目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

通观全诗,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两个宏大画面组接起来,于是,自然物的形象便以超乎入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6、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气魄宏大,境界开阔,然而却是即景生情,缘物抒怀的即兴诗,即被歌德称之为“趁时机”“来自现实生活”的“应景即兴诗”。它从眼前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这种感兴自然流露的特点使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它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钓的句子。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首诗是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怒涛轰轰烈烈卷地而来,“禁不住血跳腕鸣”的昂奋情绪下写的,因此具有着“海涛的节奏”。正如作者所说,如果钟声是先扬后抑,“初扣的时候顶强,曳着嫋斕的余音渐渐微弱下去”,那么涛声则是先抑后扬,“初起的时候从海心中渐渐卷动起来,愈卷愈快,卷到岸头来,‘啪’地一声碎成粉碎。”(《论节奏》这首诗的节奏的韵律正是这样。作者又把这称之为“听军歌军号军鼓”时的“鼓舞调”。这些都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特征相适应的。

7、小结: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8、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四、课堂练习

利用“三步阅读法”,赏析郭沫若另一首诗《炉中煤》。(出示投影)

1.首先大家用心齐读,获得诗歌最初的整体感知。

明确:抒发爱国情怀,眷恋祖国的情绪

2.诗歌是借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就像花的芬芳寄托于花朵一样。本诗有哪些形象?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1)年青的女郎 炉中煤

(2)年青的女郎象征受过五四运动洗礼后,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祖国

炉中煤象征作者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火热激情

3.大家再次齐读,感悟作者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

结束语:郭沫若虽已逝去,但他那不朽的爱国精神却流传下来,我们青年人,不仅要发扬光大这种爱国精神,还要有“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豪情壮志,敢做新时代的“天狗”。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有感情的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炉中煤》。

2.课下阅读《女神》诗集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知识点总结

1.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

(1)形式自由,分行排列。

(2)内涵开放;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1,这是对郭老文学地位的确认。我们现代文学史的作家排序一直是“鲁郭茅巴老曹”,教材编选者对于排在第一位的鲁迅向来青眼有加,(尽管鲁迅当初并不希望年轻人读自己的文章。)对于排名第二的郭老却显得不够重视,小学语文教材选过他的《天上的市街》,高中教材只选过他的《屈原•雷电颂》。为了弥补对郭老的亏欠,选一首郭老的诗也是天经地义。至于为什么不选郭老在建国后写的比如《百花齐放》之类的作品,偏要选他年轻时的这首,这就涉及到该诗入选的第二条理由——

2,体现了单元选文的相关性。在第一篇选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之后,第二篇选郭老的“放号”可以说恰如其分,顺理成章。因为毛泽东那首《沁园春》一上来就是“独立寒秋”,郭老这首“立在地球边上”,看题目就衔接得天衣无缝。两首作品都是作者年轻时写的,都透着一种豪情壮志,都深深契合我们这个感天动地的新时代,这样语文老师们在设计教学导入的时候有现成的材料:“上节课我们聆听了毛泽东同志‘立’在湘江边上吟咏的革命豪情,这节课我们再来聆听郭沫若先生‘立在地球边上’的‘放号’声。”

3,为今后学习《屈原•雷电颂》做准备。在这首百字出头的小诗中,诗人使用了8个“啊”,6个“哟”,算得上激情澎湃,然而诗人关注的不止“啊”和“哟”,还有“力”,年轻的郭老高度赞美“力”,在诗中9次(!)提到力:“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后来的《屈原•雷电颂》:“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所以我说,《屈原•雷电颂》不过是2.0版的“放号”罢了。教材编选者未雨绸缪,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屈原•雷电颂》做足了准备。

4,在这首“杰作”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将它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当然有它深刻的纪念意义。100年来,我们的新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诗人和数量众多的佳作,但别人的再好,也比不上郭老这首“老”。你也许认为郭老这首诗很烂(?),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饮水思源,它毕竟是新诗滥觞时期的作品。虽然对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而言,郭沫若在人格上乏善可陈,但那都是非主流媒体丑化郭老的结果,对此,我们不能听,不能信,更不能传。

5,这首诗还有助于考验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放号”是放声嚎(号)叫吗?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这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看到“白云”咋就想到“北冰洋”了呢?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作者是如何从“北冰洋”跳到“太平洋”的?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这说的到底是啥东东呢?

6,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立在地球边上”,亲爱的,“边上”指的是地球的哪个部位呢?作者提到了“北冰洋”“太平洋”,请回答地球表面另外两个大洋分别是 和 。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他”们呢?

7,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想听听教材编选者为我们示范朗读这首有8个“啊”6个“哟”一个“Rhythm”(或一个律吕)的诗啊,别做梦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这首诗就是检验我们教学能力的“试金石”。如果能讲好这样一首诗,如果你能借此让学生感受到郭老诗歌的“魅力”,如果你能深刻领会高中语文教材编选者的良苦用心,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精了!

课文解读

1. 当我们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时,会产生两个疑惑:“地球边上”在哪里?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地球边上”不是地理学概念,是文学概念。我们每个人脚下的“立足点”,就是“地球边上”。当你认识到“你”与“地球”的这种关系时,你的“视野”就会放眼“地球边上”,你的“豪情”就会具有“力的绘画,力的舞蹈,……”。

2. 毛泽东,立在“地球边上”,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时,想到的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周恩来,立在“地球边上”,看到“夜已阑,天将晓”时,想到的是“赤色之光,早在东方闪动了。”(《赤光的宣言》)

朱德,立在“地球边上”,看到“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时,想到的是“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太行春感》)

陈毅,立在“地球边上”,看到“露侵衣被夏犹寒,……满身沾野草”时,想到的是“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赣南游击词•一九三六年夏》)

3. 还有许多人,他们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闻一多的“号声”是“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鲁迅的“号声”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秋瑾的“号声”是“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 同学们,青春充满着激情,青春点燃着人生。

今天,你、我、他全都立在“地球边上”,来一次“放号”吧!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赏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橡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次说,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诗人在同年写的《笔立山头展望》一诗中曾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种新兴的生产力:'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互相参照印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据作者说,在那段时间里,'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我的作诗的经过》)阅读这首诗,读者最突出的感受正是这种惠特曼式的'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使得后代的读者也感同身受。郭沫若一向主张,诗不是'作'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作'有造作之意,而'写'字在古汉语中可以和'泻'字通用。郭沫若的早期诗歌,很多都是灵感到来一泻直下的产物。读这样的诗,读者会感到作者就站在读者面前,他的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一下子就把读者全部感染了。


必修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10篇

语文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

高中作文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案优秀范文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最新版5篇

高中语文《窦娥冤》优秀备课教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说木叶》教学设计

94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