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在一起》观后感范文5篇

文琼221147 分享 时间:

英雄,就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在一起》观后感范文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2020《在一起》观后感范文5篇

《在一起》观后感1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疫情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疫情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型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疫情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在一起》观后感2

“白大褂,白大褂在哪里?快救救她……”日前,一位年迈的新冠疫情重症患者被紧急送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听到呼救后,医务人员赶紧跑过去,迅速把病人推进病房开始抢救。几个小时后,老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

金银潭医院南四病区主任余亭告诉记者,现在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已有不少患者好转出院。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大部分病人都能顺利挺过去。全国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减轻了当地压力,收治率和治愈率正在提高,病亡率在下降,他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看着一位位患者战胜病魔,带着笑容离开医院,我们感觉最难的时刻正在过去,真正的春天即将来临。”余亭说。

“是你们救了我的命,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前些天,一位82岁的重症患者在金银潭医院经过14天的救治,好转出院了。出院那天,老人激动地拉着主治医师的手说:“是你们救了我的命,我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回来了,谢谢你们。金银潭必胜,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对于这些积极的变化,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深有同感。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武汉肺科医院共收治约400个重症病人,已有224个病人出院,病房里一些病人的病情也在逐渐好转。“据我观察,现在的门诊量明显少了,而且新增的病人也少了,我们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效果很明显。”杜荣辉说。

2月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带领的医疗队来到武汉,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始救治重症患者。康焰介绍,这段时间,他们收治的病人中有的是高龄患者,有的抑郁、悲观,经过他们精心救治及心理疏导之后,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有了很大改善。

要阻止轻症变成重症或危重症

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也要清醒看到,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杜荣辉认为,阻止轻症病人变成重症病人,阻止重症病人变成危重症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病人刚进医院时往往缺氧很严重,我们一般会对其进行氧疗。”杜荣辉说,病人用了呼吸支持、氧疗以后,其血氧饱和度可能会达到93%,正常人基本上是98%左右,但当病人要进行喝水、上厕所,或者洗发、洗脸等行为时,他的血氧饱和度可能就会掉到70%或80%,如果时间稍长,就会影响他的心脏、肝脏、肺等器官,导致病情恶化。而这些问题会很容易被忽略。

杜荣辉提醒,对病人要勤于观察,做好护理工作,尽量要求病人最好是“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因一些不必要的动作而导致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同时,要让“床等人”,不能“人等床”。要抓好落实,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收治患者,把疑似病人送至隔离点,把轻症病人送到方舱医院,把重症和危重症病人送到定点医院,避免病人因到处寻找床位、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加重病情。

“对病人的评估要提前,在病人处于轻症的时候,就要筛查出那些可能发展为重症的患者,并进行提前干预。”康焰表示,目前没有一种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病毒最终被消灭,依靠的是人体的自我免疫力。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机体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功能尤为重要。对病人进行呼吸支持、循环功能支持等,目的就是保证机体能够正常工作,保证病人的免疫功能稳定,从而让病人能够渡过危机。

“我们是白衣战士,要冲在最前线”

“我和你妈妈都不需要你担心,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你不能倒下啊,要搞好工作啊……”每次打电话,余亭的父亲总会这样反复叮嘱他。

从去年12月29日到现在,余亭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平均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休息过一天、没回过家。由于长时间绷着弦,随时准备收治病人,余亭显得有些疲惫,他说:“有时候自己在回答一些问题时会反应不过来。”他的妻子是金银潭医院的一名护士,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夫妻二人除了在电梯里偶遇时会当面说几句话外,平时基本都是靠电话或视频来沟通。

其实,像余亭一样,大量医务人员都在承受着压力。“病房里的床位住得满满当当,每个病人我们都会耐心救治。”余亭说,他们每天要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出来时经常会全身湿透。有的医生护士住在值班室,有的住在附近酒店,以便在有紧急任务时能迅速集结。这段时间,余亭经常会给病区里的医生护士们加油鼓劲:“我们身体上都很疲惫,但是心理上一定不能‘累’,心理防线一定不能‘垮’。”

“我们是白衣战士,要冲在最前线。”杜荣辉告诉记者,她从1月3日开始就一直在肺科医院里救治病人,没有休息过,现在是战“疫”状态,医护人员就算疲惫也会始终坚守岗位。“国家调动一切力量,全民参与,让我们很感动,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的。”她说。

《在一起》观后感3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让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踏上了战斗之路,他们中间涌现出了很多战疫英雄。我今天介绍的这位英雄,他叫张定宇,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

张定宇伯伯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医生了,每次当疫情和灾情出现的时候总是会有他的身影。1997年11月,张伯伯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就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而在2020年初的这个冬天,他又作为院长,带领着武汉金银潭医院坚守着抗击疫情的阵地。

同事们都说他“雷厉风行”,因为他性子急、嗓门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在疫情中“逆行”的29天里,张伯伯往往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接无数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就在他日夜扑在一线,为重症患者抢出生命通道时,他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但这样一位施恩于人、充满大爱的白衣卫士,却总把“感恩”二字挂在嘴边。他感恩于解放军援鄂医疗队的分担,让他可以在凌晨1点就能躺下休息,之前有时候得扛到三、四点才能睡。他感恩于医护人员对他妻子的治疗,让她能够痊愈出院。他感恩于祖国,在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时,是整个中国在他们身后提供着有力的支撑。

金银潭医院,是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众人皆知的标志性地点。因为这是战斗最先打响的地方,也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

张定宇伯伯,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金银潭医院,却在一个月以后才认识他。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乐观面对,不怨天尤人,还更加努力地去帮助每一个可能挽救的生命。

张伯伯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可他是无数个患者、同事眼中的英雄。他更是我心目中独一无二的英雄,我希望我也能成为像他一样的人:有能力,有担当,待人真诚,懂得感恩。

《在一起》观后感4

重症患者家属写给医护——“危难显大爱,风雨见真情”

“危难显大爱,风雨见真情,正是你们的真情关爱与无私付出,给了患者希望与勇气。作为一名新冠疫情感染病人的家属,我怀着感谢之情、感恩的心向你们深深地鞠上一躬!说声:谢谢!”

——患者家属张红燕

1月10日,患者陶先生因发烧住进了协和东西湖医院感染科,住院3天后,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院方决定紧急转入ICU病房。

1月14日,武汉风雨交加,从传染科转移到重症监护室只有短短600米,但患者因呼吸困难、挣扎躁动,行进困难。科室主任袁海涛不得不用力按着他,雨水混杂着汗水流进了他的护目镜,打湿了他的防护服,第二天,袁海涛开始发烧,被确诊为新冠疫情,此后的20多天里,尽管自己病情加重呼吸困难,袁海涛仍不忘跟患者的主治医生保持电话沟通、远程看病。“他说不出话了就用手机打字,研究我老公的病情治疗方案。”张红燕回忆。

在昏迷的20多天里,陶先生因合并了罕见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需要使用比较稀缺的抗生素,当时医院没有,市面上也买不到,副院长周静便想尽一切办法调药,又组织3次专家会诊,诊疗药物多管齐下,患者终于苏醒。

最近几天,陶先生开始日渐康复,照护他的护士长和护士们又给他擦洗、剪头、刮胡须。“她们把自己喝的牛奶让给我老公,甚至下班回家亲手熬米汤送给他喝。”张红燕说,是医护们的无私真情,才让她和家人能重新团聚。

《在一起》观后感5

2020年注定是令人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在新年的伊始,新冠疫情像龙卷风一样,乘着中国春运的快捷列车席卷全国,在这场大危机面前,中国人民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奉献精神。

当每个人都在灾难下寻找避风港时,有那么一群人,不负白衣天使之称,逆风而行,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春节,放弃安逸舒适的假期,冲在最危险的疫情第一线,与病魔抗争。护士董佳慧是疫区的一名普通护士,本来准备在正月十六举行婚礼。可是,她为了救治病人,坚定地脱掉了婚纱,穿上了防护服,和感染科的同事们一起坚守。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女医生护士为节省时间剪掉自己多年的长发,医护人员们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脸上被口罩压出红肿的印记,虽以不见当初俏丽的脸庞,却是我们心中对美的最佳定义。

除了时刻坚守在抗疫第一战的医生护士们,还有许许多多普通的人在各种一线保证我们的生活,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战役英雄。最近人们都宅在家里,除了朝夕相对的家人,最熟悉的人大概就是外卖小哥了,他们风雨无阻,在这段危险的时期里,成为我们每个人与外界连接的重要纽带。还有很多的志愿者,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严格的对进出小区的人进行体温检测,大大减少了疫情的传播。

战役英雄们以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安全的城墙,我们在城墙里被温暖包围,不会被城墙外的恐惧打倒,现在正是春夏之交,望向蓝天,阳光越发的明朗,而疫情也马上会像乌云一样被阳光驱散。


2020《在一起》观后感范文5篇相关文章:

2020时代报告剧《在一起》观后感范文

2020时代报告剧《在一起》观后感

《在一起》观后感心得作文5篇

《在一起》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0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观后感

2020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观后感

2020感动中国人物张富清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精选

时代报告剧《在一起》观后感心得5篇

2020《战疫故事》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春节联欢晚会2020观后感

37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