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古田军号》精彩影评及优秀观后感5篇(3)

华燕221164 分享 时间:

  电影《古田军号》精彩影评

  这是一把浸透鲜血与荣耀的军号。它那悲凉雄壮、深沉悠远的旋律,恰似晨钟暮鼓,警醒着我们……

  电影《古田军号》取材于1929年古田会议前后的一段历史,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艰难历程。编导在挑战面前,显示出高度的思想水平和艺术驾驭能力。

  首先是戏剧冲突的把握恰到好处。古田会议是中共党内、军内斗争的产物,是正确思想战胜错误思想、正确路线战胜错误路线的产物。这种斗争必然要反映到毛泽东、朱德、陈毅、刘安恭等领导人物当中。编导一方面不回避矛盾,大胆地揭示这种矛盾,另一方面又准确地把握这种斗争的“火候”。影片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这四位领导人的极为鲜明的个性:毛泽东原则性极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后退一步;朱德善气迎人,又有其倔强的一面;陈毅为人随和,但不失知错即纠的党性原则;刘安恭处事刻板、教条,却富于牺牲精神,可谓姚黄魏紫、各有千秋。但是他们的性格又有其一脉相通的共性,这就是对于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磊落襟怀。正是这种共性,使得他们即使发生再大的冲突也不会破坏纯洁的同志关系;正是这种共性,使得他们经过激烈的冲突后能够形成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新的基础上的紧密团结。这种矛盾冲突的把握,是历史逻辑、性格逻辑和艺术逻辑的统一。如果为了某种考虑而把他们的矛盾冲突人为地降低强度,则不足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果人为地夸大他们的矛盾冲突,则有可能产生某种消极的社会后果,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就是艺术分寸的绝妙所在。

  其次是自觉的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来自人民,又是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组织。没有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和的一切都无从谈起。编导匠心独运,在有限的艺术空间内尽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展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例如林裁缝的形象,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凭借孙维民的出色表演,极为生动地表现了闽西人民的政治诉求和精神风貌。

  再次是宏大叙事与艺术细节的完美结合。整部作品气势磅礴而不失于粗疏,精致典雅而不失于匠气,使人如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目,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鲁迅《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语)。比如毛泽东与刘安恭在红军领章设计的问题上曾发生分歧,但在刘安恭牺牲以后,毛泽东却主动选择了刘安恭生前选定的那种款式。看到这里,谁人不被毛泽东的宽阔胸怀和真挚的战友情义所深深感染呢?

  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备加艰难,越是容易懈怠,越是有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错误,越是需要慎终如始、日乾夕惕。《古田军号》的上映,为我们进行了一次提醒。

  《古田军号》:大胆突破,直面“朱毛”情感冲突

  1929年的古田,风雨飘摇中又充满了浓浓的味,一方面是因为建军不到两年的红军从井冈山辗转闽西,被各路反革命武装逼入绝境,陷入重围之中危机深重,另一方面,外患未解,又生内忧,毛泽东与朱德这对完成无数壮举的搭档,也在此时为革命的初衷,为党为军的原则问题而开始发生激烈争论。

  我们看过无数次伟人于历史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从未见他们如此真切的烟火之气——影片《古田军号》呈现的视角与以往抗战题材影片,有着鲜明的殊异,它以一位年龄弱小的小号手跟随“朱毛”这对搭档的脚步进入影片,将红四军到达闽西后鲜为人知的那段峥嵘岁月,演化为其亲眼目睹的一次次为理想为信仰的争吵辩论,从而去再现“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会议”之前那充满热血负重的激荡岁月。

  作为一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古田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5周年的献礼影片,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019年重点国庆献礼片,《古田军号》带着突破与勇气并存的强烈基调,一改伟人的脸谱化叙事,更加专注在情感的“斗争”中,它记录争执的矛盾所在,也凝望小号手还有老裁缝、造纸厂厂长、女学生等等感情质朴但内心火热的“小人物”,与伟人并肩同行的执着与深情,他们和伟人并行的脚步以及情感交融的日常生活,激发出人物更加真实更加动人的一面。目睹争吵,不回避不粉饰历史上我党内部曾经发生过的激烈争论与分歧,并目睹这争吵带来的巨大转折,这是创作上的技巧,更是创作中的莫大勇气。

  因而,“争吵”的语境,也让观众有拨开云雾见晴天之感,朱、毛两位拍桌子大吵的背后,并非完全是情绪的对抗,而是当时对理想的探索与执着,当时,路线出现了哪些问题,中的士兵又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都是需要厘清的重大问题,从特派员刘安恭的到来直至牺牲,无数次的争吵最终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所以,两人的争吵也像是与当下观众的一次讨论与激辩——并非娓娓道来的争吵,显然更让观众投入情感的去思考和分辨,所以,当他们最终坐在一条板凳上的时候,并非是情感上的和解,而是风雨同舟,找到了航行的崭新方向。

  也因此,《古田军号》成为一部回望初心的影片,穿过历史的血与风采,让视线抵达争吵背后,也让重大历史题材在此找到与年轻人同步的情感和语境,与“朱毛”一起,寻找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根本问题,确立方针,寻找到理想和信仰的“初心”所在。

8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