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三岛由纪夫的读后感

禧寅0 分享 时间: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日本著名作家,怪异鬼才,“日本传统文学的骄子”,两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为该奖候选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雪三岛由纪夫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雪三岛由纪夫的读后感1

读三岛由纪夫的《春雪》,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你,让你欲罢不能;而三岛对人物心理细腻入微的刻画,对弥漫全书的哀婉凄美的环境气氛的营造,对风土人情与人物活动浑然一体的描摩,以及感人至深的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结局,让你不得不赞叹:三岛不愧为一流的小说大师。他能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绝非浪得虚名。

全书围绕松枝清显与没落贵族家的小姐绫仓聪子的爱情纠葛展开。清显与聪子自幼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但进入青年时代的清显为了显示自己的男子汉气概,故意轻慢聪子。聪子却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在一次冬日出游、共赏雪景之后,聪子无限幸福地给他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爱意。但是,天皇赦许将聪子嫁给治典亲王。聪子不愿意,苦苦等待清显的求婚。清显却因聪子对他父亲松枝侯爵的一句玩笑话,产生了误会,先是不予理睬,等到聪子的婚事木已成舟,他才醒悟:自己是强烈地爱着聪子的。于是,他不顾一切地找到聪子,两人犹如干柴烈火,终于身心合一。眼看着自己怀孕了,聪子无法面对皇家与家族的重重压力,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清显去月修寺探望她,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最终抑郁死去。

清显与聪子的爱情悲剧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社会环境的不相容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日俄战争日本胜出、一举跻身世界列强之后,举国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因此,这对贵族青年男女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但两人毕竟又有很大的不同,清显家是靠战功获得爵位的新贵,聪子家却已家道中落,所以,绫仓伯爵热衷于将女儿嫁到皇家,想借此扭转家族颓运。清显与聪子的恋情曝光后,两家首先想到的是不能败坏家族的名声以及社会地位,于是,他们密谋策划将聪子送到月修寺,松枝侯爵更是勒令儿子去英国留学,企图彻底斩断两人之间的情丝,活生生地断送了他们真挚炽热的爱情。所以说,自私的松枝侯爵与绫仓伯爵所代表的权贵势力是造成这出爱情悲剧的直接凶手。

黑格尔曾将悲剧冲突划分为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三个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显的爱情悲剧,本质上是他心灵冲突的必然产物。清显清高自恋,目空一切。他信奉“所谓优雅就是触犯禁忌,而且是触犯至高的禁忌”。作家很巧妙地在小说开头描写了清显小时候得到的一个殊荣——作为成绩优异的贵族子弟,为春日宫妃提领裙摆。春日宫妃的美丽高雅令少年清显如梦如幻,“头一次发现了令人目眩的女人之美的优雅核心”;而清显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又情不自禁回忆起了13岁那年的这段往事,“那正是他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向往令人销魂的女人的美”。作品头尾之间的这一呼应,既是作家在结构上的刻意安排,强化了清显不惜以生命之殇实现唯美至上、爱情至上理想的主题;又不露声色地表明:清显在与聪子的交往中所显露出的冷漠、犹疑、彷徨,到后来的全身心投入乃至不惜一死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实际上是将聪子幻化成了春日宫妃所象征的女性之美,为了到达美与理想的彼岸,沐浴到纯净无比的爱的光辉,他可以不见容于世俗,触犯伦理禁忌,必须经历凤凰涅槃般的轮回与重生。

《春雪》是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四部曲“丰饶之海”中的第一部。在另外三部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即将出版)中,清显将转世为不同的人物形象,继续用各种方式演绎三岛的艺术理念与思想,这是读过《春雪》之后意犹未尽的读者可以期待的

春雪三岛由纪夫的读后感2

这样,清显的内心世界消除了不安,依然如一杯清水那样清澈明亮。这十天里,他无法回到自己那一块平静的小庭院,现在终于有能回来安静歇息了。

清显沉浸在难得的巨大幸福感里,毋庸置疑,这个幸福是他重新发现自己的头脑明晰而获得的。故意藏起来的一张纸牌回到手里,使得纸牌完整无缺而这完整无缺的纸牌重新成为一副普普通通的纸牌这就是难以言状的清晰的幸福感。

清显的无比白皙光滑的后背赤裸裸地沐浴着月光。月。光在这细腻如玉的肉体上映出几许微小的凹凸感,表明这并非女性的肌肤,而是洋溢着尚未完全成熟的男青年的肌肤所透出的些许冷峻感。尤其月光恰到好处深深照射在左边腰间,胸脯的起伏波及腰间似有似无的微动,肌肤格外白嫩,简直令人惊叹。腰间还长着三颗很不显眼的小黑痣,犹如参星,在月光里隐去它们的踪影。

太阳照射在紧闭的拉门上,六张榻榻米大小的房间十分暖和,拉门上的白纸如同半透明的大茧,他们就在茧里沐浴着透过来的阳光。祖母突然开始打起盹来,清显在 这明亮的房间里沉默着,听着显得格外响亮的挂钟滴嗒声,祖母微微低下脑袋,已经睡着,束成"切发型"的头发上还残留着染发的黑粉. 发际下还鼓出厚实而光泽的前额,仿佛还残留着六十年前少女时代在鹿儿岛湾被夏天烈日晒黑的痕迹。

他想到大海的浪潮,想到时间长河的流淌,想到自己也很快就会老去,突然觉得胸口窒息。他从来没有想过需要老者的智慧。怎么才能在年轻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又不痛苦呢?就像脱下来随手扔在桌子上的华丽的丝绸衣服一样,不知不觉地滑落到地上的那种优雅的死。

长久的沉默。窗户上映照出亮光,那是租借正房二楼的房客回来开灯的缘故,还闪现一,下枯黄色的军裤。从墙外传来卖豆腐的喇叭声,梅雨季节的夏日,肌肤感觉如法兰绒般温热的黄昏渐渐扩散开去。

现在的聪子的的确确坐在清显面前,低垂脑袋,手绢盖脸,一只手支在榻榻米上,扭着身子,白皙的脖颈如同山颠的小湖一样从衣领里浮现出来。清显默默地与聪子对坐着,敲打屋顶的雨声仿佛裹住他的整个心灵。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时刻终于来临。

他身穿紫地白色藤花图案的和服,不仅是一只奢华的猎物,而且洋溢着一种举世无双的美。这个美是禁忌的、是绝对不可能的、是绝对拒绝的。聪子必须是这样的形态!而且正是聪子自己不断地辜负这个形态,威胁清显。看看吧,只要她愿意,就能成为如此神圣的、美丽的禁忌。

清显之所以一直固执地拒绝通过妓女进入快乐之门,肯定是因为他很早以前就透视,如同透过蚕茧观察淡青色的蚕蛹发育成长一样,预感到聪子的内心存在一个最神 圣的核心。这个核心必须和清显的纯洁结合在一起。只有在那个时候,被他的些微悲哀封闭的世界就会破裂,谁也没有见过的完美圆满的曙光就会涌现。

在旁人的眼里,这个小巧玲珑的女人的肉体仿佛是一个半透明的蚕茧,即将抽出无法相象的、错综复杂的罪恶的丝线。她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身体的动作,都令人想像 那囚衣里面腋下渗出的汗珠、惊慌恐惧得乳头颤动的乳房、对什么事情都略嫌迟钝的冰冷丰满的大屁股。她的肉体吐出无数罪恶的丝线,织成罪恶的茧. 自己躲藏在里面。肉体与罪恶之间如此精致巧妙地相辅相成…这才是世间的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一旦置身于这个狂热的梦境里,平时人们喜欢的、产生的欲望诱惑的 一切东西都会成为罪恶的因果。那么,无论是干瘦的女人,还是肥胖的女人,她们干瘦和肥胖的身体本身也成为罪恶的形式。甚至可以想像连沁在她的乳房.,表面上的汗珠也是罪恶的象征…于是,旁听者以她的肉体作为自己随心所欲的想像的媒体。一个一个地理解她的罪恶,而沉浸在一种愉悦里。

春雪三岛由纪夫的读后感3

《春雪》的作者是三岛由纪夫。说起三岛由纪夫,大家都会想起他文学的怪异性及他似乎像谜一样的死。可以说三岛是个极其怪异的人,但同时他在文坛上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他是在战后走上日本文坛的。战争末期,三岛成为“怀疑派”,“时代的落伍者”,曾“积极要把日本引向战败”。可是一旦战败的事实摆在面前,他又陷入一种困惑、虚脱和失落的状态。

这篇《春雪》是三岛由纪夫的绝笔之作压轴之卷《丰饶之海》四部曲的第一部。在《丰饶之海》四部曲中,自宫闱恋爱悲剧《春雪》始,至探计轮回转世的《奔马》及盈满异国情调的《晓寺》,乃迄一切尽皆空无的《天人五衰》,轮回转世的思想一直奇异地压制“死亡”的主题。《丰饶之海》是他赴死的当天早上才完成的悲剧巨著。这四部曲可以说反映了三岛美学思想和全部创作的基本特色。把自我世界所存在的事物及思想全部溶入这部作品,体大思精,文思浩荡。

《春雪》是三岛自己独特怪异文学艺术美的升华。它描写了清显与聪子的爱情纠葛,因为清显在对聪子的爱慕中孕育着一种不安的情绪。他因为小女主角聪子两岁,以及两人从小两小无猜,所以担心自己会让聪子看透等而一直迟疑。聪子没有把握住他的感情,只得接受皇上的敕许,与治典亲王订了婚。此时清显通过友人本多与聪子保持联系,向聪子孙求爱,聪子在惶惑中与清显发生了关系。这种禁忌的爱情,是日本古典中很传统的一种,也很适用于明治的宫廷,两人拼命想突破禁忌而成就爱情,这让《春雪》充满戏剧性的紧张。结果清显还是忧郁地死去,聪子削发为尼。作者的这部作品在纯爱中也贯穿了“优雅的犯禁”和“亵渎的快乐”的对立,并在这种对立中发现美、创造美,又毁灭了美。

书中清显那忧郁而清丽的面庞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以及那庐外的飞雪,飘风,和夕阳的钟声。我感受着萧瑟的酸楚,仿佛一场尘世中无告无无望的梦!还有聪子那美丽飘着淡淡忧伤抑郁的样子,在春日的残雪中幽幽地哀凄无奈,让我久久无法忘怀,心情也随之变得惨淡起来。然而文字中难以言宣的清冷的美又是那么地动人,让人无法自拔!

《春雪》是一部描写王朝式爱恋结局为悲剧的长篇小说。这难免让人想起我国的四大名著长篇巨作之一《红楼梦》。从整体而言,二者风格上都弥漫着浓重的哀感,并且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是通过小说情节来表现这么一种哀感的,这种哀感体现出作者的文化理想和人生寄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这两部书中都弥漫着浓重的哀感。虽然这两部作品有些相似之处,但我以为两者的不同还是占主要的。

从二者的创作时间来说,《春雪》是作者三岛由纪夫于1965年到1970年期间创作的。而《红楼梦》是曹雪芹于1749年开始创作,1756年前80回大体完成,1759年整理加评成定稿本。二者相差两百年之多,处于截然不同的时代,所以体现了它们各自不同的世族性格和意识特点。这些差异性构成了它们各自时代的、阶级的和民族的特殊性,是它们文化上不可替代的和混同的主要根据。

《红楼梦》从头到尾显示的是一种梦幻之感,而《春雪》则表现出有日本民族特点的物哀感。《春雪》的物哀感是浸染日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而《红楼梦》中的哀感是在没有悲剧感积淀的中国文化中破土而出的,是由作者用自己的血泪浇灌出来的一枝奇葩。

而且我以为整体上《春雪》没有《红楼梦》显得那么宏伟,没《红楼梦》显得那么深刻,也没有《红楼梦》中将小说人物刻画得那么入木三分。可能是因为《红楼梦》更长篇,是作者倾尽一生心血写出的唯一篇长篇小说,更让我觉得《红楼梦》的可敬可畏性及不可攀比性。在读《红楼梦》中你似乎还可以听到贾府甚至整个腐朽社会制度在一步步走向倒塌时发出的噼啪声,最后轰然倒塌的声音。

《春雪》中的男主人翁清显最终还是死了。三岛由纪夫这人似乎对死亡存在着一定的好感。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他对死亡似乎有着一种迷恋。据不完全统计,他有27部小说、剧本,以及众多的评论和戏剧电影表演中充分表现了他对死和切腹的感情,并将这种感情发展为“残酷美”的美学理念,完成了他的“艺术表现”。

有人说三岛是心理变态的,而我个人也觉得他的心理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扭曲的。在美学的追求上,他非常倾注于逆反的性爱、异常的性欲的深层心理的挖掘,从隐微的颓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实,而且常常是通过一种极限的语言或极限的表现,来表达他所谓的“美的对抗”的精神。

在《丰饶之海》这四部曲中三岛集中表现了他的美学思想和全部创作的基本特色。实际上,后期三岛已经将美的形式保留在武道之中,把文化概念上的天皇制和行动上的“文武两道论”作为其文学创作的依据和审美价值的取向。其实他本人也明白,这种“文化与行动一致的思考形式,在所谓政治形态下多少孕育着一些危险性”但为了实现他的美学思想和文学理想,他公开言明“艺术必须有针刺,有毒素。不吸这种毒素,而只想从中吸到蜜是不可能的”。

三岛从变态心理出发,后来接受日本“浪漫”的“死就是文化”在文学上美化了血与死。死亡对他来说有绝对的魅力,倒不是说他喜爱死亡,其实他也是个怕死的人,只是死亡对他的吸引力实在太过强烈。他认为,爱到极致即是死亡,这份对死的痴恋无法诉诸言语文字形容。三岛尤其将切腹这种中世纪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包括在“艺术表现”和“传统行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将切腹行动艺术作品化,另一方面,他将切腹死作为其行动哲学,并为自己的自我毁灭进行长期的、积极的准备,最后以身心实践他的“传统行动”。

春雪三岛由纪夫的读后感4

这是我读的三岛的第一本小说,除了三岛优雅细腻的文笔之外也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描写得非常细致入微,纤毫毕现美得不可方物。

在能够感受到清显对聪子的情感的那一刻我马上想起《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的一句话:“我渴望有人毁灭我,也被我毁灭。”可是读到最后竟是有些迷惑的,我还是无法给“爱”下一个定义,清显爱聪子,是爱的这个美丽优雅的女子还是爱的这种玉石俱焚的绝望和孤独感,这不好说。不过要是纠缠于这个问题上未免显得有些多余,毕竟作为个人来说我也时常不确定爱一个人的终极定位是否只是爱的自己。

清显俊美、孤独、忧郁,仿佛让人感到是他这种柔弱的至美注定了他带着自怜和自负的性情。他徘徊于自己的苦闷中不愿意脱身。他记录下做过的梦,认真仔细地写在自己的梦境日记里面,偷偷沉浸在幻想的惆怅和满足中无法自拔。他爱着比自己大的聪子,但是不肯轻易表露心声,由于认为聪子所具有的教育者的力量使他觉得自己比她弱了一筹而感到极其不满。他不断把自己的担忧和抑郁放大,更不惜用行动和言语伤害聪子以表明自己的果决。

开篇提到的那张给清显留下最深印象的题为“祭吊德利寺附近阵亡者”的照片如本多所说正是他给爱的定义:如同战争一般的残酷。清显的爱聪子也就这么接受了,接受了这种不求平静和顺举案齐眉却只为了两败俱伤互相毁灭的爱,更同清显一起在这场由他酿造的苦酒中痛苦沉醉地跌落。

聪子可以说是清显内心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的牺牲者,然而她没有任何怨怼,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他,包容他。尽管她也是心甘情愿而且享受到了短暂的厮守,但是我实在是不想承认她得到的是她应该得到的,或者说是适合她的。

说到底最终的结果清显是无法摆脱责任,聪子那将在青灯佛前终老一生的未来和他自己的死亡,都是清显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他本可以挽留一切,但要是这样的话小说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清显该是不属于尘世的人,太过于沉湎与幻想中只能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绝望和痛苦。如同影子一般,清显死在年华正好的时候。

这正是三岛要告诉我们的:美不是成全,是毁灭,是予之极致的抹杀,只有这样这俗世中短暂的美才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春雪三岛由纪夫的读后感5

读过《春雪》以后,每当再有人问,你喜欢看谁的书?我脑海中不再会飘过狄更斯大仲马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金庸古龙张爱玲钱钟书村上春树江户川乱步……之后来一句“都蛮喜欢”,我从此以后都有确定地说“我喜欢三岛由纪夫,尤其推荐《丰饶之海》”。

三岛由纪夫开始动笔《丰饶之海》时,已经决定自己最终的结局。

所以他写作的同时,在努力健身,修得临终时最美的姿态。

光凭这些事实已足够让我惊绝,何况,作品本身安详而绝望的美。

是的,因为想好了结局和归宿,反而不急躁,反而可以心平气和,反而可以用清亮的眼睛发现,用细腻的笔调勾画,生活中点滴令人不忍直视的美好,美好到绝望。

常常觉得,川端康成的作品,包含为了唯美而唯美的刻意部分。也因此,更喜欢三岛浑然天成的绝美~~

春雪三岛由纪夫的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3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