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板书设计

宽河1147 分享 时间:

《南辕北辙》主要讲述了季梁的朋友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一起看看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板书设计!欢迎查阅!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板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可见,讲生字时理解好“辕”和“辙”这两个字的意思,对讲读课文时,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抓好文中人物对话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适合于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而熟练的朗读便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其中的寓意。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演一演,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体会路人的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和去楚国那个人的毫不领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先让学生揣摩这两个人的心理,然后再指导朗读。在读中让学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说的“马跑得快”、“路费多”、“驾车技术好”这些是不是那个人要到达楚国的有利条件,而他却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三)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内容

1、引号的用法。课后练习第二题是填标点,思考引号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引号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第一小题是介绍引号能引用人物的语言的作用;第二小题讲的是引号还能引用特定的词语,表“水”是重点要描述的对象。对引号的第二种用法,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在你接触到的语言文字中,什么地方还出现过引号的这种用法,源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才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课后题既可在课上理解课中渗透训练,也可在课后单独练习。

2、在讲读中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为读写训练做铺垫。

(四)读写训练建议

本则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对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对这样的小文,如果我们教师能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结合这篇寓言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建议课下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笔。

1、写读后感,发表自己对人物做法的议论,联系生活学习的实际理解寓意。比如在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表达:“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劝那个去楚国的人?你还可以用这些话劝劝谁呀?”

2、扩写成300字多字的习作,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合理的想象,丰富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写;为故事续写结果。

3、还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描写方式,把对话描写改成叙述性文字,从中锤炼自己的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性描写的能力。

四、源于本课的备课思考,给出简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1)出示古代车马的图片,了解“辕”和“辙”的字意。并把这两个字放在成语“南辕北辙”中,初步体会成语的大意,这对学习课文内容会有帮助的。

(2)指导书写: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

“辕”和“猿”对照学习。“紧”字强调下半部别写错了。

(四)以读带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寓言的深刻含义。

(1)通过课下预习,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文中的楚国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却往北走,会怎样?(3)组织学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读课文,读中感悟。

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国那个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条件?

他在对话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而路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劝说他的?

注意文中对话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

(4)引读思考:要去楚国的那个人把那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

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5)课外延伸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南辕北辙”的事情?

(五)课堂读写小练笔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堂读写小练笔。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板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弄清方向,要听从朋友的提醒

教学重点:

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式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辕北辙》,这节课,我们再深入的去学习,看看,它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7分钟)

1.出示课件。“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师:读出了什么?

师:他和他的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呢?

2.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 请学生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边走) 演示:如果楚国在这里,谁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 那么,坐车人有什么理由呢?他会怎么回答呢? 出示课件:“没关系,我的马快” “马跑的越快不是离楚国越远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车把式” “那你那天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指导读出坐车人满不在乎,自以为是的语气,朋友迷惑不解的语气。

3.分组分角色表演,知道读出语气

师:那么,坐车人能到达楚国吗?

4.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快,赶车的本领越高,盘缠带的越多,走的越远,他越到不了楚国” 读的时候强调五个“越”字,体会坐车人南辕北辙的荒谬。

师:坐车人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他就越到不了楚国呢?

师:你想到了什么?

三、总结

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确定好方向,并且要听旁人的提醒。 现在,我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目的和行动方向一致。(课件) 希望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先确定好方向,千万不要南辕北辙 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的将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回去后将这则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和伙伴们听。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板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南辕北辙、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语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还记得学习寓言的方法吗?

二、理解题目意思。

1、出示辕和辙的课件,仔细观察 “辕”“辙”,你有什么发现?(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

2、学习生字新词。

3、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

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1)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南 北 目的 行动)

(2)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理解生字“硬”,“硬要“什么意思?给“硬要”换一个词语。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执迷不悟)

(3)朗读句子。

2、他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却如此固执地往北走,他有什么理由硬要这样做呢?请读读文中朋友与他的对话,划出坐车人的理由。

(1、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2、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3、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你同意他的“理由”吗?为什么?

3、反馈交流理由,随机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并板书。

4、他就是认为自己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所以即使朋友再三的劝他,他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以为是”)

5、请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当坐车人,读出他的“固执”,另一个人当他的朋友来诚恳地劝一劝他吧!——指名分角色朗读,随机指导。 坐车人:抓“没关系”读出他的自以为是,无知。 朋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这是一个什么句?换成陈述句怎么说?哪句好?为什么?指导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6、放飞想像: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你们想像一下,楚国在南方,而他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

7、那将会是多么可悲的下场!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他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 出示句子,齐读: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这句话重复出现了哪个词?前三个“越”强调了什么?后一个“越”强调了什么?(条件越好,离目的越远,结果适得其反。)

8、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结果。随机提供关联词来说说。(虽然„但是„ 尽管„可„ 无论„„都„„ 不管„„都„„ 即使„„也„„)

9、此时,你想对那个坐车人说些什么?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10、再次读题,“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就会越远。)形容这个意思的还有一个成语:背道而驰。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早在2000多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看动画。

2、其实,别说在2000多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举个例子说说。

五、创设情境,复述故事。

1、是呀,你瞧,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那样的人,也有像魏王这样的事,如果你想告诫他,给他讲这个故事,你会讲吗?

2、明确复述要求;

(1)说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恰当地运用作者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

(3)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

3、学生自由练习。

4、指名讲,点评。

作业:

收集寓言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板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教案设计模板

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模板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模板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模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模板

小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模板

四年级下期语文教案模板

人教版四年级下期语文教案模板

70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