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范文

美婷0 分享 时间:

影片《法兰西的岁月》虽然没有优美如诗人陶醉其中的配乐,亦没有鲜明亮丽的画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一部能够给你答案的作品能够被称为好的作品,但称不上是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作品可能给不了你任何的答案,但却教给了你提问的方式。

看完这部电视剧,最直接的感受是:既羡又恨。羡慕的是,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维汉、李立三等共和国的先驱在青年时期就那么敢想敢为,以国家之兴衰为己任;恨的是,在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上成长起来的我们90后一代,却大多缺少了当年那种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国家职责感。当然,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是很多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平稳定的社会现状也可被划在原因之列——毕竟多难更容易兴邦。

当然,这些留法学生的国家职责感不仅仅来自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这部电视剧中,我不只看到国家危难的现状给这些留学生带来的改变,更看到了他们的自强、抗争和团结是新中国成立、巩固的原始动力。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青年邓小平与堂叔邓绍圣一齐参加留法资格考试,并所以结识了日后的同窗李火麟和耿照魂,在一些列戏剧性的经历后,四人均经过考试踏上了赴法留学的轮船。与此同时,远在天津的周恩来也拒绝了富贵娇妻的诱惑,并且虽因组织学生运动被捕,仍不改出国留学探寻救国之路的志向。没有对中国未来完美前景的执着追求的人,很难想象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定。

看到那里,或许我们不禁要问:“今日的我还会为着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去向和命运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吗?”回答“不是”吗?我们羞于启齿,谁人都不愿被人指责是温室里的花朵,烈士血染的国旗下成长起来的软骨头。回答“是”吗?我们又明显的感觉到底气不足,毕竟科学的讲,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然而我们与剧中老一辈革命家同为大学生,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何在?

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可是西方也有主张“民有、民治、民享”的林肯,也有开辟总统任期制的华盛顿,可见经济体制不是国家职责感有无的直接原因。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缺失?可是我们政治上有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主义等为主导的共产主义梦想;道德上有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梦想,近年来更是兴起“国学热”,从传统儒家文化中汲取营养,因而国家意识形态不仅仅不缺乏,并且很充实。那么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可是90后的你我形体特征上与老一辈革命家并无明显不一样;即使所处时代不一样,至少也同为大学生,智力状况也应当差距不大。那么缘何思想迥异?如果说思想的构成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生活环境,这个问题就又从主体倒了回去反观客体,从而陷入循环。

不是这个问题无解,而是这无解的问题恰是这部电视剧的意义所在。

换言之,这部电视剧带给我的,除了让我看到老革命家青年时代的崇高梦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也让我扪心责问同为青年大学生的自我与他们的差距所在,以及不断思考如何去缩

小这种差距乃至超越差距(我们都应有追求至善的梦想)。感受伟大的目的是为了超越伟大,即使不能超越我们能够追求平齐,就算连平齐都困难,至少要努力缩小与伟大的差距。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教给我的,更是老革命家的青年经历带给我的启示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电影《我的法兰西岁以月》生动记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16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历时5年的艰辛而辉煌的勤工检学和寻求救国之道,走上革命道路的真实故事。

满怀救国梦想的邓小平来到法国,即切身感受到西方工业的发达,又体验到广大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现实使年轻的邓小平理解了社会主义思想。5年的法兰西岁月,即是青年邓小平求学生存的人生阶,也是他九死不悔地探寻共产主义梦想的人生之旅和精神之旅。

看完电影后,我想着邓小平爷爷是多么努力,为中华之崛起,他奋斗着,他坚持着,他这不屈不挠的精神还不值的我们学习吗!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这部影片努力地再现邓小平在法国的成长之路,也尽力地传达着当时丰富而又感人的情怀。听邓老将以往的岁月缓缓道来,我们仿佛不再是广阔的时光之河对岸的旁观者。这部影片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去感受了一些我在此时此境所无法体会到的情感波动,听到一些仅有那时那地才会发出并觉震撼心神的呐喊,也让我有了一些并不新颖却更为真切的感悟。

影片的开头,16岁的少年听着父亲的敦敦教诲,尚且对之后坎坷的命途一无所知,在一切的开端,他能做的就是轻易地坚守住年少的无所畏惧和将眼前故土的一切深深烙印进心里,不论是那繁忙的人来人往的传统集市,还是父母转身暗自抹泪渐渐远去的背影,又或者是站在船上看到的那纤夫赤裸佝偻着的身躯,一切恋恋不舍的,一切悲哀而想极力改变的。而这一切,在之后的日子里,都会一次又一次地在需要之时化作缓慢却平稳浮出水面的礁石,让他在湍急而又凶险的人生河流中能够坚定方向和稳稳落脚。

惆怅的分别后是梦中的天堂,只是,这美梦有些短暂。短暂出场的刘厚带领着心中满是希冀的莘莘学子参观学校,他最终大喊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仅有先低头认输,有一天才能够昂首做人!”想必众学子听得也是心潮澎湃,在短暂的低头后,他们必定是祖国的救赎!然而之后他们终会明白,为昂首而受的苦绝不会那么简单。只能说命运弄人,学子为留学而远渡重洋,学习却仅5个月,剩下的便是漫长的苦苦挣扎的谋生之路。

邓希贤等人不得不应对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流浪谋生之中,他们渐渐看到了这个号称人间天堂的法国的另一面,与此同时,他们的意志和品格也面临着最严酷的考验。有的人对底线的坚守渐渐松懈,有的人不堪其苦彻底崩溃,也有的人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可幸这个年仅16岁的少年便是。

影片渐渐走向高潮,之后我印象最深的有四处。

其一是米歇尔和邓希贤比试扳手腕,邓希贤输掉之后不甘心地冲这个半聋的法国壮汉大喊:“我会长大的!”一个少年的力气输给一个当过兵的壮汉再正常可是,然而有多少人研究过后续呢,那一句长大的话之所以会造成冲击,大概是我们多数人输了之后便想着认输,对,输了就输了。我们不做多想,可是是因为我们其实没有那么想赢,没有那么不甘心。正是这一股韧劲打动了米歇尔,虽然此处让我觉得有些戏剧化,可是不也正是这一份坚忍不拔的独特品质在之后令周恩来等人对其另眼相看吗他把终会长大作为鼓舞自我的一种口号多次提起,时间缓缓前行,他也从少年步入了青年,然而,让我真正觉得他长大了的时候是他在提起要发宣言后立马拿出了提前拟好的宣言草案,身边的人拍拍他的肩,欣慰地说:“你长大了,变化太大了。”而他平静又无奈地答道:“这都是逼的。”我想,真正的长大就是懂得主动出击,未雨绸缪,能够作为一个成年人去独当一面。早在见识周恩来主持拒款大会拿出他提前拟好的宣言时,我就颇受震撼,这两人一致的作为仿佛暗暗预示着他们都将成为优秀的领袖。

其二是周恩来等众人为国为党献智献勇所散发的气场与气度。他们在集会中侃侃而谈,文思敏捷,言辞激烈,勇于反抗,同时他们又极具凝聚力,互帮互助,给华工讲课,传播先进思想,懂得团结群众。就好像他们将真理紧握在手中,同时也相信他们手中的必须是真理,在不明真理的大众中,他们势必要呕心沥血地把真理发扬光大,并用此挽救深陷泥泞中的国家。曙光已在黑暗中乍现,他们在追随光明的过程中自我也成了光明的一部分,轻而易举地就能让寻求救赎的人心潮澎湃!群众需要的就是这种人,他们必须有自我的修养,确保自我决定的正确,加上勇于承担、无畏身先士卒的凛然气度来号召众人跟随自我的脚步。邓希贤很庆幸自我在接触党的工作之初就遇上了他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崇拜他们,追赶着他们,也终成为了他们。去站上和他们一样的高度,去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想,这就是对自我信仰证明的最好方式。

其三就是邓希贤和邓邵圣分别时对他说:“邵圣叔,你是个好人,可光靠勤劳善良,救不了中国,你心里应当多装些大事才好。”不是因为想救国而苦于仅有勤劳善良,而是心中并没有装大事所以只能做到勤劳善良。心中装大事,说来轻巧,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偶尔听听新闻,明白一两件家国大事或者在别人聊天时多问几句,多发表一些自我一知半解的见解,凡此种.种就算是装了大事吗?许多人并未了解实情就急着加诸爱恨,自以为的爱国言行就真的是益国言行吗?装大事是对大事的主动关心,一为主动,而主动又暗含着深入之意,二为关心,关心必先细致了解,随即牵肠挂肚。看起来并不简单,然而任何国家都最为需要这种人,因为能做大事的首要前提便是能装大事。

其四是邓希贤告别法国,也就是法兰西岁月的终结,他在火车上深深地望着路旁已然苍老虚弱的米歇尔跛着腿艰难地拉着货物。邓希贤是远行人却也是目送者,他眼眸深深,目送着米歇尔,目送着这段时光里并肩作战的所有战友,目送着那里充满艰辛却又豪情满怀的时光,也目送着以往在一片水深火热中摸爬滚打的自我。这一幕仿佛和来时他站立在船上重叠,同样的别离,纤夫可悲的佝偻爬行和米歇尔艰难的弯腰跛行又是何其相似!可是他不再是从前那个单薄的少年了,他是已手握光明的成功盗火者!

“再见了,法兰西,总有一天,法兰西人民和政府会铺着红地毯,欢迎中国的友好使者,重访这个美丽的国家”在念白响起的同时播放着邓小平同志重访法兰西的历史画面,令人感慨万千,邓老用那一段漫长的岁月在此处种下了一个因,如今他最终如约来摘这个果。这是他和法兰西的故事,最终的最终,他只是用淡淡的语调怀念着当初的那些陪伴过他的人。怀念必定是淡淡的,因为太重的都深埋在心底,说不出口。



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我的法兰西岁月》电影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44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