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工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 陆丰市政府工作报告

陆丰市政府工作报告

小邱1147 分享 时间:

陆丰,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东南部碣石湾畔,北与陆河县、普宁市交界;东与惠来县接壤;西与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为邻,南濒南海,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陆丰市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陆丰市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向西融珠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的五年,是成功应对各种挑战,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454.5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75亿元,年均增长11.2%;人均生产总值从15487元增加到25217元,年均增长10.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0616元和11290元,年均增长11.7%和1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9%,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74.8亿元、50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3%。

——五年来,我们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17.1:44.6:38.3调整为15.6:45.6:38.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2%,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36.8%。华润海丰电厂1、2号机组和红海湾电厂3、4号机组建成投产,陆丰甲湖湾电厂开工建设,陆丰核电建设进展顺利,信利电子集团做大做强。大力培育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增长点,接待过夜游客近3千万人次,与阿里巴巴、深圳电商协会等大型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海亮、三禾、协兴等现代农业产业项目顺利落地,陆河县被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称号。“1+4+2”产业园区格局初步形成,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0.7亿元,征地4.38万亩,深汕特别合作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红草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红海湾被授予省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海丰、陆丰、陆河3个产业园纳入省级产业园区管理。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引进投资项目293个,实际利用外资10.65亿美元,中广核、华润、宝丽华、腾讯等一批项目落户。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2.3%,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分别增长28.7%和30.9%。

——五年来,我们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消和调整287项行政审批事项,编制政府权责清单,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建成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1091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网上办理。完成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达11.7万户。汕尾农商行完成改制,高峰科特在“新三板”挂牌。完成镇级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向西融珠战略全面实施,加入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与珠三角交通、产业等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红海湾港区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开放通关条件得到改善。

——五年来,我们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着力提高城乡宜居水平。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率达55%。厦深铁路正式通车,新建改建公路1283公里,全市行政村100%实现公路硬底化。汕尾新区规划获省批准,9.3亿元省振兴发展股权基金落户并发挥效益,中央商务区、汕尾红草高新技术园区、金町湾滨海旅游度假区三个起步区加快推进,完成工业大道东段、新湖大道南段、金湖路西段等市政路网建设。投入24亿元完成“十二五”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和民生水利建设任务。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建成镇垃圾转运站50个、自然村垃圾收集点3321个,创建省卫生村142个,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3%。创建了一批省宜居示范镇、示范村和宜居社区。

——五年来,我们坚守生态和维稳底线,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主要污染物完成省下达的减排任务。超额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人工造林95万多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413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4.88%,成功创建“广东省园林城市”。深入推进平安汕尾建设,开展“雷霆扫毒”系列行动,清剿涉毒严重的陆丰市博社村,扭转陆丰禁毒工作被动局面。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妥善处置陆丰乌坎事件。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妥善应对“天兔”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没有发生重大的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海防打私、应急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加快民生事业建设,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投入民生事业431.7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1.31%。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五大险种参保人数达552万人次。完成保障性住房8389套(户)、棚户区改造1587户。教育创强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化取得突破,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公办中小学课室多媒体电教平台全覆盖,学前教育入园率提高28.6个百分点,新增高中学位2.5万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直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覆盖。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汕尾渔歌等9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陆丰皮影戏摘取我市首个国际艺术奖,陆丰滚地金龙喜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基层文化馆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面完成两轮“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任务,帮扶413个贫困村、33501户贫困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850户和“两不具备”村庄1729户搬迁安置。

此外,统计、审计、国防、防震、台务、港澳、老龄、残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修志、妇女儿童、工会、青年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作为努力方向,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主动自觉接受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0件,政协提案399件。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改进和加强行政复议,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整治政务环境,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过去的2015年,我们坚持内塑形象、外引资源,心无旁骛向西融珠发展,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亿元,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256.03亿元,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82亿元,下降41.9%(剔除消除虚增空转因素,比上年略有增长),非税收入比重大幅下降为35.8%;固定资产投资585.2亿元,增长16.8%;1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9.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6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8.57亿元。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与深圳联合举办4次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145个。引进产值超过2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其中陆河新能源电动大巴项目动工建设,将于今年上半年投产。翔宇无人机、裸眼3D液晶显示模组、伟泰实业、龙兴机械等32个项目动工建设,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信利TFT5代线和著名服装品牌肯迪文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市。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速。开展“查看比学”活动,压实征地责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全市园区完成征地1.95万亩。加强园区规划建设统筹,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及排污等配套建设,出台入园产业投入、产出、用地等指导意见,明确落户企业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2.0,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推动园区产业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入园投产企业5家,新落地工业项目33个,新动工工业项目24个。深汕特别合作区以PPP模式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整体开发建设,其中小漠国际物流港PPP项目一期开发土地8.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潮惠高速陆河段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目标。广汕铁路汕尾段、深汕高速汕尾段改扩建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总投资45.52亿元、通往陆丰海丰的珠东快速全面启动。市民期盼已久的红海西路拆迁建设拉开序幕。总投资6.7亿元的工业大道西和东城路即将动工建设。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文德路、成业路等市区7条“断头路”打破常规、简化审批,全面动工建设。金町湾滨海旅游度假区保利一期工程封顶,火车站站前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市区交通信号控制和标识系统信息化完成改造,7.2公里环湖路实现亮化。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运营,日处理垃圾700吨,有效解决市区和中心县城垃圾处理问题。0-50公里纯电动绿色公交全覆盖工作全面启动,在市区、海丰县、陆丰市碣石镇、红海湾开发区、华侨管理区共投放210辆纯电动公交车,打造汕尾“绿色公交”名片。海丰县生态科技城、大湖镇和陆河县水唇镇列入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解放思想,积极寻求投融资新突破,争取省的政府债券资金15亿元,与国开行、农发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推进PPP融资工作,4个项目列入省PPP推介项目库。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发布依法严厉查处违法建设的通告,采取断然措施,在市区查处违法建设68宗,拆除违章搭建2100多处,清理占道经营6000多处,拆除金湖路侵占绿化带违法建筑,市区违建行为得到遏制,各县(市、区)加大违建查处力度。大规模持续集中清理城乡垃圾,落实“门前三包”,查处乱丢、乱堆放垃圾不文明行为,开展“垃圾不落地、汕尾更美丽”等宣传活动,卫生环境为之一新。大力开展政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对标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大力推进10项政务整治,设立“政务整治、正风肃纪”曝光台,开展政务整治、正风肃纪公开承诺活动,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据省情调研中心第三方评价,我市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跃居全省中游。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厉禁毒禁枪,破获毒品案件813宗,缴获毒品2718.4千克,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959名;破获涉枪案件98宗,缴获枪支173支,抓获涉枪犯罪嫌疑人119人。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积案,进京非正常上访和到省、市集体访人次分别下降43.8%、58.6%、83.8%。采取坚决措施,成功处置陆丰上林村、红海湾东二村滋事事件。民生事业不断改善。创建32个广东省教育强镇,陆河县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县”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验收。完成医院基本药品制度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深化与中信集团合作,创新市直公立医院管理与运营机制,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出台建设领域工人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构建化解劳资纠纷长效机制。空气质量指数全省第一,气象预报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完成第二轮扶贫“双到”工作任务,16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79万元提高到8.43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493元提高到9150元,全市9791户贫困户、46229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下决心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大幅提高市城区、红海湾开发区和华侨管理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包括离退休)工资待遇,调整后人均每月增加1028元,增幅35%。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和去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汕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厚植发展新优势;必须坚持心无旁骛向西融珠发展,主动全面对接深圳对口帮扶,积极融入深莞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开拓发展新视野;必须紧紧扭住“三大抓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出抓好实体经济,夯实发展基础;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持续加强基层治理,全力构建大平安体系,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富民为先、民生为重,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必须发扬海陆丰人民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充分调动全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临不少挑战。一是经济欠发达、发展不足仍是最突出的矛盾,经济总量偏小,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人均GDP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快,财税形势严峻,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目标压力大。二是产业集聚水平低,规上企业少,园区建设慢,结构调整任务重,创新能力不足,R&D比重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储备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仍然突出,加快振兴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尚未形成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三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城镇化率偏低,城市扩容提质和新农村建设推进较慢,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违法建设仍需大力整治。四是民生事业、扶贫开发等短板亟须补齐,贫困人口较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教育发展滞后,三甲医院、文化馆、博物馆等还是空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能力较弱,市区自来水供水管网老化。五是社会治理水平较低,治安压力大,陆丰“毒帽”仍未摘除,禁毒形势仍然严峻,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矛盾纠纷频发,计生、殡改问题突出;基层基础工作薄弱,镇(街)、村(社)经费不足,办公场所简陋,管理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六是政务环境需要进一步整治,慢作为、不作为、庸懒散奢、“吃拿卡要拖”、“中梗阻”现象仍然存在,干部的发展意识淡薄,抓工作的拼劲和狠劲不足。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

“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纵观国内外形势,我市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把协调发展提到新的高度,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性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补齐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扶贫开发“三大短板”,安排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要求汕尾“心无旁骛向西发展,主动全面融入珠三角”,为汕尾发展找到了新出路。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主动提出实施东进发展战略,打造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大力推进深圳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一体化,为汕尾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汕尾处于珠三角外溢发展的第一圈层,随着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广汕铁路、潮惠高速、兴汕高速相继开工建设,汕尾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土地丰富的空间优势和集山海河湖于一体的资源优势更加凸显,汕尾发展的时机已经来临。同时,我市将享受革命老区政策扶持,进一步助推汕尾发展。建市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政务环境、社会环境、城乡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形象重塑措施的大力实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信利TFT5代线、陆丰核电、甲湖湾电厂等一批引领性项目的加快推进,汕尾发展的新态势正逐渐形成。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凝聚全市人民求发展、盼富裕、奔小康的合力,激发百万乡贤投资家乡的热情,汕尾振兴发展、跨越发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看到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阶段,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等挑战,更要有敏锐的机遇意识,着眼全局找准定位,以新思维拓展新局面,以新作为推进新发展,努力推动汕尾向西发展、融珠发展、振兴发展、为民发展,实现中高速增长,中高端均衡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改革创新,坚定向西融珠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着力推进脱贫、教育、医疗卫生“三大攻坚”,着力推进政务环境、社会环境、城乡环境“三大环境整治”,坚决守住环保和稳定两条底线,迈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一个达到、五个明显”。“一个达到”就是达到全面小康水平,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明显”就是融入珠三角进程明显加快、区域创新活力明显增强、现代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明显优化、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全面融珠,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开创具有汕尾特色的创新发展格局;坚持统筹协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和整体性;坚持绿色低碳,提高永续发展能力;坚持公平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到“九个着力”:

——着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今后五年,我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400亿元,经济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入中高端,质量效益提升幅度高于粤东西北地区。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相互协调,加快引进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成本竞争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转变,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形成需求侧与供给侧相互平衡、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新局面。守住生态底线发展,避免急功近利、饥不择食,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上马。

——着力实施向西融珠战略,增强发展定力。坚定向西融珠发展,坚持把汕尾发展放在全省、珠三角大局中去谋划运作,着眼全局找准定位,积极推动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建设,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龙头带动,以交通、产业、生活等一体化为抓手,全面融入深莞惠,融入珠三角,进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一带一路”,把汕尾这盘棋走活,实现振兴发展。

——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完善城际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广汕铁路尽早建成通车,力争开工建设龙川至汕尾铁路、汕尾至漳州铁路,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延伸至汕尾。推进潮惠高速汕尾段、兴汕高速汕尾段建成通车,完成深汕高速深圳至汕尾段拓宽工程,争取河源至汕尾高速纳入省的规划并开工建设,规划建设珠东快速通道。推进中心城区市政交通建设,改造拓宽沿海公路,加快汕尾大道、工业大道西、外环快速路、海滨大道改造等建设,打通红海西路及市区断头路,提高路网密度。优化港口布局,重点推进汕尾新港、小漠港、湖东港等建设。筹划推进汕尾机场建设。

——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红草、海丰、陆丰、陆河产业园扩能增效,力争到2020年4个园区产值均达200亿元以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推进珠宝首饰、服装、建筑装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推动旅游创新发展,创新“旅游+”业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引领型创新企业,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互联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各类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与互联网开放平台联动协作。

——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提高城市品位。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优化城乡全域空间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汕尾新区为重要支撑,以陆丰、海丰和陆河为重点组团,打造“一核两区三组团”。加快城乡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着力深化改革,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职能配置,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经济领域重点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推动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利用外资和企业境外投资水平。

——着力推进脱贫攻坚,补齐民生短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善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机制,落实帮扶项目,提升帮扶工作实效。推进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名镇名村和幸福村居建设,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建设,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健全社会福利慈善机制。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确保2020年建成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加快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土地分区管控利用。推进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建设山林生态屏障,保护滨海生态资源。加快绿道网络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壤、大气污染防治。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消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推进依法治市,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大力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专项整治。加大对涉毒、涉枪、涉黑恶、涉“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防范力度,努力创造群众满意的平安环境。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制度建设,减少群体性事件。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10%;人均GDP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9.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规律特征,认真学习研究新常态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尤其要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扩大有效供给。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统筹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开辟发展新路径,厚植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动能,开创发展新局面。要加快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基础、保基本、补短板、促平衡,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真正惠及全市人民。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扩大有效投资。千方百计解决好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土地需求等问题,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产业、民生等项目的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形成对GDP的有效支撑。今年市重点项目投资拟增长24.9%,重点加快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信利TFT5代线、陆丰核电、陆丰甲湖湾电厂建设,大力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和配套完善的公共设施网络,加快河流治理,扎实抓好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新的投资增长点。

——扩大消费需求。实施适度的需求侧管理政策,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着力稳住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促进旅游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信息消费,促进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深入实施电子商务和快递下乡工程,拓展农村消费。

——稳定出口增长。利用好国家和省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做好出口企业的服务,支持企业抢抓订单、开拓市场,全面推广出口退税网上申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步伐。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央、省的部署要求,妥善推进“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开展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出台降低企业成本相关政策,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加快实现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综合施策,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帮助企业解决在用地、投资审批、市场开发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质量强市工作,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产品、服务、工程质量,增加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推动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中高端发展

——加快建立产业新体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信利光电等为龙头,强化产业链招商,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引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服务业,推进集购物、休闲、餐饮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商贸区建设,加快南储汕尾海洋食品冷链物流、华侨区粤东古建筑材料市场等项目进度。创新“旅游+”业态,推进红海湾、品清湖、红宫红场、莲花山、玄武山、金厢滩、陆河梅园等重点景区建设。争取省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和节能改造,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推动可塘彩宝、梅陇金银首饰、公平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开展新一轮大招商行动,力争全年引进100个产业项目。改革优化招商机制,建立由市商务局、十大专业招商分局、各县(市、区)组成的招商队伍,设立广州、深圳等招商中心,开展专业化招商。明确“一把手”招商责任,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高规格、敲门式点对点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产业招商、代理招商、乡贤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实效。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改善政务服务环境,紧紧围绕胡春华书记要求深圳市和各帮扶区引进大项目落户汕尾的指示,主动上门跟踪对接,争取尽快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

——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推动“1+4+2”园区产业聚集、特色发展,力争实现全市产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开展园区征地攻坚战,推进土规向园区倾斜,压实征地责任,确保全市园区完成征地1万亩以上。大干快上狠抓项目落地,力促未开工项目加快开工、在建项目加快推进、竣工项目加快达产,重点推进比德能源二期、锂电池隔膜、幸福里LED晶片、伟泰实业、安星建材、路华电子、宝民汽车电子、恒美珍珠等项目建设,力争推动39个工业项目入园动工建设,其中竣工投产13个以上。完善园区配套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制定园区产业扶持政策,赋予必要经济管理权限,实现园区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结。坚持入园产业投入、产出、用地等刚性约束标准,使引进的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考验。突出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加强与深圳一体化对接,健全合作体制机制,完善发展规划体系,争取合作区纳入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延伸范畴,加大合作区征地拆迁与项目引进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征地10平方公里,新引进动工项目50个,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创新驱动。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带动,着力引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培育创新型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实现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比亚迪研究院、电力产业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等建设,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家、各类创新服务平台4家,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创新创业中心或众创空间2家,推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转化。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计划。完善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实现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增长20%的目标。健全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实施人才计划,推进“博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人才驿站”等建设。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接落实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实施细则,解决准入限制、项目审批等制度性障碍。加快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带动创新型小微企业集群发展。落实信贷风险补偿金、融资政策性担保等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推动企业上市。

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打造珠江东岸滨海新城

——大力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坚持高品位规划,立足深莞惠“3+2”大都市圈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对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找准城市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多规合一”,抓好红海湾国际休闲旅游基地规划、各县(市、区)规划以及各中心县城、重点镇规划等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综合效用,使汕尾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规划指引下使用,城市在规划的引领下有序建设。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抓好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新区两大引擎和战略平台开发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要主动承接深圳部分城市功能疏解,加快由盐田港主导的小漠港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切实做好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加快汕尾新区3大起步区和3个重点片区建设。推进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引进落地一批项目,充分发挥振兴基金的使用效能和杠杆作用,加快土地整备及站前路等配套建设,抓好环品清湖路景观绿化带升级工程。推进金町湾滨海旅游度假区二期项目动工建设。抓好红海湾国际休闲旅游基地、马宫特大中心渔港、鲘门特色休闲区等3个重点片区的规划和土地整备。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光纤入户、4G基站规模化建设、免费wifi覆盖公共区域。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政务、教育、医疗卫生、物流等重要领域融合发展,推进智慧城管、智慧环卫、“护林e通”等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打造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更新,加快“三旧”和棚户区改造。完善市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增加城市公厕数量,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加快土地征收、储备、开发,妥善处理好留成地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放开市区、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交通建设大会战,全年计划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75亿元,推动广汕铁路加快开工建设,确保潮惠高速汕尾段建成通车,加快兴汕高速建设,推进深汕高速汕尾段改扩建,抓好陆丰甲港公路惠来段、324国道陆丰穿城路段、335省道河口至新田路段、海丰县城至梅陇路段等一批城际道路建设。开通厦深铁路深圳至汕尾城际捷运,开展珠东快速通道、红海湾至市城区品清湖沿海观光路前期工作,规划建设汕尾市客运枢纽中心。推进红海西路、工业大道西、金湖路东段、东城路、金鹏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升级改造三马路、文明路南段等老城区道路,完成市区“断头路”贯通工程,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城际快充站及市(县、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开展市区违章建筑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建设,清理占道经营,拆除乱搭乱建,确保市区违法建筑“零增量”。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坚决取缔无牌无证三轮车、摩托车,坚决治理车辆乱停乱放,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开展城乡卫生环境整治,加强主要街区、道路、背街小巷和农村环境整治,打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聚焦解决束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投资经营、便民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着力增强放权的协同性、监管的有效性、服务的便利性。严格实行各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负面清单全覆盖。拓展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大力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管理模式,整合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双告知”,深化“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实行更多证照合一。深化市公路、交通系统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盐务局、港务局等政企分离,完成华侨管理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财税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逐步推行项目库管理。加大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减少财政资金沉淀积压。落实营改增扩围等税改政策,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加快投融资改革。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和融资,抓紧制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具体办法,加快组建交通、城投等新的投融资平台。推出一批PPP项目,建立PPP项目备选库,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继续争取扩大政府债券和专项基金额度,强化与国开行、农发行融资对接,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努力争取更多低成本政策性贷款。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制定出台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市港澳船务公司等国企改革,积极推动市道路运输企业等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对于低效无效资产、不具备竞争优势及处于产业低端环节的资产,利用各种方式加快退出,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建立出资人管理事项清单制度,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认真贯彻“一带一路”战略,务实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经贸往来,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省驻外经贸机构的沟通协作,依托行业协会、外出乡贤,拓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直接经贸合作渠道,争取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继续加快与珠三角地区的对接融入,加强与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区的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和经贸联系,深化与港澳台经贸交流合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实施省复制推广的自贸区“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等改革事项,推进贸易便利化。

五、加强“三农”工作,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加快海丰县省级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各县(市、区)建设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支持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引导促进海亮、三禾、协兴、重信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12万亩。启动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构建冷链物流体系,依托“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农村电商,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经济,建设省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加快发展海产品养殖、深加工,建设海产品物流中心,打造“南国渔都”品牌。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施农村通宽带工程,推广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农村应用。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常态化运营,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推进陆河螺溪、海丰莲花、陆丰大安西南3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建设。实施陆丰龙潭水库至陆城引水工程、海丰龙津河治理工程、公平灌区节水加固改造工程、市区供水节水改造工程。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决打击非法买卖集体土地,坚决查处在集体承包土地上进行违法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建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县、镇、村三级互联互通。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村村通”试点范围,推进供销社、农垦、国有林场改革。

六、补齐社会事业发展短板,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对省核准的4.7万户相对贫困户、14.5万相对贫困人口开展建档立卡、动态管理、重点帮扶。加强与深圳全面对口帮扶和新一轮扶贫“双到”规划的对接,统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帮扶平台,增强协同发展动力。充分利用国家、省革命老区扶持政策,争取扶持政策落地。

——全力打好教育攻坚战。推动教育率先实现跨越发展。扎实推进教育创强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化工作,确保通过教育强市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启动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大力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建设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撤并“空壳学校”“麻雀学校”,力争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采取坚决措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流失,确保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5%以下。推动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办好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和汕尾电大。加快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实施“百名研究生引进计划”和“千名教师本科学历提升计划”,把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政策实施对象扩大到公办普通高中和公办幼儿园。

——全力打好医疗卫生攻坚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卫生强市达标创建工作。实施医疗卫生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力争全市创建1-2家“三甲”医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县域内住院率。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完善“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达标年”活动,加快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实施两孩政策。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建立覆盖城乡、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动工建设中国(汕尾)民间文化艺术馆(博物馆、文化馆),力争数字图书馆上半年对外开放使用,推进“四戏一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建设。举办彭湃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把“马思聪杯”小提琴邀请赛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性、高端性音乐赛事,办好第五届文化惠民活动周。充分利用深圳对口帮扶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进优秀文化企业落户汕尾,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5万人。探索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险制度,推进城乡社保制度衔接。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和均衡水平,优化大病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90%以上城市社区,居家和日间照料服务覆盖60%以上农村社区。

——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力争获得“广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加快群众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争市民体育广场建成投入使用,积极备战2018年省运会。推行惠民殡葬,落实城乡居民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政策,大力推进镇级公益性公墓、骨灰楼等设施建设。加快残疾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

同时,注重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七、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打造生态文明新家园

——强化节能减排降碳。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加强高能耗行业管控,开展电机能效提升工作,大力推动节能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继续抓好机动车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的淘汰“黄标车”任务。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全市0-50公里公交化,投放运营比亚迪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600辆,打造新能源绿色公交城市。深入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

——大力推进污染治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控制PM2.5、PM10浓度,确保空气质量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加快新一轮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7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环保信息化和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加快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项目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狠抓市域河流和城市内河涌污染治理,突出加强公平水库(含干渠)、螺河水资源保护。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实施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坚守林业生态红线,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加快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坚决遏制森林火灾。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海湾规划建设,加强品清湖综合整治,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推进红海湾申报创建国家级海洋公园及汕尾海洋观测站建设。加强海岛资源的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加快龟龄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小岛(屿仔岛)和遮浪岩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陆河县水唇镇、海丰县大湖镇省美丽小镇试点建设。

八、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环境整治。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推进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打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开展禁毒攻坚战,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以陆丰地区为重点,狠抓精准打击、常态化清查、不间断追捕、铁桶式堵源截流、广覆盖社区戒毒(康复)、全方位宣传引导等工作,全面提升打击管控水平,全力扭转毒情严峻形势,确保陆丰如期摘除“毒帽”。继续强势推进打击涉枪犯罪专项工作,全面遏制涉枪犯罪发案。坚持源头治理、关口前移,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包案机制,深入开展信访和社会矛盾纠纷积案化解行动,妥善处理好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市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厅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实施“七五”普法,推进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大基层治理投入,向每个县(市、区)公安局增拨经费50-150万元,向每个镇(街道)增拨经费100万元,向陆丰30个禁毒重点村拨付经费各50万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抓好重点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维护市场生产经营秩序。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努力创建全国和全省双拥模范城(县)。认真做好人防、打私、气象、台务、港澳、外事侨务、档案修志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更大作用。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认真落实其各项决议、决定并定期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践行依法、守法、执法之风,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进政府及其部门职责法定化,切实做到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积极配合市人大推进地区立法工作。二是加强政务整治。坚持不懈地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度化,自觉树立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大局意识。持续抓好正风肃纪专项整治,全面查处和坚决曝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吃拿卡要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决打掉权力寻租空间,坚决惩处各类腐败行为,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服务效能。全面对标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推进“政务立规、标准立新、工作提速、落实提效”,用求新的思路想问题、谋发展,努力推动事关全局重点工作的落实。三是提高政府执行力。以提高执行力为主题,以实绩论英雄,严格绩效考核,兑现奖罚,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振兴发展的使命意识、敢抓敢管的担当意识、团结共事的合作意识、真抓实干的执行意识,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督促责任落实到位。四是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监察、司法、审计等联动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大力加强政府系统干部廉政教育,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和绩效管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权力运行的公开度、透明度,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汕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人民的新期盼,我们深感愿景美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陆丰市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我市经济发展受外部冲击最大、困难最多、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陆丰在危机中求进、在困境中奋起、在拼搏中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在汕尾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围绕“增强信心、弘扬正气、铁腕治乱、推动发展”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预期目标,幸福陆丰建设取得新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14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增长11%;工业总产值401.96亿元,增长2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63.29亿元,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5亿元,增长16%,本级税收收入6.88亿元,其中地税6.38亿元,国税4935万元;外贸出口总额1.44亿美元,增长1.5%;外贸进口总额1.47亿美元,增长3.84%。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产比例由23.1∶44∶32.9调整为21.4∶46.8∶31.8。第三产业持续向好,总产值达到69.82亿元,增长6%。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碣石圣诞品、甲子五金家具等传统产业总产值增长9%。工业化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7.36亿元,增长32.4%,工业用电量2.99亿千瓦时,增长19.35%。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8.02亿元,增长12.09%,各项贷款余额48.23亿元,增长13.3%,存贷比提高1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年初确定36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22个,竣工2个,完成投资61.63亿元。其中,陆丰核电完成投资42.89亿元,完成可研报告评审、公众沟通、选址和建造阶段环评报告等工作,正按计划推进“浇注第一罐混凝土”;甲湖湾火电完成投资6.08亿元,获得省发改委核准,环评报告书获得环保部批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华润大埔风电完成投资2.7亿元,完成33台风机安装;华能八万陂洋风电完成投资4.73亿元,完成10台风机安装;220KV陆丰华美输变电工程完成投资1053万元,完成场地平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完成投资7000万元,铺设管道16.5公里,金厢段已完成建设;“三甲”海堤、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76.81亿元,增长4%,其中畜牧业综合产值13.6亿元,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47元,增长8.9%。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1万亩,落实种粮补贴面积48.3万亩,补贴金额4585万元。发展家庭农场28家、汕尾市级龙头企业14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356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4家。

招商引资创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6126万美元,增长1.3%。在深圳市举行了2次招商推介会,与罗湖区商会5家企业签订了初步协议。成功举办了“三个一批”项目活动,竣工、动工、签约项目共42个,总投资约138亿元,其中动工项目18个,投资约27亿元;签约项目18个,投资约74.48亿元。

商贸旅游日趋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68.14亿元,增长10%。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逐步形成以玄武山旅游区、金厢滩旅游区、海韵假日度假村、清云山旅游区为连线的宗教文化滨海旅游带,全市接待游客416万人次,增长4.7%;旅游收入19.4亿元,增长4.69%。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14个,开发总量约8.7亿元。

三、振兴发展成效明显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总投资1.2亿元的东海大道改造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5.7亿元、全长15.7公里的国道324线陆丰穿城路段改道工程获得省的批复,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总投资1.14亿元的内南碣公路二期工程,已完成投资8400万元,进入扫尾阶段。深汕高速公路霞湖出入口至零公里路段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火车站进站公路及站前广场配套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在争取省立项。

产业园区初具规模。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630公顷,起步区规划面积400公顷,与深圳罗湖区签订了共建产业园区的框架协议,并获得省经信委的路条。投入资金2.9亿元收回园区起步区闲置土地65万平方米,征收村集体土地70万平方米。总投资2900万元的园区主干道龙湖路已动工建设。园区内已经动工的项目共5个,总投资约10亿元。

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围绕“以产促城、产城融合”的目标,对陆城总体规划作了修编,确立“西移东扩、沿江发展”的发展战略,投入5000多万元相继开展了陆城供水管网改造、污水主干管网、管道燃气、城乡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的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建设新格局。碣石、甲子、南塘3个中心镇正在加紧规划修编,其他镇(场、区)围绕“一镇一样板街”的目标,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四、社会建设全面进步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全市城镇化率达48.2%,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6平方米,达到全省中等水平。燃气普及率达95%,由华润公司承建的陆丰城区管道燃气项目已动工建设。城镇规划区绿化覆盖面积190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1%。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完成路基路面各70公里。23个镇(场、区)垃圾转运站已基本建成,完成660个自然村垃圾收集点建设。

生态环境创建良好。新一轮绿化行动深入推进,完成造林面积18.5万亩,造林合格率达99.54%,建成生态景观林带21公里,新建1个县级森林公园、2个镇级森林公园和1个湿地公园,完成乡村美化绿化示范点10个。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92%,“十二五”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进度为60.14%,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顺利。陆城污水处理厂完成泵站土建工程,碣石镇、甲子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陆城第二自来水厂和龙潭水库引水工程正在开展可研论证。31宗全国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已完工。加高加固堤防32公里,疏浚河道110公里,清淤渠道150公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4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9万亩。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将市政府工作部门数量控制在24个,重点加强市发展和改革局职责,完成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方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第一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保留310项行政审批,取消126项,压减比例近30%。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东海、碣石、甲子、南塘4个镇级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先行点建设顺利,内湖、陂洋2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镇开局良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组织2家企业申报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6家企事业单位申报省级科技计划单位。

五、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十件民生实事稳步推进。全市投入民生事业35.5亿元,增长25.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3%,解决了就业、教育、住房等一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标准提高到193元/月。农村五保对象分散供养人均提高到5760元/年,集中供养人均提高到8400元/年。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省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700元/月。高考再创佳绩,入围本科线2406人,其中上一本线325人,并囊括汕尾市文、理科状元。上英、八万、内湖、铜锣湖4个镇(场)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市文化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及室外装修建设,陆丰皮影动漫文化产业基地已竣工投入使用,市广播电视台完成新址搬迁,226个村(社区)完成文化室建设,正字戏精品剧《刘文龙》荣获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社会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全部达到省的考核标准。全市社会保险费收入3.27亿元,增长14%,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费收入1.85亿元,增长2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900人,城镇新增就业1792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1.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34万人。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新开工建设2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共640套,基本建成住房566套,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165户已开工建设,竣工4251户。卫生医疗条件持续改善,投入资金3018万元新建、改建医疗业务用房6161平方米、购置新型医疗设备400套,市人民医院被定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22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积达到100%,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3.4万名孕产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1.6万名妇女提供免费“两癌”检查。

对口帮扶成效显著。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全面开展,全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7亿元,完成贫困村帮扶项目1520个,发展贫困户项目4.5万个;深圳市累计投入资金2.65亿元,完成贫困村帮扶项目1288个,发展贫困户项目3.1万个,有效地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面貌,提高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社会管理不断加强。人口计生政策有效落实,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13.65‰、政策生育率92.04%。殡葬改革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共落实遗体火化4550具,平均火化率70.7%。扎实推进平安陆丰建设,深入开展涉毒、涉枪、涉黄赌等“六大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社会治安违法犯罪,全市共立刑事案件903宗,破453宗,查处治安案件1411宗,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625名。加大涉毒重点整治力度,全市共立毒品案件249宗,破案172宗,抓获犯罪嫌疑人346人,破团伙36个。信访渠道不断畅通,到省、汕尾市上访、信访次数全面下降。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

此外,统计、审计、供销、档案、编纂、打私、人防、物价、质监、海关、气象、三防、消防、防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共建、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关工委、工商联、老年人、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会报告工作,及时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建议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10件,政协提案41件,办复率均为100%。依法依规推进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全市331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交叉任职”和“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82.6%和84.6%。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共有22个基层党委,1637个党(总)支部,3.84万名党员参加了这次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我省实施办法,加强“三严三实”作风建设,坚持立行立改,建立完善了51项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有效整治“庸懒散奢”、“吃拿卡要”、“中梗阻”、“吃空饷”等突出问题,全市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8宗,清理出“吃空饷”人员809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所遭遇的困难、所面对的挑战、所凝聚的智慧、所付出的辛劳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汕尾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精心谋划、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陆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基础差,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偏少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非税收入比重达57.7%,税费收入首次出现倒挂现象。二是社会事业欠账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滞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教育创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有待加强。三是社会管理任务艰巨。社会治安、人口计生、殡葬改革、交通秩序、资源环境等管理压力大,禁毒形势依然严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四是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抓落实的拼劲和韧劲不足,政府服务和办事效率与上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采取更为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随着中央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推进,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深圳对口帮扶的全面深化,我市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为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全力以赴推动陆丰振兴发展。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及汕尾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振兴发展这一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业兴市,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行政,突出“三大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5%;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8.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汕尾市下达的年度计划。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经济发展要有新突破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今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0个,年度计划投资82.99亿元。加大陆丰核电、宝丽华火电等26个续建项目的建设力度,确保华润大埔风电、华能八万陂洋风电、陆丰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力推动比德能源二期工程、沿海防护林、碣石镇人民医院等14个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缩短项目落地时间,全心全意支持项目建设。加强要素保障,着力土地、资金、交通、水电等瓶颈制约,加快项目落地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大协调、服务和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加强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建设,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有资金实力、有品牌、有团队的大企业。有针对性地举办招商活动,主动登门拜访客商,邀请客商来陆丰考察、投资,引导更多外出乡贤回乡投资置业,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率、成功率。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落实外贸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外贸进出口,推进碣石圣诞品、甲子五金家具、水产品加工等出口基地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活动,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出口工作。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鼓励金融创新,完善民间融资平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引导支持民资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技术研发、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

二、产业转型要有新发展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加强与深圳市罗湖区合作共建,完善园区管理机构,成立投融资开发公司,拓宽投融资渠道,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园区土地使用效益,尽快将起步区的主、次道路建成,做好园区“七通一平”工作,为重大项目入驻园区创造条件,力争引进15个以上产业项目。

做大做强工业。抓紧编制沿海临港工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层次。以陆丰核电、宝丽华火电、华润风电、华能风电等企业为龙头,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临海能源生产基地。培育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努力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

加快发展服务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市场环境,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旅游综合开发,积极利用玄武山、清云山、金厢滩周恩来渡海处、大安石寨古村、甲东麒麟山等独特旅游资源,发展滨海度假游、生态绿色游、民俗风情游、红色教育游、古迹观光游等五大旅游品牌,打造陆丰旅游新形象。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改善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着力建设水稻高产示范片,加快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加快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强化科学用海意识,加强海洋资源的管控和保护,有序开发海湾、海滨和海岛资源。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养殖生产,创建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着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海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提高海洋渔业经济效益。完善涉海基础设施,加强港口码头建设,推进碣石渔港申报为国家一级渔港。

三、新型城镇化要有新规划

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在中心城区建成区24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推进城区向外拓展,争取到2015年建成区达到32平方公里,到2020年建成区达到40平方公里。通过市中心区和产业园的建设、火车站的营运、上英工业园区和滨江花城的开发,促使城市中心南移、城市范围东扩、工业用地西移,把市区建设成靠山、临海、沿河的中等城市。

建设宜业宜居城镇。加快中心镇道路、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重点加快碣石、甲子、南塘、博美等中心镇改革发展步伐,培育各具特色的农业大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打造镇区新亮点,强化中心镇辐射带动功能。

抓好新农村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深入创建宜居村镇、名镇名村和幸福村居示范片区。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完善镇垃圾中转站、村垃圾收集池,实行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理,净化美化农村环境,加快建成一批新农村的示范村。

四、重要基础设施要有新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甲港公路惠来段改建工程、南塘经桥冲至金厢段改建工程、沿海公路甲子至惠来石化区段、星都经潭西至上英公路、湖东独立大桥等建设,推进自然村公路硬底化100公里建设,重点抓好国道324线陆丰穿城路段改道工程、陆丰火车站进站道路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陆丰的交通区位优势。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20KV陆丰华美输变电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并提升全市用户供电质量。抓好天然气管道、信息网络设施和地下管网等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推进24宗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三甲海堤达标加固、螺河桥闸重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快龙潭水库引水工程和陆城第二水厂建设,全面铺开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一步改善群众饮水质量,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五、深化改革要有新作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和公布新一批保留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稳步推进机构和职责整合,规范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清理和规范权责交叉部门,从严规范和管理合署机构、派出机构、挂牌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加快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简化群众办事手续,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

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巩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成果,重点抓好公益类事业单位承担职责任务的调整,推动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关,经营活动从事业单位剥离。扩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进一步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管理机制。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全面铺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深化绩效评价改革和公务卡结算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改革。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动综合治税平台建设。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先照后证”,加强工商登记审批事项目录的动态管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全面实施政府法律顾问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扎实推进法治陆丰建设。

六、保障改善民生要有新举措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加大底线民生投入,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探索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启动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创建教育强市步伐,上半年确保河东、桥冲、博美、星都等8个镇(区)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下半年力争东海、碣石、甲子、大安农场等10个镇(场)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前检查。盘活教育资源,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特殊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整合医疗卫生和计生技术服务资源,推行平价医疗服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抓好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大力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一步落实殡改责任制,突破殡改工作重难点,实现殡改工作目标。争取陆丰列为欠发达革命老区享受扶持政策。加强疾病防控工作。抓好民族宗教、双拥共建、人民防空、外事侨务、关工委、供销、档案、打私等工作,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积极主动配合深圳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共同协商落实帮扶规划、帮扶措施,加快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的规模化发展格局,努力形成“引龙头、建基地、扶大户、带农户”的产业化扶贫之路,辐射带动重点帮扶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精心组织实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详见附表),办好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又非常紧迫的民生实事,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涉毒重点整治,全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打击力度、堵截力度、问责力度,彻底解决毒品问题。保持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盗改销汽车、“两抢一盗”等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坚决落实“一把手”责任,着力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及时调解化解,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全力抓紧抓实抓好人口计生和殡葬改革工作,兑现一票否决制度,坚决改变落后面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监管,深化平安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新成效

继续开展绿化大行动。继续推进碳汇造林、生态景观林带、森林公园和乡村绿化美化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人工造林9.2万亩,培育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将60个村庄建设为千村千园示范点,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加强项目投资强度和产出评估,严格项目用地审核,实现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逐年下降。实施重点领域节水、节电工程,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用能企业节能改造,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抓好畜禽养殖等主要污染物专项减排。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区生态保护,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实施停产、关闭或搬迁。加快碣石镇、甲子镇污水处理厂和陆丰东南片垃圾处理厂建设步伐,尽早建成投用、发挥效益。

八、政府自身建设要有新提高

坚持依法治市。健全依法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对事关发展全局、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探索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落实人大及其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切实转变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用制度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着力解决“四风”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情。改进会风文风,减少和规范检查评比,把更多精力用到谋发展、抓落实上。健全完善各级领导挂点联系制度,积极主动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

提高行政效能。继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坚决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强化政务督查、行政监察和效能考核,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实行严格问责。整合资源建设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建立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努力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管和审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认真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度,严格控制和公开“三公”经费,集中财力保民生、促发展。

各位代表,陆丰正处于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陆丰已踏上奋力赶超的历史征程。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倍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好局面,把人民的期望当作前进的动力,把崇高的使命化为积极的行动,鼓实干之劲,造发展之势,聚和谐之力,谱写发展的新篇章,创造振兴的新辉煌!

陆丰市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心无旁骛向西发展,更加主动融入珠三角,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全力落实“四大行动”,顺利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保持较快健康发展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671.75亿元,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98亿元,增长24.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62.09亿元,增长2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15亿元,增长17.2%,财税质量有所提高,非税收入占36.95%,比上年降低近2个百分点;国税税收收入突破30亿元,地税税费收入突破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56亿元,增长11.6%;外贸进出口总额41.7亿美元,增长46.9%;居民消费价格上升2.5%;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4元,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9563元,增长11.6%;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5.18%。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发展加快,电子信息、电力能源、工艺品制造、纺织服装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56.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7%,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9%。商贸、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7.81亿元,占GDP的36.9%;旅游总收入82.04亿元,增长13.2%;红海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区完成总体规划,项目工程加快推进;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5.32亿元,增长14.8%,各项贷款余额228.54亿元,增长19.8%,存贷比提高2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5.6亿元,占年度计划112%;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7亿元,占年度计划120%。厦深铁路于去年底正式通车,汕尾迎来了第一列高速火车。潮惠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管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陆丰核电解决了征地赔偿等遗留问题,完成1号核岛负挖工程。海丰华润电厂1、2号机组进入设备安装和码头施工阶段。红海湾电厂5、6号机组扩容正在报批。陆丰甲湖湾电厂行政区全面开工建设。深能源汕尾滨海电厂完成了初步可行性研究。中电国际陆丰电厂和华润水泥等项目开展选址等前期工作。

——区域合作不断深入。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工作正式启动。与深圳、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合作交流不断深入。深汕特别合作区起步区加快推进,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完成投资1.4亿元,瑞和产业园建设加快,华润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在选址。

——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汕尾红草产业转移工业园被省认定为“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海丰县产业转移工业园1.2平方公里起步区加紧推进,30多家企业落户投建。陆丰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正在进行土地清理及调整;陆河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已投入3.8亿元,“七通一平”工作加快推进。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农业增加值108.26亿元,增长3.9%;粮食总产量41.72万吨。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粮食、无公害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市拥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6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新增省级菜篮子基地16个,培育基地9个。投入4.4亿元完成中央和省级民生水利项目125宗,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1万亩。及时启动政策性水稻保险工作,全年赔付受灾农户900万元。全国500强企业浙江海亮集团落户海丰县发展有机农业。鲘门、小漠标准化渔港加快建设。

——扩容提质扎实推进。465.1平方公里的汕尾新区规划获省批准。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推进,全市综合交通规划、市区火车站片区控规、红草产业转移工业园控规等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环品清湖片区、火车站站前广场等市政配套设施加快建设。碧桂园二期建设推进顺利。《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获省批准,全市306个重点项目列入规划,为项目落地提供规划支撑;市区新储备土地3000亩,火车站、金町湾滨海旅游区等片区征地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市区土地清查工作成效明显,已收回土地48宗43.89公顷。启动省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完成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

——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2.45亿元,增长28.8%;实现利润总额35.95亿元,增长38.9%。新增个体工商户9618户、私营企业713家。我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创办4家研发机构、7家企业研发中心;专利申请1176件,增长55%;专利授权818件,增长69%;成功申请省著名商标3个,新增省名牌产品2个;维明科技公司“海藻精深加工技术”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信利光电公司“液晶显示装置制作方法”获省专利优秀奖。

——外向经济加快转型。进出口总值突破40亿美元,增长4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约占关区5市(包括粤东四市和梅州市)出口总量的60%。加工贸易“委托设计+自主品牌”生产方式出口比重达60%。专业化招商全面铺开,省属企业投资对接加快推进,金町湾项目、鲘门观海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顺利。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07项,市县行政审批改革事项第一批目录全部公布。网上办事大厅建成开通,可受理1091项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作。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卫生和计生、新闻出版和广电部门机构改革,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顺利实施,职能有效整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公立医院及相关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信利光电等一批重点企业上市前期工作力度加大。农村金融改革有效推进,我市首家股份制地方金融机构汕尾农商行于今年1月26日挂牌开业。

(三)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5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75%;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5万人(含企业退休人员4.6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90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领取养老待遇29万人,均100%完成年度任务。参加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293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8.7%。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稳步发展。扶贫工作在中山市的大力帮扶下,全面实现三年目标任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扬;新一轮深圳市帮扶我市90个村5804户贫困户,已到位帮扶资金2.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20个。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渔船通”、“户户通”工程建设。“欢乐广场•唱响汕尾”群众文化活动被评为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陆丰金属雕、甲子贝雕、碣石木雕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县级软件正版化工作任务。教育创强工作稳步推进,16个创强镇向省申报验收;高考取得历年最好成绩,一本上线人数增长34.2%,本科上线人数增长1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9%;投入1.8亿元的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今年新学期可实现全市公办中小学课室多媒体电教平台全覆盖。医疗保障大幅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幸福村居创建成效明显,掀起了村头公园建设热潮。计生殡改工作取得新成效;体育、物价、统计、监察、审计、侨务、档案、修志、国防、人防、口岸、港澳台、民族宗教、残联、工青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逸挥基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配套进一步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由240元提高到280元;建成公租房799套;完成135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投入1880万元建设以市区为重点的景观林带;投入1760万元建设完善11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40个村(社区)文化室,建成镇村电子阅览室62个;全省首个地震预警台在我市开工建设;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基本完成。

——应对灾害有为有效。全力以赴做好“8•16”洪涝抗灾工作,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2万人。强台风“天兔”正面袭击我市,全市63个乡镇、225万人受灾,房屋倒塌3167间,直接经济损失巨大。面对我市有史以来的最强台风,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5万人,及时出台扶持复产重建政策,抗灾复产重建家园工作有效开展,春节前因灾的“全倒户”全部入住新居。

——平安建设有效推进。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水平不断提高。完善信访排查机制,畅通信访渠道,有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妥善处置城区东涌土地问题,到省、市上访和信访人数批次全面下降。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加强,重点地区突出问题有效整治,深入开展“雷霆扫毒”行动,清剿涉毒严重的陆丰市博社村,摧毁18个制贩毒犯罪团伙,抓捕嫌疑人182名,缴获冰毒近3吨、制毒原料23吨,扭转了陆丰禁毒维稳工作被动局面;海防打私工作成效明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决策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办理省、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7件、政协提案102件。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意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实施办法,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为目标,扎实开展政务整治行动,政府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机关精神面貌明显改善,服务效能明显增强,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饱含着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归功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智慧汗水,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市民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弱,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去年财政非税收入比重虽有明显下降,但还比较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供给能力弱,教育、医疗、住房、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欠账多,三甲医院、博物馆、文化馆、体育场等应有未有,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差距较大;城镇化建设滞后,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三是社会管理水平不高,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毒品问题仍需进一步整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素较多,社会治安压力大、任务重。四是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抓落实的拼劲和韧劲不足,政府服务和办事效率与上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我市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推进,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的深入实施,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工作的全面启动,高铁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市实现振兴发展正迎来难得的机遇。做好今年工作,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不动摇。既要巩固质量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创造必要条件,又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总领,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胡春华书记关于汕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的部署,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抓住深圳多领域全方位对口帮扶汕尾的契机,全面融入珠三角,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招商引资、政务整治、形象提升”四大行动,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坚定不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建设成为全省滨海旅游集聚区、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珠三角产业拓展集聚地,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而努力奋斗。

201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人均GDP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0%,非税收入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计划。为此,必须着力抓好八项工作: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狠抓重点项目不动摇,以项目促转型、增后劲,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48项,总投资11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4亿元。加快建设陆丰核电、华润海丰电厂、陆丰甲湖湾电厂等电力能源项目,信利光电、腾讯云计算等电子信息项目,城市综合体、金町湾等商贸旅游项目,力争陆丰核电和甲湖湾电厂获国家正式核准并动工建设,确保华润海丰电厂1台机组建成投产。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厦深铁路通车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建设旅游度假胜地。创新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省竞争性扶持资金的放大效应,加快红海湾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鲘门滨海度假区、碣石玄武山——金厢滩宗教滨海旅游区、海丰湿地鸟类休闲旅游区、赤石明热温泉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启动环品清湖国家级海洋公园和国家级5A景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优化提升商贸流通业。加快火车站国际商贸物流城、粤东水产物流中心、家具广场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高端商贸综合体。扶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营销,引导社会资本建设汕尾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促进电子商务服务业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推进“万村千乡”市场改造升级、农超对接和平价商场建设,培育农村流通合作服务组织。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技术标准带动战略,抓住深圳市对口帮扶机遇,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向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附加值高的产业环节延伸,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的中心镇和专业镇。培育发展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形成汕尾名牌产业集群,走出一条“深圳研发、汕尾制造”、“深圳创造、汕尾配套”的产业发展之路。

——加强自主创新工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助深圳智力帮扶,推进汕尾市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陆丰民营科技园区、陆河新河民营科技工业园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海洋产业研究院、科创资本研究院、专业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检验检疫技术服务平台、汕尾广东水产品出口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培育、保护和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进质量强市活动。加大经济战略研究力度,推进环珠三角发展研究院建设。

(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发展动力

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立足建设良好市场环境,立足区域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加积极、更加稳妥地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类资本参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积极推进企业去行政化和经营性资产统一监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乡贤回归、创业兴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废除各种形式不合理规定,落实“非禁即入”投资政策。鼓励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绿化造林等领域的市场化。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进金融、价格及要素市场改革,健全土地、资本、人力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快推进县城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改革,放开瓶装液化石油气销售价格。完善市场准入、运行、监管、退出制度和规范。推行商事登记改革,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宽进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统一的非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启动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全面梳理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管理、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建设和市政管理等部门职责,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公布审批事项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规范和优化审批流程,建立“办事工作日”和“告知承诺”机制。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深化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下移微观事权和执行权,促进政府管理扁平化。探索建立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推广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完善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制度。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法定机构试点。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的预算编报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继续做好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推动落实地方税体系建设,深化征管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做大金融总量。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风投基金,设立投融资担保平台,扶持汕尾农商行发展壮大,支持信利光电等本地企业改制上市。完善保险服务体系,提高保险的深度和密度。

(三)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再掀招商引资热潮

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结,坚持高起点规划、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运作,打造招商引资载体,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

——加强园区分类指导。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改造升级、整合扩园、调整规划等方式,分步推进现有工业园区建设,构建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产业园区。争取上半年全市有3至4个产业园区获得省批准,纳入省级产业园区管理,享受省扶持政策。坚持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每个园区突出发展2至3个主导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起步区建设。主动做好深圳市对口帮扶的对接工作,加快推进园区共建,尽快完成深汕特别合作区30平方公里起步区的规划、环评工作。拓展鹅埠信息产业组团,规划启动鲘门组团,建设小漠新能源基地,推进沿324国道的品牌产业带建设。加快组建合作区开发建设公司,推进园区污水处理、排水排污管网、起步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瑞和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华润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深能源汕尾滨海电厂等项目尽快落地动工,形成合作区发展高潮。

——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融资方式,搭建融资平台,成立园区管理开发机构,加强与国内投资机构、大型民企、省属国企以及商会、社团等对接合作,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大型产业项目的投融资乃至整个园区开发建设。同时,采取BT、BOT以及产业基金等融资模式运作园区开发,尝试公开拍卖园区公用设施经营权、广告使用权等,努力实现由建设园区向经营园区转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深入开展“招商引资”行动,全面铺开专业化招商,注重运用信息化、市场化手段,创新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围绕主导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省企、大型民企,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招商、专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再次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注重打造战略合作平台,推动省市联合招商。充分利用对口帮扶政策,争取纳入深圳招商平台。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作用,大力推进“乡贤反哺工程”,争取在外汕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发展。

——推动外贸提质增量。稳定出口,扩大进口,加快推进口岸设施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加快培育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鼓励引导优势产业做长产业链,培育出口名牌和优势企业,推进外经贸转型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同东盟国家在珠宝、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合作,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开拓境外市场,努力发展直接贸易。

(四)加快新区规划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产城融合,加快新区规划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加快新区规划建设。尽快组建新区协调机构,加快编制新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启动中央商务区、红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遮浪半岛滨海度假区和金町湾滨海旅游区等起步区的规划建设,重点抓好主要功能建筑、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滨海旅游商贸、海洋新兴产业等快速发展,形成“一城、两园、三区”功能格局,打造“沿海岸、链条状、组团式”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加快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汕尾市综合交通规划》,启动市域快速路网建设,加快潮惠高速公路汕尾段、深汕高速长沙湾全互通出入口及潭西出入口等工程建设;推进市客运枢纽中心建设;做好广汕高速铁路、龙(川)汕(尾)铁路、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沿海快速通道汕尾市区至陆丰段及海丰支线等项目前期工作。主动融入深圳港口规划,加快推进红海湾新港区10万吨级等一批深水泊位码头及航道建设。加快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首期工程焚烧发电厂、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周边道路、市区金湖路东段、新湖大道南段、金鹏路及文德路北段、工业大道西段等重点市政工程建设。

——提升中心城区品质。坚持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城市扩容和中心城区提质并重。在老城改造中突出汕尾特色和文化元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打通市区一批断头路,完善市政道路、排水排污、园林路灯、沿路绿化、公共休闲场所等公共设施,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

——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积极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发挥市城区、街道主体作用,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市区“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市政设施维护和园林绿化管养,加快LED路灯改造和推广应用进度,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努力创建“省卫生城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引导人口、产业和要素资源往城镇集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县城和中心镇提质扩容,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

——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信息技术在政务、商务、民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智慧汕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加快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营销网络化建设。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抓好“百里海堤爱海工程”、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施公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加快陆丰“三甲”海堤、陆丰市村村通自来水示范县建设。启动幸福村居创建行动,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把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种粮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充分利用深圳人才、资本、管理经验及市场优势,促进两市农业产业化对接。继续抓好23个省级“菜篮子”基地、9个省级“菜篮子”培育基地和产粮大县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抓好华侨管理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步伐,组建远洋船队,大力发展深外海捕捞和水产品深加工业,推进汕尾(马宫)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园区建设,创建 “南国渔都”。

——扎实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严格依法按程序做好选举工作,努力实现“两个80%”的工作目标,确保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任务。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仲裁机构,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依法有序推动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逐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稳步推进海丰、陆河两个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

(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汕尾。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敏感地带及海岸线、湿地、森林、矿山等重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盗采稀土和河砂等违法行为。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严格有效措施抓好公平水库、龙潭水库和螺河等重要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大力推进以品清湖为重点的“美丽港湾”建设。加快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项目建设,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快7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等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加大大气、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建设陆河生态文明县。

——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加强海域规划和综合利用,修订海洋功能区划,推动节约集约用海。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实施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创新土地征收储备机制,抓好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争实现市区新储备土地3000亩目标。改进征地管理,完善征地补偿措施,统筹考虑被征地农民的长期生计,把更多的利益留给基层群众。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三旧”改造。加强土地执法检查,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开展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本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推进全市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大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400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和21万亩森林碳汇造林工程建设任务,建成260个村头公园。加快重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严格执行森林防火责任制,提升森林管护水平。

(七)加快发展民生事业,建设幸福汕尾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合理提高底线民生保障。继续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市级、城乡、普通门诊“三项统筹”。培育完善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参与的医保经办管理新模式,推动统筹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市县津补贴水平分级分档调整制度,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社会救助管理,把五保供养标准提高至2013年度农村人均年收入60%的水平。

——切实做好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认真抓好促进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实,健全就业服务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培训机构、企业、村三方合作机制,全面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全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大教育创强实施力度,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新增省教育强镇20个。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等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建设1000套以上教师公租房,逐步解决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支持鼓励民办教育发展。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进中国(汕尾)民间文化艺术馆、市图书馆扩建和县区数字影院等建设。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推动文学艺术创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开展“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

——提升卫生计生等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与中信集团合作,鼓励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进市直医疗机构的改革。完善全市医药卫生信息平台。实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巩固殡改工作成果,全面治理乱埋乱葬。加快推进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强化责任制落实,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推进人口均等化服务,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计生前移进位目标。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管理。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民事民治管理机制,推进社会协同善治。

——抓好平安汕尾建设。开展“平安建设”行动,创新立体化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反走私工作,深入开展陆丰涉毒整治,深挖保护伞,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销机动车犯罪等各类刑事犯罪活动。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综治信访维稳体系,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及时处理好群众合理诉求。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体系,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坚持扶贫先“扶志”,积极培育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鼓励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主动性。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统筹推进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符合当地特色且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项目,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加强协同配合,努力为深圳市对口扶贫创造良好环境。加大财政投入,激发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营造携手扶贫、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

同时,注重解决民生突出问题,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八)加快作风转变,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创新行政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执法公开、政务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扎实开展依法行政考评,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大涉企涉民部门利民便民措施的出台落实和宣传引导力度,着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市行政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深入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拓展网上受理、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加快“12345”投诉举报平台建设。完善网络问政平台,促进民意征集常态化。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信息手段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政务整治行动,全面推进政务环境建设。加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从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继续采取明查暗访等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严纠“四风”,大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严格落实反腐倡廉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认真开展收送“红包”礼金、小金库、违规使用专项资金、公务用车、违规修建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等专项清理,严格控制“三公”消费和一般性支出。

各位代表!今天的汕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人民的新期盼,我们深感愿景美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加快汕尾振兴发展而努力奋斗!

62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