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读后感范文5篇

锦源1147 分享 时间:

《灿烂千阳》,这本书讲述了阿富汗两代女性的悲惨遭遇,一个与众不用的故事,跨度30年,感人至深。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灿烂千阳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灿烂千阳读后感1

这几天在读卡勒德·胡赛尼的《灿烂千阳》,主要是以女性视角描写了社会压迫和战争下的妇女生活状态。

文中的女主一玛丽雅姆是个私生女,虽然表面上父亲每周四会去她和妈妈生活的小泥屋看望她。和她共度几个小时,看起来其乐融融。可实际上父亲一直视她为耻辱,看她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良心好过一些,只为了救赎自己而已。

玛丽雅姆满意心希望能得到更多父爱,渴望她的那些兄弟姐妹接受她,母亲去逝后,父亲迫不得已把她接入家里,安排在客房居住。

可是父亲的三位太太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她才15岁,就强行把她嫁给了45岁的鞋匠拉希德。

他是一个粗暴,自大,极度大男子主义的人。玛丽雅姆流产了7次,每次她都心怀希望,以为幸福阳光的日子即将来临,可是真主给了她希望,却又收回去。

这种得而又失的感受最让人痛苦。于是丈夫渐渐显露出暴躁的本性,嫌她做饭难吃,每天都有说不完的借口揍她。

有一次玛丽雅姆做饭,拉希德故意鸡蛋里挑骨头,说她煮的饭太硬了,嘭的一声把饭菜掀翻在地,出去外面抓了一把石头放在她嘴里,硬要她嚼下去。玛丽雅姆不断求饶,臼齿咬成了碎快,流血不止,苦不堪言。

每天都要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玛丽雅姆活的战战兢兢,害怕到只要听到丈夫夜里回家的脚步声,每次钥匙开锁的咔哒声,房门打开的吱嘎声都让她心跳加速。每日她都在恐惧中度过。

这是一个典型的没受过教育,只能依靠丈夫生活的一些阿富汗妇女的缩影。她们地位低下,整日穿着布卡,连脸都不许让陌生男人看到,只露出一双眼睛在外面。没有自由和权利,只是男人的附属品。

文中的另一位女主角莱拉,比玛丽雅姆小19岁,受过教育,她的父亲曾经是位大学教师,认为受教育是头等大事。

虽然她的父亲在生活中有点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窘迫,但是他饱读诗书,给了她很多的精神力量。

莱拉的母亲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了两个儿子,本来乐观爽朗的她从此一蹶不振,给家庭笼罩了一层阴影。但是莱拉和父亲还是勇敢的面对生活,从不抱怨。

那时莱拉还不到10岁,就承担起家里的所有家务活,因为她的母亲整日躺在床上抑郁寡欢。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成问题。

莱拉代表了阿富汗另一批新时代受过教育的现代女性。她们可以上学,找工作,甚至有的还可以谋得一官半职,那时阿富汗君主立宪制被废,改为了阿富汗共和国。

新政府重视教育,尤其是女性,办了一批女性扫盲班。给了女性很大的权利,她们可以学习法律,工程和医学。这大大解放了阿富汗女性长期受到的压迫和枷锁。

但是好景不长,阿富汗内乱不断,新政府倒台,塔利班接受了政权,所有女性的权利通通废除,禁止女性外出,如不得已外出一定得有丈夫陪同。否则就是殴打和坐牢。

阿富汗战火纷飞,莱拉一家在打算出逃前整理家当的时候,火箭弹投到了她家,父母被炸成碎片,莱拉被埋在废墟里。她被拉希德和玛丽雅姆救了出来。此时拉希德找人骗莱拉,她的心上人塔里克已经不幸在巴基斯坦去世了。莱拉万念俱灰,可是她已经有塔里克的孩子。她必须活下去,读后感在那个战乱时代,她一个女孩子是活不了的,万般无奈只能选择被迫嫁给拉希德。那时拉希德已经60多岁了,而莱拉才15岁。因此莱拉和玛丽雅姆共侍一夫。

她们之间有过短暂的交锋,还有过一次打架。后来因为因为她们有了共同的敌人——拉希德。因为他总是肆意用皮带抽打她们,满身是血,有时对她们拳打脚踢。于是两人的立场改变了,从敌对变成了相互扶持和帮助。

一直以来,玛丽雅姆都是默默忍受着伤害,从不多言,她认为自己是个私生女,为父亲对她的随意抛弃,还有结婚多年丈夫对她的家暴,羞辱,过着晦暗失色的生活,她很自卑。

可是莱拉的到来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光亮。有时她们会趁拉希得不在时偷偷在家喝下午茶,她们会互相给对方扎辫子,玛丽雅姆会耐心地听着莱拉随口说出的想法或者寻常的故事。她很感激莱拉把她当成一个独特而亲密的人。

因为在她以往的半生中,没人在意她的死活和感受。现在两人既像朋友又像母女,两个同样悲惨的女人相互取暖。玛丽雅姆很喜欢莱拉的一对儿女,她们四个相处的很融洽。

有一天,塔里克回来了,莱拉才发现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拉希德的一个骗局,只为了让她嫁给她。那时候莱拉是个倾城美人,拉希德色心不改,想让莱拉不得已嫁给他。

塔里克来找莱拉,两人见了面。也仅仅是见了一面而已,可是对专制大男人主义的拉希德来说,莱拉红杏出墙,罪不可赦。就因为这样一个内心嫉妒的猜测,拉希德用皮带毒打莱拉,她无助的求饶,无果后反抗。

玛丽雅姆也帮着阻止这场毒打,可是这反而激起残暴的拉希德想杀了她们俩,千钧一发时刻,玛丽雅姆用铁锹错手杀了拉希德。

这真的很讽刺,丈夫杀妻子天经地义,不会受到惩罚,可是反过来妻子因为正当防卫错手伤了丈夫,却是罪恶的,连真主安拉都不可饶恕她们。虽然说杀人偿命。

可我为玛丽雅姆不值。如果不阻止拉希德,死的将是她们俩,两个孩子将失去母亲。在法庭上那些执法人员公然声称“女人的话不可信”。

灿烂千阳读后感2

对大多数人来说,光似乎日夜围绕着我们,或者快乐地围绕着我们,或者快乐地围绕着我们,或者盯着你的手掌。许多人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光看起来是那么便宜,那么容易获得。然而,对于那些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霜和雨的阿富汗妇女来说,这种光明是奢侈的。它总是在“屋顶”和“墙后”,在他们的睡眠中关闭,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和现实中。这样痛苦的生活,日复一日,摧残着他们的心,他们怀疑,愤怒,委屈,恐惧,自卑,他们对过去听之任之,期望,绝望……

在《灿烂的一千个太阳》中,胡赛尼展示了阿富汗30年的历史,一个关于家庭、友谊、信仰和爱的救赎的感人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杯史,不如说是一个国家女性的精神发展史。

其中一个是私生女玛利亚姆,她的父亲很有钱,还有一个女仆。私生女,这是她与生俱来的标签,是那种走在街上被扔石头的孩子。15岁生日的愿望只是想去我爸爸的电影院看一场电影。这个愿望让她失去了一切。父亲没有如约来接她。她违背母亲的意愿下山去找父亲。他拒绝见她。她在外面等了一整夜,当她发现自杀的母亲时,就被送回家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很快就和他父亲的其他妻子结婚了。四十多岁,嫁给喀布尔的鞋匠拉希德。15岁的天真女孩在眨眼间失去了父亲、母亲、童年和生命。玛丽安刚结婚的时候,至少在她看来是快乐的,至少偶尔能感受到丈夫的温暖,但在连续七次堕胎之后,他所能承受的只有可怕的暴力,他的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到她的头上。

莱拉是小说中的另一个女主角。她有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更重要的是,她喜欢青梅竹马。这是邻居太空。他可以像骑士一样挥动他的假腿为他的公主莱拉而战。战争期间,塔里克和他的家人逃走了。在他们离开之前,塔里克和莱拉偷了禁果。他请求她嫁给他,和他一起去。但她拒绝了。她想起了她的父母。她不能自私地逃跑,尽管她想这样做。

随着战斗的加剧,莱拉的父母准备搬家。就在她提着行李的时候,一枚火箭炸弹瞬间让她的父母无家可归。玛丽安和拉希德把她从重伤中救了出来。拉希德觊觎她的美貌,并无耻地买了别人来告诉她塔里克已经死了,在她发现自己怀孕后,她别无选择,只能嫁给拉希德,而这也是塔里克的一部分。

就这样,两个不幸的女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从最初的水火,到后来的母女。最后,为了莱拉和塔里克的幸福,玛丽安做出了一个令人钦佩但却具有毁灭性的举动,她杀死了拉希德,并被塔利班杀害。

读完这本小说,我无法想象今天世界上还有这样的角落。没有住在那里是我们的运气。当街上的女孩打扮得很花哨的时候,阿富汗妇女就会穿着布卡(布卡是由一件完整的外套组成的,它拖到地面,前面的长度到臀部或稍高,眼睛所在的地方)。帷子或格子,就是遮盖全身的帕子。我们可以随时出去,阿富汗妇女必须和男人出去,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我们在自由恋爱,一个十五六岁的阿富汗女孩会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她可能是他的第二、第三甚至第四任妻子。我们在家里当家作主,阿富汗妇女在家里负责所有的家务,她们每次来的时候都需要理解其中的微妙之处。这就是阿富汗,一个封闭的国家,妇女在其中挣扎,一个饱受战争之苦,不能给人民安全感的国家。平时,你可能会对现实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但读完《灿烂的千阳》,你会感到我们此刻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灿烂千阳读后感3

起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灿烂千阳》。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荡气回肠的力量。仿佛看到被乌云笼罩的大地上,顷刻间洒下无数道光辉。我曾以为它会是一篇多么美好圆满的故事,然而它里面却充斥着战争、暴力与死亡。但在这些苦难的背后,却有两位女性靠着爱与希望,完成了对他人对自我的救赎。这种在绝境中迸发的女性力量,给我们带来一场声势浩大的灵魂洗涤。

《灿烂千阳》是胡尼塞继《追风筝的人》之后又一部经典著作。这一次,作者完全站在女性的角度上,以阿富汗三十年的战乱为背景,讲述了两位女性,玛丽雅姆和莱拉在经历了悲惨的遭遇后,成长的故事。不同于其他作者笔下美丽智慧的女性,玛丽雅姆和莱拉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坚韧与抗争。她们身上所受的苦难是整个阿富汗众多女性的缩影。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里,一夫多妻制是合理的,女人不可以在没有男人的陪同下独自外出,甚至家暴也是法律许可。而玛丽雅姆和莱拉的反抗精神是胡尼塞寄予这个国家的希望。

故事中的第一种救赎是莱拉对玛丽雅姆地救赎。

玛丽雅姆地出生在外人眼里似乎就带有罪过。她被人称为“哈拉米”,也就是私生子的意思。这就代表着她生来就必须要进行一场被救赎或自我救赎的的过程。由最初的憧憬到绝望再到最后的反抗,玛丽雅姆是本部作品中心路历程最为坎坷的一个角色,所以也是最能体现希望与救赎的力量的一个角色。

玛丽雅姆十五岁的时候对未来充满着期望。它每个星期四都激动地坐立难安,因为她期待着父亲的到来。她想要去上学,因为她渴求着与那些名正言顺的孩子一样的生活。然而在她被迫嫁给拉希德后,这一切都毁灭了。她对父亲的彻底失望使她相信了母亲对这个世间的指责。面对拉希德的暴力,玛丽雅姆在一种极端的自我否定中逐渐消沉。就在玛丽雅姆逐渐向现实妥协时,莱拉的出现给玛丽雅姆带来了希望与光亮。莱拉和她的孩子让玛丽雅姆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的温暖。莱拉鼓励玛丽雅姆逃脱拉希德的控制,使她看到了可以掌控自己生活的希望,并最终获得了救赎。这便是两位女性在绝境之中,用爱与希望,用两颗真诚的心相互依靠的力量。

第二种救赎是玛丽雅姆的自我救赎。

胡尼塞笔下的救赎不是哀悼过去,也不是改变过去,而是我们对自我的一种重新认知。在这种认知过后,我们能化痛苦为前行的动力。正如玛丽雅姆,在经历了无数痛苦之后,她终于理解了母亲娜娜是在用一种偏执的方式保护她。她也不再陷入无端的自责中,而是将全部的爱与精力献给眼前的,唯一可以带给她希望的莱拉身上。玛丽雅姆敢于直面过去,开始憧憬新的生活,这便是她自我救赎的开始。

玛丽雅姆从对拉希德的恐惧到最后拿起铁锹杀死拉希德,玛丽雅姆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在玛丽雅姆柔弱的外表下,因为希望与救赎,而内心产生了一种不可毁灭的力量。最后玛丽雅姆坦然的接受死亡,因为此时的她明白,她终于可以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了。她理解了母亲的痛苦,理解了父亲的无奈,也理解了自己不可选择的命运。她也真正理解了生命,那就是用自由的方式,有意义的活着。

从玛丽雅姆和莱拉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希望与救赎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像月光照不亮的沥青路,那是因为沥青将月光反射,用坚硬的外壳拒绝了月光的柔软。而希望与救赎就是打开隔阂的那把钥匙。愿我们都可以在希望与救赎中,去勇敢的直面血淋淋的过去,打破对生活对人性的偏见,去学会如何成长以及如何去真正的爱别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4

曾经在微信读书的听书节目里听过故事大概和讲解。而书则是三年前的4月份买回来的,一直就没有阅读。讲到这里,我估摸着参加每一期的“大鱼共读”活动的时候,我都可以写这一段开场白了,只需要把书名改一下就好。哈哈哈……

这一次阅读我将把书中所问的:“如果注定要面对惨淡的人生,我们将何去何从?”作为阅读思考,摘录以及写书评的主题。而且准备搭配着新书《她被给予的人生》一起阅读。

玛莉亚姆被给予了什么样的人生呢?

首先,她是一个公开的哈拉米(私生子)。这就意味着她要承受众人的鄙夷和闲言碎语。不能和父亲以及他的三个妻子住在一起,毕竟自己的母亲只是一个卑微的佣人。她也只能和自己的父亲每个周四见上一面。

但是年幼的玛丽雅姆仍然不管不顾地憧憬着和父亲一家人生活的场景,并不曾被影响,内心仍然抱着热切的生活希望。

其次,自己的母亲娜娜是一个患有癫痫病的女人,不发病的时候整天唠叨,埋怨人世的不公。自己也不再走出家门一步。娜娜将玛丽雅姆,变成她自己厌憎人世的又一个理由。不仅如此,她还不断灌输很多消极负面的信息给年幼的玛丽雅姆。比如:

“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

“像你这样的女孩子上学有什么意义呢?那就像擦亮一个痰盂。你在那些学校一点价值的知识都学不到。像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学校不会教你这种本领。……就是这个:忍耐。”

十几岁的玛丽雅姆走出家门前往父亲的豪宅,即便被拒绝在外一整夜,也坚持要见父亲一面,跟父亲说说自己想要像其他姐妹那样上学读书。

接下来,母亲的自杀让玛丽雅姆被接回了父亲的豪宅。却又被继母们火速安排了一场婚嫁,嫁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姆。刚开始的时候,玛丽雅姆还是感觉有点满足的,特别是她得知自己怀孕了之后。她曾经想过,如果母亲还活着,“看到满足和美丽终究并非无法获取的东西。就算对她们这样的人而言。”她会怎么想呢?

然而,在玛丽雅姆连续7次的流产之后,丈夫对待玛丽雅姆的态度就全部变了。玛丽雅姆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正如母亲娜娜所说的:“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所有的罪责都变成是她自己的了。

她想得更多的是母亲曾经告诉她的:“像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学校不会教你这种本领。……就是这个:忍耐。

她得“要容忍他和她说话的这种语气,承受他的指责、嘲弄和辱骂,忍受他把她当做一只家猫似的、视若无睹地从她身边走过,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经过了四年的婚姻生活之后,玛丽雅姆清楚地看到一个心存恐惧的女人的忍耐度有多么大。玛丽雅姆是一个心怀恐惧的女人。她害怕他反复无常的心情和暴烈的脾气,她也害怕他的专横,甚至平时买点油盐酱醋也会惹他发火,一次又一次地招来他的耳光和拳打脚踢,而过后,他有时候会说着脏话道歉,有时候则不会。”

玛丽雅姆跌进了和母亲一样的生活旋涡里,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可怕?仿佛再也没有尽头似的。

我原以为马丽雅姆小时候的执拗,不甘心会帮助她脱离被给予的人生,没想到结了婚后的十几年中,她已经依赖拉希德千依百顺,丝毫没有反抗。接着来了一个比她当年更小的莱拉。两人因为莱拉所生的女儿而亲密了起来。受过一些教育的莱拉对马丽雅姆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两人合谋着要逃离拉希德,虽然失败,但毕竟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是玛丽雅姆人生进步的一个标志,才有可能发生后面的情节。

虽然我不够满意故事结局,但作为一个阿富汗社会的旁观者,没办法体会阿富汗妇女的种.种无奈的被局限的人生。因此也就认为也许这才是玛丽雅姆比较合理的结束了。

我希望莱拉和塔里克的孩子是个女孩,并且取名为“玛丽雅姆”(晚香玉,是一种很可爱的花朵)。

灿烂千阳读后感5

自从读完《追风筝的人》后,便喜欢上了卡勒德.胡赛尼写的各种阿富汗的人及事,便用几天时间看完了《灿烂千阳》。

一开始只是抱着一种对异域截然不同命运的认知的感觉去读的,但是最后才发现这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追风筝的人》是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而《灿烂千阳》却是一个真实社会。故事精彩而动人,社会却真实而残酷。

直到看完书之后,我才明白这本书为什么用“灿烂千阳”作为书名——取与穆罕默德的诗句“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是多么美好的比喻,可它怎能敌得过现实的残酷、冰冷、变迁?怎能敌得过敌人的杀戮、逼迫、无情?怎能敌得过社会对妇女的蔑视、压迫、禁锢?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美好的遐想还不足它的千分之一。

两位主人公都非常不幸,而玛利亚姆却让我为她一次次悲叹。玛丽雅姆是个私生女,她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个永远卑微的人,得不到爱也得不到关心。因为她对幸福的渴望,最终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嫁给了一个常年不回家,一回家就家暴的男人拉希德。而莱拉这个与玛丽雅姆与女儿同岁的女人因为战争变成了孤儿,与恋人塔里克分别,也被迫嫁给了拉希德。两人被他打地伤痕累累,却不甘放弃与命运抗争。

莱拉从小生活条件好,还有父母相伴左右,相比之下,玛丽雅姆的遭遇让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怜悯。在玛丽雅姆的父亲扎里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的女儿已经走远了,永远挽不回。这其实也是在赎罪,可是他的赎罪是为了使自己心安,而不是为了他的女儿。如果是为了玛丽雅姆娜,自己的荣誉、名誉、身份该往何处放?笑容的背后往往藏着真相,而真相往往是残忍无比的。

玛丽雅姆面对这社会的冷漠,做出了最后勇敢的选择,她为了救莱拉,用铁锨打死了拉希德;为了莱拉的幸福,去法院自首,被当众砍头。但最终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在这个残酷真实的世界,在这个充满战争的社会,在这个不可宽恕的时代,人们挣扎着摆脱命运的禁锢。阿富汗妇女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她们是真正坚强而灿烂的太阳。


30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