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一 >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巧绵1147 分享 时间:

高中的学生想在历史考试中拿高分?就必须在考前多花时间巩固知识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 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推出了一战。

2.背景:

3.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4.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

余粮收集制的弊端和效果: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但它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5.结果: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在军事上起到了战胜敌人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是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一种尝试,并不是苏俄当时的理想政策,也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内容:

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4.特点: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5.实质: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6.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高中历史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一、形成的原因

1.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 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的情况下形成的。

3. 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二、形成过程

1.优先发展重工业

(1)背景:苏联的建立——1922年12月;列宁的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2)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提出——1925年12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3)过程:一五计划(1928——1932)——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农业国;

二五计划——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

三五计划——因卫国战争爆发而中断。

(4)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2.农业集体化运动

(1) 背景:工业的需求;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 〖评价农业集体化运动: 积极意义——为苏联的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弊端——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三、评价斯大林模式

1.功绩:(1)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2)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2.弊端:

政治方面——(1)个人的高度专权;(2)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方面——(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经济效益低下(3)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3.评价: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中必修一历史重点知识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简洁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

2020历史水平考高中知识点总结

最全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三篇

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31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