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什么民间习俗

柳琪221167 分享 时间: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中秋节有什么民间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祭月,其对象是月神——也称作太阴星主、月姑或月宫娘娘。每当中秋月上时,人们设案燃香,陈列月饼瓜果等祭品拜月亮。祭拜完毕,焚烧月光纸,撤下供月食品,散给家人。有趣的是,祭拜月神时,男子只能在一旁观看,不得参与拜月,有的地方甚至要求男子回避,因为月亮是阴象之物,所以拜月纯属女人之事。

云南傣族人中秋拜月,是在月亮升起来以前,在小土房顶上置一方桌,桌上四角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圆饼上插一炷冷香,月亮升起时点燃冷香,对空鸣放火药枪,男女老幼行拜月礼,然后围坐在一起吃饼赏月,直至半夜。

江苏苏州地区,人们称赏月叫“走月”。中秋月夜,衣着时髦的姑娘们,有的单独外出借月幽会,与心上人倾诉衷肠;有的结伴而聚,托月寄情;更多的是三五成群的妇女们走街串巷,互拜亲朋,寓月圆人亦圆之意,是中秋节的来历。天上的月亮时隐时现,地上的游人穿梭往返,形成一幅韵味别致、多姿多彩的“走月图”。

湖南侗乡人的中秋“偷月”更别有风趣。晚上,姑娘们打着花伞,悄悄地来到自己心上人的菜园里,借着月光采摘菜园里的瓜果,希望月宫仙女为她牵上红线,托月做媒。倘若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那姑娘就会喜上眉梢,因为这预兆两人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江南等地的农村,还有中秋送瓜的趣俗。倘若结婚后数年不育,其亲友就会去菜园里“偷”冬瓜一个,以彩色绘成人面的形状,再以衣服扎成人形,在中秋晚上请寿长命好的人抱着,敲锣打鼓送到她家,把瓜放到小夫妻的床上,用被子盖上,口称“得瓜得瓜”,以期“种瓜得娃”。摘冬瓜时,不能让瓜主知道,否则就不灵验了:瓜钱可以留在瓜田里,或是事后补交。有些地方则希望别人送南瓜,“南瓜”谐音“男娃”。

到了魏晋,已有中秋赏月之举。据《晋书》记载:“谕尚书镇牛渚,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中秋赏月,最盛的要数宋朝。《东京梦华录》云:“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目睹柔和淡雅的月色,历代文人墨客诗兴勃发,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李白旷达豪放,笔下的月色意境开阔:“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使人击节三叹。杜甫抱负远大,他笔下的月色气势恢宏:“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遁迹空门,向往佛事,笔下的月色清寂超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轼一生不得志,苦闷中寻求解脱,发出的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慨叹。

古人赏月,一往情深,以至于发展到听月。明代翰林编修黄志清,曾建台阁“听月楼”,有人间他何以能“听”,其夫人邱应仪赋诗答道:

夜静高楼接太清,倚栏听月正分明。

摩空倪兀冰轮转,捣药铿锵玉杵声。

曲罢霓裳声细细,斧柯丹桂韵丁丁。

忽然一阵天风鼓。

吹下婢娥笑语声。

相传,清代大学士张玉书也写过《听月诗》,其诗云:

明月高楼接太清,楼高听月分外明。

扶车咿呀冰轮转,捣药丁冬玉杵声。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修丹桂响铮铮。

无云天际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这两首听月诗,均化无为有,由形言声,将月宫里的传说融于一体,摹写出真切的“听月”感受。你听,扶车冰轮辗转吱呀吱呀,蟾蜍玉杵捣药叮叮咚咚,广寒宫宫女婆娑起舞,霓裳羽衣曲婉转悠扬,高大的桂树下吴刚挥斧砍伐,嗵嗵声震荡山野,一阵清风,又送来嫦娥银铃般的笑声,如此热闹欢快的音响,交织成一场月宫大合唱,怎能不叫多情善感的文人墨客勃发诗兴呢?

谈到听月,还真是妇女们的一项神秘的活动。人们叫“听香”,也有的地方叫“听响”。其方法是妇女在家中所供奉的神像前,点上香烛,向月神祷告,或卜财运,或问子息,如此这般请示过后,再拈香出门,根据在路途窃听到的声音卜测某项事情。此种风俗,在台湾及闽南较为盛行。

中秋节有什么民间习俗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秋节有什么民间习俗相关文章:

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2017中秋节八天假

2019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中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范文大全

2019中秋节民风习俗,各地食俗大盘点

中秋节为什么叫团圆节

2019中秋节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389662