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优秀教案

顺翩0 分享 时间:

生物教案的制作作为生物教学的核心之一,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二生物优秀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

纵观____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该部分知识为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历年高考都会考查。但近三年来天津卷涉及较少。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图形、图表的分析。命题方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3)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

3、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来突出重点。再通过经典例题跟进、教师详解、学生分析来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并要求学生提前复习,教师加以检查落实。授课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近几年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高考题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题中如何确立关键词、关键点及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并加以掌握。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人和动物体主要的激素。

辨析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能力目标

描述反馈调节机理。

探讨动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反馈调节机理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学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分成二小组交流,进行知识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怀特博士的病例分析,寒冷刺激时机体作出的反应分析,与新教材理念相符合。

四、教学理念

追求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瓶颈,而氨基酸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形成又属于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动画、故事、游戏和形象的比喻,不仅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能力方面

(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蛋白质的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

1.教法及媒体选择

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层层递进,解决教学难点。

2.学法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学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与探究式教学法相对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他们能用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由宏观进入微观再回到宏观,形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

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⑴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他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

⑵荧光水母的图片

问:这是什么生物?为什么它们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

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题。

展示:一些食物(肉、蛋、乳等)

问: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很高?

问:蛋白质对人体很重要,那么人体中的蛋白质又能承担怎样的生命活动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体中去进行一次旅行?

创设情景:三维透明人体场景。

⑴观看人体骨骼肌的三维动画,并问:构建肌肉的主要结构物质是什么?这又说明蛋白质可以具有怎样的功能?

⑵接着让学生观察在人体中可以发生的4个生命活动的场景,并问:在这样的4个场景中分别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各自具有怎样的功能呢?

⑶总结: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承担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质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过渡: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蛋白质们能够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掀开它的神秘面纱吧!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创设情景:利用比喻,讲述“4个氢兄弟”和“两个强大势力集团”的斗争故事,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羧基”、“氨基”这些基团和它们的一些书写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为后面认识构成生物体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以及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打下铺垫。

过渡:氨基酸会不会只有甘氨酸一种呢?告诉学生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问:比一比这4种氨基酸,从4个“邻居”的角度来看,有几个“邻居”相同?几个“邻居”不同?

提问:其实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这一规律,能否根据这一规律将约20种氨基酸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出来?

活动:邀请两位学生主动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

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提问:

⑴观察结构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结构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⑵观察结构通式,氨基酸们都拥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质呢?

⑶再来观察结构通式,和刚才的4种氨基酸,问道:如果说从氨基和羧基的角度来看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结构特点。(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从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氨基与羧基的连接方式两个方面考虑)

总结:对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并指出只有同时满足共同结构特点的氨基酸才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否则不是。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结构,但是由氨基酸作为基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指出是“相互连接”。

活动:请一位同学到前台来,和我做同样的一种姿势伸展双臂,两腿并拢,让学通过今天课的内容进行联想,可以想到什么?问:我和这位同学连接起来时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再问:那么氨基酸在相互连接时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创设情景:观看flash动画(蛋白质的形成)

提问:

⑴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⑵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⑶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⑷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⑸二肽还能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总结: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大致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过渡:展示一些常见蛋白质的结构图片,指出这些蛋白质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并指蛋白质的种类有1010—1012可是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

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数量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呢?

活动:讲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

相互同学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

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原因。

评价并总结: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蛋白质能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

结课:在今天的这节课里,我们不仅获取蛋白质的基础知识,而且大家应该感受到蛋白质对生命的意义: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离开了蛋白质,这一切还存在吗?不过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承担者,可它们是生命活动“操纵者”吗?它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化合物呢?这个问题就留给下节课吧!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是科学史教育,是对众多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简介。但同时,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还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素材。因此,对本节教材的再加工和深度开发,可以为高三实验设计的教学奠定基础,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精神,突出了生物学科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

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到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懂得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主要针对分析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阐明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总体教学思路就是保质保量的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典型例题贯穿于本堂课中,以题促教,以教促学。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大纲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经典实验,从而认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及结论;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等。

(2)过程与方法: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

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光合作用原料、产物、场所、条件的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原理设计简单实验。

二、学情分析:

作为步入高中学堂快一个学期的高中学生,对生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授课时关注以下几点:

(1)他们在初中的生物学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也做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

(2)他们具备物质转变和能量变化等相关的化学知识。

(3)在前面的《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最后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4)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学生在学完“细胞”以及理解“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光合作用”学习,从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基础。

三、说教法

本堂课采取的导学案教学形式,提倡学生预习在先,教师教授在后,教师要少讲精讲。因此,体现设计好导学案下发至每位学生手中,针对本节内容提炼出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的能够消化的基础知识,结合重难点内容为主导思想的练习题的渗透,加深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掌控。

授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的氛围是最理想的,在教室的正确引导下能够轻松的完成本堂课教学内容,通过练习检验出学生掌握程度,遗漏或不能及时吸收的知识点及时补充,与下节课光和作用的过程链接是非常必要的,知识的联系时必要的。

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看、动嘴说,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课堂问题解决的习惯。所以本节课采用了“过程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要始终灌输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引导他们进行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如英格豪斯的实验)。

四、说学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其学会学习。结合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自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进行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教材,自主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归纳法

引导学生对相关素材进行观察、对比、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完善化。

3、讨论法

创设课堂论坛,使学生具有展示自我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在讨论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

教具准备

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

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

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48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