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莎士比亚悲剧读后感

禧寅0 分享 时间:

莎士比亚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对英国乃至全世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各种新版本和译本层出不穷且历久弥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莎士比亚悲剧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莎士比亚悲剧读后感1

“生存还是毁灭”,是默默忍受命运中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间无涯的苦难。哈姆雷特面临着艰难的人生抉择。生活龌龊,哈姆雷特感到生不如死。可是,死并不能一了百了,甚至死难瞑目。既不愿苟延残喘、行尸走肉,又无力重整乾坤。这就是哈姆雷特的无奈,也是造成悲剧的必然。

然而,在悲剧中挣扎,在两难中选择的精神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又何止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的四部悲剧中,每一位主人公都遭遇过类似的精神困境,只不过,各有各的不幸而已。威尼斯武将奥赛罗陷于对妻子的信任与怀疑的精神困境中;麦克白陷于雄心与野心、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中,野心和欲望像魔鬼一样诱他堕入地狱,恶念撕扯着他的灵魂。

主角奥赛罗的看法通常有两种:他是位坚强博大和灵魂高尚的英雄;其所以杀害爱妻,只是由于轻信,尤其是奸谗者伊阿古过于狡猾所致;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奥赛罗并不那么高尚,而是个自我意识很强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他是急急不能待地就听信了伊阿古,责任在他本人。品读莎翁,从语言与人性上来看更有其不朽的魅力,那一句句诗歌一般的对白,让人感受来自内心的冲击,语言的形象与生动,让人为自己无法亲自品读原著而懊恼。主人公奥赛罗的性格,正直、勇敢、单纯抑或易怒与轻信他人。奥赛罗的最大缺点在于自卑,若不是自卑,他无须在伊阿古的几句挑唆后便怀疑自己的妻子。他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奥赛罗就属于这样的人。

主角李尔王,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因为自己的虚荣之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如果他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听别人的劝言和真话的时候又怎么能够在自己的王位上做到现在,又怎么能够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如此呢?可是,由于他平时身居高位,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之中,周围都是争先恐后向他邀功献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围绕着他转动,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以他的是非为是非。年月深久,他就像一个上了瘾的吸毒者,奉承和献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离不开歌功颂德。当他失去了王位、权势,历尽磨难,却因而恢复了人性,他临终的悲鸣不是为当初他迷恋的宣赫的声势、帝王的威严,而是为了当初被他驱逐出宫受到他诅咒的小女儿,但他却不能从她的长眠中唤回她那颗洋溢着仁爱的热心了,正因为这种种的遭遇他懂得了最宝贵的是不能用金钱、权势收买的人间真情。

主角麦克白,巧妙地向读者展现了命运、志向、野心、人性及迷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麦克白曾经是一个英勇、有野心的人,在凯旋而归后,因巫师的预言和国王过分的赞誉使他改变了,他从一个忠实的臣子变成了一个弑君的逆贼,他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登上王位。他当上国王后开始了他的暴政,他先后杀害了他的好友、臣子及他们的家人,最终使他走向灭亡。也许许多人都会觉得麦克白的灭亡是罪有应得,但是这种罪有应得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命运、人性以及这个国家的悲哀。

主角哈姆雷特,他是不完美的,有时他的抉择是非理性的,相当冲动的,比如当他在激怒之下一剑刺死他误以为是国王的波洛涅斯时,然而或许正是他这种不理智的抉择,这种人性的弱点的表现,让我们打心底里接受和认同他的艺术形象,因为我们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见他的影子……然而,哈姆雷特又是极其珍视感情的,哈姆雷特在对命运的抉择中构造了自己的悲剧,原来他完全可以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不去探询父王死去的真相,但哈姆雷特的性格不允许他带着一个疑问生活在庸庸碌碌之中,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寻真相的道路,此后,只要他所做出的任何抉择稍有不同,他和其它人最终的命运都会改变,但是他的经验促使他一次次作出在他认为是正确的而实际上是致命的抉择。

看完莎士比亚的四部悲剧,掩卷沉思,我琢磨他们悲剧的成因。其实,究其悲剧的原因,四位悲剧主人公的悲剧结果都是由他们的性格造成的。播种什么样的性格,就收获什么样的命运。哈的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的性格的矛盾性决定了悲剧的使然。哈姆雷特的犹豫、忧郁,既有个人不幸的感伤,也有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苦恼;奥赛罗的嫉妒,既有感情受到损害的痛苦,也有对破坏理想和纯洁的痛恨‘李尔王的内疚、自责疯狂既是良知的重新发现,也是社会纲纪荡尽,道德沦丧、物欲横流造成的恶果;麦克白反常的精神状态是犯罪前失衡心理的流露。

悲剧,之所以谓悲,人们难免会为主人公的悲惨结局而感到惋惜,感叹他们的命运,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书中人物的悲惨命运中汲取到经验和教训。每个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原则。坚守自己的原则是所有成功者的必备品质,因此固然难能可贵。但是,我们在坚守自认为是正确的正义的原则之前,先要判断这个原则是否迂腐不堪,先要明确自己的本心,不要被普遍性的感情与原则所蒙蔽,反而走向死胡同,钻了牛角尖,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悲剧,使人痛心,更使人倍加清醒!

读莎士比亚悲剧读后感2

不同于莎士比亚时代的视角看

——莎翁创作《麦克白》

总听到不同的人说,中国的作品中没有真正的悲剧,中国人的思想中“大团圆”三个字影响深远,中国式悲剧如《窦娥冤》,当窦娥受冤死去后,最后的结局并不是戛然而止,而是延续到窦娥的父亲衣锦回来为自己的女儿平反。当我看到莎翁的四大悲剧时,我觉得悲剧不是那种浅显的受冤或者生离死别,悲剧是那种让人看后从心里都为其感到悲哀、无奈。《麦克白》就是这样一部经典悲剧。

《麦克白》这部经典著作与莎翁其他的悲剧有所不同,当你读完后不会为了它悲伤,尤其是作品主角麦克白,甚至很多都觉得麦克白是罪有应得。但当你慢慢的静下心来细想,这种罪有应得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命运、人性以及这个国家的悲哀。

莎翁作品仔细读起来会被他塑造的人物巧妙所赞叹,他所塑造的人物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或是促成着情节的发展。《麦克白》中最引我注意的是两个女性角色,或许我自己是女生的缘故吧,我总是很在意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下面,我就分析分析我眼中莎翁创作的《麦克白》两大女性角色——麦克白夫人和三个女巫。

罂粟开的比玫瑰更艳

单纯从《麦克白》中说麦克白夫人,我觉得对麦克白夫人是不太公平的,所以我把麦克白夫人与莎翁创作的另一大悲剧《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对比来说。麦克白夫人和苔丝狄蒙娜同是莎翁笔下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但不同的是,她们一个是恶的代表,一个是善的代表。麦克白夫人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在听说自己丈夫在路上的奇遇后,便怂恿自己的丈夫去杀了国王,谋夺皇位。所以对于麦克白夫人的死去,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罪有应得的。相反,苔丝狄蒙娜是人们同情可怜的对象,她是那么善良、那么美,她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忠贞不渝。这样一个女子最后却死在丈夫的怀疑和嫉妒中,这是多么的让人可惜啊!所以,多年来苔丝狄蒙娜被许多女性当做爱与美的代表追捧。

可是,我们将这两位女性带到现代来看,事实并不是全是这样。

苔丝狄蒙娜是很善良,很美,但是在具有古典少女美德的同时,她的身上也体现出了传统女性依附于男性生存的软弱性,这一点,在我们国家鲁迅先生的《伤逝》中也有体现,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与苔丝狄蒙娜和奥赛罗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麦克白夫人身上是可以看见很多人性堕落阴暗的一面,但是,若带着现代人的欣赏眼光来看待麦克白夫人,我们会发现,在她身上更能体现现代新女性的意识,可以把她作为一个斗争女性的代表,甚至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恶的化身。说起“巾帼不让须眉”,我们不得不提麦克白夫人在麦克白登上皇位的不可缺少的“功劳”。每当麦克白由于软弱而举步不前时,麦克白夫人总能鞭策他,激起他的决心。在做国王这件阴谋中,麦克白夫人始终比他的丈夫更加坚定。因此,这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一句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个能干的女人。麦克白夫人的确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只是她的能干把她的丈夫推上了王位,也同时把他推进了无底的深渊。

我们以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一下这两个人物,可以从她们身上看到两种女性

的缩影:善良淳朴的旧社会妇女,积极主动的新时代女性。在莎翁笔下,用那些美好笔触描绘出的苔丝狄蒙娜是一朵娇艳动人的玫瑰,在凄凉的雾色中沾露哭泣;而麦克白夫人就犹如那鲜红的罂粟花,虽是透出死亡的讯息,却掩饰不了绽放的绚丽。如果单纯从一种欣赏的角度来剖析,把麦克白夫人身上的“新”与苔丝狄蒙娜的“旧”作对比,我们会发现,这朵罂粟花开的比玫瑰更加艳丽。

有意为之还是命运使然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这在作品中用的笔墨并不多,却不能忽视的三巫女。说是笔墨不多,这到是真的,女巫的出场集中在三场中,语言加在一起也不过204行,但在剧中却推动全剧情节的发展。麦克白之所以将内心隐藏的谋逆之心浮出水面不得不说是因为三个女巫的预言。预言麦克白成为格莱密斯爵士、考得爵士、苏格兰国王,有实现这些预言的看似无懈可击的条件。如果说没有女巫的出现,麦克白还会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么?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女巫的话只是一个导火索,它燃烧了麦克白心中对那把宝座的渴望之心。麦克白心中一直都有那野心的小火苗,他只是缺少那一阵风可以让那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所以,就算没有这三个女巫,还是会有别人出现,只是改变的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那既然这样,莎翁为什么选择女巫来做这个导火索呢?女巫是最佳的人选,女巫通常与神秘、邪恶、混乱、丑恶相联,加上她们的妖精灰猫和蟾蜍精相伴出现,奠定了全剧阴沉黑暗的基调,以后剧情的发展几乎都在黑暗中进行。女巫的出现总是在作品最关键的时候,开头、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女巫的话,麦克白野心勃勃的谋取王位,也是因为女巫的话,麦克白丧生失掉王位。不知道这可不可以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呢?这三个女巫在《麦克白》中所起的作用用三个词概括就是“诱惑”、“欲望”、“毁灭”。可是我们不能单纯说麦克白的悲剧全是由女巫的预言造成的,它只是占着其中一个因素。女巫的预言、麦克白夫人的怂恿、麦克白本人的内心欲望,这些缺一不可。

所以不能单纯说是不是女巫的有意为之,只能说是麦克白的悲剧是命运使然,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我想说一句,莎翁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时候所推崇的女性所应该具有的美德在现在看来很多方面已经不符合了,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应该着眼于当前,对过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莎士比亚悲剧读后感3

刚知道莎士比亚是谁的时候手里就有本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也是我所拥有第一本外国人的著作,但那时候才念六年纪,实在嚼不动抒情诗一样的文字,所以他被我放在书箱中好多年。有一段时间手头实在没书可读了,才无聊的读莎士比亚的悲剧,外国的文艺实在接受不了。

“生存还是毁灭”,是默默忍受命运中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间无涯的苦难。哈姆雷特面临着艰难的人生抉择。生活龌龊,哈姆雷特感到生不如死。可是,死并不能一了百了,甚至死难瞑目。既不愿苟延残喘、行尸走肉,又无力重整乾坤。这就是哈姆雷特的无奈,也是造成悲剧的必然。

然而,在悲剧中挣扎,在两难中选择的精神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又何止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的四部悲剧中,每一位主人公都遭遇过类似的精神困境,只不过,各有各的不幸而已。威尼斯武将奥赛罗陷于对妻子的信任与怀疑的精神困境中;麦克白陷于雄心与野心、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中,野心和欲望像魔鬼一样诱他堕入地狱,恶念撕扯着他的灵魂。

主角李尔王,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因为自己的虚荣之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如果他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听别人的劝言和真话的时候又怎么能够在自己的王位上做到现在,又怎么能够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如此呢?可是,由于他平时身居高位,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之中,周围都是争先恐后向他邀功献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围绕着他转动,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以他的是非为是非。年月深久,他就像一个上了瘾的吸毒者,奉承和献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离不开歌功颂德。当他失去了王位、权势,历尽磨难,却因而恢复了人性,他临终的悲鸣不是为当初他迷恋的宣赫的声势、帝王的威严,而是为了当初被他驱逐出宫受到他诅咒的小女儿,但他却不能从她的长眠中唤回她那颗洋溢着仁爱的热心了,正因为这种种的遭遇他懂得了最宝贵的是不能用金钱、权势收买的人间真情。

主角麦克白,巧妙地向读者展现了命运、志向、野心、人性及迷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麦克白曾经是一个英勇、有野心的人,在凯旋而归后,因巫师的预言和国王过分的赞誉使他改变了,他从一个忠实的臣子变成了一个弑君的逆贼,他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登上王位。他当上国王后开始了他的暴政,他先后杀害了他的好友、臣子及他们的家人,最终使他走向灭亡。也许许多人都会觉得麦克白的灭亡是罪有应得,但是这种罪有应得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命运、人性以及这个国家的悲哀。

读莎士比亚悲剧读后感4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艺术特点 导言: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时代的明珠,每一部都饱含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以四大悲剧为最。莎翁作品切合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主体思想,以人为本,每一部描写的都是“人”的故事。

一、文艺复兴的人文大背景

莎士比亚的作品突出集中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特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深刻揭示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人类的生活和斗争。莎士比亚的悲剧带给我们的,是我们生活的智慧。 尤其是他的悲剧,使悲剧从神的世界来到人间,直接反映了社会、人生、人的关系、人的斗争、人的命运??莎士比亚的悲剧有着独特的特点。

莎士比亚的生活与创作时代正处于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大变动时期, 作为这一阶段的思想家和代言人的人文主义者, 运用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来抨击封建和宗教的世界观, 不仅直接为资产阶级制造舆论, 而且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在历史上起过很大进步作用。莎士比亚是掌握了戏剧艺术的大师, 无论什么样题材, 经过他的加工、剪裁总能成为一出包含丰富社会内容和富于生活气息的戏剧, 并为后人提供了多种多样可资效仿和借鉴的艺术技巧。他的剧作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他的大部分戏剧都取材于民间故事、古代史料和当时的旧剧本, 从中吸取了丰实的营养, 在改写过程中, 他深入而广泛地观察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 推陈出

新, 在旧题材中注人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自己的进步思想。他的历史剧批判了封建君主之间的血腥战争, 反映了国家必须统一的历史趋势, 例如《亨利六世》、《查理三世》、《约翰王》等他的喜剧则集中概括了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和生活理想, 歌颂了真挚的友谊, 纯洁的爱情, 肯定了人权平等, 并以此为武器对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例如创作于第一时期的十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娜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无事生非》、《第十二夜》都弥漫着欢乐和乐观气氛他的悲剧揭示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 提出了社会、国家、道德、财产、家庭、哲学等方面一系列的问题, 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向来是莎剧中最受人注意, 最引起争论的作品。

一、戏剧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特点, 是幻想与真实的巧妙结合, 思想与激情的完美统一, 理智与情感的高度平衡。尽管莎士比亚的思想不可能超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范畴, 他的作品在反映时代精神, 揭露若干事物本质方面则达到了当时文学的高峰, 在欧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曾在信中写道“ 使一个人, 尤其是文人, 卓有成就的品质乃是消极功能莎士比亚富有这种品质, 达到极大的程度那就是说一个能处于迷惘, 神秘和惶惑之中,而意不烦心地去考虑事实与理性? ?在一位大诗人心目里,美感超过以侄消除其他任何想法” 。这种浪漫而且是唯美的论调, 对于

莎士比亚来说, 并不完全正确。的确, 莎士比亚能深切地感受迷惘和惆怅的情绪, 并表达得非常动人。但是诗人在自怨自艾, 回忆悲痛的事, 诗人便笔锋一转, 借理想的对象表示乐观的希望和欢悦的信心了。莎士比亚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时, 又受到时代的先进理想的鼓舞, 莎剧中,现实主义描绘往往与浪漫主义的抒写浑然融合, 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 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当时英国社会的完整的现实主义图画, 他的语言异常凝丽, 充满激情, 内涵也无比的丰富, 善于把握人物心理特征,刻画鲜明的个性, 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神深度。《奥赛罗》探讨了爱情和嫉忌的本质, 体现了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懂憬和悲哀, 震人心弦《李尔王》分析了衰老的特征,也写出了人间的希望与失望的滋味《麦克白》解剖了犯罪带来的良心上的斗争, 同时, 也就人生意义作了“ 天问” 。闪烁着现实主义的瑰丽光辉《哈姆雷特》则描述了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和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复杂性。主人公哈姆雷特在为父报仇的过程中, 在黑暗现实面前, 在心理上所呈现出来的优郁、烦恼悲愁, 即是由于坚强和软弱两种对立的性格统一在主人公身上, 构成他内心冲突的基础也是由于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很大距离这个冲突是这个悲哀的基本冲突。它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现实生活中最典型的社会矛盾。全剧除“ 复仇” 的情节外, 还描写了爱情、友谊、家庭、政治、哲学等一系列问题。

莎士比亚的悲剧有三个特点:

第一、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莎士比亚的悲剧表现的社会内容和哲学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博大的思想内容表现出主人公人文主义理想的幻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 》、《 李尔王 》、《麦克白》标志着莎翁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

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代脱榫”了,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力回天。奥赛罗正直淳朴,相信人而又嫉恶如仇,在奸人摆布下杀妻自戕,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 、自豪 、 自信中迷失本性 ,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难。麦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面,只因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沦为“从血腥到血腥”、懊悔无及的罪人。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第二、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主人公人物的特点:

(一)、莎士比亚的悲剧,其最终结果,多以主人公的死亡而结束,并且多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朱丽叶与罗密欧,李尔王与考迪利娅,麦克白,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泰门,哈姆莱特,无一例外。

文艺复兴时期,像莎土比亚这样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因此悲剧就必须以主人公的死亡而告终。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里,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悲剧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 例如,在《哈姆莱特》一剧里,主人公哈姆莱特死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带领大军来到,宣布丹麦恢复正常秩序;在《李尔王》里,李尔死了,忠于他的臣子奥本尼公爵、肯特伯爵和爱德伽齐心合力,重整国家;在《奥赛罗》里,过于善良、受阴谋家伊阿古欺骗和挑拨、错杀了自己妻子的奥赛罗认识了自己所犯的可怕错误后,为了惩罚自己,以剑自杀了,他的副将凯西奥马上接任处理军政事务,并逮捕了恶棍伊阿古,即将对伊处以严刑使。总之,使人看到尽管悲剧中的主人公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了自己生命,却是前途光明,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二)、悲剧的主人公一般是贵族、上层人物。这是由于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而来,同时也由于受了古代希腊、罗马悲剧影响所致。还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从古希

腊三大悲剧家开始,经过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大师亚里士多德从理论上总结,一直到古罗马悲剧,人们从来认为只有落在帝王和贵族男女身上的灾难才能写成悲剧,劳动人民的灾难不能成为悲剧的题材。这一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性,使得莎士比亚的悲剧英雄无一不是帝王、王后或其他贵族男女。

(三)、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悲剧人物的行动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完全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大部分负责。他的著名的四大悲剧都是人的性格导致他们走向的悲剧终结。

例如,麦克白犯了弑君之罪,谋杀了贤明君主,不是由于麦克白夫人的敦促,也不是由于他在旷野碰见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他将要成为苏格兰王,而是由于他自己的个人野心。

第三、莎士比亚的悲剧注重的是人物的对话和旁白,舞台提示比较粗简,冲突场面宏大。

莎士比亚的语言则精致华丽得多。剧中台词有许多隐喻和象征,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构筑语言,词汇丰富,句式多变,并且以长句为主,潜台词繁多。莎翁飞驰的想象力带来了优美婉转的语言,在让人回味无穷的同时,也造成了艰涩难懂局面,以致戏剧不易在民众间普及。

莎士比亚悲剧的斗争场面一般双方参与人数众多,矛盾尖锐复杂,情节错综复杂,场面惊心动魄,例如四大悲剧中的《哈姆雷特》,最后决斗的场面真是堪称宏大,矛盾的双方复杂多变。

第四、不得不提的是他的悲剧作品大都以主人公名字命名,这也是他悲剧作品的特点之一,例如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 》、《 李尔王 》、《麦克白》,这是古希腊悲剧沿袭下来的传统,但是悲剧中的悲剧人物要比古希腊悲剧中多得多,难怪大仲马说,莎士比亚创造的悲剧人物仅次于上帝。

在语言的运用上, 莎士比亚戏剧也很有特色。在伊利莎白时代, 讲究修辞的浮艳诗风很盛, 莎士比亚早期诗歌的辞藻过于雕琢, 诗体比较绮丽, 但在他成熟的戏剧里, 语言却生动精炼, 当时英语语言正处在一个发展和丰富的重要阶段,莎士比亚一方面运用书写语言和口语, 另一方面也广泛采用民间谚语和俗语, 有时自己还创造新词, 因此, 他的语言丰富广博, 灵活有力, 可以随着人物性格、身分、地位的不同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他的戏剧中的一系列人物, 如哈姆雷特、夏洛克、福斯塔夫, 李尔王、麦克白等都已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 他的戏剧主要是用无韵体写成的诗剧,不仅有音乐之美, 而且善于形容比喻, 描绘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 多种多样的修辞格交替使用,抒写大胆热烈的幻想, 哲理性强, 丰富多彩, 剧本的许多佳句已经成为英国语言的精华, 经常被人引用。

二、结论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如此的深情,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中,马克思视莎士比亚为“两个最大的戏剧天才的世界上已知”之一 ,另外一

个是埃斯库罗斯。

最深刻的理论在古典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并提出只有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悲剧发生在不同的生活所造成的一些性质流动而不治疗,不断积累自己,并最终导致可怕的结束。

莎士比亚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且属于所有的世纪。作为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留给我们的不朽作品与思想,时至今日仍值得去思考、去反思。

读莎士比亚悲剧读后感5

读莎士比亚悲剧读后感相关文章:

《李尔王》读后感范文

初三《哈姆雷特》读书感悟范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初中作文

《李尔王》读后感600字

《仲夏夜之梦》小说读后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作品读后感

最新的初一哈姆雷特读后感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范文2020

高中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读莎士比亚悲剧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2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