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工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 2023年龙岗区工作报告

2023年龙岗区工作报告

小邱1147 分享 时间:

龙岗区,深圳市面积较大的市辖区,位于深圳市东部,东临大亚湾、大鹏湾,南连罗湖区、盐田区及香港,西接宝安区,北靠惠州市、东莞市,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2021年龙岗区工作报告,希望可以帮到您。

2021年龙岗区工作报告篇1

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大战略、三个转型、四条底线、五大体系、六区一城”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转型,转变作风,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量增质优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1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398.6亿元,增长12.1%,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增长8.7%,总量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4亿元,增长21.1%,增量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427亿美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1亿元,增长1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0亿元,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8.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72.2亿元,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8%。工业百强企业总产值3368.6亿元,增长16.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5.3个百分点。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3%,提高34.3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税收首次突破1亿元,达到1.07亿元。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94.6%。万元GDP水耗、电耗分别下降9.7%、5%。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专利申请量1326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920件,位居全市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38.4%,位居全市第一。跻身全国区域孵化能力15强,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华为成为唯一入选“2014年全球创新机构百强”的大陆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引进超亿元项目118宗,投资总额278.3亿元,33宗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或投产。华为国际会展中心、中广核工程公司总部、金信诺总部研发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落户。

(二)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

制定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创新驱动成为全区发展共识和经济转型的最重要牵引力。国际大学园建设成效初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顺利开学,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落户龙岗,与香港城市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名校的合作有序推进。高端创新平台加速集聚。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产业化基地、国家航天员训练中心等优质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不断汇集。深圳市欧美同学会落户龙岗,设立海外(硅谷)人才联络处。举办第三届人才活动节、硅谷经验与创新发展研讨会、“优才中国行”等招才引智活动。智慧城市与智能制造研讨会在龙岗召开,200余名“__”专家齐聚一堂,20多名达成合作意向。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区政府顾问已达18人。新引进各类人才2万余人,其中“__”专家6名、深圳“孔雀计划”人才12名、市级以上创新科研团队3个。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探索政企合作,在斯坦福大学举办“创新创业环境推介会”,建立“硅谷—龙岗创新创业直通车”,搭建龙岗与硅谷项目、技术、人才、资本、资讯互通平台。举办深圳首届创新生态圈大会、海外留学创业人员项目交流会、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吸引国内外200多家创新企业、1500多名创新人才参会。其中,海外留学创业人员项目交流会吸引了“春晖杯”全美赛区41强参会,是深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留学创业项目交流会;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实现硅谷与龙岗实时互联,特斯拉、Google等国际知名企业高管做主旨发言。天安云谷构建“极创空间”,打造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孵化器;中海信科技园获批深圳首个民营国家级孵化器;启动微游汇等10个“创客空间”。

(三)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

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初步形成了东有宝龙新能源基地、南有阿波罗未来产业城、西有华为科技城、西北有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北有国际低碳城、中心有大运新城和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发展格局。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建立招商引资产业空间资源库、项目库、存量企业信息库和工业园区信息库。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9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990.1亿元,增长20%。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各类金融要素不断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9%。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横岗眼镜挂牌全市第二个国家级出口基地,获批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市第一个未来产业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动工,成功引进光启等项目。优质产业空间不断增加。全年淘汰低端企业618家,五年累计淘汰6712家,超额完成五年计划。通过旧工业区改造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演绎了龙岗转型升级的“凤凰涅槃”。大运软件小镇、樟树布电机厂等“腾笼换鸟”,实现成功转型。出台《龙岗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引导企业自建、“工改工”项目配建产业用房。18个创新产业园投入运营,新增创新型产业用房40万平方米。14个“工改工”项目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全区累计建成高端载体710万平方米。企业服务体系更加优化。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领导挂点企业新增1500余家。推动艾比森等5家本土企业IPO上市或并购上市。在全市率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投入2亿元,设立5家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

(四)城区发展品质持续提升

坚持产城融合、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生态优美,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进程,高标准推动《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制订《龙岗区产城融合行动计划》。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加速。在四大重点区域布局重点项目198个,其中在建项目153个,完成投资126.8亿元。大运新城按照街坊式整体开发模式,编制完成综合发展规划及产业、市政设施专项规划,北理莫斯科大学完成选址,吉大昆士兰大学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国际低碳城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低碳城论坛,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分布式能源站等项目落户,太空科技南方中心和南方研究院正式挂牌;荣获中美权威机构联合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案例,成为全国低碳城镇建设试点和节能减排示范区。华为科技城全力打造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华为国际会展中心启动建设,天安云谷一期、信义旧工业区改造一期等项目顺利封顶,星河雅宝“深圳(龙岗)金融产业服务基地”挂牌,冲之大道等7条道路建成通车。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成功引进招商银行总行后台基地,山厦、大新南安置区完成用地规划许可审批,良安田安置区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地铁10号线动工;坂澜大道、五和大道龙岗段等10条主干道建成通车,外环高速、坂银通道等11条干道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8条;优化公交线路28条,辖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达92%。改造社区给水管网90公里,新增污水管网45公里;新建变电站4座;建设中压燃气管道47.6公里,覆盖率达71.4%。编制《龙岗区智慧城区规划纲要(2014-2020年)》,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无线城市一期项目顺利完工,光纤入户数64.1万户,建成4G基站4349个。市容环境全面提升。启动“美丽家园”行动,新建、改造社区公园24个,开工建设综合性公园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1平方米。梧桐山河、龙西河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南约河综合整治基本完成,龙岗河生态修复列为国家水专项示范项目,是全省河流治理类唯一项目。成功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16个,累计达60个。整治废气污染重点企业268家,淘汰公务黄标车547辆,PM2.5平均值下降1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0天。在布吉街道开展“治乱、治脏、治堵”试点工作,大芬油画村、深圳东站等区域综合环境明显提升。

(五)民生事业实现新跨越

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事业倾斜,全年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九大重点民生领域支出103.1亿元,同比增长23.5%。教育事业再创佳绩。新建、改建中小学6所,深圳中学龙岗小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坂田学校等顺利开学;新增公办学位8580个,学位增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市之首。高考本科和省专上线人数位居全市第二,重点本科和省专上线率连续三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以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国家验收。开展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万人、大专招生4200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区第六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与南方医院共建深圳消化病诊疗中心;名中医馆、国医大师工作室在中医院挂牌,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共建深港澳分院。全区开放床位达5392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建成并试运行,疾控中心实验楼顺利建成,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区耳鼻咽喉科医院获批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手外科医院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双前臂及十指全部离断的再植手术;中医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建立全程诊疗一次付费机制;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等城市健康核心指标全市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门诊、出院、社康三项次均费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成功应对人感染H7N9流感、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三馆一城”开工建设;甘坑客家小镇成为文博会分会场,全区分会场增至11个,连续五年位居全市之首;开展“大芬十年”系列活动,举办第三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龙岗年鉴》2014卷荣获全国年鉴编纂评比一等奖。举办ATP深圳公开赛、WTA深圳公开赛、第26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及三大音乐节等高端赛事、文化活动40多场,开展区运动会、戏剧节等文体活动,吸引130多万人次参与。新建、改造小型便民文体项目110个,新增文体设施面积9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扶持287名户籍居民自主创业,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1.5%,远低于全市3%的控制线。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909套,竣工3050套,2个在建项目荣获省双优工地奖,宝荷欣苑等5个安置小区产权登记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全国首家社区级基金会“南坑社区圆梦慈善基金会”。新增养老床位600张,救济低保对象261户、640人,发放救济金317.8万元。完成对口帮扶、双到扶贫、援疆项目203个,投入1.2亿元。

(六)和谐稳定大局持续向好

坚守底线,源头治理,社会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治安维稳形势平稳可控。110刑事警情同比下降9.7%,“两抢”、“两盗”、“八类暴力”警情分别下降35.5%、19.6%、28.8%;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荣获“全国一级经侦大队”称号,城中村“科技围合”模式荣获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实施劳资纠纷排查整治“百日行动”,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39.6%。城区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开展安全生产“八打八治”及消防隐患专项整治等行动,整治火灾隐患11499处、地面坍塌隐患85处、危险边坡77处,隐患排查治理绩效考核连续4个季度全市第一,火灾事故连续两年“零死亡”,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防震减灾示范城区创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查控违建力度不断增强。拆除违建面积24.2万平方米;国土资源部卫片违法建设用地图斑数、面积分别同比下降15.6%、62.8%。开展历史遗留违建综合整治试点,完成补申报历史遗留违法建筑58栋,1126栋进入初审阶段。

(七)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紧紧围绕“三化一平台”主攻方向,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了“5+16+N”全方位多层次深化改革的蓬勃局面。法治化改革率先突破。在全国率先编制权责清单,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权责运行体系,梳理权责事项12934项;在全国率先实行定额化裁量标准,1987项行政处罚事项实现“零裁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优化710条权责事项,压缩办理时限4379个工作日;区行政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在全市率先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土地整备与房屋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统筹管理,完成土地整备408万平方米。横岗街道在全国率先探索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有效终止各类纠纷269宗,经验在全省推广。龙岗获评“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2014中国十佳法治化建设城区”。市场化改革扎实有效。加速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确定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资质的社会组织98家,获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创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布吉文体中心建设BTO模式走出新路,“民建公有、民营公助”政府资助学校成为全市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改革试点,设立社区发展基金,预计社区人均集体收入分配增长10%左右。各领域专项改革亮点纷呈。推进聘员综合管理改革,按照“减员、整合、增薪、提效”的思路,探索“以事定费”用人模式,成为全市聘员管理改革试点。建立民生实事常态化征集办理机制,举办6场民生实事公开遴选会和3场群众评议会,引导公众全过程参与民生实事遴选办理。南湾街道统筹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管理“龙城模式”在全市推广。

2021年龙岗区工作报告篇2

(一)坚持创新驱动,构建知识为本、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体系

抢抓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出台《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着力构建龙岗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打造深圳辐射粤东、粤北的东部创新中心。

加速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加快推进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等落地建设,跟踪推进香港城市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加快落户;在华为科技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宝龙新能源基地等重点区域布局若干与周边产业相关的特色学院。推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深圳智能制造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深圳市中物工程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等项目落地,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2家。充分发挥华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优化华为周边创新生态环境,以硅谷为标杆打造创新生态示范园,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创新发展新模式。大力支持高科技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出台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培育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建设工业设计、质量检测、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链。探索政策性股权投资方式,健全股权、债权、产权相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打造覆盖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投基金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通过研发资助、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促进多层次的协同创新。突出校企联盟,引导院校科研团队与相关产业链的企业结为“创新共同体”,使院校科研活动融入本地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合作联盟,围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鼓励企业、行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硅谷—龙岗直通车”等平台作用,促进国内外创新技术、人才、资讯、资本的高效互通。发挥龙岗作为深莞惠经济圈几何中心的地利优势,探索加强与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等区域的协同创新,当好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向东发展的桥头堡。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制定出台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培育扶持政策,着力在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等方面出台改革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推广龙岗天安数码打造创业大道的经验,全面提升创新产业园区的创业环境。完善政企联合机制,举办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国际创客周等活动,吸引各类创新团队和人才到龙岗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创业、重视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质量引领,实现更长时期、更高质量、可持续的稳定健康增长

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突出质量、标准、品牌共建,做好结构调整的“加减法”,打造结构更优、内生动力更足、竞争力更强的龙岗经济升级版,打造深圳湾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腹地。

注重增量高端化。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引进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产业重大项目,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4000亿元。依托国际低碳城和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引进和培育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加强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鼓励发展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新业态,形成支撑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产业体系;准确把握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等消费新热点;以“龙岗大道现代服务业走廊”为主轴,重点打造龙岗中心城市级商业区及布吉、南湾、龙岗、横岗等区级商业中心。

加速存量优质化。大力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存量产业的价值含量和知识含量。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推进横岗眼镜时尚创意E城建设,全面提升眼镜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质量效益。以坂李大道开通和地铁10号线建设为契机,依托平湖及李朗片区重大物流产业项目,着力发展高端物流和跨境电商服务产业。加快社区经济转型,鼓励社区以土地、物业、资金入股优质企业,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高端化、工业园区化、社区特色化发展。

推动产业载体规模化。分片区、分阶段推进工业区改造升级,通过拆除重建、综合整治等方式,加快旧工业区改造升级,打造一批适应不同产业需求的专业园区,布局一批低成本的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加快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吸纳优秀园区加入创新产业园区计划,提升创新型产业园区总体质量。成立专项基金,推动创新型产业用房回购试点建设运营;加快创投大厦、龙岗智慧家园等建设,全区新增创新产业用房80万平方米。

促进企业服务高效化。提升园区专业运营团队的服务能力,健全“市、区、街、园”四级联动的企业服务体系。明确企业问题反馈和解决的“标准动作”,打造“标准化”企业服务流程。创新企业服务方式,推动中国南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制定园区总体规划,力争园区挂牌运营;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推动5家企业在新三板IPO上市或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发放“企业服务卡”,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加强服务队伍的知识储备和更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园区周边道路、公交、文娱等市政和生活配套设施,加大园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三)坚持产城融合,加快建设多元融合、复合共生的新城区

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路径,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发展,打造山环水润、龙凤呈祥的城区形态。

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发展。颁布《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实施《龙岗区产城融合行动计划》,启动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强化项目实施与规划衔接,将发展规划有效转化为具体项目;优化前期工作推进机制,提高规划设计水平、质量、效率。保障规划落地空间,统筹推进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推进重点区域及华为综合医院、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等重点项目土地整备,完成土地整备3平方公里;坚持连片统筹、产业为先,推进岗头工业区等重点城市更新项目,新增供应用地面积73万平方米。

强力推动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大运新城围绕深圳国际大学园建设,继续推进“1平方公里”用地清理及出让,加快街坊式整体开发,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项目一期工程、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推进吉大昆士兰大学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产学研基地、核心商务用地土地出让。国际低碳城加快推进启动区和拓展区建设,推动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筹备第三届低碳城论坛。华为科技城坚持城市更新、总部经济和市政建设并举,加快天安云谷招商工作,推动天安云谷二期开工建设,华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按期开学。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按照“共建共赢”的运作模式,加快二、三期土地整备,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良安田安置区主体封顶。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强化与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功能互动,加大土地整备力度,推进启动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

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建设公交主导的交通导向型城区,优化调整公交接驳轨道站点的线网。加快地铁3号线东延段前期工作,力争地铁10号线建设全面启动。加快红棉路、坂李大道、沙荷路西段等续建进度,布坂联络道、内环北路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打通6条断头路。建成4座人行天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辖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提升至93%。提升城市基本保障能力,推进23个污水支管网建设,建成污水管网40公里,改造社区供水管网240公里,完成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一期项目,新建中压市政燃气管道12公里。

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落实《龙岗区低碳发展策略研究》和近期行动计划,制定碳排放清单,推进重点低碳项目建设。制定山体公园保护规划,严格执行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深入实施“美丽家园”行动,新建绿道10公里,增设公共自行车服务驿站20个,新建社区公园10个,创建五星级公园1个,启动区儿童公园规划。推动深圳东部环保电厂规划建设,力争打造成依法治理、低碳环保、多方共赢的典范。完成红花岭低碳生态环境园公园化建设。以更高标准推进河流治理,还河于民,让人民群众享受亲水乐趣。加快梧桐山河、龙西河、四联河综合整治,推进布吉河、丁山河等河流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完成南坑水库等5个水库水土综合治理。总结推广布吉街道“治脏、治乱、治堵”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区域综合整治,推动城市精细管理常态化。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提高环卫保洁经费保障标准。持续推进城市公共文明提升工程,提高生态环境文明指数。

大力推进智慧城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移动办公、网上办事大厅、行政服务大厅等信息系统,建立集信息展示、指挥调度、决策支持于一体的智慧城区运行平台,构建区域政务大数据与决策分析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惠民微信公众平台和APP平台,逐步扩大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的覆盖面,推进无线城市二期项目,无线局域网免费接入服务覆盖200个公共场所,提高4G网络覆盖率,实现智慧公共服务普惠化。出台园区信息化建设标准,打造一批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示范点。

(四)坚持发展为民,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水平

按照“保基本、促高端”的思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开放式集聚优质资源,持续加大投入,在九大重点民生领域安排支出115.8亿元,同比增长12.3%。

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多元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公办学校正编教师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与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引进一批高端教育人才。推进布吉实验小学等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创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探索以办学体制、评价机制为重点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办好3所新开公办幼儿园,新增10所普惠性幼儿园,新改扩建5所中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600个。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民办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规划建设国际学校,满足高端教育需求。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质量规模双提升。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建设,引进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团队,推进国际诊疗中心等项目,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加大对重点学科(实验室)、特色学科的扶持力度,通过结对共建、学科植入建设20个专科联盟。加快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主体工程建设,推进区骨科医院新建工程,区中医院增开病床150张。在全市率先建成卫生区域信息化系统,实现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社康中心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优化工作流程,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开展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社康中心设备标准化配置。做好急救、疾控工作,健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

加快发展文体旅游事业。引进NBA中国赛、高尔夫球欧巡赛等国际赛事,继续办好ATP深圳公开赛、WTA深圳公开赛、三大音乐节等大型赛事和群众文体活动。争取市级文体设施落户龙岗,支持社区、园区“三小”文体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布吉文体中心,加快横岗、龙岗、坂田等街道文体中心前期工作,新建和改造200个文体活动场所,新增文体设施面积1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到0.89平方米。抢抓国家扶持旅游消费机遇,谋划、规划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推出绿色低碳游、民俗文化游、科技创新游、绿道骑行休闲游等特色线路,开展客家文化旅游体验季、客家风情节等活动。推进鹤湖新居、茂盛世居等客家民居分类保护、改造与利用试点,提升客家文化影响力。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大职业培训体系,促进300名户籍人员实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培育养老服务产业,推动布吉、横岗街道敬老院转型升级试点。加强对残疾人、孤儿的帮扶救助,扩大困难群众公益服务项目的覆盖面。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六连冠。继续抓好对口帮扶、双到扶贫和援疆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1200套,竣工及基本建成3000套。

强化公共安全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龙岗建设,突出科技强警,建立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强化消防安全、“三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深入开展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加强地面坍塌、危险边坡等排查整治,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城区公共安全评估。保持查控违建高压态势,确保违建零增量。全面推广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健全劳资纠纷源头稳控体系。

2021年龙岗区工作报告篇3

(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1%左右,总量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568亿元,增长13%,总量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8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亿元,增长11%。

2.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投入产出比显著上升,地均生产总值5.4亿元/平方公里,同比提高0.5亿元/平方公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1%,上升20个百分点。资源能源消耗明显下降,万元GDP水耗下降12%、电耗下降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2天。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30亿元,同比增长13.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7.9%;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650亿元,同比增长13%。重点企业拉动明显,工业百强企业实现总产值2860亿元,增长1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8%。企业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销比重达51%。

4.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专利申请量12936件,排名全市第三,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409件,排名全市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41%,占全省36%。企业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华为公司成为我国首个跻身全球研发支出50强企业。

(二)产业转型扎实推进

5.高端项目加快布局。出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3”文件,完善产业空间资源保障、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奖励等系列优惠政策。举办现代金融产业政策说明会等招商推介活动28场,吸引3000多家企业前来考察。全年引进项目投资额750亿元、超亿元企业60家,万科广场等大型商贸综合体开业;与正威集团、清华控股等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深圳市3D显示产业园落户我区。涌现4家全国重点文化出口企业,新增3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6.创新资源加速集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进入设立阶段,深圳特色学院园确定落户我区。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育成中心、深大创新创业中心等创新平台落户龙岗,目前全区有市级以上公共技术平台42家。举办“优才中国行”招才引智活动6场,全年引进各类人才8773人;邀请了一批科技、金融、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发展顾问。

7.优质空间不断拓展。龙岗天安数码城等26个创新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已有18个园区投入使用,提供产业用房59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691家。26个拆除重建“工改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最大的“工改工”项目天安云谷开工。全年转出低端企业1092家,近四年累计转出6000多家。

8.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横岗眼镜产业已列入全市传统产业转型试点,获得市政府专项资助。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107家。社区经济从单一物业租赁型向服务型、投资型、特色型转变,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净利润、人均集体分配分别增长4%和10%,低端“两租”收入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

(三)城区品质显著提高。

9.重点区域加快规划建设。完善了四大新城的领导和协调推进机制,基本完成华为科技城、大运新城和国际低碳城综合发展规划,确定了新城开发的“一区一策”。华为控股全球总部一期、华为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易讯天空、国家太空生态技术研究中心、分布式能源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首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创造了龙岗版的深圳速度—“低碳城速度”。国际低碳城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10.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强力推进。积极推动重点片区、重点项目的土地整备,完成土地整备400万平方米。城市更新项目列入市更新单元计划93个,计划批准用地1471万平方米,其中已批单元规划55个、规划批准用地829万平方米、供应土地229万平方米,五项指标均为全市第一。

11.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坂李大道等11条主干道新建及续建进展顺利;清平二期等8条主干道建成通车;打通良白路等断头路10条;地铁3号线延长段、10号线(原16号线)纳入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更新公交候车亭104座;优化公交线路84条,500米范围公交覆盖率提升至91%。改造社区给水管网150公里,新建燃气管网34.7公里,建成污水管网21.3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3.6%。

12.市容环境持续提升。围绕城市管理年工作,推进“城管在社区”、“数字化城管”等城市管理创新,深圳东站等城管难点经过强力整治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探索“社工+义工+社会组织”参与的垃圾减量分类模式,开展了70个垃圾减量分类试点。新建绿道44公里、绿道驿站203个,投放自行车5000辆,新建、改造社区公园38个。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基本完工,省环保厅挂牌督办成功摘牌。

(四)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13.教育发展再创佳绩。新建扩建龙岗外国语学校等7所公办学校,新增公办学位10650个,增量位居全市之首。引进华中师大附中、深圳中学等名校在龙岗设校办学。高考重点上线人数、本科和省专上线人数分别位居全市第三和第二,是建区以来最好成绩。在全市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社会教育扎实推进,成功创建34个市学习型社区,占全市创建总数的68%。

14.卫生健康服务持续改善。新增社会医疗机构56家,新增病床350张,坪地人民医院新院竣工。公立医院科研、诊疗能力明显提升,区疾控中心成为国内首个承担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制定的区级单位、2项标准被定为国标;耳鼻咽喉科医院成功创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升级改造20家示范社康中心,社康门诊费用连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计生服务质量稳步提高,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95%。

15.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迷笛音乐节、热波音乐节、WTA深圳公开赛等大型活动和国际赛事。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2013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文博会分会场增至10个,总数连续四年居全市首位。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115场,惠民近70万人次。公益电影放映超过5000场,占全市50%以上,区电影公司被中宣部等部委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是广东省唯一的全国先进基层电影放映集体。“三馆一城”进入用地招拍挂程序,新建和改造小型便民文体项目73个,新增文体设施面积约5万平方米。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涌现了“中国好人”黄翔、“最美信访接谈员”张海威、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冯景华等一批先进典型。

16.就业和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实施创新创业“龙翔工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1195名,带动户籍居民就业589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1.4%,远低于全市3%的控制线。保障房竣工4099套、新开工8060套,总量全市最多。社保支付约17亿元,同比增长13.3%。救济低保对象308户、746人,发放救济金410万元。完成对口帮扶、双到扶贫、援疆项目70个,投入8621万元。

(五)社会管理全面加强

17.城区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出台强化城区安全“1+3”文件,明确安全生产的工作机制、考核办法和追责体系;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8150处,在全市率先启动地面坍塌防治工作,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41.7%,消防安全事故零死亡。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3号屠宰厂投入运营,4个老屠宰厂平稳关闭。创建药品安全社区70个,占全市70%。

18.治安维稳局面持续向好。深入推进“平安龙岗”创建活动,成立全国首家县(区)级保安协会;开展“创平安、保民生”等系列专项行动,全区刑事治安总警情、刑事警情分别下降12.6%、18.8%,八类暴力案件立案数和“两抢”、“两盗”警情分别下降31.5%、30.6%、41.6%。强化信访维稳工作,妥善处理布吉综合市场等信访积案;建立劳动争议大调解体系,80%以上的劳动争议案件以调解方式解决。横岗街道探索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劳资纠纷化解“四个到底”模式,受到省、市的肯定和推广。

19.查控违建保持高压态势。制定查处违建“1+1+N”文件,出台更具针对性的疏导政策,落实查违共同责任,坚持查人查事相结合,严查重大典型案件;全年拆除违建面积约19万平方米,涉嫌违法抢建建筑栋数同比下降55%,实现新增违法用地上永久性违建零增长。

20.基层管理创新取得实效。“风景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106个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总量占全市1/3以上,提前2年完成任务。各街道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平湖街道实施平安创建“10+1”工程,坂田街道建设社会组织公共空间、筹建深圳市圆梦南坑社区基金会,南湾街道开展“织网工程”试点,龙岗街道推行“严管街”模式、率先推行文化市场执法委托机制,龙城街道实施安全生产“目标九不死”文化宣传方式等,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2021年龙岗区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2021单位年度总结报告范本

个人2021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模板

2021年居委会最新工作述职报告范文五篇

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总结报告

2021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总结报告5篇

小学2021年度实习工作总结报告范本

2021年最新单位员工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五篇

2021总经理年终总结报告范文

2021总经理年终个人总结报告模板

2021建党100周年活动总结报告怎么写

60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